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人创业到底靠不靠谱?这场大会也许能给出答案

叶铁桥 刺猬公社 2019-02-23


01

这事能成吗

“传统媒体人转型创业靠不靠谱?”


这个话题是我有一次参加一场足球赛,与一帮有媒体工作经历的哥们聊起来的。赛后,大家一身臭汗地坐在了场边,忘记是谁开启了这个话题。


一个出身传统媒体的队员说:“没什么不靠谱,像创业做陌陌的唐岩、做雪球财经的方三文,之前都是干传统媒体的,也可以做得很大。”


“不靠谱,传统媒体人太懒散了,创业要求强大的纪律和自律。”一个正在从事体育创业、并非来自媒体但跟媒体圈很熟的队员说。


“对,我也认为干媒体就是比较自由,所以我知道自己不能创业。”在《南方周末》当过多年记者,目前在一家国有大型新闻网站任职的队员这样接过了话茬。


一个队员写了好些年时事评论,转型后,他进入一家朝气蓬勃的创业公司当副总裁,大家都认为他前途远大,他却觉得自己陷入了困境:“让我在外面跑跑,找人谈还可以,但我不想带团队,也不想坐班,我都跟老大说要离职了,他们劝我留下,说你不用每天来,所以我现在每周去两天。”


“刚开始创业时非常痛苦,因为光跟自己身上的自由散漫做斗争就花了两年时间。”一位有着5年创业经历的新闻界“老兵”说,创业时,曾一度强迫自己必须每天晚上12点前睡觉,早上7点起床,以摆脱晚上熬夜、白天睡觉的老毛病。


传统媒体人喜欢熬夜,跟传统媒体的工作节奏有很大关系。像日报,一般晚上才截稿,走完编辑、排版、校对、付印等流程,回家就凌晨了。再加上记者这个工作有很大的个体劳动者特征,行动起来像独行侠,传统媒体也没有几家坐班的,“自由散漫”确实是个很大的通病,这跟创业所要求的纪律性、规则性是相冲突的。


谁能够对抗这一点,谁就离创业的本质要求更近一点


“反面”案例是罗振宇,他做罗辑思维,每天早上6点多钟发出来。他在一次演讲中说:“我每天早上6点半发60秒钟(罗辑思维微信),最大的难处不在于这个内容讲多好,而是在于到今天为止3年1000多天我一天没耽误过。有一天我把头天声音发出去,还有一次我睡过了,8点半发的,就出现过这两次小事故。” 


“很多人说罗振宇现在有600多万用户等等,那是哥们吃苦吃出来的。你们跟我一样每天早上6点起床,坚持三年,先把苦吃了再谈其他。”


所以,媒体人并非不能创业,创业也并不是不靠谱,只是在媒体时养成的某些习惯需要改变。比如,公认的毛病——自由散漫。


02

我们可以吗


那么,媒体人创业有优势吗?


前不久,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前《新京报》总编辑王跃春时,她脱口而出:“当然有优势。”


这位转型做投资人的杰出女报人是这么理解的:“做媒体就是在做价值发现,媒体人要去判断一个事情是否有新闻价值和社会价值,我觉得做投资或者创业也是在做价值发现,无论是面对一个领域,还是面对一个项目,你要去发现它的商业价值在哪里。两者的路径是一样的。”


她的这番话,在一个前媒体人身上能够得到印证。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曾在《中国青年报》摄影部担任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他这样告诉我创业做图片交易平台的缘起:上世纪90年代末,中青报是全国记者心中的圣地,中青报的摄影部也是大腕云集,全国各地的图片作者都希望把自己的作品发来,谋求在中青报发表的机会,他也因此每天都能收到很多寄来的图片。


但是,由于报纸的版面终究有限,寄来的图片大部分都会被舍弃,能用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这时候,柴继军开始思考,这些中青报不能用的图片,不代表其他媒体不能用呀,是不是可以建立一个图片数据库,让图片作者和图片需求机构之间自由匹配?


正是这一发现,成就了一家上市公司。


成功带领两家公司上市的李学凌,也在早期参与了视觉中国的创办。在《中国青年报》做记者时,2000年前后,他跟柴继军搭档做过一系列关于新兴互联网人物的报道,采访对象有张朝阳、王志东、方兴东等,这组报道在一个名为“IT时代的数字英雄”专栏中刊出。


也正是在做这组报道期间,一次在单位食堂吃饭时,柴继军提出了摄影师和图片需求机构之间建一个服务平台的想法,结果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开始写商业计划书,找融资,开始创业。


后来,李学凌又陆续创办出了欢聚时代和虎牙两家上市公司,和柴继军一样都成了媒体人转型创业的杰出代表。在谈到媒体人转型的问题上,李学凌曾在接受采访时给出过一些建议。他认为,媒体人见多识广,能听到各方面不同的声音,而且有比较宽广的视野,学习能力也很强,这些都是媒体人创业的优势。


把媒体经验当做优势的,还有陌陌的创始人唐岩,虽然在创业之前一直在门户网站网易新闻工作,但他做的也是媒体业务,“在创业过程中,媒体工作给我很大训练”,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媒体从业经验对创业的帮助非常大,从事媒体行业,每天可以接触大量的信息,通过自己的判断进行分类、归纳总结,从而形成自己更加准确的逻辑判断。”


“媒体人创业没什么新鲜的,可能过去对技术需求大,创业家中IT背景的更多,但现在IT资源并不稀缺,各行各业只要有勇气有想法,都可以到互联网创业环境中来。”唐岩对于越来越多的媒体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行列中来,也没觉得有多意外。


03

真TM难


但媒体人要彻底转型成功,又谈何容易。


在央视工作了18年的张泉灵,由主持人转型创办紫牛基金后,多次演讲中坦诚自己“活得像狗”,还说创业半年,“自己一个人偷偷哭过的时间,比我之前十年加起来都要多”。


她说,原来碰到坑,作为整个系统中的一环,有偷懒的心态,就想绕着走。“但现在怎么办?有坑怎么办,你不跳谁跳,你跳了之后路才是平的,别人才能走过去。你带一个团队,做一个创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就是见坑就得往下跳,填平了,让你的团队走过去,然后你再爬出来,去填下一个坑。”


2017年8月,创业黑马上市,从《中国企业家》总编辑任上离职创业的牛文文,也被视为媒体人转型又一个成功的代表,但背后的艰辛却不足为外人道。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这样回忆创业黑马举办第一次黑马大赛时的一个细节:会场很冷清,我在现场看到,一整天时间,就牛文文一个人,在那个会场上狂欢尖叫,其他人也不叫,整个啦啦队就他一个人,既是队长也是队员,从头到尾在嗨。“我当时在旁边想,老牛你真牛,但下来心里在暗中流泪啊,做个创业家真不容易。因为你要想把一个事业撑起来,把一个场景撑起来,真的很难很难。”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也是媒体人出身,他创办易车网后,曾遭遇巨大波折。2002年前后,投资人撤资,公司员工数从80人锐减至7人,为节省开支,办公室也被迫搬到一个没有电梯的平民公寓,团队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他后来感叹:有人比你更聪明,有人比你更勤奋,凭什么你就可以这么无心懒意的把事情做了呢,我觉得是不可能的。


对于媒体人来说,创业转型的这种难,堪比“跨越山河大海”。


而“跨越山河大海”,正是我们要举办的“媒体人转型创业大会”的主题。


从20世纪初开始,就有一群媒体人嗅到了互联网浪潮席卷而来的新气息,勇敢迈出了转型创业的步伐,他们中的一些人,成就了耀眼的事业。


移动互联网出现后,加速了整个新闻传播业的变革,正如王跃春在一次发言中所总结的:


如今整个新闻与传播行业都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传统的家道中落,

古典的焦灼应战,

新兴的一片混沌。


很多人因此改行了,投身于风起云涌的创业大潮中,成了这个时代创业大军中,带有鲜明身份特征的一支创业部队。


媒体人转型创业,不论怎么变,曾经做媒体时的底色和基因很难完全改变;在很多创业媒体人身上,曾经投身媒体时所怀抱的理想和情怀,也依然在闪耀;也会有很多人,仍然把在做媒体时坚守的一些东西,作为自己砥砺前行的力量源泉。


毫无疑问,做媒体不易,创业更艰难。从媒体人到创业者,不止要“越过山丘”,更要“跨越山河大海”,现在在创业道路上负重前行的前媒体人,会怎样回望自己的媒体生涯,会怎样看待自己的初心和理想,会怎样重塑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会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10月27日,在清华大学蒙民伟音乐厅,刺猬公社将携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跨越山河大海”媒体人转型创业大会,柴继军、喻华峰、赵何娟、迟宇宙、马昌博、徐诗、青音、赵凌、张悦、韩牧等由媒体人转型的创业者,将讲述转型创业的心路历程。



场地有限,即可扫码报名




商务合作请联系  刺猬君(ID:yunlugong)

媒体合作请联系  媒介君(ID:ciweimeijiejun)

其他合作请联系  Reina (ID:gd_small)



看到下面的“阅读原文”了吗,点它也可以报名!!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