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OW回顾丨扎哈·哈迪德与至上主义:建筑与绘画的迭奏

昊设计中心 HOW昊美术馆 2021-09-26

昊美术馆·设计中心首个大师展:“永恒的流动:扎哈·哈迪德x跨界”,将围绕扎哈在各领域的跨界创作开展系列公共教育活动HOW预告 | “永恒的流动:扎哈·哈迪德×跨界”系列活动(3/4月):从建筑到室内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横跨建筑、设计、艺术、哲学等多领域的理念交织;连接时尚、首饰、鞋履、书籍、家居、生活用品、灯饰等生活的不同侧面;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艺术与设计的边界在于流动不止。



上周六,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外国哲学教研室主任姜宇辉就扎哈·哈迪德与至上主义之间的关系,从艺术哲学的角度抒发了自己的观点,以下为本次讲座精彩节选。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姜宇辉教授



至上主义


姜宇辉:首先让我们从“至上主义Suprematism)”这一词汇本身入手,大家可以从至上主义同期的两个重要流派:“构成主义”、“未来主义”上着手,它们曾在20世纪初的西方艺术史上引起天翻地覆的变革。


马列维奇绘画装置


至上主义这个词的独特性到底在哪里?为什么扎哈·哈迪德要将自己的建筑作品跟20世纪初的艺术流派放在一起作展览。这是非常关键的,扎哈·哈迪德自己明确地说过至上主义对她有影响,你必须要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是她直接的传承和内在的血脉。



至上主义核心精神


“至上主义”一词的词根是“Supreme”。这个词根在英文里有很多相似的含义,比如说至高无上,当你说艺术是Supreme的时候就超越了其他,当马列维奇敢说自己的绘画作品是Supreme的时候,他的绘画作品在某种意义上、程度上、地位上超过其他的绘画作品,它代表着最高的绘画、最高的艺术。


马列维奇早期作品

Sportsman,1931


为什么马列维奇认为自己的艺术是至上的?“它超过了迄今为止艺术中的所有界限”,以前你会认为绘画、雕塑超越既定标准,但必定还停留在自己的界限之内,还是画还是雕塑还是建筑。比如说很多人会觉得扎哈·哈迪德是具有奔放想象力的建筑师,不管怎么样大家都会把她的作品局限在一个领域里。


但马列维奇之所以强调他的艺术是至上的,因为他强调他的作品超越了迄今为止艺术中的所有界限。所以他说至上主义是“绝对权威”,因为可以为其他各种各样的艺术门类立法,给到指导性的目的、推动性的力量。


马列维奇作品


因为他突破了界限,把所有艺术内在的能量都汇总起来趋向于极致。这是马列维奇跟扎哈·哈迪德非常切近的地方,在大家忙碌于在自己专业领域打拼的时候,有没有那么一个瞬间会希望有马列维奇、扎哈·哈迪德的冲动,想打破职业边界、艺术边界,想通过我的创作把所有艺术的力量汇集起来冲向极致。


大家都意识到了,马列维奇把他的作品叫做“至高艺术”,说明在他的作品里有一种神学,一种对终极目的的追求和向往,这也是大家能够在扎哈·哈迪德作品里体会到的。


Dynamic Suprematism, 1878 – 1935


当马列维奇和扎哈·哈迪德在追求至高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有神圣的超越宗教的感觉在里面。但我要说的恰恰不是“一种新的艺术宗教的原则”,我试图从马列维奇和扎哈·哈迪德的作品里读书神圣的含义,好像他们是新一波神圣建筑的代言人,因为神学最强大的地方也在于最弱的地方。



马列维奇创作脉络


接下来结合马列维奇的创作脉络,从黑到白再到红是马列维奇创作的三个发展阶段。马列维奇强调至上主义的最基本的特征:他认为他的艺术是纯粹的,脱离了一切现实的属性。通过这句话很多人就可以读出来神学的含义、神圣的含义,确实是有的,好像脱离了大地,趋向神圣的至高目的。但仔细看马列维奇作品的时候会发现里面包含的是非常特别的想法,不能仅仅用宗教冲动来解释。马列维奇至上主义的纯粹性到底在哪里是需要我们仔细考虑的。


Airplane Flying,1915


在看马列维奇作品之前先看他跟其他两个流派之间的区别,“构成主义”,“未来主义”。在亚里士多德最早的《诗学》里面强调古典美学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在部分和整体之间寻找动态统一的和谐。相反有一种异质性、多元性、碎片化。“构成主义”针对的是古典的,尤其是文艺复兴以来的透视空间。



“至上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


“构成主义”开始是消解透视空间深度,把空间瓦解,在不同部分和碎片之间寻求多样、开放性的关联。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扎哈·哈迪德早期是受到构成主义非常多的影响。像扎哈早期在香港的The Peak Club就是各种各样碎片所构成的整体,并且在整体之中存在着冲突、张力,会让你认为这么矛盾、尖锐怎么可能会产生平衡呢?在扎哈·哈迪德的作品里开始确实是受到构成主义的影响,但“至上主义”跟“构成主义”有着根本性的不同。


Peak club painting by Zaha Hadid


所以当我们在定义上区别“至上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的时候会发现之间的区别是非常明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列维奇写过The Non-Objective World,非对象性的世界。在他的作品里跟人或者跟人相对的物并不是他的核心关注,他的作品里核心的并不是Subject,所以他用的词是The Non-Objective World(非对象性的世界),世界并不是跟人相关的,并不是在你身边所有东西都是跟你相关的课题、物,并且都是有功能的,为人类的需求、目的服务。相反真正的绘画应该是超越人跟物的关系,实现Non-Objective World。


构成主义(左)与至上主义(右)对比


是在这个意义上看到马列维奇跟之前两个流派之间的区别,我之前看到苏联学者比较“至上主义”、“未来主义”、“构成主义”之间的区别。图左半部是“构成主义”,右半部则是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即使你不知道什么是“构成主义”、“至上主义”,你就比较图片,发现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左半部分无论形式是怎么多变的,无论各种各样的复杂肢体是怎么样形成的,但是在这里都能够非常鲜明地辨认出来跟人相关的Objective。



比较所有右半部分会联系到人类世界的终极梳理,指向的Non-Objective World,非对象性、非客观的秩序。当你说一个东西是客观的时候还是相对于日常的世界来说的,所以马列维奇强调的是完全跳出人类思想范围,建构纯粹能够实现艺术本质、至高的境界。扎哈·哈迪德从马列维奇的建筑作品里得到了很多启示。



马列维奇 Black Circle


接下来我们要面对抽象绘画史上最神圣的作品之一,抽象到极致。马列维奇这件作品有一种张力,可以仔细体会马列维奇1915年的作品Black Circle,他后面画过白的圈、红的圈,但我认为最强的还是黑的圈。可能很多学者会说这是抽象画的鼻祖,什么叫做抽象呢?


马列维奇

 Black circle,1915


首先,它抽离了各种各样具体的属性,当我们在一幅风景画里画一条线、圆是有具体的指向的。而他画里的曲线可能是山的轮廓,可能是水的流动,可能是道路,画一个圆形可能是太阳可能是月亮,是一个“形”,有具体的指射。马列维奇画的圆为什么抽象呢?就是抽象就是圆,你可以把各种各样具体属性加上去,你认为是圆圈、圆环、球、境界、边界都可以,但从创作的起点来说就是希望“圆”,抽离了所有的具体现实属性。


马列维奇

白底上的黑色方块,1915


这幅画要表达的是什么呢?马列维奇说“方块等同于感情,白色的背景等于感觉之下的空洞。” 马列维奇比较了两种感觉,一种是由感官而直接引发的感觉,设想一下,当一个正方形的黑色一下子在你面前涌现出来的时候,内心是澎湃的。另一种是作为一个人类而联想出的感受,会在心中激起各种各样的错综复杂的感觉,比如有人会联想到黑色代表着严肃、死亡等其他各种各样的意义。


马列维奇

White on white,1918


“形”唤的感觉对马列维奇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虚空、空洞的感觉,这才是马列维奇要在“至上主义”里、抽象绘画里所实现的真正的纯粹感。所以马列维奇的绘画到底形象在哪里?恰恰强调的是一种趋于极限的感觉过程,用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与虚无》来讲就是“虚无化”,人类的意识就是区域虚无化的运动,趋向于空。在这本书当中讲到人类意识的时候经常会说人类的意识像风,风扫过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留下,人类的意识就像是风的运动,把自己的所有杂质和不稳定的东西都清除掉。这是马列维奇想要说的他的“至上主义”,在所有感情之下的空洞。


Red square,1915


“淡”可以从强到弱也可以从弱到强,在中国画构图中,树、亭子、山、水作为构图的前景,但是你会发现其实在构图上是有变化的,早期《茂林图》的树枝、树叶都刻画地非常仔细,但到后期的时候完全是前面的大致轮廓。不是说画一片白纸就是空无,而是要对它进行虚无化、淡化。


Malevich's painting in Tate modern, London


所以这是马列维奇所提到的非常极致的东西,也是我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扎哈·哈迪德的非常重要的地方。大家看到扎哈·哈迪德更多的是她的形式,流动、复杂、错综性,但在扎哈的作品里有一种强烈的对虚对空无的迷恋,可能是来自于她的文化、宗教背景。



至上主义的三个特征


1.漂浮 2.失重 3.平衡, 三点也可以概括为扎哈·哈迪德建筑创作里核心的思想。为什么说扎哈·哈迪德跟“至上主义”有那么多相似的地方?因为他们在空间构想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都想要实现空间上的梦幻和理想。


The Peak Block-Elements in acrylic on canvas by Zaha Hadid.Image courtesy of Zaha Hadid Architects


1.漂浮。李西斯基说:至上主义里程的最后一站炸服了那些过时的绘画,并使它们成为在空间中自行漂浮的世界。绘画应该自己打开一个世界,而这个世界和人类的世界是没有联系的。李西斯基所设计的建筑作品,漂浮效果是非常奇妙的,在马列维奇的画奇的绘画中有拓展的网格,并且像无限拓展的地平线一样,如果把马列维奇的画、抽象图形放在无限拓展的地平线上浮起来、飞起来、漂起来,这件事情是非常妙的。我曾阅读过一篇关于扎哈·哈迪德的文章《从纸面到行动》,建筑师最重要的是怎样将纸面上的设想落实到3D的行动当中,李西斯基在漂浮的空间里把马列维奇空间悬浮的力量体现出来了。


Zaha Hadid's sketch book


2.失重。李西斯基写的一篇文章《世界革命的建筑》,真正的“至上主义”是超越人类的世界,摆脱人类的空间秩序、时空秩序。最强大的是什么呢?是重力。在《建筑空间心理学》中说无论建筑造的是怎样的千奇百怪,但最基本的原则是所有建筑师都要遵循垂直的轴线。当“至上主义”建筑师突破常规的时候,通过失重、漂浮首先要对抗的就是重力法则。


Zaha Hadid’s New Paintings of The Peak Project


3.平衡。李西斯基还写过《普鲁恩》,我很少看到有建筑师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的如此透彻,扎哈对自己作品思想的反省是绝无仅有的。李西斯基也是这样的,他在作品里表达的非常完整。为什么在失重和漂浮之外有平衡呢?因为在“至上主义”的作品里必须有终极的秩序,不是杂乱无章的。比如说圆上圆、圆上方等纯粹的形,所以“至上主义”是有一种终极冲动的,要形成人类之外的终极秩序。



扎哈与至上主义


1.“游戏”,扎哈·哈迪德跟其他建筑师最不一样的地方,她敢随心所欲地创造,不拘于各种各样的现实的想法,就在纸上画出各种各样奇异的不同的形式,就把这些形式实现出来,建筑师可以回归童真的状态。我曾读到一篇关于扎哈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引用到席勒的美学理念,大家都在问人类为什么要创造艺术?很简单,有一种游戏的冲动,突破常规。扎哈·哈迪德也会经常性地回应道,游戏是最基本的状态。


图片由姜宇辉教授提供


2.“人造地景”,在扎哈·哈迪德很多设计里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共鸣,在她的建筑里看到是流线形式的流动,在她的作品里实现的流动是呼应自然的运动,是呼应风景的曲线。扎哈·哈迪德是让她的建筑空间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让她的空间变成自然空间的有机整体,汇成流动的过程。叫“人造地景”稍微恰当一点,把人工东西跟真正自然融合在一起,这是她创造的元素。


Bergisel Ski Jump by ZAHA HADID 


3.“未来主义”,确实在扎哈·哈迪德的设计里有很多未来主义的风格,有很多具有流动的、开放的形式,以设计的方式去丰富人类日常的生活,更好地满足人类不同的日常需求。所以大家可以欣赏到扎哈·哈迪德的很多带有未来主义设计的趋向,带有科幻风格,并且把设计投向了时间上的未来。


Zaha's Bee'ah Headquarters: the first building in the UAE


4.“超现实幻境”,她的建筑作品有超越城市的梦幻风格,她的作品仿佛不属于这个世界。这个建筑看上去特别不可思议,扎哈·哈迪德用她的作品实现想象的幻境。


Zaha's exhibition in Zurich, 2010


我们应该真正理解扎哈·哈迪德自己血脉里的“至上主义”。这是扎哈·哈迪德于2010年在瑞士的展览。如果大家走进画廊的时候会看到扎哈各式各样的建筑设计和马列维奇、李西斯基并列在一起形成呼应,并且是交错是交织在一起的,你会发现在扎哈·哈迪德的建筑和绘画之间有完全无缝的连接。


Zaha's Bee'ah Headquarters: the first building in the UAE


“至上主义”虚无化的精神在哪里。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扎哈·哈迪德的“至上主义”文化是“无之无化”。我要说的不是非不存在,而是从有到无的淡化。用“无之无化”来概括扎哈·哈迪德的“至上主义”非常完美,就是无的无化。在各种各样的艺术作品里建筑是最具实体的。


Phaeno Science Center by ZAHA HADID 


扎哈·哈迪德认为“无重力的物体存在,而且可以确信建筑就是无重力的,但是无重力并不是单纯的漂浮,而是一种无文化。”


Inside of Phaeno Science Center by ZAHA HADID 


最后引一句扎哈·哈迪德的话,“不要主观想象建筑是什么样子,让你感受到的事物本的秩序来告诉应该怎样去设计”。希望扎哈·哈迪德的声音可以传达到大家的心灵深处。



 展览简介 

展 期:2018年03月23日 - 07月22日

策展人:罗斯·厄文(Ross Urwin)

主办方:昊美术馆·设计中心

协办方:扎哈·哈迪德设计事务所,伦敦


展览围绕扎哈在各领域的跨界创作开展系列讨论:从建筑到室内设计、家居设计、产品设计;横跨建筑、设计、艺术、哲学等多领域的理念交织;连接时尚、首饰、鞋履、书籍、家居、生活用品、灯饰等生活的不同侧面;从过去到现在至未来,艺术与设计的边界在于流动不止。



HOW Design Center隶属于昊美术馆(上海),位于美术馆三层,近1200平方米的空间,分为展览空间、昊艺术商店HOW Store、HOW图书馆、HOW沙龙等空间。集展览、设计活动、品牌整合、跨界合作的创新性平台——与全球顶尖设计师、品牌及艺术家合作,提供设计、艺术、展览、商业、生活方式于一的整合平台。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