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OW回顾|扎哈·哈迪德:倍道而行Empowering Trajectories

昊设计中心 HOW昊美术馆 2020-09-29

昊美术馆·设计中心首个大师展:“永恒的流动:扎哈·哈迪德x跨界”,将围绕扎哈在各领域的跨界创作开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HOW预告 | “永恒的流动:扎哈·哈迪德×跨界”系列活动(3/4月):从建筑到室内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横跨建筑、设计、艺术、哲学等多领域的理念交织;连接时尚、首饰、鞋履、书籍、家居、生活用品、灯饰等生活的不同侧面;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艺术与设计的边界在于流动不止。


上周六,我们邀请了扎哈·哈迪德建筑师事务所项目总监以及设计师Simon YU先生,来为大家分享他眼中的扎哈·哈迪德,以及与扎哈·哈迪德共建的建筑项目和跨界设计项目。以下为本次讲座精彩节选。


讲座现场



扎哈颠覆了我


Simon YU:在所有学建筑和设计的人,我们都相信扎哈·哈迪德是一个典范,她所代表的不只是她的作品,而是她这个人的个性,她代表着一种永不放弃,非常坚毅的精神。我很高兴今天能在现场看到女性观众比男性多的状态,对于女性来说,这是非常有感同身受的体验,特别是在一个由男性主导的产业里独树一格



第一次在图书馆看到扎哈·哈迪德的作品时,完全颠覆了我对建筑学的理解。那是一种无法用直观解释的东西,类似飞蛾扑火的感觉,情感上的冲动和吸引让我完全陷入扎哈·哈迪德的魅力里面。在扎哈·哈迪德的作品里面叙述的是空间雕塑,它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每个空间像是刻意被安排在这个规则里,所有的空间都在仔细叙述它的流动性。



那时候扎哈·哈迪德已经把日常家具定义为空间部分的比例,并且模糊了家具跟软装的界限。虽然扎哈的表现方式非常艺术化,抽象化,但实际上扎哈本人是一个对建筑非常敏感,具有智慧的人。扎哈·哈迪德去年曾在香港举办展览,其中包含她的油画作品及平时的设计手稿。对于新事物,她有着艺术家的敏锐和非常直观的反应,特别在亲民的数字化的当下,她会思考怎样利用这些新媒介去辅助设计,让它突破一些既有的框架。


Simon YU 先生与大家分享他眼中的扎哈



扎哈的勇往直前


刚建完维特拉(Vitra)消防站的扎哈,在英国像是一匹无法阻拦的黑马,这样一位独具一格的女性,在当时震惊整个建筑界,这件事情对于我是非常具有震撼力和力量的象征。那个时候扎哈·哈迪德提出的概念是非常创新的,而建筑本身是受地心引力影响的产业,扎哈·哈迪德做的任何设计都是想要挑战这件事情。


扎哈在当时提出一个非常大胆概念,怎样把一个看似庞大的建筑与地面脱离,让地面的空间更开放、自由。


Cardiff Bay Opera House,1994

Painting ©Zaha Hadid Architects


在赢得英国威尔士的卡迪夫湾歌剧院项目竞赛时,扎哈就希望尝试这个理念,在欧洲歌剧院标志着精英文化,是为特定身份的消费者而开放的。而扎哈所希望的歌剧院,却把建筑为从地面上拉起,将下面整个空间打开,她为所有人都创造了一个共同的空间,而在这个空间中建筑物在上,人在下。


在当时保守且社会等级分明的英国社会,投资者制度还并没有完善,在那个年代,主办方不放心将卡迪夫湾歌剧院这样庞大的项目交给一个女人,更何况是一个外国女人。那些主办方于是又请了很多其他建筑师一起竞标,可是扎哈·哈迪德在第二轮又赢了。她为这个项目投入了很多心血,虽然连续赢了两次,可是最后还是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有办法用她的方法来实现这个项目。



扎哈与中国


扎哈·哈迪德还是学生的时候,她曾经到中国来旅行,也受到中国文化、艺术的影响。广州歌剧院是扎哈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实现的歌剧院项目。其内部是非常经典的不对称空间,利用不对称且可形成更好的音效的原理设计而成的,又利用到单一的材料进行搭配。


Guangzhou Opera House 

Photo©Virgile Simon Bertand


她受到山洞回音特点的启发,将歌剧院内部的造型设计成接近山洞的形式,让内部形成的声音更加清晰自然。通过草图绘制以及不同模型在空间中的比例大小等实验,再配合计算机的图像结合到实际,透过各种叠加过程再套上科技,整体概念是将歌剧院里建立起如山洞般自然的声效。


Beijing Galaxy Soho©Zaha Hadid Architects

Photo by ©Iwan Baan


这是扎哈在中国的第二个大型建筑项目——北京银河SOHO。这个项目受到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庭院概念的影响,透过有实有虚,又竖向的概念影响,整个SOHO概念就像这样变成一个大型庭院,又有开辟出不同的小庭院,形成通透的风景。



SOHO开幕的时候,扎哈·哈迪德的魅力在于,全世界各地的人都想来一睹她的风采,这是刚刚完工的时候,吸引到的人流。


Changsha Meixihu International Culture & Arts center

Render ©Zaha Hadid Architects


这是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项目,设计来自抽象的概念,像花朵绽放,三个漂流的花瓣,每一栋建筑物是由大剧院到美术馆到小剧院组成。这是一个雕塑感非常强的建筑物,由于是代表作,与其带来力量与象征性,在长沙注入了新的能量,是未来的新地标,尚未完工就吸引大家来一探究竟。



扎哈的艺术跨界


除了在伦敦的办公室,我们也有属于自己画廊,里面展示扎哈的作品跟产品。在两层楼的空间中展示的是扎哈从家具到油画、珠宝配件的跨界设计作品。扎哈的好奇心旺盛,永远不满足于单一的设计模式,她也是会做一些属于自己,代表自己的家具、珠宝,所以透过不同区域的启发,可以让她不局限于建筑设计,室内产品也可以做探讨。


Zaha Hadid gallery in London

 ©Zaha Hadid Design 


扎哈·哈迪德也与各大品牌合作,甚至是到比较高端的品牌,如Louis vuitton。甚至是通过不同的体验,还有一些动态的体验展览馆。扎哈·哈迪德有个人专属的美发师,有趣的是她却将美发这个主题与展览体验馆相结合,衍生出一家主题性的Pop-up展览空间。


The Fudge Pop-Up Salon

Designed by Hadid's studio.


这是在之前威尼斯建筑展设计的产品,概念是从树叶跟花瓣上面抽出的,我们在伦敦有专门制作和写程序的团队,为了达到计算机设计的型态,我们有着紧密的合作,也会有一些偏研究方面和学术方面的合作,也跟机器手臂、3D打印所有的数字制造配合的过程,这个动画可以很清楚的表现,整个制作过程大概是什么样子。所以透过机器手臂把整个体量、体块切出来,再把程序放在机器手臂,再把外观的表皮印上去。


ARUM for Zaha Hadid Architects

Venice  Architecture Biennale, 2012


现在数字科技非常发达的年代,如果把这个技术透过设计概念演变成一个非常独特的逻辑和美学、将概念平衡呈现给大家,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思考跟作业方式。虽然扎哈·哈迪德现在已经去世了,可是伦敦的团队,全世界的团队还是非常怀念她,虽然一开始在我参加扎哈·哈迪德团队的时候只有13个人,可是现在已经增长到350多个人,大家依然致力于设计研究和独特的项目,是现在和过去依然会发生,也是正在发生的事情。



刚开始加入团队的时候队伍比较小,大家不是像一个团队,更像一个家庭的感觉。团队成员那时候虽然都年轻,而且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而且还在探讨自己到底做什么,那时候大家都受到扎哈·哈迪德的个人魅力鼓舞,她是象征性、力量的代表,让大家觉得这是一条可以让我非常专心地去研究与发展的路。我回想下来,在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这一段历程是非常丰富跟难忘的经验。



与扎哈·哈迪德共事的过程中,大家觉得学到最大的经验是:你要相信,你要坚信你做的事情!扎哈·哈迪德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激发,她都是一个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最好的代表,永远不放弃,永远相信你所做的事情,这个不管对于什么样的人做什么事情,都是非常正面能量的鼓舞。希望透过今天这个谈话,可以让大家大概了解一下,这是一个非常有正能量的事情,不只是局限于自己可以做的,也可以跟大家互相配合跟学习怎么样做更多不同的事情,谢谢。



关于展览


展 期:2018年03月23日 - 07月22日

策展人:罗斯·厄文(Ross Urwin)

主办方:昊美术馆·设计中心

协办方:扎哈·哈迪德设计事务所,伦敦


展览围绕扎哈在各领域的跨界创作开展系列讨论:从建筑到室内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横跨建筑、设计、艺术、哲学等多领域的理念交织;连接时尚、首饰、鞋履、书籍、家居、生活用品、灯饰等生活的不同侧面;从过去到现在至未来,艺术与设计的边界在于流动不止。


展览通票:“见者的书信:约瑟夫·博伊斯×白南准”+“永恒的流动:扎哈·哈迪德×跨界”,票价80/人,半价票40/人


仅观赏“永恒的流动:扎哈·哈迪德×跨界”,票价50/人,半价票30/人(购票请关注微信号:HOWstore于后台购买,或美术馆前台购买)


半价票针对全日制学生、军人、残疾人及60周岁以上老人,半价票请于美术馆前台持有效证件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