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在考研的考场上当了逃兵?

2016-12-26 半途而废的 大学声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对于全国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意味着平安夜和男/女朋友的互赠礼物和激情拥吻(单身狗泪目ing),以及圣诞节的逛逛逛吃吃吃买买买;

 

但对于那一小部分“考研党”来说,这个周末则意味着你半年一年以来的努力,终于被检验被评判的日子,或者借用一个宗教词汇就是“the judgement day”。

 

但在考研党里,还有更加特殊的一群人,他们在考试的前一周或前几天,考研的马拉松跑到最后一百米时选择了放弃,有的甚至是在考研的考场上做出了这样的决定。

 

可能不少人会很难理解他们这样的选择,既然都已经付出了那么多,为什么在这时选择放弃呢?

考研——大学里

最不纯粹最奇怪的一场考试

 

在我看来,考研是大学里最不纯粹最奇怪的一场考试。

 

一般来说,只要一场考试不是简单到报了就能过不需要复习,需要提前复习要交考试费的,那来报名考试的同学就基本都是想要考过的。

 

即使是最鱼龙混杂的高考考场上,参加考试的考生也基本都是为了上大学而来的。



 

但参加考研大军的每年数百万大学生里,相当一部分从一开始考研的目的就不是为了读研,而是出于一些其他五花八门稀奇古怪的原因。

 

有不少甚至就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在考研,自己不参与就显得有点不思进取而被裹挟进来的。

 

而考研的复习阶段实际上又是一场既漫长又痛苦的经历,一路上有越来越多的人逐渐发现,自己要付出的努力和可能得到的收获不成比例,或者认识到还有更好的方式能够达到这些目的,而逐渐的退出了复习考研的行列。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并没有非常权威的数据,但从我们平时的观察和与大学生的交流的结果来看,不算那些从一开始就是打着考研的幌子逃避找工作的,暑假时还宣称要考验,报了补习班并且认认真真在复习的同学里,到12月份或一月时能坐在考场上坚持到考试结束的,往往不到一半;

 

而在这些参加考试的人里,也有相当一部分走进考场的时候就知道自己肯定考不过,就是为了已经报名交了钱了觉得不去亏得慌,或者是还抱有一丝幻想万一上帝显灵能让自己过了呢….



 

陈大夫也曾经是

一名考研战场上的逃兵

 

陈大夫是非常理解这些在最后一刻放弃考研的同学们的心理历程的,因为当年我就是一个在考研的考场上放弃考研的“逃兵”。

 

从一开始,我对于搞科学做研究这件事本身是没有任何兴趣的,之所以会参与到考研里来,则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



 

经常看大学声文章的同学不少都知道,陈大夫在本科四年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学渣,幸亏山东建筑大学从来没有挂多少科就留级或者劝退这样的政策,否则按我当年的挂科数目,在不少其他好一点的高校可能连大三都不一定坚持到,就把我一脚踢出门了。

 

但即使浑浑噩噩不学无术如我,到了大三下学期时也开始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



 

身边半年前还一起嘻嘻哈哈的同学,突然不少都抱起了多年没翻过的书本开始天天泡图书馆了,有的是考研有的是考公务员有的你也不清楚他在考什么;

 

原本一到周末,肯定是全宿舍一起睡到太阳晒屁股,现在突然发现,早晨经常是醒来发现宿舍里只剩你一个人,其他人都已静悄悄地早早离去;

 

更直接的刺激则是在大三的结尾,平时就经常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玩耍的上一届直系学长,突然就进入了毕业答辩聚餐离校的环节,翻看着朋友圈里几乎刷屏的离愁别绪,实实在在地在提醒你,明年马上就要轮到你对母校,对同学说再见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在网吧玩游戏时玩得正爽,突然弹出一个窗口,提示你你充值的钱还剩不到一个小时的感受一样。



 

我从小就是个挺害怕说再见的人,恋爱分手是种什么感觉,我至今还没经历过不是很清楚(写不下去了让我先去哭一会),但每次看一部非常精彩引人入胜的电影电视剧,或者读一本情节辗转曲折的长篇小说,读到最后的一章时却总是感觉浑身发冷心里凉凉的,有点像想要小便却又尿不出来的感觉。

 

后来经历了几次和初中,高中同学的离别,以及各种单相思美梦的破裂后才渐渐明白,经常出现这种感觉并不是因为我的前列腺出了毛病,而是古人所说的“心有戚戚焉”。

 

没办法,一般人这种情感都走心,我走肾。

 

而我加入到考研大军里的目的,一开始就是这么荒唐:想再给自己的大学生涯充上三年的值。



 

但和大多数同学只花一秒钟就决定考自己本专业的研不同的是,我为了决定考啥,可是经历了不少的心理斗争。

 

从刚进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就明白自己选的本专业计算机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灾难,这个专业需要的思维模式和我格格不入;

 

而我很有兴趣的金融二专业,想考研成功又需要相当的数学基础,而我的微积分上下,线性代数,概率统计这四门高数课,则只过了最简单的微积分上,这种水平想通过当时堪称所有考研专业中最难之一的金融联考(三年之后就被取消了),无疑是痴人说梦。

 

结果找来找去,发现自己这种情况下还能考的,基本就只剩下完全不限制参与者本科专业限制的法律硕士了。



 

于是在暑假前,我就报了政治和外语的考研辅导班,买了又大又厚能砸死人的法硕复习资料及习题集,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考研复习。

 

政治和英语对当时的我来说,并不是多大的困难,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之前对于法律的知识积累,并不比我对高分子化学或者核物理的了解更多。

 

于是,我就拿着那两本大部头,开始了天天在图书馆里啃书的日子。

 

但毕竟是一个意志力低于90%同龄人的懒虫,从初中到大学所有的单词书,背的最多的一本也就从A背到了G,真正能够全心全意的复习的时间,实际上就持续了两周的时间,再往后就基本是半学半玩了。

 

到这样复习到一个多月时,我的专业课依旧连最前面的一个部分——民法还没看完,我这时就已经明白,这次的法硕,基本是考不上的了。



 

但一开始就在父母同学面前立了flag,几千块的培训班学费书费都花了,就复习这几天就放弃,显得未必过于怂了一点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于是我的考研日常就变成了这样的画风:

 

每天清晨背着大部头和相机早起跑到图书馆,然后摆上书本咖啡和早餐先拍张照,再找个早起的路人拍一张我在认真复习读书的照片,最后对着这时还没多少人的自习区拍两张,然后坐下慢慢把早餐吃掉,吃完了马上就撤,下一站——网吧;

 

在网吧登上QQ空间和人人网(那个时代还没有微信朋友圈,大家发鸡汤打鸡血基本都在这两个网站上搞),然后把摆拍好的照片发上去,配上一段来自李阳,王石或者俞敏洪,正能量满满催人奋进的语录(当年这三位在励志界的地位犹如今天的马云和科比),类似于科比的“你见过洛杉矶早晨四点的样子吗?”之类的话,然后点击发送。

 

再然后打开魔兽世界或者DOTA,开始一天其余时间的主业。



 

就这样,时间一晃就到了冬天。

 

随着考试的一天天的临近,考研党里的两极分化就越来越明显,真一门心思认真备考的同学这时已经开始了全力冲刺,


而像陈大夫这样的“朋友圈考研党”的励志消息也发的越发丧心病狂,从一天一条发展到早中晚各一条。

 

现在看来这个节奏还不算太离谱,但那时的QQ空间还不能用手机发送,只能用电脑来完成,那时一天发三条状态的人基本就相当于今天一条发十几条朋友圈的微商党一样奇葩.



 

当然,从十月到十二月,我的那本法硕复习书,进度仍然是只读到民法,后面则全是一片空白。

 

终于到了要上考场的日子,但这时我并没感受到丝毫的紧张或者那种走肾的“心有戚戚焉“,而是越来越感到解脱,毕竟天天装逼也是挺累人的,早就想早考了早完赶紧给这段黑色幽默的生活画一个句号了。

 

于是,那年的法律硕士考试,我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考场,然后第一门提前半小时交卷出场,在考场门口做了“最后一次自拍,结束了长达半年多的”考研复习“。

 

决定考研之前,

要对得失有全面的评估

 

                   

从陈大夫这些年来观察的经验来看,在考研大军中,往往有下面这几类现象:

 

1  跟风考研,看着人家都在考,就恨不得心痒痒也要报名

 

这种同学,一般来说很多都撑不到最后,而且能考上的则更少。

 

如果你是抱着“别人考,我也考,考上了最好,考不上拉倒”的心态踏上考研路,那么不用怀疑了,你基本最后结局都是:考不上拉倒。



 

考研两个字,远比你作为外人时看见的要沉重,需要从一开始就针对自身的学习成绩,考试目标进行科学的规划。

 

而抱着跟风心态参与考研的同学,十个有九个根本没有任何学业及人生规划的意识,亦步亦趋最后的结果大都是像邯郸学步的男主角一样——四脚着地爬回去。

 

2 为了逃避就业投入考研大军

 

虽然像陈大夫这种自己玩游戏high到飞起,还不忘到处群发励志语录,鼓励身边的同学不抛弃不放弃的“朋友圈考研党“确实比较可恶,应该拉出去弹小JJ一百下。

 

但至少我们在忽悠别人的时候,对自己还是很真诚的,我们基本很早就明白自己肯定是考不上。

 

而像那些为了逃避就业而选择考研的同学,则不少是在自我欺骗自我麻痹。


讲真,把鸡血打在别人身上那叫坏,把鸡血打在自己身上那只能说是蠢了。



 

而且这些被恐惧驱使进考研大军的同学,不少还相当的执着,今年考不上明年再来,有的甚至还三刷四刷。

 

陈大夫一直觉得,考研复读的同学中,相当一部分是得不偿失的。

 

在复读的问题上,不少同学把考研当成了第二次高考,但实际上,考研复读的成本收益与高考截然不同。

 

高考实际上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桥梁,考得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对于今后的人生道路很可能是质的改变。

 

而考研,则是在高等教育内部的一个选拔,给你的个人人力资本价值更多的是一种锦上添花式的量变。



 

在大多数情况下,推迟进入职场一年你遭受的损失,是比第二次考研的收益要大的。

 

除非你是第一次考研本来应该十拿九稳,但因为生病/大姨妈/其他不可抗因素而意外失手的情况,否则我觉得考研复读基本是没有必要的。

 

不管上不上研究生,早晚你都得进入社会,进入职场,早适应比晚适应要好得多。

 

3 为了给别人一个交代参加考研

 

像陈大夫就是这样,要不是一开始还信心满满时报了全套的补习班加强班冲刺班,一下子装逼砸进去了几千块,后来放弃也不好给家里解释,要不我才不会吃饱了撑的去天天假装自己在认真复习呢。

 

这样的同学的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由于考研一开始就不是真心想考,而是被逼的,所以报的学校和专业往往是瞎报的,比如这才过了几年,我现在都想不起来自己当时报的是啥学校了。




 

对于这些同学,陈大夫作为一个过来人,还是建议你装逼适可而止,千万不要装着装着自己都信了,真以为自己是在考研。还是得想着到时候毕业了该怎么找工作的事情,一毕业就失业的滋味真的不好受,我是有亲身体会的。

 

还有也给认真要考研的同学一点建议:消费要理性,报班需谨慎。

 

不要让人忽悠说哪个老师哪个机构的班特别火,现在不报名到时候想报都报不上你就信。考研辅助教育这块市场发展到今天已经相当成熟,并不存在很明显的资源稀缺现象。

 

否则上来就花一大笔钱定了个全套服务,复习到中间假如发现情况不对,也会像当年的陈大夫一样骑虎难下。


 

总之,这段“考研逃兵“的经历,虽然并不值得自豪也不值得炫耀,但我还是把它尽量真实的写出来。

如果这篇文章能让已经下决心或者还没下决心考研的同学们,对于考研这件事本身的投入产出价值有更深的思考,我的自黑就算是有价值了。


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在考研的道路上并没坚持到最后的同学呢?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第一道是单选,第二道是多选题



对于考研中途放弃的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请点击


2016年,你最珍贵的一段记忆是什么?


大学生们的期末考试都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大学生的毕业薪酬差距越来越大?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大学学业生活秘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