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没有“中产阶级”,这1000万人其实过得比你惨

2017-11-01 雷斯林 为你写一个故事



1 中国没有“中产阶级”

 

在中国,“中产阶级”已经成为了一个伪概念。

 

按照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标准,年收入1万美元以上就可以跻身中产阶级。



也就是说,你的月收入六七千,就可以达到这个标准——北上广大部分白领,和二三线城市工作两三年的职场人士,都很符合。


但他们自己一定都不会这么认为,甚至年收入在他们两三倍的人,都还在过着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生活,觉得中产距离自己特别遥远。

 

因为他们的生活看上去真的挺惨的:


每个月一半以上的收入基本上都交给了房贷和车贷,孩子明年就到了上小学的年龄,学区房没着落不说,补习班的费用又涨了……杂七杂八的支出算下来,最后还是选择了把购物车里躺了好几个月的宝贝们“批量删除”。


这样还是比较幸运的一批人——还有一批更不幸的,正在发愁还要熬两年才能有购房资格,那时候是不是五环外的房都买不起了。


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这些忙到日复一日996的年轻人连结婚对象都没有时间找。

 

我曾经提到过,有空可以看看各大论坛经久不衰的,年薪20万,年薪30万,年薪50万的生活其实没有你想的那么轻松,反而被各种符合他们阶层的消费所累,充满了焦虑——可能在这一阶层之下的人们不相信,但他们说的不是无病呻吟,真的是他们真实的感受。


能够引发“中产阶级”自我认同感的,永远都是关于“焦虑”和“疲惫”的文字。

 

比如说知乎上的这个问题。


有两千四百多个回答,近六万人关注。


比如说朋友圈这样的文章。


不用看都知道阅读量肯定是好几万起步。


以及前几个月因为太火而被和谐掉的,《北京,2000万人在假装生活》。


“中国的中产,平均每个月焦虑三次,每次养活一堆10w+”。


至于那些被网民们调侃的,时不时享受英式下午茶和手冲咖啡,早餐吃牛油果沙拉,周末去寻访环境优雅的“网红私房菜”,在旅游淡季去东南亚潜水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往往是这个阶层的人仅存的,能够舒缓甚至宣泄自己情绪的方式。


更大的可能是,旅游的年假是加班了半年多攒出来的,而一趟旅行外加几顿米其林三星大餐的花费,早就把信用卡刷爆了。


是的,永远负债,永远刷爆卡,才是这些“中产阶级”消费的主旋律。

 

2 月薪五万的“高负债中产”

 

其实这是一个来自于新兴中产阶级中的“子阶层”——高负债中产。

 

简单来说就是,他们攒了几个月的工资去买一件奢侈品——比如一个包包,一台单反,甚至一套房子,然后不仅花光了积蓄,还极有可能欠了一屁股债。


这也形成了高负债中产的另一种消费习惯:在一个方面为了维持中产阶级格调,进行了超过自己收入水平的趋优消费并且为之负债之后,不得不在另一个方面承担其带来的财政亏空,并且用尽可能趋低的消费方式进行偿还。


比如说,他们背着几万一个的包包,然后吃十块钱的路边摊。


他们买了昂贵的徕卡相机发了朋友圈,然后一整个季度都只能穿淘宝货或者去年的旧衣服。


他们的一只脚拼命踏进“有钱人”的门槛,另一只脚还沾着泥泞在温饱线上挣扎。


这种吊诡的生活状态,是高负债中产们习以为常的生活。


就像是最近有一篇爆文《月入五万的西二旗人教你如何活得像月入五千》,讲的就是一些依靠互联网行业成为中产阶级的IT人才的日常生活。


他们在被圈起来的那片区域,被尊称为“码圣”


里面讲到,这些人的生活是这样的:


月薪五万的西二旗人,一身优衣库,加起来不超过一千。

大部分西二旗人午饭都是在公司食堂搞定。晚饭呢?当然是吃免费的加班餐了。

西二旗人只有中意两辆车:黄色的ofo和橙色的摩拜。

他们的钱只有三种用途:买房子,买电子产品,买手办。


而这几样东西,都足够让一个月薪五万的中产阶级分分钟“月光”,甚至负债。

 

其实,这对于中产阶级来说是一个挺正常的现象——中产在中国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概念,事实上他们的收入水平并没有达到财务自由的程度。


在趋优消费和趋低消费中寻找平衡,本来就应该是中产消费水平的常态。

 

大多数高负债中产之所以否认自己的阶层,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用自己趋低消费的生活标准来评判自己,却又在用自己趋优消费的生活标准当作遥不可及的目标。


而当趋低消费不足以弥补趋优消费所造成的亏空时,中产就开始陷入焦虑——还不上的信用卡在提醒他们,他们如今的阶层是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的,一夜之间回到赤贫状态,对他们来说近在眼前。

 

3 二者之间就没有一个平衡吗?

 

有的。


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就像一个跷跷板的两端,一直在以不平衡的方式左右摇摆,每一次剧烈的起伏都让中产们胆战心惊。


其实只要找到中间的平衡点就够了。


这个概念叫消费增值美学。即让每一分钱物尽其用,尽可能挑选到最大限度为生活品质增值的商品,不通过单笔账目去算是否划算,而是考察这个产品是否可以替代更多的其他产品,或者使用过程是否能带来极大的生活幸福感等。


消费增值美学,就是趋优消费与趋低消费的平衡点。


这显然更符合中产阶级的消费观和对生活的要求。

 

我自己的消费习惯是,在一次性或者短期的消费品上可以倾向趋低消费——在我没什么钱的时候,会在饮食上节省一点。


比如我会自己下厨做饭,这一碗面有荤有素,成本不到7块钱。

 


但是需要长期使用,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一定会慎重地从消费增值美学考虑。


我在上海,这是一个气候不算好的城市,夏天非常热冬天非常冷,空气湿度还特别大,以前我晚上回到出租屋,总觉得床单永远都是潮湿的,被子里睡一晚上都没办法暖和,经常冷得瑟瑟发抖,蜷缩成一团勉强睡着,早上又被冻醒,感觉自己躺在快要结冰的床上,心情抑郁得无以复加。


以至于我前段时间去北方城市玩的时候,压根不觉得有多冷。


而且大家都知道,南方是没有集中供暖的。


这样的情况下,空调就是一个对生活幸福感影响很大的日用品,我在选购的时候,就不会单独地以性价比去衡量,而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选择一款能够为自己生活增值的空调。

 

松下空调最近推出的宣传片里就提到了“消费增值美学”这个概念。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n05652csgca&width=500&height=375&auto=0


里面的场景让我特别有共鸣。


如果空调没有选好,制热水准不过关、后期维修所需的人力和物力都很大、还很可能有噪音之类的问题,真的特别麻烦。


而眼下就有这样一款在各大电商平台热销的爆款空调,同时具备大品牌、口碑好、品质高、性能强等符合消费增值美学理念范畴的元素,它就是松下直流变频空调SE系列。同是变频,松下SE系列却有着其他变频空调不一样的属性,拥有松下原装直流变频压缩机、松下无级正弦波变频技术和松下高效率热交换器,运转平稳静音的同时,缔造出强速冷、强速暖的强大性能。同时,配合大口径贯流风扇提高运转效率降低噪音,静音表现出色,即使整夜开着空调也可以不被噪音打扰。



此外,为了解决“使用空调室内会非常干燥”的问题,SE系列空调还利用柔湿制冷平衡室内湿度,为你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作为一台空调,不仅制冷和制热都非常完美,静音效果也特别好,还兼具了加湿器的功能,就像是买到了一个四季如春的家。


真的可以说是一款为生活增值的产品,所以松下空调一直以来的宣传语都是这样的:


“同是变频,松下的就是不一样。”


↓↓↓点击阅读原文,为你的消费和生活增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