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如何过好毫无意义的一生

2017-11-21 leilei 为你写一个故事


1

 

我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国内国外都去过,下一个很想去的地方是台湾。


我对台湾的文化氛围一直都挺感兴趣的——小时候看过杨德昌和侯孝贤的电影,后来又看了不少相关的书和戏剧。


总之台湾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不太大,经济水平也谈不上非常发达,但是特别有人文底蕴的地方。


就是这样的地方,有赖声川这样由衷地喜欢戏剧,甚至花了很大的努力通过“乌镇戏剧节”把原本冷门的戏剧艺术变成一种潮流的艺术家,也有林怀民这样一边坦诚说“全世界的舞团都有经济困难”,一边把舞蹈艺术推向世界的舞蹈创作者。


林怀民创作的云门舞集


有时候我会觉得台湾的艺术从业者挺幸运的——即使全世界大多数搞艺术的人经济上都不怎么宽裕,但是台湾的文化环境是宽容的,你喜欢做这件事情,就可以一直做下去,你会被尊重你,被接纳。


但在我们这边就不太一样了。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现在一个普通的年轻人突然决定要去从事艺术行业,而且是不太热门,不怎么赚钱的艺术行业,最有可能被问的一个问题是,你做这个又不赚钱,又不好养活自己,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最开始写公众号,没有多少人看,更没有任何利益可以获得的时候,就被各种各样的人问这个问题问了很多遍。


2

 

有些人可能是阅读理解题做得太多了,对很多事情都一定要问一句“那有什么意义”。


他们大概不能接受,往大了说,我们整个世界以及在世界上的人类都是没什么意义的,我们只是存在而已。

 

如果一定要去探求“意义”的话,艺术这个东西本身就没有任何意义啊,它只是比较有趣,比较好玩,比较美而已。


但是它却货真价实地成为了本来就没什么意义的人生里,最容易承载“人生意义”的东西。

 

有很多在台湾交换的同学都说过,台湾特别美,而且不是那种服从于商业化的美,它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就是不刻意追求任何意义的。


七年前,《南都周刊》曾经发表过一篇名为《台湾为什么有创意》的文章,将台湾的创意文化概括为“珍珠奶茶、诚品书店、华陶窑、士林夜市、罗大佑周杰伦”等我们耳熟能详的符号。这些符号给人的感觉非常怡然自得,不是为了非要对外输出什么或者获得什么,就是为了取悦自己,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思。


正是这些事情,让台湾成为了一个几乎处处都洋溢着文创的灵感和美感的地方。

 

也是因此,台湾很适合发生一些有趣的,有美感的事情。


比如网易蜗牛读书主办了一个叫做“网易一见·寻美台湾”的活动,邀请了十个大陆的年轻自媒体人去往台湾,和蒋勋、张大春、阮义忠、罗智成等台湾美学名家进行了一场交流,大家一起谈谈关于美学的感悟和思考。



极其不实用,极其有趣,极其酷。

 

3

 

参与这次活动的几位老师都是我一直非常敬重的艺术大家,他们在活动中的讲座和访谈我都听了很多遍。

 

其实如果一定要深究的话,他们研究的东西都是没什么意义的。


蒋勋老师研究唐诗宋词,花了很多年研读《红楼梦》;

张大春老师写书,研究繁体字,在台湾电台上花九年的时间评说古代的志怪小说;

阮义忠老师专注摄影,喜欢拍摄乡情,他镜头里的“人与土地”被陈丹青称为“仿佛被上帝按了快门”;

罗智成老师从高中开始成立诗社,出版过十多本诗集。


张大春老师的书法作品,他说自己不是书法家,只是“喜欢练字”


即使在他们的研究领域内,他们都已经是非常杰出的名家,但是依然带来不了多少经济利益,更创造不了什么物质价值。


他们只是非常专注和认真地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把这些事情做到了极致。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会有人认为蒋勋是“美学家”,因为他对美的认知达到了常人没有达到的高度。


这是一种赞誉,也是对他人生意义的一种褒奖。但是蒋勋老师本人并不认同。


“美是用来感受和体验的,多一点美,少一点美学。”蒋勋老师非常固执地强调,神态特别像一个小孩子。



在绝大多数人为了得到一个名号、一个称谓而疲于奔命的时候,真正值得拥有这个名号的人其实压根就不会在意这些东西。


他们只在意自己的感受——这实在是太酷了。


我真的非常羡慕这些名家大师们,能够用这种返璞归真的心态,很率真地活着。


他们真正地获得了自由。

 

4

 

每次当我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意义的时候,都会有人说我太消极了。


如果这就是消极,我倒是真的希望大家都能够消极一点,跳脱出对“意义感”和“价值感”的追求和执念,不抱有任何目的,纯粹以“体验”的心态去接触很多东西。


就像是这次网易蜗牛读书举办的这个活动,其实我并不觉得几场讲座和访谈就能够改变一个人,或者给他带来什么天翻地覆的启迪,从这个角度看,这个活动也没有意义。


但我看到了大师名家和年轻一代自媒体人的深度对话,也看到了年轻人的焦躁和迷茫被这些美好的体验溶解,抚慰,变得更加平和。



这就已经非常难得了。


可能对于有些人来说,如果让他们知道他们的一生根本就没有意义,他们现在拼命奋斗的东西也都没有意义,对他们的打击应该是致命的。


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这根本就无足轻重。


康德说,美是无目的的快乐。


毛姆说,满地都是六便士的时候,他却抬头看到了月亮。


这个世界上永远都不会缺乏从“无意义”的生活中获得解脱和自由,从而过得更快乐的人。并且,在这个全民都空前焦虑的时代,我希望我的读者都可以试着成为这样的人。


试着庆祝和珍惜这毫无意义的一生。


你可以培养一个毫无意义的爱好,不要想着这项爱好能为你谋取什么利益,也不用强迫自己一定要把它做到专精的程度,只要你每次从事这项活动的时候能够发自内心地开心就好了。


你可以去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在别人眼中非常无聊又完全没用,像是躺在窗台上看一个下午的云,或者登录网易蜗牛读书,啃下来一本艰深晦涩的书


你可以毫无意义地去爱一次,爱一个人,一件事情,一项事业都可以——我看过一个故事,有个流浪歌手攒了很多年的钱,为了把自己原创的所有歌曲都刻录成一张专辑,他花了几十万,为了让自己的专辑录制水平和一线歌星相当。他也不是要卖专辑赚钱,就是觉得既然都是自己认真写的歌,就要录制出最好的效果。


这个歌手对老婆好的方式也挺没意义的,他但凡赚到一点钱就给老婆买一条花裙子,家里堆了一百多条款式差不多的裙子,他说他觉得好看就行。


甚至,你可以跳脱出这个世界对“成功”的评判标准,把中产、阶级、存款、收入这些你看到就会焦虑的词暂时屏蔽掉,单纯地问一下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你可能会惊讶于自己的答案,发现你根本就没有了解过自己。


如果能够做到这些当中的一两条,大多数人的生活都会过得开心很多,“焦虑”也会减少很多。

 

这不是鸡汤或者逃避,而是我真的觉得,这些看上去没什么意义,只是单纯地带来美好体验的东西,才是人们赖以生存下去,并且得到生命中为数不多的乐趣和享受的事情。

 

这个世界真的没什么意义,为了从这毫无意义的人生当中获得足够的快乐,人们发明了艺术。在创造和消费艺术的过程中,人们产生足够的多巴胺,再去面对往后的日子。


那些看似“无用”的“文艺”或者“美”,其实都有难以想象的,强大的力量。


足以对抗焦虑,对抗生活,对抗时间,对抗致命的“无意义”。


最后,用一部我喜欢的电影里的台词收个尾。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

人类是充满激情的。

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

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才是活着的意义。”


-END-


【推荐阅读】


你在找雷斯林吗?雷斯林也在找你啊


哪个国家最反华?


大学学生会最大的问题不是黑暗,而是傻逼


我是雷斯林

我回来了

今天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之前写豫章书院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