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把药物研成细末,用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等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等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散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穴位疗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穴位的刺激与调节,再联合药物吸收后的药效,进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记述了各种贴敷方。清代外治之宗—吴师机所著《理瀹骈文》提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部位当分十二经,药物当置于经络穴位……与针灸之取穴同一理”。 其适应范围广泛,妇科常用于治疗前庭大腺炎、妊娠剧吐、痛经、不孕症等病症,也可用于术后康复、放化疗患者,用于缓解各种不适症状。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对早期孕吐反应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功能主治:行气散寒、温经止痛、活血化瘀。通过药物透发作用在穴位,调理子宫、冲任气血,达到控制、缓解痛经的作用。
功能主治:温肾暖宫,调补冲任,散寒止痛,可改善脾肾阳虚症状,适用于月经后推、月经量少,腰酸肢冷、小腹冷、夜尿多、宫寒不孕患者。
功能主治:辅助围手术期排气、止吐,改善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贴敷部位:中脘、胃俞、内关、天枢、上脘、足三里等。
通过药物直接刺激穴位,作用直接,“可与内治并行,而能补内治之不及”,可因药物及穴位的不同应用到临床多个疾病。
药物组成及制作相对简单,不需要昂贵的仪器,容易临床推广和实践。
所用药物多为普通中草药,价格经济,且外用药量较少,不仅节省药材,同时减轻患者的花费。
本疗法集中针刺和药物治疗的优点,采用方药来源临床验方,疗效肯定,对于老人及幼儿等体质特殊人群尤为适宜。
1. 贴敷时间多依据选用药物、体质情况而定,以贴敷者耐受为度。2. 局部皮肤有破溃、炎症时,对药物及胶布过敏者均不宜贴敷。3. 贴敷期间饮食宜清淡,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食物,忌烟酒。4. 贴敷后注意局部防水,取下敷贴后可用清水清洁局部皮肤,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不宜用肥皂、沐浴露等物品擦洗。5. 因个体皮肤差异,贴敷后局部皮肤出现潮红、轻微红肿、红疹、瘙痒、水疱、色素沉着等情况,轻者不需特殊处理,注意保持局部干燥,不要抓、挠及涂抹止痒类药品。症状严重者,如贴敷处有烧灼或针刺样疼痛,及时终止贴敷。
来源:生殖助孕科 周文静编辑:宣传科 樊梦真24小时热线电话:0379-63892222邮箱:lyszxyyxck2132@163.com原创内容转载请标明出处
欢迎投稿,或提出批评与建议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
预约挂号、在线咨询、在线复诊
一键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