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港城医生在桑给巴尔

2015-04-24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最近,关于中国医疗队到非洲帮助当地人民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消息让人们再次将目光对准了中国一群特殊的医生:援非医生。他们用自己高超的技艺帮助当地居民减轻病痛,并将中国人的友谊带到非洲大陆。近日,笔者走进市一院采访了江苏省第18批援非医生——赵志斌、贾文波,听他们讲述在那椰林环绕的桑给巴尔岛上发生的故事。
赵志斌:
看了《中国医疗队在坦桑》记录片去援非
穿过医院一道道的门,一个神奇的世界在笔者面前展示:原来在那个门的里面有一个庞大的空间,其中分隔着众多的房间。大约是听到笔者讲话的声音,一个穿着绿色手术服、英气儒雅的高个中年人走出房间迎接笔者,他就是江苏省第18期援桑给巴尔医疗队的麻醉师——医院麻醉科主任赵志斌。



听到笔者采访的初衷,赵志斌说,这个事情已经有些久远了,你得让我想想。跟着赵志斌的思绪,笔者回到了江苏省第18批援桑给巴尔报名的日子。1999年初的一天,医院刊登了一则公告:征集赴桑给巴尔岛援外医疗队的成员。当赵志斌看到这个公告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自己看过的纪录片《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医疗队员到坦桑,兄弟情谊似海洋,白求恩的榜样永不忘,毫不利己日夜忙……”这是上世纪70年代摄制的纪录片《中国医疗队在坦桑尼亚》中的一首插曲。在这部纪录片中,中国医疗队的医生表现出的救死扶伤的国际主义精神让赵志斌记忆深刻。他心中暗想:“今天这个机会来到我身边,我一定不能错过。”

赵志斌出生在一个医生世家,迈入而立之年的他是医院麻醉科数一数二的骨干了。当天晚上,赵志斌回到家中,同家人交心地阐述了自己想前往坦桑尼亚的理由。他说:“我们学医的不能总想着自己,要为别人多想想。”听到这话,起初并不是很赞成的父母、妻子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妻子对赵志斌说:“参加援外医疗队也许一辈子就这一次,你去吧,家里有我。”

父母的支持、妻子的理解让赵志斌坚定了去桑给巴尔岛做援外医生这件事。通过层层选拔、数月培训,1999年5月赵志斌作为江苏第18批援桑给巴尔岛医疗队从北京出发前往坦桑尼亚。这是他第一次出国,也是他第一次做两天两夜的飞机。下了飞机,赵志斌本以为已经到桑给巴尔岛了,但是领队却告诉他下面还有3趟船,才能抵达工作地点桑给巴尔岛。



“终于下船了。”当赵志斌看到桑给巴尔岛标志性椰林时,他松了一口气,因为他终于踏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桑给巴尔岛的土地。当赵志斌等人抵达桑给巴尔岛的时候,整个岛上的华人和第17批医疗队的队员们早已站在码头上迎接他们一行的到来。

然而,这样的好心情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很快赵志斌就被这里恶劣的医疗条件震惊了:作为一家首都的医院,赵志斌等人工作的手术室连一些常用的麻醉药物都没有。然而不断涌来的病人让赵志斌们根本来不及适应这种特殊的环境,很快中国医疗队的专家们就开始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起来。

有一天,门口等着的一个当地男子引起了赵志斌的注意。他站在排队人的中间,手中提着各种的医疗用品,例如纱布、棉片等。赵志斌很奇怪地问:“那些病人怎么自己带医疗用品啊。”当地的医生告诉他,这是当地的风俗,人们做手术的用品都是当地人在华人商店中购买的。


在桑给巴尔岛工作期间,恶劣的工作环境,常让赵志斌等人感到束手无策。2000年前后,一位剖腹产后严重感染的病人被救护车送到赵志斌等人所在的医院,病人已经休克,急需抢救手术。但是医院竟然没有氧气,怎么麻醉手术呢?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经验丰富的赵志斌就用简易呼吸气囊代替自己医院所用的呼吸机,双手一握一松送入所需的氧气以维系病人的生命体征。近3小时的手术过程,他按压了5000余次呼吸气囊。手术结束,赵志斌的双手也麻木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位病人2天后脱离了危险。

一次,赵志斌刚刚从一场手术下来,突然被领队告知,自己要去参与一台特别的手术。原来当地的财政部部长准备做一个阑尾切除手术,需要一位麻醉师。在前往手术现场前,赵志斌本以为自己将见到严阵以待的保安团队。没曾想到了现场,他才发现这位财政部长自带了几个随从,非常平易见人。赵志斌说,桑给巴尔岛的人对中国医生都非常信任,不管是政府高官还是平民百姓,中国医生都非常公平地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


在非洲2年期间,赵志斌与队友们不负使命,用精湛的医术赢得了当地居民的高度称赞,临别时,桑给巴尔总统为他们颁发了永久护照,欢迎他们随时回来看看。

贾文波:
现场制作抬起来的喉镜
“桑给巴尔岛位于赤道附近,四面环海,风景秀美,四季如夏,海水清澈见鱼。”这是贾文波多年以后回忆自己印象中的桑给巴尔岛时写下的文字。1999年,39岁的贾文波来到这座美丽的海岛,同这里的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当时,贾文波等人工作的桑岛医院有500多张床位,只有9名医生,其余的全部是医助和护士。为了帮助当地居民解决看病难的问题,中国和联合国都派出了专业的医生团队赴当地帮扶。



2000年,贾文波等人在桑给巴尔岛度过了他们的千禧年。2000年1月1日,正当中国医疗队刚刚吃完跨年饭的时候,突然一辆救护车将一位呼吸困难的病人送到医院。贾文波等人获悉后火速赶到医院,为这位患者进行诊治。经过综合分析,贾文波等人判断这名病人呼吸困难的病因为喉部阻塞,如果不马上解除病因,病人会窒息而死,但是这里却没有手术必须器械—支撑喉镜,只有简易喉镜根本不能使用。时间就是生命,贾文波灵机一动,决定自制支撑喉镜为这位患者做治疗。贾文波等人就将拖把上的木棍取下来,让两位黑人医生用肩膀担着木棍支撑着简易喉镜,这样终于缓慢地将喉镜置入指定的位置。经过精心的手术,这名患者喉头长着的瘤子顺利地切下来,这名患者也转危为安了。



“你的青蒿片吃了吗?”领队问贾文波。

“我吃了啊。”贾文波有些不自然地掩饰地说。

“吃了怎么会得痢疾?”领队有些责备他说。

贾文波被问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只好告诉领队自己的青蒿片被自己偷偷吐掉了。

桑给巴尔岛虽然风景非常优美,但是这里的居民长期被痢疾等疾病困扰。中国医疗队到桑给巴尔岛服务期间,很多医生都曾经得过痢疾。贾文波这批援助医生也不例外。为了保障医生的生命安全,领队每天都要强制医生们吃国内产的青蒿片,预防痢疾。那时候,青蒿片吃起来副作用特别大,除了会出现头疼、身体发麻等症状外,还可能危害肝脏健康。为了工作期间保持身体的最佳状态为病人诊疗,很多医生都会偷偷地将青蒿片吐掉。正因为此,一些医生出现了痢疾的症状。为了防范这个问题,领队只能一个个检查贾文波们是否真的吃了青蒿片。



在桑给巴尔岛的中国医生不仅随时面临疾病的侵扰,而且还会遇到很多生活中的不方便。这里蔬菜很少,中国的医生只能自己种菜。淡水常常供应不上,只能半夜起来等水。大皮裙、水靴、袜套三个基本的保护措施就是中国医生防护服了。因为天气炎热,贾文波等人的衣服常常是干了湿、湿了干。有时候,汗水就像下雨一样滴到脚上穿着的水靴里。

然而这些生活的困难在贾文波看来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体验,因为他们在这里用自己的医术为拯救生命而努力。



一晃15年,援非的点点滴滴却历历在目,这一段异常艰苦却价值非凡的记忆深深刻在了每一位援非队员的心底。

(周莹 江荣)





觉得不错,请为我们点赞哦!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