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澳大癌症研究系列(1):預防、轉移、復發及耐藥機制研究

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 2022-05-06

澳門大學腫瘤精準醫療研究從2013年才從零起步發展,至今已匯聚一班頂尖的專家學者,並結合跨學科創新技術,進行深入的癌症基礎研究,更取得了多項矚目的創新成果,備受學術界的關注和認同。


我們訪問了17位研究癌症的專家學者,剖析各自不同範疇的創新突破,此篇文章率先訪問了9位在癌症預防、轉移、復發及耐藥機制研究範疇的專家。







請掃描以下二維碼閱讀文章


抑制乳腺癌轉移和復發的新機制


鄧初夏教授(圖右)和陳強博士發現抑制乳腺癌轉移和復發的新機制,為患者帶來新曙光。





用細胞自噬抑制劑治療乳腺癌


沈漢明教授發現,可以用Caveolin-1的缺失或突變作為生物指標,指導在臨床上是否適合用自噬抑制劑作為治療乳腺癌的手段。




通過大規模人群基因突變檢測預防癌症

王山鳴教授最近完成了一項歷時三年的中國人群癌症預防研究。該研究確定了中國人群中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攜帶頻率和攜帶者數量,為在中國人群中運用大規模人群基因突變檢測進行癌症預防打下堅實基礎。




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治療眼科腫瘤

鄭文華教授發現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在預防和治療癌症生長和轉移中起到重要作用。




治療前列腺癌的新機制

張仲榮教授首創性發現雄激素受體如何在基因組的三維結構下調控基因表達,以介導前列腺癌的發展,其發現可望有助治療前列腺癌。



以激素替代療法與化療法相結合治療卵巢癌

狄利俊教授透過元分析發現,為做過卵巢切除手術的卵巢癌患者補充雌激素(激素替代療法)有助於提升化療效果及減低復發風險。




遺傳學理論在結腸直腸癌治療中的應用

沈仲燮教授首創性運用遺傳學理論——「合成致死」,發現結腸直腸癌細胞中的「ARID1A基因」的合成致死搭檔為「Aurora Kinase A蛋白」,並提出後者能作為ARID1A基因突變引起之結腸直腸癌的靶標。



新型抗體降低肺癌抗藥性

郭珩輝教授研製出一種抑制性抗體,有助降低非小細胞肺癌的抗藥性。




點擊視頻觀看癌症研究系列: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h3125u9a3ci  


更多癌症研究系列專訪

請掃瞄二維碼閱讀




更多精彩內容:

1.  心出發 ‧ 看澳大

2.  七個不能錯過的澳大打卡熱點

3.  澳大與浸大成功研製腫瘤新型探針!

4.  高效治療炎症!澳大開發超分子細胞遞藥系統

5.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來澳求學的學生如是說......


編輯:張愛華、林嘉敏

發佈:澳門大學傳訊部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