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一医援“黄码”医院医疗队:圆满收工 凯旋归来

宣传统战处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2022-12-21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2022年3月初,新冠疫情猝不及防。3月7日,根据市卫健委的要求,连一医闻令而动,火速集结一支9人医疗队伍于3月8日下午15:00最先到达黄码医院,在第一时间进驻眼科医院全面指挥的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仲院长带领下英勇奋战,终不负所托,在4月8日,圆满而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01

在第一批逆向奔赴的9人队伍中,正式党员6人,积极分子1人,团员2人。9日,在连一医院党委的指导下成立临时党支部,心内科专家杨凯临危受命,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筑起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


起初,现实的情况比我们想像的还要严峻。由于“黄码”医院是由市眼科医院、浦南卫生院临时改建,3月6日成立,3月7日运行,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没有现成的制度流程、没有专业的院感队伍、缺乏常用的药品及器械。

除此之外,因接诊患者为封控、管控区及隔离点的及所有红黄码患者,几乎涵盖了除孕产妇以外的所有病种。我们遇上了许多危重疾病如消化道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急性胃穿孔、休克、重症哮喘等一系列问题。

如何发挥集体智慧、协调利用好医疗资源,王仲副院长带领我们医疗队所有人员迎难而上,紧密协作,身负重任的他每天吃住在办公室,经常通宵作战,眼睛熬得通红,由于来不及喝水不定时吃饭导致肾结石发作,他依然忍着不适奔忙在现场,嘶哑着嗓子部署协调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全市援黄码医院医疗队圆满完成近1800例患者诊疗救治,为连云港市战胜疫情作出了连一医的贡献!

02

到达黄码医院的第一个夜晚,影像科张永刚、心电图滕艳玲、彩超室王晋、骨科王鹏就参与了凌晨值班。凌晨三点,黄码医院检测出第一例初筛阳性患者。紧急通知所有在岗人员不交班不下班,待流调及全面消杀结束,四位党员同志闷在防护服里工作长达10小时,他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力战胜了常人难以忍受的不适。

面对着始料未及的挑战和考验,临时党支部于3月10日召开了线上支委会,在杨凯书记的充分鼓励动员下,党、团员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敢于吃苦、加班加点,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的党员的初心使命。

03

临时党支部书记杨凯同时兼任市黄码医院医疗组组长,红、黄码门诊及留观区以及病房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仔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处理危重病人,了解病人及医务人员的困难,倾听意见,并与医院相关部门协商解决方案。他还配合医务部门制定出各项医疗流程,医疗工作得以在短时间内步入正轨。

本次外援医疗队来自全市多家单位,大家对新环境、新同事不熟悉、不适应,针对该情况,杨凯及时召开医疗安全会议,制定出针对黄码医院实际情况的医疗制度,极大提高了医疗安全质量,避免了医疗风险隐患。身为临时党支部的书记,杨凯深刻认识到党的引领在支援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工作中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生活上关心关爱年轻同志,鼓励他们积极加入党组织。

04

滕艳玲同志是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委员,黄码医院医技组的组长。她负责统筹安排心电、影像、检验、超声科的工作,第一时间为临床工作正常开展做好技术保障。临时筹建的黄码医院基础薄弱,设备缺乏,起初许多检验项目需送到连一医本部检查,医技科室的前期筹备工作相当繁杂,她24小时在线协调解决。

急缺检验、影像设备及耗材,她积极了解学习各种设备的性能参数,对比优缺点,协助药械科采购设备,组织培训后紧急投入使用。她勇于担当,仔细梳理,深入了解医技人员特点,合理搭配排班,将各项工作安排地有条不紊。

自3月4日疫情爆发以来她一直在通灌院区坚守岗位,得知黄码医院需心电诊断医师,作为一名25年党龄的老党员她积极主动报名,从心电诊断分析到床旁移动做图,从培训技能操作到修理校准机器,不分时间节点,随叫随到。作为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的她回到驻地酒店后又立刻开始整理大家的工作生活情况,撰写通讯稿,鼓舞展示大家的风采,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05

影像科张永刚主任是年龄最大的党员和队员。黄码医院缺乏有影像诊断资质的医生,张主任一人多岗,除了给病人做CT、拍片子,还要线上出具诊断报告。由于经常闷在防护下,他的荨麻疹反复发作,奇痒无比,他却淡淡地说:不碍事,我带药吃了。张主任对待工作一丝不苟,遇到疑难问题果断处理,处处彰显着一名老党员的勇于担当精神。

06

肛肠科杨栋医生,同时兼任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在支援工作中,在医疗条件缺乏的情况下他竭尽所能帮助数名肛周脓肿的病人解除了病痛,在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他还参加清创缝合、关节脱位复位、更换导尿管等其他外科工作。

经常看到他加班会诊的身影,同时做为党支部组织委员,他还积极发展支援队伍里的入党积极分子,鼓励他们在疫情中感受党的先进性、坚定要求进步的信念,在他的帮助下,已经有经有7位表现突出、冲锋在一线的青年医务人员火线递交入党申请书。

07

彩超室王晋医生在工作中极对病人充满人文关怀。有一位患者因右脚疼痛,无法行走,坐轮椅来做检查。王晋和张永刚主任冒着风险,主动将患者抱到检查床上,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扬。

在工作中,王晋也非常严谨,不墨守成规。有一例患者因下肢浮肿就诊,当彩超检查发现下肢静脉通畅后,王晋又询问了患者的病史,主动给患者进行动脉系统的检查,结果发现一个罕见的腘动脉动脉瘤伴血栓形成,为患者病情的早期发现、及时救治赢得了先机。

08

骨科王鹏医生,到黄码医院后,一直坚守在留观病房。他一始既往的对病人认真负责。面对一些骨折的病人,虽然黄码医院没有手术条件,但是王鹏医生仍然用他精湛的医术,尽早评估疾病、制定诊疗方案、行外固定、清创缝合、协调转院等,在有限的条件下为病人倾尽全力。

09

3月26日上午“谁会置PICC管,有位肿瘤患者急需置管用药?”医疗队长杨凯主任在微信群里@所有护理人员。

“我会,我可以”韩美乐第一时间回应。

因黄码医院没有相关的设备和置管耗材,她迅速联系静疗组长,申请向连一医通灌院区静疗门诊借用相关设备和材料,三点左右,120送来了血管超声机、穿刺PICC导管、穿刺套件等物品,这边没有专门置管室,只能在病区床边操作,三层外科手套,穿刺手感大受影响,面屏起雾,看不清超声显示,操作难度比平时大了好多,非常考验基本功,暂停操作,屏住呼吸,视野稍微清晰立刻穿刺,“黄码”医院第一例PICC置管成功,一颗紧绷的心舒缓下来。

柳护士长说:因为疫情,许多红黄码的患者携带导管无法维护,现在好了,有了韩美乐就放心安心了,置管患者用上化疗药后不适症状明显缓解。

随着连一医第二批第三批的到来,我们医疗队壮大到19位,党员们齐心协力,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全力做好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的同时,并为患者提供心理疏导、送去关怀。在我们悉心服务下,许多病人倍感温暖,纷纷点赞。

从3月8日入驻黄码医院,到4月7日晚零时黄码医院停止运行,我们接诊救治近1800名患者,筛查出18名阳性确诊病人。三十一个日日夜夜,在医疗队临时党支部的组织带领下,大家勠力同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努力筑起了连云港市人民生命健康的“钢铁墙”!

           经此“疫”战,向阳而生 

           白衣逆行,大爱无疆!

感谢你们31天的坚守

感谢你们的辛劳付出

感谢你们的无畏逆行



杨凯、王晋、徐静、王鹏、张永刚、滕艳玲、徐同磊、黄亭亭、杨栋、骆培良、顾绍栋、王平、程志、蔡志梅、赵佰桥、李远洋、韩美乐、王通强、牟勖东

(排名不分先后)



杨凯 滕艳玲 /供稿

宣传统战处/编辑整理


往期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