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心微课④| 如何正确表达愤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育心心理教育研修工作室 Author 范惠玲
当生气、愤怒情绪袭来时,
你通常是怎么应对的?
仔细回想,不少人会惊觉:
做情绪的主人,说易,行难!
听范惠玲老师的育心微课,
你将觉察到被忽视的感受和需要,
进而学会正确表达愤怒!
(除了听音频,还可以读读后面的讲稿哟)
主讲人简介
附录:
如何正确表达愤怒
内江市第二中学 范惠玲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正确表达愤怒。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某些人、某些事生气并被激怒。记得我的孩子进小学的第一天,我下班回家看到她与小朋友们在楼下玩耍,我立刻问她:“你完成作业了吗?”听到她回答“没有”,我一股怒火窜上脑门,对她大喊大叫:“我跟你说了,放学回家要先做作业,你为什么不听?”接着动手打了她。孩子一边哭,一边被我拖回了家并要求她马上做作业。这时,孩子会好好做作业吗?
生气、愤怒时,用打人骂人来传达、表达心声,可以吗?可行吗?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回答是:不可以。我为什么会生气?我又该如何来正确表达生气和愤怒呢?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愤怒”的解释是:“因极度不满而情绪激动。”简单地说就是:当愤怒生气时,我们就会有股冲动,想去惩罚使我们不高兴,让我们痛苦,没有达到我们愿望的人与事,以发泄内心的愤怒。
我之所以生气动手打了第一天入学的孩子,就是因为我希望“她回家先做作业”,而她没有按照我的希望、我的要求做。我认为她“错了”,指责并惩罚了她。
又例如:一堂自习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忽然高声争吵起来,彼此对骂,吵着吵着、骂着骂着就打了起来。其他同学把他俩拉开并请来了班主任。班主任把甲、乙两位同学带到办公室,询问原因。甲说:“我讨厌他,我不想他来管我,他凭什么管我。”乙说:“他不好好看书、做作业,一直在讲话,让我无法专注,影响了我学习。再说,我是班长。”看看,这两位同学彼此都在说对方的不是,都在责怪对方带给自己的伤害。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生气呢?从上述两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生气的原因在于我们的想法即对方错了。我们生气的原因还在于对他人的评判和指责,这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也就是说:不在于别人做了什么,而在于我怎么看待对方及其行为。它的核心是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愤怒的原因其实来源于我们自身,来源于我们对自己缺乏了解与觉察。我们生气时会难受,会感到痛苦,但是忍不住会生气,会责怪别人。有人会问:“在有些情况下,愤怒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是的,但心理学家们却并不主张忽视或压抑愤怒,而是充分表达。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表达呢?具体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自己生气时应该怎么正确表达愤怒?此时,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用心体会着自己,有的心理学家又称之为“内观”。
假定我们约了一个人,时间到了,她却没来。如果彼此的关系处于比较微妙的时期,我们可能会担心,会忧心忡忡。如果我们看重的是诚实守信,我们也许会觉得不耐烦而生气。反之,如果我们想休息一会儿,我们可能就不会在意。因此,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不论是友谊、诚信还是休息,我们就可以更加体贴自己。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情绪,但不再生气。
具体来说,表达愤怒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呼吸。“吸气”,清楚地觉知空气缓缓地进入自己体内;“呼气”,清楚地觉知身体正将二氧化碳排出去。“吸气”——“呼气”,“吸气”——“呼气”,,冷静地吸气,微笑地吐气,让自己静下来,静静地体会自己,聚焦积极的能量去觉察、去体会、去开启、去拥抱。十分钟、二十分钟。愤怒就会慢慢地释放开来。
二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没有得到满足的需要。比如在我孩子的那个例子中,我可以说:“看到你与小朋友玩耍,没有做作业。我很生气,我不高兴,因为我看重良好的习惯,你是否可以做完作业以后在玩耍。”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而不是考虑他人有什么过错。
刚才说的是自己生气时,该如何正确地表达。那么,当别人生气时,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表达呢?我们要做的是,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首先,是倾听他人,不要说“但是”这个词语;二是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把每一个指责转化为尚未满足的需要。
一位母亲跟我说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女儿回家,满脸怒气,细心的母亲观察到了,问女儿:“你是不是碰到了什么不开心的事?”女儿情绪激动,讲述了学校发生的事情。原来,由于学校需要布置考场,调换了女儿班级的教室以及上课时间,打乱了她之前准备看电影的计划,女儿认为学校的安排不合理,难以接受,一直在大声斥责和抱怨:“凭什么?凭什么让我们换教室?以前也不是这样安排的呀!书本那么重,我搬不动。”在母亲看来,这完全不是什么大事,就轻描淡写地劝了几句,但根本没有效果,孩子沉浸在自己的逻辑思维里面,不能自拔。渐渐地,母亲也有了些怒气,但也尽量压制着,不表现出来,接着对女儿说:“你的想法和情绪我特别理解……”话还没说完,女儿马上说:“你不要说‘但是’这个词,我不听我不听!”母亲哑然了。这是自己平时的语言习惯,女儿知道“但是”这个词语后面就是一连串的大道理和责备,而她此时一点都不想听。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当别人生气时,首先应该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或许女儿只是需要一个发泄情绪的渠道,而并非完全不讲道理,不要试图用“但是”来要求她马上转换想法,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感受女儿的表达需要,或许才是此时最好的方法。这位母亲告诉我:在安静地听完女儿的讲述之后,在女儿表达完她内心的不满之后,情绪也就慢慢地平复下来。
朋友们,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要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内心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正确地表达愤怒有四个步棸: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因此,要体会、表达感受与需要,我们就得倾听他人。
各位朋友,当你愤怒、生气的时候,好好回头看看自己。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花园,也许过去你让它荒芜了好长时间;如果您能好好地照顾它,很多人都会享受到它的美丽。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生气——情绪管理的智慧》。
谢谢大家!
- END -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12部门联合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
来源:育心心理教育研修工作室;转载请注明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编:张婷婷
编辑:波戈、柏云柯
目前160000+人已关注并见证泸州教育体育事业成长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