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ofo和摩拜打到现在,最大的敌人还不是合并

2017-06-28 用数据说话的 Boss直聘

来源:BOSS直聘(ID:bosszhipin)

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共享单车的风口火了大半年,围绕这条赛道的话题如此丰富,以至于摩拜刚刚公布的6亿美元融资和ofo即将公布的融资消息已经吊不起胃口。吃瓜群众对马化腾和朱啸虎的朋友圈互怼、双方的公关大战以及戴威和胡玮炜在达沃斯夏季论坛上的一张合影表现出了更大的兴趣。

2016年8月,共享单车狂飙式地进入公众视野,随后整个行业的招聘需求爆炸式增长。今年5月的行业人才需求量相比去年7月增长了10倍,ofo和摩拜都已经迅速扩充至数千名员工,而行业的平均薪酬水平在进入2017年之后也一路上升,高于互联网均值。

共享单车刚火起来的时候,大家认为单车铺设速度和数量是竞争关键,“要离用户最近”。转眼10个月过去,单车的颜色基本用完了,一线城市的许多人行道也已经寸步难行,战争迅速烧到了物联网+智能大数据终端的层面。

去年10月,我们对共享单车行业人才走向的基本判断是,大数据和政府关系是两个可能会左右战局的岗位,事情也确实沿着这个方向发展过来。(阅读链接:殊途同归的ofo和摩拜,正在打的其实是人才战

8个月后再看,两大巨头既不缺钱,也不怎么缺“普通人才”,在迅速扩张和大谈智能物联之外,运营人员的管理效率和扎扎实实的智能开发类人才储备似乎成了新的竞争基础。

街上的车已经管不过来了

管车的人更难管

进入2017年,“拓城”成为共享单车行业的主题词之一,ofo誓要“一天一城”,摩拜则计划年内进入200个城市。运营类岗位,包括车辆运营和用户体系运营等等,占据了这个行业人才需求的四分之一。加上质检、维修、物流调度、城市管理等岗位,“管理车”这件事消耗了共享单车行业四成的人力资源。

如同当年百团大战和“扫码一条街”时代的地推岗位,这部分线下人力的招募和管理难度很大,流动性也很强,其中,修车师傅和搬运工多为第三方劳务外包。遍布全城的单车维护起来已经很棘手,管车的人其实更不好管,而这还完全没有考虑批量报废和整体回收处理的问题。

目前,智能锁和大数据系统对于共享单车的调度起到的作用依然有限,对人力搬车的依赖还是很大。据公开报道,ofo目前有超过1万名线下维护人员,这部分线下运营人力的薪酬、培训、通讯和有机协作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坏车率除了单车本身的设计和质量问题,也跟线下调度和维修的人员管理效率有直接关系。

共享单车的爆炸式成长救活了一批自行车厂,让不少修车师傅又找到了工作,然而这些人离“大数据”或者“智能调度”很远,整根链条的通畅性还需要很大的提升。

可能是互联网行业最困难的

城市开拓实践

共享单车行业对行政/人力和城市管理人员的需求接近10%,在泛互联网行业中处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而共享单车的城市拓展,难度比当年的美团、大众点评、滴滴,以及用“三剑客团队”开疆拓土的Uber都要大。目前全国100多个城市都有了共享单车,第一批死掉的也已经出现。

共享单车入驻城市进度图

本质上是B2C租赁生意的共享单车,每个城市需要一支完整的城市经理+市场+线下运营+政府关系团队。作为新兴模式,如何适应当地政策,熟悉城市地理情况,调度并维护大量单车,处理各种事故,和城管斗智斗勇,处处是坑。

目前,城市经理是一个招募难度较大的岗位,对于业务拓展和迅速搭建团队的能力要求很高。摩拜和ofo都是非常年轻的公司,无论是迅速从内部培训并派出独挡一面的城市经理,或者在当地直接招募,都是很大的挑战。

技术人才储备

智能锁就够了吗

在去年10月的观察研究中,我们认为接下来ofo和摩拜拼的是大数据能力。

根据BOSS直聘的数据观察,他们在2016年年底已经开始了成建制的数据团队搭建,而且薪酬起点站得很高。

在马化腾和朱啸虎的朋友圈互怼中,“智能终端”是核心论点,在单车上目前的主要实现形式是智能锁。

生下来就用智能锁的摩拜已经宣布建设“生活圈+大数据+物联网”的复合生态,ofo也没示弱,跟北斗、中国电信、华为共同研发了“智能物联网管理系统”,据悉会在马上开幕的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展示。

从招募的技术岗位上看,十分有趣。摩拜延续了稳扎稳打的技术风格,持续招募大量后端开发岗位,特别是承担物联网平台和高性能互联网平台开发的高级Java工程师/架构师,需求占据第一。

而ofo陆续发布过30个不同技术工种的需求,强调的是数据分析和处理类岗位。最新一代小黄车终于装上了智能锁,结合之前一直在搞的数据系统,拉开了架子和摩拜正面开战。

但是智能锁就够了吗?或者说,不时没电或者数据传输出问题的智能锁,要多久能够实现宏大的“单车作为智能终端,完整收集用户路径,对智慧城市管理作出贡献”的愿望呢?

目前,共享单车行业的技术人才比例终于超过了10%,比去年有所提升,但依然低于互联网平均水平。拼数据拼智能拼物联网,终究是靠工程师来实现,而线下运营和技术部门的人力资源投入怎么平衡,又成了一个挑战。

一个优势是,两个巨头在这方面的人才上舍得花钱。接入滴滴、支付宝等平台,也的确丰富了数据的使用场景。铺车大战进行了快一年,也不知道还要多少个90天才能结束。眼下要考虑的,似乎是单车的“智能化进程”,如何能够与城市容量和政策赛跑,并跑赢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

本文中数据图表版权归属于BOSS直聘,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数据报告以外图片来源于网络。

热文导读

职场干货▽

职位精选▽

欢迎关注BOSS直聘知乎平台

招聘界里最不正经,娱乐圈里最正经的直男

直接搜索“BOSS直聘”即可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Boss直聘,百万Boss等你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