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苏州观前街的看客们,不要再狂欢了!

帅帅 为你写一个故事 2019-10-09


01


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一个女子在街头裸舞的新闻。


视频里的女子在苏州观前街一家酒吧面前,身穿一层薄薄的汉服,坦胸露乳,赤裸扭动着身体,观前街立马被围得水泄不通。


女子的图就不放了,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没多久警方就把女子带走,从警方通报中可以看到,当时是晚上10点左右:



关于这件事的原因,说什么的都有。


有人说这是某个酒吧的营销套路,故意找了裸女来跳舞。



有人说这个点估计是被灌醉或者下药了。


还有人自称是女子的前男友,说女子被自己抛弃后,又被下一任男友骗钱精神失常变成了这样。



也有人说她是一个精神病患者。



这几种中间,最不可信的就是酒吧的营销套路。


因为像她这样,肯定很快会有警察前来,如果调查出来是酒吧的营销,那这家酒吧也离关门不远了。


——或者说我相信一个女子,在大庭广众之下裸舞,不是一个有理智的人做的事。

但不论这女孩是精神失常还是受了刺激,她都不是出于恶意这么做的,也绝对不会希望神智正常后,自己的裸舞视频满世界乱传。


然而。


然而。



我理解这些人的围观。


毕竟街上出现一个人突然唱歌,突然跳舞或者突然求婚,都会吸引大家的目光——这没问题,遇到新奇的事物大家会好奇,这就是人类的本性。


但这一声声起哄“再脱点”是怎么回事?


但这一声声大笑是怎么回事?


这一个个掏出手机开始录视频是怎么回事?


围观的人们像过年一样奔走呼号,又像潮水一样熙熙攘攘地涌过去,着急忙慌地奔向现场,仿佛迟一秒就会错过什么大好事一样。


到达现场之后迅速掏出手机打开相机,咔嚓咔嚓地拍照录影,一边录还一边露出欣喜的样子。


通过视频你也能听到,不断传出叫好声、尖叫声、欢呼声、讥笑声,还能听到有人起哄“脱掉!脱掉!哈哈哈!”。


最后共同构成了远比跳舞裸女更震撼的一张照片:


即使打了码,你还是能发现,每个人都的喜悦都溢于言表,一眼望过去都是一水的笑脸。


这其中还有女生瞪大眼睛,长大嘴巴,一幅期待的模样,伸长脖子往里窥探。


这哪里是围观,这简直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最后,还是一位保安大叔拿来一衣服把这位女子包起来,结束了这场闹剧。



我们不奢求看客们自己能实际作出什么行动来保护这个女子,我们甚至没奢求他们可以报警让警察来处理这件事,我们只是觉得他们应该有一点同情心。


但实在没想到的是,这群看客成为这场闹剧中最荒谬的一部分。


欢呼、起哄、讥笑,好不热闹。


那些被拍摄出来的照片和视频也通过这些人流向了网络,让网络成为了第二现场,也让网络上又来了一次狂欢。


所谓的资源在朋友圈,在微信群,在微博上疯狂传播。



甚至成为了一些营销号吸引流量、甚至敛财的工具。



魔幻,但真实。


02


这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事了。


2018年6月20日下午3时许,在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一个19岁的小女孩,遭到班主任的威胁身患抑郁症,对生命失去希望的她站在了高楼楼顶。



警察、消防、家人闻讯而动。围观的人群,密密麻麻地分布在楼底下。


患有抑郁症的对待死亡是异常的冷静,这个世界已经让他们受尽折磨。


这个小女孩拒绝了父亲的恳求,也拒绝了云梯的救援,正准备纵身跳下。


这个时候警察着急,准备找消防队上去救援,小女孩命悬一线,可就在这个时候,看客们的反应出人意料。


他们像在动物园看马戏表演一样,看着这个小女孩。


他们起哄、嘲笑、大声呼喊,嘴里喊着:“跳啊!跳!


这群人的脸上不是担心,而是戏谑;拿出手机不是报警,而是拍照;不是劝说而是起哄。


最后,女孩还是跳了楼,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或许下面某个人能够对小女孩做出一个“退回去”的手势,结局就会完全不同,但是小女孩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只看到了起哄、鼓掌、脸上丑陋的笑脸。



还有小悦悦事件。


2011年10月13日,2岁的小悦悦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先被一辆车撞到卷入车底。


司机迟疑之后加速从悦悦身上碾过,紧接着又有一辆车没有看到在血泊中挣扎的小悦悦,再一次从孩子身上碾过。


此后七分钟之内,一共有十八名路人经过,看到了痛苦的小悦悦,每个人都只是看了看,却没有一个人伸出援手。


最后第十九名路人经过,是一位拾荒阿姨陈婆婆,小悦悦被陈婆婆扶起来之后,像一个断线的木偶一样,又瞬间倒了下去,之后陈婆婆把孩子拖到了路边开始了营救。


最终经过七天的抢救,小悦悦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分秒必争的七分钟里,十八位冷漠的看客,在两辆车之后,又给了孩子致命一击。


现场的视频每一次看都让人心惊胆战,火车从孩子身上碾过时都让人深吸一口凉气。


看着一个个路过的人无动于衷的时候,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威塞尔说:“ 冷漠是恶的集中体现,因为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小悦悦事件发生在2011年,现如今八年时间过去,那群冷漠的看客,依然是那样的冷漠。



2003年5月9日,湖南湘潭。41岁的男子姜建民爬上一座五层建筑的楼顶,想要跳楼自杀。几名消防官兵登上楼顶,试图展开援救。


营救人员的劝解曾经对姜建民的情绪起到安抚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楼下的围观者越积越多,已经接近2000名。


就在营救进行的同时,楼下却不断地发出欢呼、起哄声。有人吹着口哨,有人高喊“跳楼,跳楼!我脚都站麻了,再不跳我就走了。


被喊声激怒的姜建民捡起身边的砖头向楼下砸去。三个多小时后,姜建民在下面此起彼伏喊叫声中向营救人员作了个揖,拱手致谢。


然后背过身去,猛喝了一口白酒,纵身跳下,最终不治身亡。



这样的案子还有很多,每一个都让人寒透了心。



03


1906年,留学日本的鲁迅观看幻灯片:一个中国人给俄军做侦探被日军捕获,正被砍头,一群虽强壮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正津津有味地围观。


只要死的人不是自己,那不管死的是谁,怎么死的,是怎样的一副惨象,都与自己无关,这些人的死都能成为一块笑料,换取一份讥笑,换取一份开心。


这个景象深深刺痛了鲁迅,其实这也是让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之一。



鲁迅大概是最痛恨“看客”的人了。


在他的小说《药》里,写了华老栓为了帮儿子华小栓治肺痨病,按照民间的偏方去刑场买人血馒头的故事。


所谓的人血馒头,就是在刽子手一刀砍下死刑犯脑袋的时候,趁热用死者鲜血浸泡过的馒头。而这位死者,就是革命者夏瑜。


这是麻木。



《祝福》中当祥林嫂悲伤地和大家一次次哭诉儿子阿毛被狼吃的故事时,他写道:


“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的话,便特意地寻来,要听到她这一段悲伤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留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地走了”。


这是自私。



《阿Q正传》中,阿Q临刑游街示众,鲁迅说周围是“张着嘴的看客”、“蚂蚁似的人”。


而那些喝彩的人们“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般好看,而且那是这样的一个死囚呵,游了那么久的街”,竟没有唱一句戏,他们白跟一趟了”。


这是冷血。



《复仇》中,当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中的两人捏着利刃将要杀戮时,鲁迅这么写:


“路人们从四面奔来,密密层层地,如槐蚕爬上墙壁,如蚂蚁要扛鲞头”“他们拼命地伸长颈子,要赏鉴这杀戮”,他们甚至“已经豫觉着事后的自己的舌上的汗或血的鲜味”。


这些冷漠冷血、自私自利、麻木不仁,统统加起来,叫做“不幸”。


在《呐喊·自序》里,鲁迅说:“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可能鲁迅自己也没有想到吧,时间过去一百多年,一切都没有改变。


一百年前的看客中,愚昧无知,麻木不仁,冷血自私,常常以他人的痛苦为乐,以此缓解内心的无聊,增加自己的“生活乐趣”


而如今,那份令人不耻的麻木和冷漠也没有改变,他们还会习惯拿现实的残酷当娱乐,拿别人的痛苦当笑料,成为了诸多悲剧的制造者。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只是恍惚间我总分不清,鲁迅笔下的“不幸”,究竟是谁的不幸。




-END-
下面是一个国庆前的抽奖
明天开奖
(国庆节会有比较大的抽奖)



为了不错过更新,不要忘了将我设为“星标”




👇🏻
【推荐阅读】




烟民,是我们国家的恩人啊




香港问题中的一些谣言和误解




印尼立法禁止婚前性行为,居然还有中国人叫好??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
“性瘾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