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高校,能不能别在校名上瞎折腾了?

我是陈大夫 大学声 2019-06-11


山东财富管理大学?

确定不是野鸡大学?


这几天,山东工商学院的校友们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

 

2019年5月4日,山东工商学院发布了《关于将山东工商学院更名大学纳入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的请示》(院发〔2019〕65号),并附《关于山东工商学院更名为山东财富管理大学的论证报告》:

 

提出将学校更名为山东财富管理大学,纳入省“十三五”高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


 


消息一公布,学生和校友们就炸了锅。

 

不少校友对于“山东财富管理大学”的校名直接表示不满,认为看起来太像个野鸡大学。


还有校友表示:在互联网金融纷纷暴雷,p2p已经成为国人避之不及的负面词汇时,“财富管理” 四个字已经不是什么好词,放在校名里更是显得俗不可耐。



还有校友表示:从“中国煤炭经济学院”改到“山东工商学院”,“中字头”改成“山字头”就已经很匪夷所思了,这次又要改成“山东财富管理大学”;


看起来简直就是从正规公办二本到民办职专,再到骗子野鸡大学,越改越low。



(来源:知乎)


还有网友建议:不如干脆把名字改成"财源滚滚大学"或者"钱多多"大学……


5月7日,有校友在微信文章里发布投票,高达92.2%的校友表示不同意学校改名。

 

但贴吧里反对学校改名的帖子很快全部被删除,该吧已禁止讨论更名之事。



5月8日晚上,山东工商学院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我校申请更名大学情况的说明》;

 

声明中称:更名大学,是包括广大校友在内的全体山商人共同的梦想。让我们共同努力,汇成浓浓的正能量,推动母校的高质量发展,为实现更名创造有利条件。


 

依托曲师大

筹办 “孔子大学”?

 

一直想改名的除了山东工商学院,还有曲阜师范大学。

 

不过和前者十几年里改了三个互相之间毫无关联的校名不同,曲师大则是盯着一个名字盯了二十多年。

 

曲师大想改名叫“孔子大学”的努力由来已久,从90年代后期该校就在酝酿但一直未能如愿。

 

2014年, 时任校长傅永聚曾表示:更名为孔子大学事宜早已启动,虽然得到了省政府的支持,但并未得到教育部正式批复,但学校已用专利将“孔子大学”保护起来,别人不能再申请。


傅永聚教授

(来源:百度百科)


“孔子大学”一事还得到了山东省层面的一定支持:

 

省委书记刘家义曾在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山东实施“儒学大家”计划,积极推进创建孔子大学,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研究中心。”

 

2018年两会期间,还有山东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关于在曲阜建设孔子大学的建议”。


(来源:搜狐教育)


2019年2月,教育部在其官网公开了对此建议的答复,称: 依托曲阜师范大学组建孔子大学的问题,须纳入山东省高校设置规划统筹研究论证。

 

当时大学声也对此事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一番探究,发现“孔子大学”这件事实际上成功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还从未有以人名命名综合型大学的先例。

 

在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中曾明确规定:高校校名不得以个人姓名命名。


(来源:教育部官网)


有网友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山东曲阜能建个“孔子大学”,河南周口为什么不能建个“老子大学”?

 

针对这样的争议,曲师大的傅永聚前校长曾解释:“孔子不是人名,孔丘才是人名,孔子是文化的符号,代表中国文化”。

 

但这样的辩解实在是很苍白无力的,“老子”也不是人名,李耳,或者老聃才是人名;孔子是文化的符号,老子就不是了? 既然“孔子大学”可以有,凭啥老子就配不上命名一所大学了?

 

这种风气一开,再下来是不是还要有“庄子大学”、“墨子大学” “孙子军事指挥学院”“鲁班工业大学” “华佗医学院”?


围绕”诸葛亮大学“该建在哪

恐怕还得有一番争执

(来源:羊城晚报)


以人名命名高校的先例一开,多所院校可能因抢一个人名抢得死去活来,类似前些年不少地方争抢“名人故里”的闹剧。

 

这样的做法对这些历史人物来说恐怕并不是致敬,而是消费和绑架。

 

(延伸阅读:《山东要筹办 “孔子大学”?真的靠谱吗?》

 

前途未卜的

“中国康复大学“

”中国能源大学”

 

在2018年山东省引发的《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中提到,争取国家支持建设中国能源大学、中国康复大学。在山东方面的规划里,这两所“国字头”高校都将落户青岛。

 

“中国康复大学”背后的推手是青岛市政府和中国残联,双方曾经进行过多轮会议,对此事的兴趣都很浓厚。

 

2019年1月,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还曾专门来到济南会见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再次提到推动建好康复大学。


 


“中国能源大学”则更是连由谁主导都没完全敲定,网上的解读主要有两种可能性: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为主体,兼并山科大、青科大的能源相关专业,以及部分山东省内能源相关研究所;

 

2 山东科技大学为主,整合上述省内相关资源。



但理想是好的,现实却很残酷。

 

教育部的答复中表示:根据《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设置本科高校的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创建康复大学应规范使用校名。

 

这两所还只落实在纸头上的大学想冠”中字头”的梦基本已经碎了一地;

 

在这种情况下,这两个项目还能不能继续推进,目前都没有官方的说法,各种猜测满天飞。

 

为啥山东高校特别

喜欢折腾自己的校名?

 

国内高校改名,背后的真相无非上述两个关键词:“政绩”和“经费”。

 

教师、学生、校友大都对自己的母校校名有感情,像这些瞎折腾的改法,一般都会受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校名对于一所大学来说并不只是一个文字符号,而代表着学校的品牌和历史传承。

 

谁才对改名最热心呢?无疑是学校的行政领导。



带领学校改名成功,对于一任校长和书记无疑是值得在校史上大书特书的政绩。


当改名成了潮流,兄弟高校都改了你不改,你的招生情况就会受影响,即使校长本人不想折腾也架不住。

 

同济大学学者吕健通过研究发现,高校改名能明显推动招生规模的增长,而且还会在省际间形成学习示范效应。

 

吕健的研究还发现,不管办学层次是否真的提高了,只要改了名,学校的教育经费支出就一定会增加。


 (来源:网易数读)


而这两个关键词,也是为什么山东的高校对于改名尤其热衷的原因。

 

先说政绩:

 

在山东几乎所有高校,过分行政化都是学校治理的顽疾。

 

山东前任省长郭树清说过一句话:“不去行政化,高校发展就是死路一条。”

 

但尽管出台了像学院院长取消行政级别之类的规定,但山东的高校去行政化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


(来源:齐鲁壹点)

 

山东的社会官本位思想极其浓厚,各行各业几乎所有的资源分配,大头全部是行政权力主导;

 

干什么都不如当官是鲁省社会上上下下的共识,看看相亲市场上公务员有多抢手就知道了。

 

山东的官场和高校靠得非常近,出了问题的官员避避风头;需要满足晋升年限的官员攒资历;临近退休的官员给年轻人腾地方,都往往会安排到高校里就职。

 

如果你去查简历,鲁省很多大学校长、书记,乃至二级学院的院长都根本不是学者出身,而是典型的行政官僚。


 我们山东人对考公务员的热衷程度

绝对碾压其他任何一省,不服来战。

(来源:光明热点)


面对这种省情,就算以雷厉风行著称的郭省长也没招,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搞大学去行政化,就好像想抓头发把自己提离地面一样艰难。

 

这样的权力体系深刻地影响了山东高校的行为决策。

 

这次山东工商学院改名“山东财富管理大学”,就被不少校友指出和某书记个人任职履历和“财富管理”四个字关系极其密切。

 

这位校领导在青岛曾经搞出了山东财富管理的“青岛模式”,到学校上任后凡讲话必提“财富管理”,这次校名里加上“财富管理”可能对他来说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来源:山东金融界)


再说经费问题:

 

山东高校的穷困程度,陈大夫已经在好几篇文章中反复提及了。

 

作为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代表每个大学生头上能分到的财政投入的 “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数据 ,山东竟然一直处于全国最低水平之列。


 

而代表对于教育中长期建设投入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数据,山东更是低得匪夷所思。

 

2017年,山东普通高校大学生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只有3536元,全国平均水平是8506元,全国其他所有省份没有一个低于5000元的。


 

在这种投入水平下谈大学治理,谈教育行业里那些fancy的新名词,就好像跟一个月收入一千多的城市底层贫民谈财富管理一样,极其近似于空谈瞎扯。

 

你就算把他培养成巴菲特也没用啊,他所有的收入连吃饱饭都做不到,哪里来的投资的本钱?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校得到的那点经费投入拆东墙补西墙都不够用,那就只能装作问题不存在拖下去了。

 

山东高校凡是闹着要改名的,背后几乎都有明显的资金诉求。


甚至像曲师大方面都已经很露骨地在全国两会的场合喊出“建议孔子大学省部共建”了。


建议“孔子大学由教育部、文化部和山东省共建”

的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

(来源:新浪教育)


穷折腾,穷折腾,越穷越折腾,但不折腾能怎么办?不折腾就穷一辈子。

 

折腾折腾如果真的遇上个对孔子他老人家特别敬仰的大领导,说不定可能政治投机成功咸鱼翻身了呢。


很显然,部分山东高校这种喜欢折腾自己校名的做法,并不符合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整体规划。

 

教育部对于高等教育的方向非常明确:深化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国家的政策也很明确:鼓励高校勤练内功少搞噱头,提升教育质量和自主创新水平,为中国强国之梦的实现提供动力。


在绝望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来源:山东教育卫视)

 

2019年4月25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了一个比较重要的政策文件:《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这份文件的亮点是这样一句话:

 

”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竞争性项目财政经费投入力度,逐步使高等教育生均拨款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要达到这个目标,全省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至少要比今天提高50%;如果这条真的能落实,对于所有山东学生来说都是福音。


高校把精力用在改名、合并之类的噱头上,那些都是十几年前的玩法了,而且已经被历史证明并不管用,不能给学校带来教育质量的提升。

 

怎样能让省内高校能得到足够的资源支持,不需要做这种绝望的瞎折腾,可能是山东教育决策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资料:

 

1 《改完校名,我们就是一流大学了》 网易数读

 

2 《中国大学改名大全》  学术资源社

 

3 《一张图看懂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 山东教育电视台

 

4 《青岛金融办换帅,白光昭将赴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金融界

 

5 《郭树清:不去行政化,高校发展就是死路一条》   齐鲁壹点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
请点击


有人为了赚钱,竟然盯上了中国大学生的包皮


南京应用技术学校群体事件,谁该为此负责?


”燃烧自己,照亮黑暗“的翟天临,这次又立功了!




大学声,是申请方旗下以“为大学生发声”为宗旨的自媒体。


在这里你能看到中国大学生群体最关心的热门社会事件;最急需的学业生活资讯;全国各高校学生维权报道;以及独家的大学声调查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