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近為何總是又睏又乏力?澳大四位中醫教授建議這樣做……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 2022-05-06

最近是否覺得特別容易累又沒胃口?


現時已進入芒種,是一年裡最重要的祛濕季節,從中醫角度看,有可能是體內濕氣重引致,一起聽聽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的專家怎麼說。




專家藥食兩用建議


有多年中醫臨床經驗的趙永華教授建議根據人群表現的濕証不同,可採取以下藥食兩用品調理。


1


健脾祛濕

藥食兩用品:茯苓餅、薏米山藥粥、五指毛桃煲豬骨湯

適用人群:乏力,舌苔白膩,大便不成型



行氣化濕

藥食兩用品:厚朴花茶、紫蘇陳皮茶

適用人群:進食後腹脹

2


3


溫化寒濕

藥食兩用品:艾葉桂圓茶

適用人群:長期在空調環境工作自覺手冰涼,小腹冷痛的女性


以上代茶飲的單味中藥劑量建議成人每日3-6克,必要時諮詢中醫專業人員後再服用。


趙永華教授致力於中藥防治内科疾病的藥理研究,歷任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在今年抗疫中,通過分析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以科學數據實證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有效性,並為優化中藥處方提供研究基礎。相關研究已發表在《Chinese Medicine》。


專家飲食心得分享


對藥食兩用中藥甚有研究的趙靜教授分享:芒種時節的飲食養生應補氣除濕、去心火,重在「防治」二字。唐代孫思邈提倡此時「常宜輕清淡之物」,即飲食應以清淡為主。食用化濕醒脾,養心護陽,祛暑益氣,生津止渴的時令瓜果蔬菜,例如絲瓜、冬瓜、黃瓜、苦瓜、芥菜、枸杞葉、蓮子、藕、綠豆、西瓜、梨、烏梅等。此外,應及時補溫水,不吃生冷,以免寒涼直中臟腑。可泡荷葉菊花茶或煮蓮子綠豆粥等提神消暑。

趙靜教授主要研究藥食兩用中藥、特色技術為色譜質譜在線活性篩選、糖譜等技術,曾獲澳門科技進步二等獎,同時兼任成都中醫藥大學和貴陽中醫藥大學客座教授。


專家穴位治療建議


中醫藥和免疫學專家陳新教授表示,在中醫理論上很多穴位都有祛濕氣的作用。他在這裡跟大家介紹三個容易找到,並自己容易按摩的穴位。


足三里

屬於胃經穴位,位於膝下三寸, 在膝蓋骨外側下方凹陷往下約4指寬處。按摩該穴位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疏風化濕等功效。 


豐隆穴

也是屬於胃經,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8寸,脛骨前緣外二橫指(中指)處,正好在外踝與外膝眼兩個連線的中點。常按摩該穴位具有祛濕化痰、減肥消脂的作用。


三陰交

為肝、脾、腎(足三陰經)的交會穴,這三條陰經氣血交會於此,故稱三陰交。按摩該穴位可以健脾以及調節肝、脾、腎的功能,從而達到利濕的功效。(注意:孕婦禁用)

陳新教授是中醫藥和免疫學專家,研究遍及免疫藥理學、免疫生物學和轉化醫學。曾於美國國家腫瘤研究所任職十多年。其家族九代從事中醫,他亦具有美國執業針灸醫師及澳門執業中醫資格。


專家生活習慣建議


主力研究藥理學的陳修平教授表示:「芒種(6月5日至21日)來臨,愈發炎熱。此時,北方麥黃,江南梅熟。應調整勞作和生活習慣,適當接受陽光以利於氣血運行;中午小憩飲食應逐漸偏於清淡。」

陳修平教授致力研究中藥藥效作用評價和藥物作用機制,曾獲中國藥理學會SERVIER青年藥理學工作者獎,兩度獲得澳門科學技術自然科學奬二等奬。


掃二維碼了解
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


https://sklqrcm.um.edu.mo/?lang=zh-hant


更多精彩內容:

1. 內地生快看!澳大本科生招生開始 

2. 澳大核酸檢測技術有新突破!

3. 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澳電與澳大簽署合作協議

4. 科研佈局新進展!澳大區域海洋研究中心揭牌

5. 最新!《自然通訊》刊登澳大仿生納米新藥研究

6. 他們選擇到澳大讀博的原因


採訪:庄瑜婷

圖:編輯部,部份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李巧雲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