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合并风波中,上海商学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2018-02-12 思考问题的 大学声


从1月底以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上海商学院之间的合并风波,就成了上海高教圈里引人注目的事件。

 

从一开始的突然爆出传言,到上贸大的学生、家长、校友和部分教师纷纷表达对于合并更名的反对。

 

再到在经历几轮对话后,校方表示合并进程暂缓,退回到调查研究和征求意见阶段。


关于事件的起因和大概情况,可参考《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合并改名,为什么能引起轩然大波?》

 

相比于上贸大学生和教师对合并的群起反对,上海商学院的同学则显得非常低调和克制,基本不参与相关的争论,较少见到他们主动出来发声表明他们的态度。

 

上海商学院评估通没通过?

 

不少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同学在表达自己反对合并的理由时,其中最核心的一条理由都包括:上海商学院本科评估没通过,但校方则对此予以否认。

 

在社会公众乍一看来,两方中肯定有一方在扯谎,但陈大夫和亲身参与报道过本科评估的专业人士求证时发现,两方的说法很可能都没错。

 

现行的本科评估包括审核评估和合格评估两种,而上海商学院由于是2004年才升格为本科,2014年参加了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


而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官网上的说法,高校合格评估的结论会分为:“通过”、“暂缓通过”和“不通过”三种,三种结论的划分标准如下:



得到“暂缓通过”结论的高校,需要根据《整改计划》切实整改,整改期为两年,而“不通过”的学校整改期为3年。

 

 整改期满后,学校需向评估中心申请整改验收复评,复评通过后,方可进入下一轮普通高等学校的审核式评估。

 

按照这样的时间表,2016年-2017年,上海商学院需要进行一轮复评,而这一轮复评的结果我们在公开渠道没有查到,学校官媒上也没公布。


(来源:百度百科)

 

值得强调的是,即使评估不通过,只会对学校未来招生造成影响,会根据具体情况被限制或减少招生数量、暂停备案新设本科专业,而不会影响到已经在校学生正常毕业和授予学位。

 

因此,网络上传言的所谓“上海商学院这两级的学生因为评估不过,都会没有学位证”,类似的说法显然是不属实而且没有任何根据的。

 

评 38 38561 38 14941 0 0 2076 0 0:00:18 0:00:07 0:00:11 2883问题出在哪?

 

而上海商学院评估出现问题的原因在哪呢?

 

根据上海商学院2015-2016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针对的上一年度问题主要有三方面:师资队伍建设、校园建设、教学质量保障。

 

根据合格评估的指标体系,具体对应的就是下表中的2.1(教师队伍数量与结构)、3.1(教学基本设施)、5.2 (教学质量监控)三个方面,共7个主要观测点。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而根据北师大教育学部教授钟秉林对于2013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41所新建本科院校评估结果的量化分析:

 

上海商学院上面的三点问题中,第一条和第三条基本属于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的通病,都在39/40个观测点中不合格率的前几位。

 

尤其是其中“教师队伍结构”这一项,不论公办和民办,80%以上的参评高校都不合格。

这实际上反映了国内新办本科院校的普遍现状:师资队伍建设是头号老大难问题。

 

老牌高校多年沉淀出的人才梯队优势,不是靠花钱挖几个专家教授来任职短期就能复制的。


(来源:中国高教研究)

 

上海商学院的合格评估出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出在“教学基本设施”里“校舍和运动场所”这一项。这个观测点在被研究的41所高校里的不合格率不到10%,只有极少数高校不合格。

 

问题最突出的指标是校园面积,上海商学院目前一共有下面五个校区。


其中能够用于本科生教学的只有奉浦和徐汇两个校区,加起来占地面积才只有320亩(1亩=667平方米),却容纳了上万名在校生。


上海商学院徐汇主校区


上海商学院奉浦校区


上海商学院成教院崇明教育点


上海商学院高等技术学院交通路校区


上海商学院国科路校区


陈大夫高中毕业于大葱省某校园里养孔雀的高中,我特别查了一下,发现我们高中的三个校区校园面积加起来,比上海商学院还稍微大一些。

 

按照2004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本科院校生均校园占地面积应该不低于54平方米,但上海商学院的现状是人均只有21平米,不到指标要求的一半。


 

(来源:教育部官网)


上海商学院的学生自己对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最深有体会的。在知乎、论坛上该校学生的评论中,最常出现的字眼就是“小”。


还有学生反映宿舍也不够,只能满足外地学生住宿,上海本地学生则需要走读,直到最近两年才有所改善。


从上面这几张地图也能看出,上海商学院的这几个校区都包围在居民小区、商务中心,以及各种单位之间,根本没有在附近直接购买土地扩张的可能性。



至于直接拆迁......上海商学院一年上级划拨+自我创收总共才三亿多的经费,按目前的行市可能付一两栋居民楼的拆迁补偿款都不够。


上海的地价一向领全国风气之先,08年以前没有早置下地的高校,09-10年“四万亿”计划之后如果没有政府的重点扶持,想靠自己力量扩张可能就非常困难了。

 

谁应该为上海商学院的现状负责?

 

上海商学院面临的地荒危机,实际上是上海不少高校都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上海金融学院和立信会计学院合并前各自的校园也只有600多亩和500多亩,如果算人均面积实际上也应该是不够的。

 

但上海商学院的问题实在是过于严重,期末考试你写了五十六七分,老师还能勉强算你及格,你卷子就答了30分的题还怎么帮你?



朱国宏校长在就职上贸大校长前,曾在上海商学院当了七年校长,因此在网上有不少人传言,上海商学院评估危机是他本人的责任,但这样的说法恐怕有失公允。

 

上海商学院确实一开始并不是没有地,而是中间被人给卖了,但卖地的并不是他。

 

在朱国宏2010年从上海市长宁区宣传部长的职位空降到上海商学院当校长之前,某一任校领导就把本来属于上海商学院的300亩地给卖掉了,而且卖的价格低得不像话。

 

这波操作简直和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里,08年撺掇身边亲戚朋友把北京二环三环房子都卖了的大春有的一拼。



当时就有学校教职工集体投诉,但不清楚是因为什么原因并未被事后追责,而是逐渐被埋没到了时间的尘埃当中。

 

如果不是玩了这么一波令人佩服的骚操作,上商的校园应该比现在宽敞一倍,办学环境也会得到长足的改善。

 

在北京上海过去二十年的房价地价环境下,买卖一套房就可能决定一个家庭的阶级上升和下降,几百亩土地的归属更是足以影响一所高校的前途命运。


(来源:上海商学院2015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上海商学院这几年也想了一些曲线救国的方法,比如和奉贤区及奉贤中专(地图中奉浦校区下面那块地)合作,将上万平米的宿舍楼纳入了学校使用资源,但还是杯水车薪,难以真正解决问题。

 

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合并,

能解决上海商学院的问题吗?

 

我没去过上海商学院的校园,但我们采访的去过的同学表示,校园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各种建筑高而且密集,鳞次栉比的样子不大像大学倒挺像高中。

 

从数据也能看出来,上商的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约为11平米(2015年),而教育部对于财经类院校的规定是不低于9平米,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居然达标了,而且和上贸大的人均11.53平米没有多少差距。

 

这种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恐怕不是在上海读书的同学很难见识也很难理解。


 (来源:百度百科)


知乎上也有同学在“在上海商学院读书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问题下留言表示,校园处于市中心,生活服务都很方便,只要夏天能有空调,生活起来不比其他高校差。

 

但这样的校园规划也暗藏隐忧,见缝插针的校园规划和有年头缺消防设施的中高层建筑,对于消防工作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2008年11月,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的一座宿舍楼6楼因违规使用电器发生火灾,4名女生被大火围困,最终在火烧到身上的情况下从六楼跳下,全部身亡,在当时震惊全国。

 

事后调查发现,该宿舍楼存在没有自动喷淋设施,灭火器过期多年、电路多处老化、学生未经消防培训演习等诸多问题。



 

由于惨剧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事后上海商学院系主任对遇害学生家长跪地道歉,但并未公布具体的事故责任人和处理措施。

 

有上贸大的学生表示,在几天前召开的合并座谈会上,听到朱校长承认商学院的是因为土地面积不足,“什么时候土地面积达标,什么时候通过。”,但由于缺乏相关的证据,这种说法的真实性存疑。


但问题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校园实际上也不宽敞,松江古北两个校区的校园面积大概有700亩,学生人数同样为10000人左右,算人均校园面积也才46平米,实际上离教育部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如果上贸大和上商按现有的招生规模和资产合并,合并后的学校人均校园面积会只有33平米。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校内风景

(来源:上海校园司令)


除非政府能够额外承诺给块地分流一下,或者合并后实施减招,否则大家恐怕只能挤一挤了。但在目前和并校相关的文件和官方表态中,并未见到任何相关的承诺或意向。


但这样做的好处是,合并后新成立的学校可以规避掉更看重学校硬指标的,针对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而以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的名义,按照非新设本科高校来进行五年一届,指标体系更具弹性,更注重考察一些软指标的“审核评估”,解决上海商学院迫在眉睫的危机。


合并风波背后的思考

 

在这场合并风波背后,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对于那些基础薄弱,办学条件不达标,遭遇评估黄牌或红牌警告的公立高校,应该采取怎样的处理机制。

 

在实际操作中,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往往为了本地区高等教育资源不流失,同时顾忌到可能的舆情,会在自己管辖范围内挑一所运营还比较健康、有一定实力、院系专业比较好结合的高校,采取拉郎配的方式推动双方合并。

 

但这样的高校合并并非出自双方的本愿,并非真正为了将教育办得更好,而是纯粹行政驱动,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来源:新浪教育)


部分高校在合并后很长时间无法真正融合,不仅没法实现1+1>2,反而学科实力、教育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出现了滑坡。

 

同时这种做法还会导致相当一部分后进高校缺乏危机意识,觉得自己不合格也没关系,反正政府会兜底,既不影响校领导的乌纱帽也不影响教职员工的铁饭碗,像90年代以前的国企一样带来明显的道德风险。


现在国家已经明确表示财政不再给地方债务兜底,这种大学搞得不行也不能倒的思维,是不是也属于教育上的“兜底”呢?


(来源:上海商学院官网)


在国内高等教育改革加速进行,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的时代背景下,这样几乎变成本能的行政套路还是否合适,恐怕是值得商榷的。

 

希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商学院的校方,以及上级教育主管机关能够在年后认真听取学生、教职工和校友、家长的意见,能够真正从学生的利益出发,重新考虑合并相关事宜。

 

也希望上贸大的同学们合理发声,理性维权,把握好来之不易的对话机会,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
请点击


我亲历听众最少的课,学生仅有两人


狗年就快到了,你会怎样表白你的大学?


“数创杯”数学建模赛,是怎样坑了上万名大学生的?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大学生心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