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弥陀佛教我们开智慧的方法

2016-04-03 佛缘




南 无 大 慈 大 悲 阿 弥 陀 佛

第二十九愿 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

——《佛说无量寿经》

悲心深切,他在因地为时,考察他方世界,有些佛座下的弟子们,虽然也在修行,但是智慧辩才很有限,会让修行外道之法的人瞧不起。虑及于此,阿弥陀佛这一愿就是加持往生的菩萨们要有辩才、要有智慧。

那辩才智慧从哪得呢?这两句话很有意思:“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这实际上就包含着教我们开智慧的方法。

“受”,就是接受。这个经法是由佛来传授,我们来接受的,这叫授受。能够受这个经法,说明是有信心的,所以就叫信受。

“读”,披文为读;“经典”就是“法”,不仅极乐世界,乃至所有法界都是这个“法”,是放之法界而皆准的真理。现在西方提倡,其实,佛教的经法就是,乃至普法界的价值和文明。

“讽”,讽咏,是带有一种歌咏赞叹的意思。当年大师有一个感慨,梵文文体当中有很多是偈颂,这些偈颂都是有音乐韵律的,都能够像歌唱似的来歌咏赞叹。

一般的佛弟子乃至菩萨,见佛都是要歌叹最尊贵之佛德的,这是最好的修行。但是这种文体的制式成中文,就有很大的差异,这种韵律就被丢掉了。

大师在译经的过程中对这件事情很苦恼,他当时跟僧睿(他的八大弟子之一)就有一个讨论,看怎么能以一种中国诗歌的形式来表达,把偈颂转为诗歌的形式,也能够有一种歌叹吟诵的特点。

鸠 摩 罗 什 大 师 译 经


古人读诗都是吟出来的,我原来听一位老先生吟诗歌,还真的是很好听,很高雅,能感动人心。所以佛教为什么要谈梵呗,梵呗的音声唱得好,就真的很入心,使人很宁静。

所以“讽”,就是有梵音吟诵这样的特点,有它的韵律、有它的音节、有它的抑扬顿挫。

“诵”,背文为诵。谈到这一点,我们都很感慨!在《》中,常常看到这些高僧很聪颖,很有才华,常常讲他日诵千偈。一偈四句,一句一般是八个字,一偈就是三十二个字,千偈就是三万二千字,他一天可以背三万二千字的经文出来。再想一想,我们现在是暗钝到何等程度?我们的记忆力已衰退到太低了。没法与古人相比,我们看的暗诵水平是,《》就是他诵出来的,十万偈,试问我们能背出多少?

再看东林十八高贤中的佛陀耶舍尊者,《》的译者。《》是六十卷,一百万字,他没有带梵本过来,就是靠暗诵,背下来的。我们看那是中古之际,这些高僧们的暗诵水平,真的是不可思议。

前面讲“受读经法,讽诵持说”是一个开发智慧的方法,其实念佛也是开发智慧的胜妙方法。

南 无 大 智 文 殊 师 利 菩萨

文殊菩萨介绍的一个经验:系心一佛,专称名号,随这尊佛的方位,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于这念佛当中能见三世诸佛。若得此一行三昧,诸经法门悉皆了知,智慧辩才终不断绝。所以文殊菩萨以根本智行一行三昧、一相三昧,就是开发智慧辩才的胜妙的方法。

所以我们好好信愿念佛、讽诵经典、求生到极乐世界,那极乐世界的菩萨“诵”的水平就更厉害了,那可不是日诵千偈了,可能日诵万偈、亿偈了。




大家都在看


佛说:是一块田 种什么 得什么

为什么要念观世音菩萨以救劫难?

短短六句话,度了无数人

佛教著名的5种吉祥花,见者得福!

看清自己

女子不到四十岁,不能当尼姑,并且出家大多数是寡妇,怎么回事?

一直善良下去……你就赢了!

菩萨教你学会,为人处世智慧

一念苦,一念乐,一念得,一念失

缘 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传说中十八层地狱里的种种酷刑 (震撼视频) 胆小勿进


佛 缘  

(首个自媒体原创平台)右下角发表评论哦

佛法| 智慧| 高僧大德| 唤醒 | 功德

灵魂 | 因果 | 善男女| 人生 | 般若 | 观照 | 轮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