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生节”真的是赤裸裸的歧视女性吗?

2018-03-07 不想站队的 大学声


今天是三月七日,全国不少大学校园里都挂上了庆祝女生节的条幅。


同时不少商家也对其重新包装,变成了展示女性在消费方面强大影响力的节日。


但网络上和现实中都有声音呼吁”抵制女生节“,虽然得到了部分女性的响应,但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女生节正在走出大学校园

成为一个全民节日


这几天,全国不少大学的校园里都挂上了庆祝女生节的各种条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从1993年就开始庆祝女生节,至今已经历经25年的清华大学。


(来源:清南师兄)


国内的女生节起源于大学校园,山大开始庆祝女生节的时间比清华还要早几年。


据当年曾亲身参与组织第一届清华女生节的亲历者回忆,之所以把日子定在3月7日,一是考虑3月8日是妇女节,在妇女节前一天办女生节比较自然,且可以结合学校里庆祝妇女节的相关活动和资源;二是因为三月初刚开学,大家的课业负担相对轻一些。


最初的女生节,并没有男生送女生礼物、挂横幅、聚会庆祝等环节,就是在林荫大道边上放几块黑板,弄几个黑板画挂点彩纸,晚上办一场女生节晚会也是一票难求。


我们熟知的挂横幅庆祝女生节的传统,还是2010年清华机械93班的男生们想出来的,很快就被借鉴到全国,成了许多大学的校园传统。


清华校园里的第一条女生节横幅

(来源:小五爷园)

而近年来,不少商家也意识到了这个节日的商业价值,三七三八绑在一起,以“女神节”“女王节”的形式重新加以包装。


这样做的典型应属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天猫女王节”,同时Coach搞了“摩登女王节”,Forever 21策划了“女神节”,网易考拉把相关促销称为“女神盛典”……


《中国女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城市女性近半数个人消费占家庭收入的1/3以上,已经形成了市场价值至少在5万亿以上的“她经济”。


由于女性女性在引领消费方面的巨大影响力,不论是109年历史的三八妇女节还是二十多年年历史的女生节,大有合二为一的趋势,即将成为类似“双十一”“双十二”“六一八”的另外一个购物狂欢。


抵制女生节

别以女神之名束缚我


并不是所有女生都对“女生节”“女神节”“女王节”全民化商业化这样的趋势感到喜闻乐见。


最近这两年,每到三月我们总会看到有女性站出来表示自己只认同三八妇女节,而对女生节及所衍生出来的这些概念表示抵制:


(来源: VelvetGoldmine)


持类似观点的人认为,女生节是未婚的年轻女性急于与已婚的中老年女性进行切割,高颜值女性要和低颜值女性切割的产物。


她们还认为,女生节放在妇女节前一天的安排并不简单,所谓的“女生和妇女,只有一日之差”并不是巧合,而是暗藏恶意。


而且这样的声音也并不缺支持者,不少类似的帖子和知乎答案下面都有数百至数千不等的点赞数。


(来源:豆瓣鹅组)


在她们的眼里,不论“女生节”还是“女王节”,都是消费主义在逐渐污名化“妇女”这个概念,从而从根本上瓦解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女权主义者的努力。


在她们看来,这种高喊“女生”“女神”“女王”而贬低“妇女”的声音,就是在对女性群体进行潜在的“和平演变”。


通过鼓吹不劳而获,依靠男人就能过上好日子,逐渐让女性自己也在心底接受自己应该是娇弱的被保护的群体。是一个社会的消费者而非价值的生产者。


在男女比例悬殊的理工科高校

女生在这一天能享受不少平时难得一见的”福利“

(来源:小五爷园)


她们接受不了的还有校园里部分男生献给女生们的横幅里的文字。


“某某女生,国家指定唯一儿媳妇”、“无论你以后成为谁的女人,你始终是我们心中的女神”“女生节,只想送你们一套祖传染色体”......


无一不体现出浓浓的雄性荷尔蒙味道。是一场校园光棍的集体狂欢,一场大型的性骚扰。




虽然近两年经过各高校的专项整治,那些言语很露骨的横幅在校园里已经甚为罕见。


但在这一天男生集体讨好女生,给女生送礼物切蛋糕买包包的传统,仍然让她们觉得如鲠在喉。


“ 请男士在妇女节不要给女士买包包,女士们,如果有男士在妇女节送你包包,请你拒绝,这是一种性别歧视。”



(来源:知乎)


在这些女性眼里,所谓的“三七女生节”就是一颗危险的“糖衣炮弹”。


如果接受了这个节日,以及这个节日的庆祝习俗(男生无偿给女生跑腿送饭送温暖,大规模的标语横幅展示),还有以其背后的价值观判定,女性就被摆在了一个装饰品的位置上。


就好像百度某年推出的三八节logo:一个在八音盒上旋转的女生,身上的服饰和两边的玩具在变化,但不论怎么转,都不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有自己独立意志的平等的人。



女生节歧视女性?

你想多了吧


也有另一种声音认为,上面那些观点属于典型的”受害者思维“,自己给自己找别扭。大家乐呵乐呵过个节,没必要这么苦大仇深。


她们觉得,相当一部分年轻女性喜欢过女生节而对妇女节无感,并非是爱慕虚荣或者公主病,而是妇女节背后让人联想到的东西实在是缺乏吸引力造成的。


人们想起圣诞节,往往马上联想到圣诞老人,礼物和party,想到感恩节,则联想到香喷喷的火鸡,南瓜派和感恩节大餐;想到春节,则联想到妈妈包的饺子,鞭炮和全家团聚。


(来源:新浪新闻)


但三八妇女节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则往往和单位工会给女职工们准备的礼物:一袋袋姨妈巾及洗衣粉联系起来。


女生的青春时光稍纵即逝,谁愿意把自己和一个洗衣粉味的节日扯上边呢?


至于妇女节的真正起源——女性争取普选和同工同酬的抗争,则和多数现代女性的生活实在离得太远,难以形成共鸣。


在这部分人看来,以马云为代表的资本用消费主义的逻辑重塑三八节的形象,实际上是给这个节日重新注入了活力。


(来源:界面)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也不乏借社会矛盾故意哗众取宠,借此炒作自己的人。


2016年,靠脱口秀节目《奇葩说》走红的范湉湉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表示谁敢祝贺她三八妇女节快乐就跟谁急,叫我“妇女”我坚决不接受。


她甚至还声称要公开发起“女生节取代妇女节”的运动,并说要找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来管管这件事。


(来源:秒拍)


陆琪、ayawawa、咪蒙等都第一时间跟进,一时间在网上吵得不亦乐乎。


那年的三月上半月几乎都成了所谓”三七党“”三八党“互相开炮的战场,论战的双方主力都是女性


作为一名直男,在这个问题上最聪明的站队方法是:你的女朋友站哪边你就站哪边,而陈大夫并没有女朋友,于是想了半天也没搞懂自己应该站哪边。


我觉得既然价值观差距那么明显难以求同,不如就这么存异。你过你的三七女生节,我过我的三八妇女节,大家井水不犯河水。但似乎这种和稀泥的态度并不能得到任何一方的认同。


这样情绪化的争吵当然难以取得任何有建设性的成果,最终只能造成双方之间理性对话的可能性几乎完全被破坏。


一地鸡毛背后,这帮煽风点火的大V倒是收获了相当的曝光度和人气。




从那之后到现在的两年里,围绕”过女生节是不是歧视女性“的问题,正反两方还是常有论争。


诸如”三八节是给65岁以上绝经妇女准备的”;“为了口红、包包和一点特权,她们甘愿戴上狗链”,双方的一些言论都已经超出了正常讨论的范畴,而带有明显的人身攻击色彩。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依然和两年前一样:


对于觉得三八节已经不再适合自己的同学来说,趁着这一天享受一下男生的服务,让男生自愿帮你们扛几桶纯净水,带一份午餐,甚至享受一下帅哥男神的熊抱,这都是完全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我们即将迈入的这个世界并不会天天都是女生节。想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


别人可以称呼你为公主、女王,但如果你把自己也当成了可以不劳而获的贵族,那会是很悲哀的事情。

 

不管你对这段历史的了解有多深,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明白,那些在我们眼里天经地义的事情,比如女孩有和男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比如你和谁谈恋爱和谁结婚最终的决定权在你自己,这些权利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无数女权事业的先驱为了你们能拥有这样的权力付出了一生的努力。


如果没有她们不屈的奋斗这个世界会是怎样?看看沙特伊朗的女性是怎样生活的,你就会明白。



某国选美八强

 

所以,作为一名女性,对这段历史存有某种敬意是应当的。你可以没有兴趣过这个节日,但不要像那位范湉湉阿姨一样,故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来贬低它的价值。


对于关注女权,坚持维护三八妇女节承载的浓重历史意义的同学来说,不如多想想,怎样让这个节日与时俱进,承载更加有时代气息的内涵,变得更加多彩,更加多元,更“酷”。

 

想让更广泛的社会大众接受女权思想,关注女性权益,需要的不仅是一腔热血和愤怒的声音,而是更巧妙的宣传策略。


 

为了过个节的事,难道就非得势如水火逼得大家选边站队吗?


这个社会的价值观本来就是多元的,虽然大家的想法不同,但并不意味着非要像现在这样吵成一锅粥。


可能还会有不少人觉得我是在和稀泥,但你不妨想想,女性不遗余力攻击女性的战争中谁能从中得益?谁最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


自己过什么节的选择,并不牵涉多少根本利益,与其在这种事上较真,不如多去关注一些真正能改变一些人命运的实际社会话题。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
请点击


如果可以重来,你是否希望重启一段人生?


大学四年只收获了懒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在大学四年里,悟出了哪些人生道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大学生心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