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是谁给他“封杀川大”的勇气?梁静茹吗?

我是陈大夫 大学声 2020-10-22


这两天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想跟同学们聊聊:

 
这个事在川大的学生和校友圈子里应该已经传遍了,简单来叙述就是:

985副部级高校四川大学,被一个个人微信公众号给“封杀”了

这件事是由近期的另外一个社会热点事件:成都MC同志浴室事件衍生出来的。
 
那件事大概就是在成都有个叫“MC SPA满舍”的同志浴室,国庆期间为开店周年庆搞了个所谓“交友派对”。
 
由于玩的场面太大,有参与者拍摄了一堆“不可描述”的照片,再加上和“HIV患者参与”等共公共卫生话题有关,很快成为国庆假期期间的社会热门舆论事件。

这件事是10月2号开始,从豆瓣的几个小组爆开的,当时网上各种让人看了想洗眼睛的图片满天飞,我当时也是抱着手机笑呵呵地吃了一天的瓜。

 
两天以后,公众号“赫兹实验室”发布了爆款文章《成都MC浴室调查实录:约炮与猎奇,艾滋与群交,快感与人性》,在一天内阅读量近百万量级。

来源:赫兹实验室
 
但这篇文章火了没多长时间,便有读者表示:文中不少段落“给人一种颇为熟悉的感觉”。
 
10月5日,川大学生公众号“常识”发布了《关于公众号赫兹实验室洗稿常识报道的声明》
 
控诉赫兹工作室的上述爆款文章,是洗稿“常识”两年前的报道《成都同志浴室:自由与自由的背面》,并列举了调色盘和图片引用作为证据。

 
事情发展到这里,精彩的部分来了:
 
“赫兹工作室”的运营者在“常识”的声明评论区发表了这样一篇所谓“正面回应”。


陈大夫要是当年还上学的时候,看到这篇回应,恐怕也得被这恶狠狠的霸道总裁口气吓到。
 
“我就不打扰你们校领导了,原话带到”,这是惹到能跟副部级校领导平起平坐的社会大佬了啊!
 
但显然“常识”编辑部的这几位同学,比当年的陈大夫有种的多,没被对方的威胁吓到。
 
于是几小时后,“赫兹”公众号再度发布文字回击:“考全班第一的,只要看一眼那个考倒数第一的,他就输了。”


 
10月6日,“赫兹实验室”再次发文:《不要辱没了川大百年门楣 | 回应「常识」》,指责“常识”2018年的文章舆论导向有问题,是在给MC俱乐部写软文,并在没有举出实锤证据的前提下就声称“常识”和该俱乐部店家有利益关系。


 这篇文章洋洋洒洒写了四千多字,结尾是全文的亮点:

”赫兹实验室“直接宣布:自己旗下的所有公司,以及“身边的不少企业家朋友”要停招川大的学生,并要求自己的合作方不要让川大的毕业生来对接合作。
 
这样总裁范的口气,很快就让这两个公众号之间的纠纷出了圈,成了社会舆论的热点。


 10月6日,“常识”方面再次发文《反击赫兹:我们想和这个舆论环境较较真》,对赫兹的指控进行反击。
 
这篇文章中还一并扒出了“赫兹实验室”此前多次涉嫌抄袭、洗稿,立精英假人设、贩卖三无香水后卷款跑路等一堆黑历史。

 
 
对于这场两个公众号之间的“茶杯里的风波“,陈大夫有几点想说的:
 
1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不知同学们看到这,对这场争执怎么看。
 
作为新媒体行业的同从业者,陈大夫一开始在朋友圈里看到赫兹实验室引起争议的那篇爆款文时,心里是非常佩服的。
 
这是一篇针对事件中心营业场所的“调查手记”,作者以“本人是一名同志”的立场和视角,采访了包括三位被拒之门外的游客、一名场所相关微信群组建者、一位“玩得最疯”的消费者、一位疑似受到过侵害的消费者和一名做HIV检测的志愿者,揭露涉事浴室的“选择与保护”,以及受众群体的“现状与困境”。
 
在一个全网关注的社会热点事件冒出48小时内,完成这么大量级的多角度采访,然后再根据采访内容成文,难度是非常之大的。

 
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觉得我显然做不到,不是长期混基圈里的人,临时抱佛脚找愿接受采访的知情者都找不来。
 
都是写公众号,人家能做到百万级别的粉丝量,我却只有几万,显然是有原因的。
 
但我开始还是觉得有点奇怪:当时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指责排山倒海,店家已经试图装低调幻想蒙混过关(当然他们失败了,MC俱乐部很快被勒令关门),相关同志群体也意识到这件事的敏感性,对相关话题避之不及。
 
明明是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那些被采访者面对一个公众号写手,怎么还这么敢讲,不怕被人肉吗?
 
后来看了“常识”公布的调色盘我就明白了,原来这些让这篇文章如此精彩的”猛料“,都是从别人那里偷来的啊。

 
做过采访的同学应该知道,被采访对象在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和在舆论热点当中担心自己会不会被牵连的情况下,从嘴里套出话的难度是截然不同的。
 
“常识”团队2018年能从俱乐部经理、常客嘴里问出来的东西,2020年的舆论风口浪尖上,你是无论如何也搞不到的,给一百万都不行。
 
更何况赫兹在给抄来的素材改头换面,让其看起来像是自己原创的过程中,还犯了个非常低级的错误:
 
他们把《常识》文后一条高赞热门评论的内容,安上了个“MC浴室常客小刘”的身份,也当成一位“受访者”放进了自己的文章里。
 

结果被正主拉出来打脸,原来这位赫兹文里““玩得最疯,流连MC 13天不出门的浴室猛男小刘”,人家本人实际上性别女,爱好男。



《我是MC浴室猛男小刘,感谢“赫兹实验室”带我做变性手术》


这种核心信息是来自采访的文章,如果核心受访者都是假的,是虚构的人设,那整篇文章就不用看了,肯定没几句真话。
 
至于捣鼓出这种玩意欺骗读者的人,居然还有脸跟别人掰扯啥“新闻专业主义”,就好像汪精卫指责别人不爱国,特朗普说别人不尊重科学一样,完全就是搞笑。
 
再加上这次论战中被网友们扒出来的专业洗稿大户、贩卖三无香水等黑历史,你就能明白这个自媒体背后的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最新发布的文章是写上海“名媛群”的,字里行间还处处露着对那些拼团到豪华酒店打卡的“精致女孩”的不屑。
 
实际上他自己营造的“富二代精英”人设,底裤都被网友们扒干净了,他自己就是个比她们境界丝毫没差的“精致男孩”。
 
对这种面具带久了,已经摘不下来长到脸上的假话大王,我认为完全可以因人废言。
 
2 正眼看他一眼,就算是川大输了
 
陈大夫上次想去北大校园里看妹子,门口保安拦着没让我进,我觉得很不爽。

我在这里正式宣布:大学声公众号及我在北京的五家公司,在上海的三家工厂,在广州的两家银行(都是我瞎编的),要一致行动封杀北大;
 
以后我们所有的合作方(包括但不限于拼多多,兰州拉面及好邻居便利店),请不要派任何北大毕业生来和我对接业务,否则恕不接待。
 
讲真,要是我真的狂妄到发出这样的威胁,北大正眼看我一眼,就算是他们输了。

 
不少本来压根没听说过“赫兹实验室”名头的川大校友,惊闻自己母校在一个月内第二次被人封杀了,而上一个封杀川大的人,还是美国总统特朗普。
 
他们赶紧去搜,这个“赫兹实验室”到底是何方神圣,是不是像卡文迪什实验室、贝尔实验室那样,低调但实力雄厚的学界隐形巨兽。
 
还有人真的找错了地方,找到了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的Hertz Lab,Tomer Hertz博士创办的一个研究尖端免疫学的生物实验室。


 当他们发现这个要封杀自己母校的,是个三无个人公众号,脸上的表情是这样的:


 在新媒体行业做久了,被人指责抄袭,以及被别人抄袭都几乎是免不了的,人在河边走,很难不湿鞋。
 
一般来说,被指控的一方要是比较刚呢,就公布原始采访录音记录,就证据关联性、合法性、真实性以及证明力的大小予以回应;
 
要是比较怂的呢,就装鸵鸟全当没看见,反正“常识”方面向微信公众平台的抄袭举报没有成功,不回应,也不把指责你的评论翻出来,完全可以当其不存在。
 
而他们的反应,则如知乎相关问题里答主“曹小灵”所说的那样:

“本来是随地大小便一样的错事,被抓住现行了以后自己跑到广场上大喊,结果弄得全天下都知道了。
 
恐吓发出去了,对方还没反应,然后问了一句:您是?”
 
3 所谓“封杀川大”,实际就是碰瓷耍流氓
 
实际上赫兹的这种做法,背后的逻辑是这样的:
 
虚张声势,给对方扣上个“鼓励同学搞基约pao”的大帽子,尽量把声势闹大,逼着学校领导出面惩罚“搞事情”的学生。

 这种不占理就把水搅浑,文革式“扣帽子,打棍子”的舆论操作手法,在道德上是非常下作的,陈大夫这辈子最不齿的就是这类扇阴风点鬼火整人的小人。


当然,他这一招这次完全失败了,任他怎么撒泼打滚,川大官方都没出面说一句话,甚至根本就没正眼看他。

在这件事情上,我得给川大校领导们的做法点个赞,他们啥都不做,就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实际上本来事情就应该是这样的,既然双方有纠纷,就应该把道理掰扯明白,“常识”作为学生团队的身份,不应该影响其维护自己的正当著作权利。
 
但以我对这些年某些舆论事件中,学校校领导做法的了解,如果赫兹面对的不是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校训的川大,而是一些北方及内陆地区二三流高校的话,说不定真的能够得逞。


 在很多时候,某些领导会为了避免上热搜成为舆论焦点,凭着多年官场混出来的官僚本能,采用强行压制学生发声的方式,来得赶紧把事情平息掉。
 
很多时候,明明是学生占理,却会被学校里的某些力量按着头,不允许他们合理维权。
 
远如2017年的山大所谓“学伴门”,近如上海某高校,前段时间学生与学校周边某花店的争执,莫不如此。

事件中受害学生的叙述(节选)
 
这种欺负学生背后没靠山,碰瓷耍流氓的玩法屡屡得逞,才是“赫兹”们明明洗了人家的稿还敢硬刚的底气所在。

甚至某些学校领导还可能因为这类事件,觉得“常识”这样的独立学生媒体团队,整天报道一堆不够正能量的东西,可能会是潜在的麻烦。
 
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逻辑,干脆全封掉算了,只剩下几个天天发些歌功颂德文章的就行。
 
陈大夫一直有这样一个梦:如果每所大学都有几个一直努力说真话,帮助身边同学发声的学生媒体团队;
 
我也就没必要整天去写这些学生维权的话题了,可以正大光明地放飞自我,追随内心的呼唤,转型成为专业两性情感博主。
 
但我也非常清楚,这个梦想在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的管理模式下,根本不可能实现。
 
像“常识”这样敢说话,说真话的学生媒体,在中国的大学里越来越少了,还剩下的每一棵枝苗,都值得我们的支持和呵护。
 
我想节选2015年,川大“常识”团队在其成立五周年的文章,作为这篇文章的结尾: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
请点击


不要急着给这位教授贴上“性侵犯”的标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