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要急着给这位教授贴上“性侵犯”的标签

我是陈大夫 大学声 2020-10-22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王雨磊因被指控强奸学生,而被学校解聘的事情,可能不少同学已经了解了。
 
这件事的背景大致上是这样的:
 
10月9日(昨天),一名女生在华理行政楼(笃行楼)前哭诉,声称自己被王雨磊教授强奸,要求学校帮其伸张正义。


当时有多名学生在场,他们对于当时场面的叙述如下:

 
还有同学录制了这名女生呼叫求救的录音和视频,在抖音、知乎、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飞速传播,很快成为舆论热门事件。
 
10月9日晚间,华南理工大学在官方账号上发布《关于解聘王雨磊的决定》:“学校收到关于王雨磊不当行为的举报后,立即成立调查组展开调查。现已查实,王雨磊严重违背教师职业操守。10月9日,校长办公会决定对王雨磊予以解聘。”

据华南理工大学官网显示,王雨磊的名字已被从教师名单上拿掉。


对于这件事,陈大夫是这样看的:
 
1 王教授显然做出了违反师德的不端行为
 
王雨磊生于1988年,比陈大夫还要小一点,2018年他30岁时便被破格提升为正教授,是华南理工大学全校最年轻的正教授。
 
他还是社会学领域知名公众号:学术与社会 的主要运营者,“石头君”的名头在国内社会科学研究者圈子里有相当的知名度。


 
这样一名非常年轻,学术研究水平很高,并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教授,如果没有这起风波,假以时日很可能能成长为社会学界的领军人物,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学校相当重要的资产。


而事发当天晚上,学校校长办公会就做出了将其直接解聘的决定,并将其公布,这距离笃行楼哭诉事件发生才不到12小时。
 
在过去的几年里,大学声对全国不少高校发生的教师涉嫌性侵/性骚扰学生的事件进行过报道,这样的处理速度是非常罕见的。

 
学校这样的决定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目前没有确切的信息,但按照我对于高校内处理类似事件流程的了解来看,王雨磊教授应该并不是完全无辜。
 
大概率是他确实做出了有违师德的不端行为,并且被对方掌握了证据,在学校组织的调查过程中也并未隐瞒,对事件过程没有提出争议,主动接受学校的任何处分,事件才会处理的那么迅速。
 
2 先别急着给他贴上“性侵犯”的标签
 
事件发生后,虽然微博上不断撤热度,但极具冲击力的现场视频和录音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的传播,比传统高校内事件依靠知乎+微博的传播模式要快了N倍,很快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事件。
 
许多网友出于义愤,纷纷发声要求对其进行严惩。

但我们看到的全部是“受害者”一方的单方面控诉,并没有看到王雨磊真的有强奸行为的实锤证据。
 
学校对王进行的处理只能说明他有严重的不当行为,但并不能直接说明他确实有强奸行为。

据@中国警方在线的说法,对于王雨磊涉嫌强奸女学生的问题,当地警方已经介入调查处理。

由于这起事件的性质非常严重,产生了恶劣的舆论影响,相信警方对这起事件会很重视,作为优先级别很高的案件来处理,给出能使公众信服的调查结论。
 
澎湃新闻的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王雨磊遭到学校解聘后,并没有被警方刑事拘留。
 
王雨磊本人通过社交媒体表示:自己目前平安,并没被抓,正在考虑如何应对并向公众澄清事实。


在这种情况下,陈大夫觉得我们应该让子弹再飞一会,等待警方调查提供的权威信息。
 
前不久刚刚落幕的“鲍毓明”案,以耸人听闻的大事件和社会群情激愤开头,最终的调查结果却是所谓“性侵幼女”的情节根本不存在。
 
无数学者、记者、舆论大V全都被一个大龄农村留守儿童耍了,让所有人都哭笑不得;当时在舆论场里对鲍喊打喊杀的义愤人士尤其尴尬。


我们对于性侵犯的义愤,不应该让我们在缺乏过硬实锤证据的情况下,直接给王教授贴上“性侵犯”“强奸犯”的标签。

这样对于当事人不公平,也不符合社会法治的精神,很容易复制鲍毓明案的尴尬,让社会公众的正义感遭到又一次的愚弄和羞辱。
 
3 高校设立反性骚扰机制刻不容缓
 
近年来国内各大高校性侵、性骚扰学生的“叫兽”层出不穷,行为越来越没底线。
 
北电阿廖沙,厦门大学吴春明,北航陈小武,中山大学张鹏,北大沈阳、上财钱逢胜.......这样的名单可以列一长串。
 
就在华南理工王雨磊事件曝出前两天,河南大学文学院的侯运华教授就因借“讨论考研问题”的机会性骚扰、猥亵女生而被学校处理。
 
此事在网络上被揭出后,多名河大学生在网络上发声称自己遭受过侯的性骚扰,最早的指控可追溯到十多年前。

 
甚至在王雨磊事件爆出的同时,网上又有女生发声称自己被华理另一位王姓院长性侵过。


而相关高校只是对这些舆论曝出来的单个事件进行了息事宁人的被动处理,更多的类似事件则被各种“息事宁人”的手段强行压了下去,没有采取什么实质有效的措施改变这样的现状。
 
这样的现状,早已成为社会公众,尤其是广大学生群体非常敏感的舆论焦点。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说过:中国大学生会成为性侵的理想对象,是因为国内的教育制度下,师生之间权利极度失衡。
 
部分在学校、学院里拥有影响力的教师能够决定你某门课过与不过,能够决定你能不能够拿到毕业证,甚至能够决定你毕业后能不能在这个圈子里立足。

而高校反性侵机制的缺位,使得学生根本无力维护自己的权利,在个别有歪心的“狼师”面前毫无抵抗之力。
 
这些人手里握着同学们的命根子,一句“你还想不想毕业了”,就足够让你屈服在他们的淫威之下。这种情况在研究生的身上尤其明显。

在高等教育发达的美国、欧洲各国,以及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高校的校规制度上都设有专门的反性侵、性骚扰的举报-处理机制,对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涉及性侵、性骚扰的各类事件进行处理。
 
诸如老师给学生进行猥亵/性暗示,前男友/女友阴魂不散骚扰对方;乃至女生被男同学偷拍,类似这些事情的受害者都可以提起投诉;
 
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和学校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委员会,对事件的经过原委进行调查,出具正式的调查报告,再根据情节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以及校规范围内的处分。

陈大夫一直认为,这样的机制也应该被国内高校所采用,才能从制度上改变学生遭遇性侵时求告无门的现状。

不仅是最为弱势的学生权益得不到保障,教师的名誉、职业生涯也会随时遭遇无端诬告的威胁。

平时他们可以心安理得的丢卒保车,在事情上了热搜,并有火势进一步蔓延的时候,也就会很自然地丢车保帅。

在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就不可能有真相和正义,最终只能变成底层互害的无底线博弈,所有人的利益都会受到威胁。


教育部也曾数度表态,要求各高校设立专门的专门的防止性骚扰委员会,健全相关的工作制度。
 
但这样的意见并不具有强制力,很快被包括清北在内的国内几乎所有高校选择性无视了。
 
而有一些对于相当影响力,能够影响国家教育政策变动的人,却还在推动让本来已经非常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向着更加露骨更加残酷的方向更进一步,而且他们的意见还获得了主管机关的积极响应。


 
被曝出的事件热度也保持不了几天就被公众遗忘,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无力改变,只能徒劳地发出几声哀鸣,又很快消散于空气中。
 
这种绝望的心情,让我想起鲍勃.迪伦的那首《blowing in the wind》中的歌词:


还要有多少学生被狼师叫兽性侵,成为舆论热点,才能给这死水无波的系统带来一丝丝的改变?
 
也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风中飘散,希望我在有生之年能看到这一天。
 
P. s:10月10 日下午,王雨磊在个人公众号上发布了他对此事的叙述,声称自己被诬告了,性侵情节并不存在。


 
就像我前面说的,关注这件事的同学不要急着站队,可以把双方的说法对比一下来看,期待警方的调查结果,等子弹再飞一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