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机制、新模式“的雄安大学,能否拯救河北学生的未来?

我是陈大夫 大学声 2019-06-12


关于在雄安新区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说法,近两年一直不断见于各种官方文件和民间讨论当中。

 

日前,河北省官方发布消息,为这所名为“雄安大学”的新高校建设定调:

 

其中的重点就是六个字:“新机制,新模式”


雄安大学 未来可期

 

据河北日报消息, 日前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其中关于雄安大学的表述是:

 

落实国家关于雄安新区高等教育布局,以新机制新模式创建雄安大学。

 

事实上,从2017年4月雄安新区设立以来,关于在雄安新区建设一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呼声就一直不断。



(来源:安信证券)


2017年4月,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建议雄安新区可以筹建一所甚至多所高水平的大学。

 

2018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高志立呼吁,要借助雄安新区发展的契机,高起点建设雄安大学。

 

他还建议教育部将雄安大学列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同时面向世界招聘校长、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


(来源:搜狐教育)

 

2018年4月正式发布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指出:要以新机制、新模式,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

 

这份规划纲要得到了中央的高规格批复,并引起了不小的社会反响。


尽管关于雄安大学具体的建设细节尚未公布,但从国家的重视程度来看,雄安大学的未来可期,很有可能建成一所在全国和国际上都有相当竞争力的顶尖名校。


既没985,也没211


其他地方的同学可能很难理解,河北人民对于一所高水平大学的渴求。


河北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985,211高校,在“双一流”名单中也颗粒无收的省份。


 河北工业大学实际上在天津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官网)


在"双一流”的名单里,本来有一所冠有“河北”名字的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由于一些历史上的原因,这所大学虽然由河北管理,经费来自河北的预算,生源也主要来自河北,但校址却一直在天津,毕业生也大都将留在天津或北京就业作为目标。


许多年以来,河北一直想把这所学校搬回去,但遭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反对,当年又有外力阻挠而不能如愿。


(延伸阅读:《国内有哪些非常名不副实的大学》)


(来源:华北电力大学官网)


河北本来还有另外一所部属211高校:位于保定的华北电力大学,但这所大学却用“蚂蚁搬家”的方法偷偷跑掉了。


华北电力大学的本部一直在保定,北京校区一直作为培训部门来使用。


后来作为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再后来逐步的增加本科生招生与教学,学校的专家学者也更愿意来北京教书。


用了二十多年零敲碎打,不断从保定校区输出资源投入北京校区,终于在2005年华电本部由保定改为北京。


(来源:《求学》杂志)


而河北高校中实力最强的两所:河北大学和燕山大学,到底哪家更胜一筹一直有严重的争议。


有趣的是,这两所高校目前的校址一个在保定,一个在秦皇岛,都不在河北省会石家庄。


关于河大燕大哪家强的争论,有同学调侃:熊大熊二你说哪个更强,都是熊嘛!!


此言一出,两边的支持者都默默地点了赞。


(延伸阅读:《“雄大”真的要来了!河北高教困局能解?》


(来源:学术志)


河北高等教育混乱的布局,很大部分是源于历史原因。

 

河工大异地办学是河北和天津一场持续不到十年的“闪婚闪离”,分家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问题;


河大和燕大的校址问题则分别是河北省会70年代从保定搬到石家庄,以及90年代末原机械工业部撤销留下的一地鸡毛。


河北内部没有一个足以引领全省的中心城市,新旧省会石家庄与保定之间的矛盾几十年来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案,更没有心思和能力来引导省内高校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来源:河北大学贴吧)


长久以来,不论是人才争夺还是重点科研项目的争夺,河北高校在与京津高校的竞争中各方面条件都没有优势。

 

高水平大学的缺失,则又造成了河北全省高等教育群龙无首,石家庄、保定、唐山等等城市都也有一些本专科高校,但都难以在现有水平上更进一步。


穷困的河北教育
无奈的河北学生


河北目前教育困局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对于教育的投入不足。


按照国际上关于教育投入的公认权威指标:人均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来计算,河北省常年名列全国倒数前几名,比大家公认的全国最贫困省份贵州,宁夏,甘肃、青海等都还差着一大截。



以上图表,数据来自据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表》,以及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人口数据。


表中按照各省人均教育经费从高到低排布,河北的1658元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42元),在所有省级行政区中名列倒数第六。


总体投入不足,按照不同教育阶段分析其结构也能发现问题:


按照每位学生得到的教育经费投入来对比,河北小学生是每年7914元,而全国平均是10199元,河北排倒数第三;


河北初中生是每年11441元,而全国平均是14641元,河北排倒数第五;


而普通高中和大学的生均教育经费虽然依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至少不在后十名之列。



外人很难想象:多年以来,河北的教育被忽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


省内没有教育和科研水平上有竞争力的一流高校,省外优质大学在河北招生名额也给的很吝啬。


之前在一篇分析衡中模式的文章中,陈大夫就曾经指出:巨型高考工厂的存在,背后实际上反映了河北教育资源不足形成的高考恶性军备竞赛。


2018年高考中,同样使用全国一卷的这些省份里,河北文理科的高分考生数量基本都是相当于山东、河南、广东、湖南等其余八九个省的总和。


 在河北,考大学的难度超乎你的想象
(来源:新浪网)


河北的学生是全国最惨的,同样的分数在广东、福建能上个一般985大学,在山东、河南能上个211,在河北就不一定能进一本。


很多媒体、自媒体都批评过,河北某些中学的学生个个活得像打了鸡血,但不打鸡血怎么办,不打鸡血你连大学都考不上。


这还是只考虑采用同样采用全国一卷,分数有可比性的部分省份。


像平均每个学生得到的教育经费是河北的四五倍,高考干脆单独出题的北京上海,那就更没法比了。



陈大夫曾在北京某影院工作,当时的同事一大半都是河北人,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的都有。

 

其中好几位的工作能力都相当出色,虽然大都还没成年就出来打工,但为人处事都很干练,学习能力也不错。

 

我一直很好奇,为啥他们这么聪明这个年纪不去读书,却跑到北京来打工了。


后来找他们聊了聊才知道,由于高考难度太大,加上部分超级中学一直在全省掐尖,甚至花钱买学生。


河北除了几座大中城市之外的农村地区,县中基本退出了竞争,一年也考不出几个重本,本县的一般学生即使上高中也很难考上大学。


 (来源:学术志)


在河北的不少地方,孩子初中毕业,家长如果愿意继续供他/她读书,孩子也是读书的料子,就送到几百公里外衡中式的高考工厂寄宿制高中,去接受每天时间规定到分钟的严格军事化管理。

 

而剩下的大部分则就在家呆着,或者随便报个当地中专,十六七岁就去北京打工,这就造成了严重的“初中毕业即辍学”的现象。


河北高中和大学生均教育经费水平比义务教育阶段要高,背后的重要因素是初中毕业生能够上高中/上大学的比例太低,平均时的分母小了。


我认识的就有不少本来应该有更广阔前途的年轻人,因为河北教育机会的缺乏,而不得不在其他同龄人进入大学学习时,在类似于超市理货员,餐厅服务员,影院售票员这样的简单重复劳动中,度过人生最适合学习的几年时光。


在河北想考好大学

这样的高考工厂可能是你唯一的选择

(来源:搜狐教育)


河北经济,教育发展落后“灯下黑”的现状,既有历史动荡的原因,也与不合理的资源分配模式有关。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汉到明清,只要是统一王朝,首都附近地区都是中央直辖:


汉朝有三辅;隋唐有东都河南尹;明朝有分别以南京北京为中心的南北直隶;今天的河北省版图基本就沿袭自清朝的直隶省。


尤其是明清两个中央集权制度完全成型的朝代,直隶地区的地位和内地其他地区一向不同,直隶总督还直接管着河南山东两省,为全国八大总督之首。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南北直隶的士子都是和南京北京的士子在一起参加乡试,享受完全相同的入门门槛。


清代的直隶版图比现在的河北更大

(来源:百度知道)


多年以来,河北人民为首都发展牺牲了很多,在水资源分配、环境保护、劳动力供给等方面一直在为北京做贡献。


他们也理应有权利分享首都的一部分教育资源,至少不应该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雄大,终于等到你

正是由于苦于河北教育的落后,“新机制,新模式,高起点,瞄准世界一流”的雄安大学会如此受河北人欢迎。


这个消息一传出,就引发了网友热议,尤其是不少河北网友表示喜大普奔:



雄安大学的建设,事实上也担负着国家整体的改革任务:


探索在新机制新模式下,怎样从零开始以世界一流的标准建设一所高水平公立高校。


从历史经验看来,不论是一所大学还是一个地区,想要在短时间内从一张白纸变成欣欣向荣,一定是其在规划或执行过程中,解决了国家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根本性的矛盾。

 

比如深圳特区的成功,就是解决了坚持社会主义和经济对外开放能否共存的问题,而其成功经验也在90年代被以“坚决搞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央意志迅速复制到全国。



深圳特区的成功,实际上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

(来源:新浪新闻)


前段时间,大学声曾经发表了《2019年,我对中国大学的未来充满信心》,在文中我们发表了这样的观点:

 

在未来几年里,你大概率会看到中国实力领先的几所公立高校,会实施痛苦但必要的内部革命,实施相当幅度的转型。

 

你还会看到,部分像西湖大学这样的高水平私立高校,会在国家的明确扶持下快速发展。


“中国绿卡”每年才发700多张

被称为“全世界最难拿”

(来源:网易新闻)


之前已经有专家提出:雄安大学可以尝试面向全世界招聘校长、师资队伍。


国内高校想要引进外国优秀师资力量难度很大,中国在外籍人员的永久居留方面的政策非常紧。

 

是否能在雄安新区试验大幅放宽外国高学历人才在中国居留工作的政策,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引进外籍人才的门槛?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一直比较低,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不敢在中国搞研发,怕一不小心就被抄袭盗用。

 

能否在雄安新区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实行一套和国际接轨的高标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新加坡的公租房小区


目前北上广的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扼杀了不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冲动,却养肥了一大片炒房族。

 

在雄安新区,能否真正实施以公租房为主的新加坡道路,彻底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

 

目前有相当多的国外优秀教育机构,特别是欧美的优秀高校想要来中国建分校,挖掘中国教育市场的大蛋糕,但苦于政策限制进不来。


能否在雄安新区内,对这方面的政策大幅放宽?



在时代大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行业的基本任务已经发生了转变:


中国的大学要有能力为本国,也为“一带一路”相关的第三世界国家培养政、商、学、艺等各界的精英型、领袖型人才,并保证他们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具备充分的战斗能力。


从某种程度来说,雄安大学和西湖大学,正是中国高等教育在公立、私立两个方向进行探索的先头兵。


希望河北学生能够真正能够从雄安大学的建设过程中受益,享受到公平的的升学和就业机会。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
请点击


95后大学生,为什么一直被主流舆论误解?


本科教学评估,怎样才能不变成行为艺术的摆拍?


”科学恐怖主义者“贺建奎,终于要面对法律制裁了



大学声,是一个以“为大学生发声”为宗旨的自媒体。


在这里你能看到中国大学生群体最关心的热门社会事件;最急需的学业生活资讯;全国各高校学生维权报道;以及独家的大学声调查报告.......


我们愿尽一切努力为大学生发声,帮大学生维权,伴大学生成长,与你一起不断进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