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家书店一座城!宁海和它相识69年了~

宁海新闻 2022-01-19

提示:点击上方"宁海新闻网"↑订阅本刊


说起书店

大家脑海中第一时间想起的

都是新华书店

新华书店的历史

可以追溯到82年前

1937年,延安清凉山成立新华书店,当时的书店职工,既是图书发行员又是部队战士。战火纷飞中,他们持枪背书,为根据地战友群众运送精神食粮。80余年来,新华书店,这一成立于革命根据地、毛主席题写店招的实体书店品牌,不断发展壮大,为推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文化殿堂,绕不开的历史记忆和文化符号。


缘起俩人肩挑、步行到宁海建店


宁海和新华书店的缘分,还得从1949年说起。1949年7月5日,宁海解放。随后,浙江省新华书店派出金益、袁继铭两位同志肩挑生活用品,自台州出发步行到宁海,筹建新华书店。

当时,俩人身上只带了1280元的筹建费用。选址、购书、做书架……俩人忙得不亦乐乎,终于在1950年7月建成浙江省新华书店宁海支店。据仍然健在的92岁高龄的袁继铭老人回忆:此时距宁海解放尚不到一年,新华书店的建立,为这座历经战乱与动荡的县城,点燃了一盏人文烛火。

位于中大街的老新华书店

1958年8月1日,浙江省新华书店宁海支店改名为宁海县新华书店。建立之初的新华书店位于县前街,木结构,营业面积50平方米,图书品种以《毛泽东选集》等“政治书”为主,1951年销售码洋4.88万元(码洋:图书出版发行部门指全部图书定价总额的术语)。

这里所谓的木结构,连门都是木板拼成的,就像古装剧中的那些商店,关门时要把一块一块木板插回去。现年86岁的任觉愉,1961年从当时的鄞县(现鄞州)调任到新华书店,成为一名普通员工。每天下班后,就是她负责将这些笨重的木板插回去。直到1964年,新华书店在中大街新建了329平方米的双层砖木结构综合楼,二楼办公,一楼营业,营业面积160平方米,条件大大提升。

从那时起,店内的书籍种类逐渐丰富。《学习雷锋精神》《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书籍,以及一些国内外的文艺小说、工具书也陆续出现在书架上。书架靠墙而立,低矮的柜台把读者与书隔开,读者购书要劳烦营业员拿。那时的市民经济条件不太好,店内图书品种少,购书的人也少,1970年销售码洋14.59万元。


发展高考制度恢复引发读书热潮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10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成千上万人涌入高考大军中。但当时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教辅用书,考生对高考既充满向往,又毫无信心。

为顺利通过高考,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凭着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成为当时的畅销书。那时候,这套丛书通过新华书店发行,一时洛阳纸贵。为满足读者需求,印刷厂日夜赶印,据不完全统计,该套书籍全国共印发7395万次。

“如果当时有畅销书榜,占据榜首的应该是《数理化自学丛书》。”想起当时的情景,书店退休老员工、现年已经88岁的王胜岳记忆犹新,“很多人都是连夜在书店门口排队,门一开,买书的人像潮水一样涌进来。”

幸亏书店有紧急预案,到凌晨,临时发放购书卡限号购买,每个号码只能购买一套。领号的队伍不断延伸,一直排到了当时的“东方旅馆”。

年已93岁的华德成曾担任新华书店业务负责人,在他几十年的工作印象中,最为深刻的,就是当年众人抢购《数理化自学丛书》。“新华书店从来没有这样火爆过。”老人笑着说。

一套《数理化自学丛书》,让无数学子受益匪浅。这套书,也被誉为“改变了一代人命运的一套书”。

“当时每个员工有一套书的名额,我一个朋友,托我给他儿子买一套,我就把自己名额给朋友儿子了。”王胜岳回忆,后来朋友儿子考上了大学,还特意来感谢。

目前的新华书店副经理钱天龙,也是当时连夜排队买书的一员。他回忆,当时还是初春,一位家长在新华书店上班的同学告诉他:第二天要上架销售这套书,数量极为有限。“为了买到这本书,我夜饭一落肚就去书店,没想到门口已经排了50多个人,幸亏后来发号码牌,我们不用通宵排队,第二天凭号码买书。”

除了《数理化自学丛书》,年画、对联、挂历也是书店历史上的热销爆款。“每逢过年,店里挂满了上千张年画样片,来买的人都像抢一样,好像买不到年画,这个年都不要过了。”

在那个物质生活相对贫乏的时代,书籍和书店寄托着人们对于知识、财富、科技最美好的梦想,以及改变命运的强烈渴望。自高考恢复后,宁海掀起一股读书热潮,这一点,可从县新华书店销售业绩看出:1980年,县新华书店图书销售码洋突破50万元大关,一下子从1970年的14.59万元上升到50.49万元。


艰苦老一辈送书人留下伤筋后遗症


成立之初的新华书店,需向基层和机关单位送政治读物、学习资料等。一开始,没有交通工具,书店员工只能靠肩挑手提,步行到各单位和乡镇。

“当时一摞书大概就40斤,用扁担挑,前后各两摞,一个人就挑120斤。”

千辛万苦将这些书挑到乡镇后,有条件的,就用木桌拼接起来,将书一本本叠放好;没条件的,就用布或者麻袋铺在地上,就地摆书。

书摊摆好后,群众立刻被吸引过来。特别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华书店的员工摆书摊,就意味着“毛主席指示来了”,不管是识字的还是不识字的,都会过来凑热闹。

上世纪90年代到力洋镇街头优惠售书

后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送书也从肩挑步行升级到骑自行车。“我到书店工作那会儿,就已经自行车送书了,大概是1975年。”王胜岳说,当时用自行车后座带书,两边各一摞,后座上再放两摞,最远的到过香花山部队,遇到山路就变成人推车。

再后来,书店里多了一辆三轮车,送书越来越方便。

说到书,还会联想到学校。新中国成立前的宁海,人们上学几乎没有统一的教材,许多人都在私塾上学,用的教材大多都是私塾先生自编、油印的。王胜岳说,他上小学的时候,学的都是《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等等。

自恢复高考后,新华书店多了一项职能,那就是向宁海各地学校输送统一的教科书,不过当时书店送书能力有限,因此,开学前都是学校的人过来拿书。书店工作人员则负责把书按每个学校需要的数量整理好。

“课前到书,人手一本”,这是书店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每到开学季,书店工作人员几乎都是通宵打包教科书,“那时候用的还是稻草绳,搓绳子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割破手指,有一次我中指不小心被割到,血一下子从我眼前飙出来。”任觉愉伸出双手,不自觉动了动中指,“割破后,就用橡皮膏缠一圈,那东西不透气,没过几天伤口就开始发痒,撕掉透会儿气,又缠回去。”

因为经常提一摞一摞沉重的书,和任觉愉一样,不少老一辈书店员工留下了伤筋后遗症,“现在使不出太大的劲儿,硬使劲就要疼。”


趣事偷书人和赊书人


文革时期,许多书被缴毁。对于爱看书的人来说,新华书店可以说是当时一块香喷喷的肥肉,就等着他们去“啃”。然而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书可以说是奢侈品,买不起,怎么办?这时候,就出现了两类人:偷书人和赊书人。

其中一个偷书人,就是任觉愉发现的。有一天,她在整理书架时发现,四本一套的《马恩列斯》缺了一本,这可是她负责的书架,书少了是要担责的!“当时就出了一身冷汗,拼命回忆当天这个书架都有哪些人停留过,长什么样?”

也幸亏当时逛书店的人不多,任觉愉回忆起这个书架停留过的几个人,此后便开始留意。

没过几天,任觉愉注意到其中一个人又来到了这个书架前,又非常“巧合”地停在了《马恩列斯》这套书前。会不会就是这个人偷了书?带着怀疑,任觉愉连忙和同事打暗号,同时在旁边观察,一旦这人偷书,就准备来个人赃俱获。

不出所料,这个人果然把手伸向了《马恩列斯》,藏进了衣服里,假装没看中什么书就准备出店门。等偷书人一脚刚跨出店门,任觉愉和同事们一拥而上,将偷书人抓个正着。

事后,书店员工让偷书人带路去他家拿回被偷的书。“到偷书人家中一看,好家伙,满满两箩筐的书,有些是买的,有些是偷的。这套《马恩列斯》,他原本是想着一本一本偷出去。那人也真的爱看书,但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买不起那么多。”

拿回书后,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而之所以说偷书人,不说偷书贼,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偷书不算贼”。

有偷书人,也有赊书人,宁海中学退休老师童可权就是其中之一。

童老酷爱读书,也酷爱藏书,天文地理无不涉及,是宁波十大藏书家之一。童老说,他的藏书梦,一半是新华书店帮忙实现的,一半是他老婆帮忙实现的。

可不是!上世纪70年代,童老作为教书先生,每月工资只有五六十元,而他的老婆,是裁缝,一次出门做工的收入就可能抵得上他一个月的工资。当时,他看中了毛主席手书,一套10本,售价1000元,一年的工资都不够买这套书!

全部让老婆出钱买书不现实,等他攒够买全套的钱又不知道什么时候,童老只能先向老婆“借”,又跟书店套关系,让书店把整套书拆开一本一本卖给他。

原来的宁海中学位于现在的跃龙中学,和当时位于中大街的新华书店很近,童老几乎每天都会去书店,店员自然对童老很熟悉,也相信他的人品,就为他开了口子。有时候钱不够,书店就为童老记账,等他攒够了钱再补上。“很多卖不出去的书,都被我买了。”童老笑着说。

一名店员告诉记者,“现在,童老享受着新华书店有史以来最低的折扣——八折,我们员工买书也只能享受九折的会员价。”言语中满是羡慕。

挑战网上书店兴起


1993年11月,在时任县领导的关心下,划拨人民路南面土地2亩,兴建新华书店综合楼。当时的新华书店综合楼,成为人民路标志性建筑。

目前新华书店一角

时过境迁,新华书店图书经营面积也逐步扩大,店内书籍由原来的几千种,增加到8万余种,所有图书全部开架,任由挑选。

然而书店经营一直较难,这从我县近年来除了新华书店这一综合书店之外,其他书店大多以经营学习辅导用书为主可看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电子阅读兴起,实体书店面临转型升级压力。

“这几年我们一直在转型,经营思路从‘商品本位’向‘读者本位’转变,以读者为中心,以图书销售为媒,打造阅读、购物、学习、休闲、社群于一体的多元空间,让读者爱上‘以书店为中心的生活’。”当前新华书店负责人潘再萍告诉记者,为丰富读者文化生活,2018年,书店再次调整结构,在“寸土寸金”之地开辟悦读吧,使书迷们在购书的闲余,可以静下心来边喝茶饮、边看书,度过美好的一天。

转型后新增的悦读吧

同时,新华书店还和县图书馆合作推出了“你点我读”。如果读者在图书馆找不到要看的书,在书店找到后,可以直接在书店办理借书手续,看完后还到图书馆,实现不花钱就能看到想看的新书。

提档升级后的新华书店,还开通了浙江新华书店宁海网上书城,110万种图书随查随订,此举翻开了书店经营的新篇章。2018年销售码洋6350万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70倍、改革开放前的127倍。

但与此同时,新华书店面临着停车难、扩展空间受限等难题。此外,新华书店的文化功能与市民要求相比,还有较大不足;与周边区县书城建设相比,与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相比,都还有较大距离。

“新华书店不止是一家书店,更是一座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尽管面前有种种困难,书店管理层还是比较乐观,他们说,“中共宁波市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宁波各县打造一县一书城项目。期盼着不久的将来,我县新城区能拥有一座集购书、休闲、培训为一体的书香书城,满足宁海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记者:方景霞 通讯员:钱天龙

□ 编辑:林佳怡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周末高温暂缓,雨水来袭,还有8号台风......

弘扬文明交通风尚,曝光违法行车行为

可萌可潮可俏!宁海又一网红打卡地!

【天气】降温啦!周末降至31度|夏季饮食多点“红”

动真格!宁海发布《通告》!再这样养狗,罚!


宁海新闻网微信合作

电话:0574-65577958  13805858160

觉得不错,给个ZA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