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梦之源泉是“清教徒精神”

2016-11-30 互联杂谈

互联杂谈按:

  美国人到中国传教,这叫披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美国人谴责他国人权问题,这叫干涉别国内政,美国人牺牲自己人去维护别国和平,这叫武装干涉,小扎承诺在有生之年捐出所持有的99%的Facebook股票,这是在避税,美国人收养大量中国孤儿,这是要拿美国政府津贴,但还有美国人专门收养残疾儿童...

为何国人从来没想过,这一切也许仅仅因为美国人有信仰,这种信仰我们无法理解!我们做不到!说直白些,在这些方面我们根本就不如美国人,除了显而易见的整体物质文明不如美国,精神文明更不如。

中国人惯于自欺欺人,你根本不承认自己比不过别人,怎么可能真心去学习别人?你既然什么都最好,已经掌握了宇宙真理,当然不需要学习其他人!学习其他人,就只能叫降低自己追求目标!




【按语】绝大多数国人同胞都是无神论者,受长期以来官方对宗教和美国清教徒精神的妖魔化宣传所误导。这篇短文或能给我们一点不一样的启发。


美国的伟大,不仅是因为其财富殷实,而首要的是源于美国立国精神的伟大。美国的立国精神追根究底其实就是“清教精神”。这种精神因为直面世俗社会中潘多拉欲望的复杂,自身进行了改革,并将改革后的精神在新大陆发扬广大,以符合人类实际生存的本质,成为人类得以能够文明而健康并且持续发展绵延的必具必备的精神核心价值观。当年美国的崛起首先不是求财富的崛起而是求人类最精华和最精粹的精神的崛起,这是值得整个人类精英思考的。

      

 而反观:当一个国家从上到下,在以血腥手段破环环境资源、实行掠夺式发展,以牺牲后代人利益获得的GDP为炫耀,以掩饰丑陋、贫困现实而刻意显摆的形象工程为自诩,以“有钱能使鬼推磨”理念为人类生存发展哲学,你说这个国家是在崛起还是在堕落?

       

【背景知识】清教主义,起源于英国,在北美殖民地得以实践与发展。其因信称义、天职思想、山颠之城等核心理念,虽然依然是宗教行为规范要素的构成,却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消解了主流教会传统对人们思想与行为禁锢的作用,促进了社会世俗化进程,在早期的美国,推动了个性解放,促成建立现代劳动、职业和财富观,以宗教的理想勾勒出国家未来追求的目标。它们奠定了今日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基础,铸就了美国民族独特性。


美国清教主义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精神运动,它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而且还是一种纯粹的民主与共和的理论。清教徒在自己的祖国遭受迫害,对英国严酷的社会现实不满而移民到美国。他们希冀按自己的意欲信仰上帝。于是,他们致力于建立一个乌托邦式的重视伦理和精神生活的社会模式。他们崇尚真正的自由——这种真正的自由涵盖了广泛的道德的含义。他们把一切破坏和蔑视这种自由信念的行为一概斥责为对上帝权威的亵渎。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是一群称之为美国人的新人,命定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为人类建造一座“山上的光辉的城市”(山巅之城)。


法国于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最好地诠释了代代相传的清教徒精神





“清教徒精神” 美国梦之真正泉源

   罕斯钦


清教徒(Puritan),原本是指英国基督徒中那些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会中天主教残余影响的改革派。其词源来自拉丁文的 Purus,意思是“清洁”。清教徒大多受长老会加尔文主义影响,相信《圣经》才是一切教义的最高权威,任何人或教会都不能超越圣经本身来成为权威。


所谓“加尔文主义”,其重要理论之一就是“预定论”(Determinism),是当年法国宗教改革家加尔文(John Calvin)所强调的神学观点。意思是说人的得救,是上帝早就预订好的;而那些不信靠上帝悔改的人,将在地狱中受永刑。因此,很多清教徒对敌人亦不手软,甚至是持不同信仰观点的人。如,别的教派若来到麻州传教,将有可能被罚入狱、甚至受刑。


早在1603年,英王詹姆斯一世继承王位,要求英国的清教徒尊崇国王。于是一批清教徒在1608年逃亡荷兰,以为在那里他们会享有信仰自由。可是没多久他们就发现,荷兰虽然对宗教宽容,但那里同时也是自由主义泛滥,对道德的约束相对很低。这让这批有着很高道德标准要求的清教徒十分不安,于是决定重新离开深受文艺复兴自由主义毒害的欧洲,到大洋彼岸的北美寻求新生活。经英王批准,他们前往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北美13个州之一的弗吉尼亚定居。


1620年9月,大约100名清教徒搭乘著名的“五月花号”(Mayflower)前往北美,两个月后抵达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Cape Cod),不过这里和他们本来的目的地弗吉尼亚还很远。于是,他们就在这里订立了著名的“五月花号公约”,申明他们愿意在这块新大陆上建立社区,并服从那里的法律。


美国的建立者们所乘坐的船“五月花号”


1620年12月,这批清教徒在在附近的普利茅斯(Plymouth)定居下來,立即用木材建造教堂,因为在美国早期发展中,一个村落或者城镇的第一个建筑物一定是教堂,作为整个社区的中心。可惜当时因为没有暖气,很多新移民因为严寒而丧失了生命。


1621年春天来临后,他们开始建造别的房屋。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帮助他们,叫他们种植玉米等农作物。是年秋天,他们的种植大获丰收,为了感谢上帝的恩典,他们专门选择了收获后的一天来表达对上帝以及印第安弟兄姐妹的感谢。这也是今天美国人的重要节日“感恩节”的来历


首批清教徒在美洲站稳脚跟,也给更多的英国清教徒树立了榜样和信心。他们满怀着梦想和信念,一批批地来到北美。到1640年,新英格兰地区的英国移民已经达到2万人。由于他们当中大多为清教徒,也就不再存在什么宗教派别的问题了,而波士顿也开始成为他们信仰和生活的中心。


1630年,当约翰·温思罗普(John Winthrop)乘船前往新大陆时,他告诉船友们说,北美应该是一个山巅之城,应当成为一个为世界其他地方树立榜样和示范的纯粹的基督徒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作为领袖应教育所有的清教徒。同英国其他殖民地的移民相比,这些来到美国的清教徒,或是来自牛津大学,或是来自剑桥大学。因此他们的素质普遍高于当时欧洲的整体水平。正是因为他们当中有不少是剑桥校友(Cambridge),他们到达殖民地几年后就创办了哈佛大学,而将大学所在地也命名为“剑桥”。



虽然美国没有国教,但建国者最初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纯粹的基督徒社会。


当时的教育,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信仰。为了使清教徒变得圣洁,就要鼓励他们多阅读圣经。不少清教徒相信“神圣的圣经包含了一切必要的救赎”。虽然通过阅读圣经并不一定能给人带来物质上的成就,但作为一个好的清教徒,就必须为自己寻找圣经真理。


正是这些原因,北美新大陆地区清教徒注重教育,明显不同于英国的其它殖民地区,包括澳大利亚、南非等。这些美国的创立者们建立了追求基督徒生活模式的北美社会,引发强烈的文化教育动机。说到美国著名的“常春藤大学”(Ivy League)盟校,除了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以外,其他的7所全部都是建立在神学院的基础之上。

        

不过说到清教徒,他们并不是一种宗教或是派别,而更是一种态度、倾向、价值观。在当时的基督徒中,清教徒也许可以算作最为虔敬、生活方式也最为圣洁的新教徒(Protestant)。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认为每个个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因而反对神职人员的特殊地位以及传统教会的形式。他们更倾向于简单、实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仰生活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正是在这些清教徒当中,社会才真正出现“职业”这个说法。“职业”一词的原文是"vocation",包含有“呼唤、呼召”(calling)的意思。意思是说,上帝呼召他的选民,去从事某个活动或职业。这个词无疑含有信仰成分:职业即是天职,是上帝安排的任务,这是职业的最初定义。


英文中“职业”(vocation)一词,本意是指“天职”,即为“上帝的召唤”

    

于是,在清教徒心中,“职业”就是一件被冥冥之中的神所召唤、所使唤、所命令、所安排的任务,而完成这个任务,既是每个个体天赋的职责和义务,也是感谢神的恩召的举动。在《旧约》圣经中,上帝曾呼召亚伯拉罕,他凭着信心最后成就了召唤,成为一个伟大民族的祖先。后来摩西也因服从上帝的选召带领在埃及为奴400年的以色列民出埃及,最后回到上帝应许给他们祖先的美好的地方。

        

同样清教徒们相信:上帝也召唤清教徒开拓北美的疆土,把在美国国度上的创业视为天职。于是清教徒们并不把信仰生活与现实生活分隔开,与一些宗教出世厌世的观念相反,加尔文称“世界就是我们的修道院”。因此清教徒将“世俗工作”看作“修道”的方式,是上帝安排的任务,是神圣的天职。每个人要入世修行,将自己在世间的工作和生活作好。这样才能“荣神益人”

        

清教徒对营利性质的工作也予以肯定,认为上帝将财富交予祂的选民管理;而作为被拣选的“财富管理者”,也有责任将财富增值。正像一位名叫普勒斯顿(John Preston)的清教徒领袖在他的著作中所写:“若有人问如何能晓得神在他身上的旨意,我的答案很简单:只要看看神赐给他的产业便成。”他并不是在说信靠上帝就一定能发财,而是将产业看作上帝赐福的证据。他认为,只要我们勤奋尽责,扩大产业,以创业为天职,那么就一定会得到上天的喜悦。实际上,当时的清教徒都毫无保留地投身于工作,尽力为自己扩大产业、积蓄财富。他们把产业和财富当作是上天赐福的记号,甚至有些人以为是得救的依据。这样的职业思想促成了他们事业的兴旺、财富的迅速增长。

        

因此,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不过,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同时禁欲和节俭。因此他们限制那些纵欲、享乐以及过度消费行为,而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所以美国的崛起,并不是像今天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是因为纵欲和贪婪;而是勤奋加上克制和禁欲才使社会财富很快增长。



被视为“美国精神”的“自由”,之后其实包涵开拓、进取、以及维护正义的勇气。


 除了勤奋和节俭以外,清教徒在商业和工业活动中也是非常地诚实守信、珍视信誉;决不会坑蒙拐骗。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利润最大化,同时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并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维护正义,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为后来的美国社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因此,我们今天常常说到的“美国精神”,比如对生活的信心,面对困难的勇气,善于创新,以及不断开拓,都是清教徒精神的体现。所以,要想真正了解并学习美国当年成功的经验,没有信仰的根基是十分困难的。清教徒的这种职业思想的信仰背景就是加尔文的预定论,他们相信自己就是上帝的选民。清教徒把牢牢实践自己的天职解释为获得选民地位的确定性。这就是说,一个清教徒一方面可以自信地宣称:“我是选民”另一方面必须用实践的客观效果来“证实”他是选民,他是蒙恩典者。信仰必须是有效的信仰,必须通过在世间的工作和创业来证明自己。

        

基督教循道会(卫斯理会)的创造者,18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清教徒布道家约翰·卫斯理的一句名言可以精辟概括美国清教徒精神,那就是:“拼命地挣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这句话在当时的清教徒中流传很广,很受认可与遵循;它也成为后世对美国清教徒精神的一种概括。就像著名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所说的:清教徒的世俗生活受获得拯救、确保恩典这一超尘世目标支配,他在世上活着就是为了增添上帝的荣耀,从世俗状态转变为恩典状态。这使清教徒产生了一种积极入世的禁欲主义的伦理:一方面,在工业、商业、贸易等职业中拼命劳动,在增进财富上荣耀上帝;另一方面,又有一个终生的目标使他们获得了一种理性和秩序:服从上帝的诫命,从而战胜了自然的冲动和享乐。这种“入世禁欲主义”被人们认为是资本主义精神的根源,是清教徒精神的要义。

        

拼命地挣钱,是因为以赚取财富为天职;拼命地省钱,是因为他们克制禁欲,始终过一种圣洁、理性的生活;拼命地捐钱,是因为他们要关照精神信仰、关照社区和国家等人类共同体,他们捐钱捐物,在对世间的爱中得到永恒。当时的美国不像今天,生活十分艰难,需要人民勇敢地创建基业,不怕艰苦;而凭借对上帝的信靠开荒拓殖,创造大量的财富。创业需要资金,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是必须的。而清教徒信仰虔诚,愿意为当时的教会作财物上的奉献。所以,为教会拼命捐钱也在清教徒的行为准则之中。任何一个创业中的民族,或是在萧条中挣扎的国家,都需要这样的精神,要“拼命地赚钱,拼命地省钱,拼命地捐钱”。这样三种拼命精神,才是是清教徒精神的思想精华,才是成就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的力量源泉。


宣扬慈善理念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

 

“拼命地捐钱”这一句话表明:除了工作挣钱,当时的美国人有着更高的人生目的。这就是爱。没有了爱,赚取财富就与永恒无法联系起来;没有了爱,经营活动就成了功利性的、最终虚无的行为;没有了爱,我们每个人的人心就得不到最终的安顿。惟有爱,使我们的经济活动和每天的工作充满了意义,才使我们的营利活动和赚取财富有了价值。

        

当今美国的富豪们,很多也是大慈善家。比如世界首富盖茨在2003年就立下遗嘱,给孩子只留下3000万美金和价值一亿美元的豪宅,而将98%的财产奉献给社会。世界第二富豪巴菲特也将其99%的财产捐献给贫困学生的奖学金、疾病医疗、环境保护等各种社会公益的研究基金等。虽然有很多人用讽刺的眼光看待他们,说此举无非是由于美国的税收政策。但不可否认, 很多人还是因为基督信仰的缘故,才对成功和爱心有了更为本质的认识。

        

反思今天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仅仅把职业当作牟利的工具:要不就是拼命工作为的是挣钱享受生活;要不就是得过且过混日子的生活态度。越来越少的人把职业与自己的生命追求联系起来。在看起来不是那么“体面”或是报酬优厚的工作当中,很多人不认真、不全力以赴,更没有自己开创事业的动力和为公司不断创造业绩的精神。正是这种对信仰的缺乏导致对工作和事情都不虔诚和执着。这种精神状况不仅不利于个人发展的,对国家民族也是一种慢性毒药。尤其在经济大萧条的今天,国家更需要这种清教徒的对待职业的神圣情感和执著精神。   


美元上赫然印着“我们相信上主”

   

有思想的人总是在寻找一种所谓的终极关怀,因此很多有豪宅开房车的富人并不快乐。财富只能解决人的现实物质问题,而当这些问题解决后,人必须找到高于物质财富的更高意义,找到自己生命的终极意义。即使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有活动的终极目的并非仅仅是物质利益。这也是人能够再进一步发展的根源。

    

正如美元上所印: “我们信靠上帝”(In GOD we trust)美国的清教徒正是怀着这样一种使命感、神圣感在创业,将在美国的开拓疆土、扩大产业、增加财富视为天职;同时也努力过着一种圣洁、公义的生活,他们将自己的一切活动都神圣化。因此为美国人立下了伟大的产业和基业,为美国发展市场经济立下了典范和原动力。在美国尽管并非人人都是清教徒,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是全人类的财富,值得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人们去学习、掌握和运用,尤其当我们正在努力思考如何发展社会、走出经济危机之际。





中国需要清教徒和清教徒精神

 杨悦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结束了旧的计划经济主导取而代之所谓市场经济制度,中国的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城镇化加剧,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问题。比如说:贫富差距拉大、道德滑坡、个人迷失方向;社会功利化、金钱化,拜金主义盛行;政府机构运行效率低下、贪污腐败严重等等。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以牺牲巨大的人力物力为代价,可以说中国目前的经济数据是用大量的资金、资源和劳动力所叠成的。


但是因着经济进一步全球化,中国的这种以密集劳动力资源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时代的全球竞争需要,如此下去只能成为全球竞争的牺牲品。相关研究表明,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已经无法支撑高速的经济发展要求。劳动力价格优势已经被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所超越,随之而来吸引外资能力下降,外商撤资。所以,有关人士提出了以“改革红利”取代“人口红利”的观点。并且随着中共十八大的闭幕,表明中央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但是改革的方向究竟在哪里呢?


据现代社会学理论认为,一个社会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四个“现代化”: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文化现代化。四个现代化互为依托,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事实上,这四个现代化,中国还远远不及。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30年的改革开放,主要在经济上单兵突进,而在社会其他领域确实鲜有成效。可谓一俊遮百丑,人们在看到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只看到了大把大把的钞票和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富了口袋穷了脑袋和害了子孙后代。


经济现代化,必须要实现自由公正合理的市场经济体制而不是传统的官商勾结资本主义、冒险资本主义和消费资本主义。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倒把坑蒙拐骗。从事经济活动的目的不应该再简单是发财、享乐。而是应该以一种理性的视角,办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加重视社会责任。


正如惠普创始人帕克所言:金钱是让企业生存的“血液”,但是企业的存在不是为了“血液”,而是做一些可以使生活变得更美好的事。要用一种智慧的眼光,带着一种使命感去从事活动。要有“愿景”及属天的看见。正因为缺乏这些,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始终得不到国际的认可,始终诞生不了自己的国际品牌,只能提一些空洞的口号。所以正如一位知名学者所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要经过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只有新教伦理才能为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土壤和动力,中国的崛起必须是要通过有十字架的变革。


政治的现代化,必须是要实现现代官僚行政制度。马克思韦伯对理想的行政组织的构成做了如下概括:


1、专业化的管理人员。

2、遵守规则和法律。

3、非个人的人员关系。

4、正规化的人员任用。

5、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6、明确的分工。


中国的政治制度就是缺乏了以上诸点,造成了组织庞大,官员冗余,办事效率低下,监管乏力,贪污腐败严重。分工不明,某些部门忙得团团转,另外的部门闲得慌,一张报纸一杯茶打发一天。人员之间裙带关系,凡事靠人情,不靠能力、才干。善于徇私枉法,钻法律漏洞。如果融合清教徒的精神,将个人的行为在神面前荐于个人的良心,在神面前人人平等。那么,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这也是欧美发达国家领导人就职宣誓的时候要手按圣经的缘故。


然后是社会的现代化,这是关键的一步。就是个人主义原则的确立,封建家族的没落。个人主义,事实上来自于圣经约翰福音“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爱子赐给他们”,神爱世人,是爱世界上每一个人,而不是某个团体或者集体。西方有句话:凡是独裁的国家,总喜欢加之以“人民”这样的口号来取代个人,以表面上的民主掩盖本质上的不民主。人际关系不再以人情为纽带,不再以血缘或者地缘,而是以功能、原则为纽带。人与团体之间不再是人身依附关系,而是以劳动合同和心理契约为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个人始终认为耶稣所言的:“谁是我的弟兄姐妹?凡是遵行天父旨意的便是我的弟兄姐妹了。”是最理想的人际关系。


最重要的是文化的现代化,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即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现代化。就是不受传统的限制,是要破除巫祝迷信,不再以神秘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中国人深受两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影响,根本上受封建文化和宗教的影响。马克思韦伯有句话:宗教信仰对民族性格的影响,足以决定一个民族的命运。确实如此,不可否认,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进步的部分,但是为什么一个拥有如此庞大劳动力、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的国家,被封建制度禁锢了两千年,其残余延续至今,无法产生出理性的资本主义?主要应归咎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成分。中国古人将“儒、道、佛”三教合一,产生出了史上最复杂最诡辩的文化。既有阴阳五行八卦(道),又有祖宗之法不可破,君子不器,官本位思想(儒),又有轮回说等等,西游记就是这一文化的最好体现。


所以,中国只有吸收清教徒的精神,改革创新,不应受传统文化的束缚。温总理有首诗叫做:仰望星空。其中一句: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仰望星空,看见的是什么,只有神的大能。耶和华用能力创造大地,用智慧建立世界,用聪明铺张穹苍。(耶51:15)诸天诉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诗19:1)一个民族如果不仰望星空,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

互联杂谈,求真求实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

小编无名个人微信

防止失联,朋友圈更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