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学期!请家长们静静地看完这篇文章……

宣传统战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12-21

昨天9月1日

萌娃开学、神兽归笼

学校墙外,妈趴窗,爹爬墙……

不出意外,开学大戏之后

就是每晚辅导作业时

鸡飞狗跳的心梗场面

为此,连一医1号心理诊室主人咸振萍

决定和各位家长讲讲“鸡娃”的那些事

咸 振 萍

前段时间晚上10点半左右,我到医院急诊打针,只见一个八九岁小女孩小脸通红,像是在发烧,还一边打针一边背书,身体也一直扭来扭去,情绪烦躁,反复背都出错。

而一旁的妈妈拿着手机玩,一听见背错就气急败坏指责,小女孩哭泣,发脾气,妈妈就用手捂住孩子的嘴巴,最让我痛心的是她穿着白大褂,精致的面容和她那言之凿凿的大道理。

由于当时我声带水肿,发不出声音,只能干着急。而我朋友圈一位护士长妈妈发的朋友圈,也是孩子背书的状态,但她没有指责,而是给予深深的接纳、理解、共情、鼓励。这样孩子才会不放弃,一点点学会坚持,最终自己也获得坚持带来的喜悦和自信。

前段时间,有一部热播剧《小舍得》,直击父母育儿那颗焦虑的心,几乎每位家长都能从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但很少有人反思剧中的孩子既然那么像你家的娃,你理解他为什么会那样吗?

为何“听话”宝宝会变叛逆?

《小舍得》中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感受是“我们要让孩子以最快的速度冲在前面”,但各位家长:什么叫做最快的速度?哪里是最前?

我认为面对孩子,成年人最大的文明所在

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

孩子是他自己生命的主人,他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青少年处于生理、心理的过渡期,他们从那个依附于父母的“听话”宝宝,变成了需要和父母“平等”对话的独立者,他们在追寻自我价值。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有句话说:“一个功能良好的心理结构,最重要的来源是父母的人格,特别是他们以不带敌意的坚决和不含诱惑的深情去回应孩子需求的能力。”

不含敌意的坚决是指不带敌意的拒绝和不带敌意的管教,这是最好的界限原则。

不带诱惑的深情是不能用诱惑去激励孩子,不能用爱去绑架孩子,这是最好的爱的态度。

我在连一医心理治疗室里接触的孩子越多,越是从他们的身上看到,逆反,叛逆,敌对,呐喊,无非就是希望被接纳,被看见,被承认,被尊重……当你面对孩子感觉无力无助时,不妨站在孩子的角色上重新看看发生的事,你会感悟很深很多。

 

为什么你越爱孩子,孩子越恨你?

不管孩子是否喜欢,是否接受,忽视孩子真实的就把自己所以为的“好”强行加在他们身上,这是很多家庭亲子关系的缩影。但爱,可以亲密,但不能无间。法国精神分析大师拉冈曾说过:“为别人好,是一种攻击行为。”

为人父母,有两个阶段:一是和孩子亲密,呵护他们健康成长;二是和孩子分离,让他们学会自我独立。我们需要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和子女,是一场渐行渐远的分离,我们可以在他们年轻时为他们提供人生建议,但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独立的意愿。

还有许多家长常说“为了你,我放弃了……”而父母用忽略自己的方式来成就孩子的快乐,孩子的内心该要承担多大的压力和负担啊。黄磊曾说:“你自己要过得好,你先要为了你自己,这才是对孩子更大的好。”所以使自己幸福,才是人生的第一要义,请记住好好爱自己,才是爱孩子最正确的姿势。

纪伯伦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你的身旁,却并不属于你。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相信孩子的智慧,做他的定海神针。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父母,都能够明白最好的教育,不是“为你好”,而是平等、爱、自由、接纳。


家长如何正确“鸡娃”?

父母不是不可以给娃打鸡血,但要注意方法得当,适度,循循善诱。稳定的支持,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理解,接纳,共情。

而且父母还要做的最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要知道,孩子是个独立的人,我们要接受孩子的平凡,哪怕是暂时的平凡,积极鼓励引导他成长,学会接受最坏的,然后与他一起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

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

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

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

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咸振萍/供稿宣传统战处/编辑整理 

* 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图片看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