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口述院史③ | 忆往昔钻采情缘——钻采系首任党总支书记漆文远

回忆院史的 荟萃石工 2024-04-16


受访者简介

漆文远老师近照


漆文远,1932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53年北京石油学院成立时由北洋大学石油系转入采油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后留校任助教。曾任中共北京石油学院第一届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委员,石油钻采系首任党总支书记。1961年援建大庆石油学院,后曾在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工作。




求学时光



漆文远讲述北京石油学院成立背景

1951年底至1953年,当时刚解放不久,国家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我在北洋大学采矿系,然后加上清华的采矿系,这两个采矿里面的学石油的合并在一起,因为我们原来在北洋大学和清华大学都读了一两年了,1953年成立石油学院的时候,我们就是二年级或三年级了。所以我们是1955年毕业,也就是北京石油学院第一届本科毕业生,我们之前有一个专科的井专修班。专修班2年制,我们是5年制。



当时我们整个年级都分了,有钢铁的、石油的、煤炭的,都在附近都挨着,原来的老石油学院,南边就是钢铁学院,西边是矿业学院。


北京“八大学院”建设初期鸟瞰图


漆文远讲述北京石油学院成立初期


刚成立石油学院的时候,没有教室楼,都住在工棚里头,平房。食堂都是搭的棚子。只有一个宿舍楼叫做五四楼,可能是1954年盖成的。后来陆陆续续的南教学楼、北教学楼、食堂逐渐盖起来了。五四楼盖完了,还有五六楼,旁边有个食堂,最后就盖了个对着毛主席像的主楼。


漆文远讲述后来的北京石油学院

我是学采油的,基础课都是力学这些,就是我们有基础教研室、有力学教研室、政治课教研室等等。然后系里面的专业课,像王檠老师,他是留学美国回来的。有学问的。但是他讲的内容我们听不懂,在黑板上写东西时因为他个子不高,就在一个角落里头,根本就看不到、听不懂,但听不懂就找听得懂的人,总是要学会的。年轻老师也会给我们辅导,根据苏联的教材辅导。


王檠教授


我们一上大学,刚刚解放的时候嘛,还真是都学英语,很多教材都是英文的。北京石油学院刚成立时学苏联,学俄语。我们就叫做速成法,一天俄语一天要背100多个俄文生字,10天左右就1000多个就可以看书了,就可以去看专业书。有人专门讲语法,因为俄语的语法比较麻烦。一方面讲语法的,另外就是突击的循环记忆法,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

教材可能是苏联专家自己编写的或者带来的。我们有专门课堂上的翻译,还有就是年轻教师。像韩大匡,当时他懂专业,又学点俄语。他们这些年轻的老师就现学现卖,一边翻译教材,一边教学,就是这样的。教学质量说实在的,不很正规,但是大家都很有热情去学,都要建设国家。


采油专家沙·卡·吉玛都金诺夫副教授在实验室工作


然后我们还到玉门去实习。当时中国油田很少,当时只有玉门像样一点,长庆都数不上,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最早是玉门。当时咱们年产石油10万吨,很少,当时咱们一些大专家都集中在玉门油田。


钻采系首任党总支书记



1955年毕业以后,我就留下当助教,19562月春天的时候做钻采系第一任党总支书记。那个时候就是一个系的书记,既管学生又管教师、教学。后来我就当副书记了,更资深的人来当书记,他们管教师和教学那一块,我副书记就管学生那块。

1956年,国家开始大规模建设了,整个国家需要人才,所以那一年招的大学生特别多。那个时候钻采系大概就有600多人,所以叫做“小脑袋大肚子”

那段时间初建,我们也搞运动,学生里面还有辩论。讨论理发职业有没有前途,对国家有没有贡献,就开辩论会。我基本上就在学生群里头转,因为年级很多,找干部开会,布置工作,就是到各个班去参加讨论、活动,然后必要的时候就是开个大会,讲话。那时候我很胆小,在大会上都不敢讲。


漆文远讲述在文昌寨的经历


那个时候,学校参加四川石油会战,在文昌寨。我们钻采系包一个区块。四川是石灰岩地质,当时哗一下出了石油,但是没多久就停喷了,没了。我们当时从打井到开发,钻井、采油的人都有,全班人马就住在那个地方。四川那地方是丘陵地,不像大庆的荒野,是住在农村,有水田这个那个的。所以我们有了一些地方,自己开伙,到地方去挑挑子买菜,这样自己等于是一个独立的单位。我那个时候已经是老师了,我也带过一段时间。因为那个地方叫做裂缝性油田石灰岩,打的裂缝密集的地方可能出一点,要打到没有油的地方的裂缝,它就不会出油,所以我们后来就整个撤回学校了。


1958年,北京石油学院女学生在文昌寨打井


毕业生分配当时已经是吴林祥组织,我当时负责学生工作,也参加一点。学生有分到新疆的、四川的、江汉的,就是这些油田。当时毕业实习就在当地,比方说当时毕业实习就在新疆独山子油矿,当时克拉玛依已经发现石油了。也有分到四川的,毕业实习就在这儿,然后留在那里工作了,就直接分配了。


援建大庆石油学院



1961年到大庆石油学院的,周世尧老师到大庆东北石油学院当系主任,我们一批去的,一批十几个老师。有矿业系的、钻采系的、石油化工系的,都配套一套班子到那去。北京石油学院等于是个母鸡,然后分到各个石油学院成立新的石油学院为国家的石油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时石油在我们国家是举足轻重的,我们当时国家的石油还非常少,后来才发展起来的。我后来数着有七八个石油学院,西安、南充、江汉、大庆,青岛、昌平,好像广东还有,承德原来是个专科石油学校,所以当时随着石油事业的发展,很多新的石油学院起步了。新疆还有石油学校,独山子、克拉玛依什么的,都有我们的同学。

我们十几个人当时去大庆的时候,大庆石油学院在安达,刚开始建,这根本原来一点都没有,后来钻采系有了,机械系有了,化工系有了,大概是这几个。去的这十几个人都分配上了。有老师、有系主任、副系主任什么的。

大庆石油学院最早是在安达,因为安达是一个小市,有现成的房子,当时大庆油田很艰苦的。大家就是取土,做砖、干打垒,一下子上了那么多人,很多没有房子住。我们学校要稳定一点,又有老师又有同学,所以就住在安达县城的房子里,然后再搬到大庆油田。

我们在东北石油学院还有一个特别的事,去捡大豆,那是60年代的困难时期,好多学生都不懂,后来康部长就说东北不是黑土地嘛,黑龙江靠苏联的那个地方,他们广种薄收,机器收割,结果好多豆子一颗一颗地都在地上,就让我们学生开到那去捡,自救。整个学校都去了。那是在东北,当时北京石油学院应该还没有这么艰苦。那个时候粮票一个月一个人半斤,油半斤。我的粮票根据工作项目是27斤半,够了。重体力的有的是30斤,粮食里头只有30%左右是细粮,其他都是粗粮。所谓细粮就有点大米、面粉,肉根本没有。北京一个月是二两肉,半斤油,北京还是比较好的,所以当时国家很艰苦,很艰苦,都过来了,反正跟现在没法比。

所以我常说,生在这样好的年代,孩子们更要发愤图强、报效祖国。




END


往期推荐

石油工程学院田径队戳了戳你,并向你抛出了橄榄枝~

军训“石”光 | 巾帼不惧烈日,须眉笑对骄阳


内容整理:周家豪 林雅瑜

视频:孙佳豪

编辑:朱小康

责任编辑:程然 王远振 朱清杨

审核:张乐勇 于梦飞 周家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