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食梅客 | 江边的路有很多,而叫“江边路”的只有这一条

梅州青年 2021-07-15

江边路

比梅江桥到东山大桥的直线距离

还要长一些

这条路上的人

比看起来还要孤单一些



人来人往

孤独随行

Meeting



江边的路有很多

而叫江边路的只有这一条

这里原有一个码头

称为“水打伯公”

老一辈“过番”都从这里上船

见过了多少依依送别相看泪眼的场面



每次经过梅江桥

都会看一眼旁边那栋很气派的楼

原为望江楼大酒店



走出通道看见江边路的路牌

还有一个白色栅栏围成的小圆盘

每到高峰期

都被围得水泄不通



望江楼对面是华侨大厦

改革开放前老梅城最高级的宾馆

用以接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亲人们在此短暂相聚又匆匆分别



在物质匮乏交通落后的年代

一家人在餐厅吃上一顿团圆饭实属珍贵

广场三根旗杆上没有红旗飘荡

大厦门口也没有翘首以望的身影



这条路见证过那么多悲欢离合

人们怅然若失地走着

每一步 都走得好孤独

可心里也明白只能送到这里了



以前道路两旁有很多的电器配件店

来这里的人都在寻找自己缺的配件

机器坏了换掉零件就可以重新运转

心里缺的那一块又在哪里可以填补



不是所有的东西丢了都能找得回来

为了减少失去时不知所措的痛苦

我们都习惯把重要的东西备份

可也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备份



“人的生命虽然本质上是孤独的东西,

却不是孤立的存在”

来到这间书店门前不禁想到

村上春树《1Q84》中动情的文字



文艺清新优雅简洁的环境

受到很多年轻白领和学生的青睐

泡上一壶花茶 坐下来

静静享受美好的独处时光



生活还是需要一些烟火气的

“腌面+三及第汤”是梅城最特色的早餐

在外求学务工的人回来

最记挂的还是这一口



友姐腌面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经营

那时还仅仅只是个小摊子

现在店里生意很火爆

常客里还不乏一些海外来宾

这和友姐几十年来对腌面的坚持是分不开的



几乎与友姐腌面同一时期出现的

还有“处名远扬”的亚巫肉丸

客家话发音意思是“臭名远扬”

因当时在百花洲摆摊的地方离厕所很近

才将这四个字作为招牌



除了肉丸

这家店的炒粉也是声名远播

一锅肉丸配一碟炒粉

完美宵夜之选



江边路17号

坐落着梅江区人民小学

积极开展校园足球

为赛场上输送了很多足球人才



尽管是已经六点多了

小球员们还在绿茵球场上飞奔着

传球 踢球 进球

场上满是欢乐



教室里桌椅整齐

黑板一侧还有电子白板

小小的我们都曾端坐在小小的课室中

齐声朗读着那些难懂的古诗



随着年龄的增长

我们对“朋友”这个词的定义

理解得越来越细微

那些曾经一起泡吧的“朋友”

也慢慢改称为同学

好像成熟就意味着接受独自面对生活



再往前行 就接近东山大桥了

桥两侧是东山公园

偏僻幽静密树成荫

三个象形滑梯仿若“一家三口”煞是有趣



东山大桥下的公车站

有记忆以来就是这个模样

石板 石柱 旧旧的 很亲切

车站前很是宽敞



东山学子结伴走过状元桥穿过隧道

从这条捷径来到江边路

那个曾与你一同走过的人

下课一起泡在书店的人

还与你常联系吗?



这条淡粉色的道路上

有相聚狂欢 有分离告别

承载着一群人的孤单

每个人都好像质数

除了自己本身

没有人完全了解自己



最好的状态

是遇到一个

与你如齿轮紧咬般契合的人

TA就是你的唯一

你们的相遇

没有想过分别


“梅食梅客”系列旨在通过展示客家美食、客家美景,分享客家人的生活来讲好梅州故事,壮大梅州好声音,展现出真实、立体、全面的梅州和客家人形象

在这里,总有一道美食让你流连忘返、爱到深处。品尝的是烟火,回忆的是初心,在最平凡的生活里传承着关于客家美食的蓬勃生命力。

在这里,有无数令人引以为傲的客家人,从征战沙场的将军烈士到各界的文人学士。当然,还有一群怀揣着梦想努力拼搏的青年人。

在这里,一条条老城街区,都记录着这座客家风韵的旧时光和卧虎藏龙的手艺人。

“梅食梅客”系列,每周一期,通过讲述深藏于梅州这座世界客都的“小故事”,唤醒这段温暖了岁月也温暖了你我的记忆。

 

# 今日话题 #

欢迎在留言说说你对“江边路”的记忆。








- THE END -

《少年的你》:孩子,遇到困境别忘了奔向最爱你的....

"梅马",3100名志愿者准备好了!

梅州政府/腾讯/社工招聘,部分带编制,梅县、丰顺、五华...

梅食梅客 |「剑英公园」,33岁了


 江边的路有很多,而叫“江边路”的只有这一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