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遵守戒律跟修行的关系——腾讯道学专访吴诚真方丈

2014-08-06 腾讯道学

新朋友可以点击本文标题下“腾讯道学”加关注,点击【查看历史信息】阅读之前发送内容^_^

【温馨提示:请在Wifi条件下观看】

http://v.qq.com/iframe/player.html?vid=e0014bbhefe&width=300&height=200&auto=0

选择信仰道家的原因

主持人:您接受了三坛大戒是吗?

吴方丈:是的。

主持人:您认为遵守戒律跟修行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吴方丈:我呢,可以说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代出家的青年人,当时我出家也经历了家庭的不允许。虽然说我家庭都信教,我没出家以前,在学校我就看了很多书,其中呢,我家里,几种信仰、几种文化交合在一起,当时我选择道教,因为道教是爱国的、爱教的,再一个是尽忠尽孝的,讲孝道的,多少也有儒家的思想在里面。所以,我觉得我是一个中华儿女,更有责任去弘扬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本土的宗教,去有所担当,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个呢,我年轻的时候就看了很多观音菩萨,我们道家叫圆通自在天尊,还有孙不二、何仙姑、麻仙姑,看到这样一些人,她们都是可以说是坤道,女性,你看魏华存夫人。我说道教是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的一个宗教,真是注重人性的宗教,没有男尊女卑,这是第二个,我还是先在道教。你看从远古的,王母(西天王母)、九天玄母,是帮助皇帝战蚩尤的,所以道教它是一个注重修真的宗教,也是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丰富的宗教,是一个智慧的宗教,是一个注重天人合一,很包容、很慈爱,还不是务虚的,更多不是务虚的(宗教)。

我就基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作为)中华儿女,道家有很多符合我的(因素),我就入了道家。

道家信仰支撑着走过艰苦岁月

出家以来,长春观因为文革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破坏,这块就被很多单位占领了,在落实政策当中,就增加了我们发展的难度。我是80年往这里跑,一直到81、82年,我看到这里很破落,很荒旧,还有很多单位占领,我说我能在这里添砖加瓦,这是我一辈子的愿望。所以一直就是这种信念,我就不弃不舍的。83年,他们说你去把会计退了吧,所以84年3月13我正式进入这里,但是82年、83年一直在这里跑。我们当时进来还要去任教的,不了解我们,比较紧张,没有住房,所以我们的条件都很苦很差。我在这里说,我们昨天宗教局有位领导说那个时候吃油还要用个什么限级的,当时很艰苦,那么很多年轻人在这里留不下来。我们一块儿,我是新招,一块儿来了8个,6个男生,2个女孩,所以他们7个分别地离开了。要么还俗,太艰苦了,又没钱。但我就是信仰,这种信仰支撑了我。那么戒律自然就是我修行很重要的一部分。

戒律是我修行很重要的一部分

我觉得看了那么多书,既然下决心要去毕生奉献道教事业,奉献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总是要有付出,要有人去担当,当然不在乎当不当什么。我那个时候做厨房、做客堂,什么事情,都是让年轻人做,打杂,我做不到的事情我也去。师傅们,这里的老人们要求我做,我都要去做。因为我在家里是老幺,最小的,什么都不会做,但是到这里什么都要学着做。尽管如此,我觉得我心里很快乐,我实现了我的梦。那个时候有很多人给我安排工作,我本来高考也是很有条件的,去考大学,那个时候,我就没有去。我觉得修行不要那么多的知识,照说“修行不要文章挂,了道不要语言多”。那个时候就是打坐、修行、成神仙,我说何仙姑也是人,麻仙姑也是人,孙不二祖师也是人,她们都是人修成的,我们不去体验,不去修,怎么就知道我们修不成呢?那个时候是十几二十岁的想法了。

所以到庙里来自然如此。出家不几年,就是89年,我在这里没担任什么职务,我就是去北京,中国道协第一次传戒,解放后的第一次传戒,就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在北京白云观传戒,整个只有74个人。我还是其中比较年轻的。那时候,32岁,就去受戒,受三坛大戒20多天。一个是接受道教的一些法,一些例,例就是条例,先讲道戒律,再条例,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这是规范人的行为的,规范人的身心的,所以道教也讲身、心、口、意,道教从源头上就不要有不利于别人的想法,你想都不要去想,你一切从源头上,心愿上,要去做有利于教门的事情,有利于国家的事情,有利于别人的事情,有利于社会的事情,所以戒律也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道教慈爱合同,重视以人为本,敬畏自然,敬天敬祖这样的一些思想,这是受的三坛大戒。

我们受戒之后,就是不断地完善自己,为什么叫“修”呢?“修”就是有个完善,有个自我的完善,修行人,行是行动、行为;修心人是关于内心的精神和品质。修身,那是身体的,但是我们道教不是说只是修身,还是没有全面的,我们经常是说身心同修,道教实心见性,明心见性,所以佛教有《心经》,道教有《清静经》,《清静经》不是身体的清静,而是内心的清静,思想的清静。

没有戒律是否就不能修行

主持人: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的道友是信奉道教的,但是可能平时的修行没有什么戒律,这样的话对他们的修行有影响的吗?还是说没有戒律就不能修行?

吴方丈:这个话它是怎么说呢?这是在于每个人,可能有些人他不在于戒律。过去说上士之人,人是分上中下,当然还有五种境界,后来这些大哲学家,比如季羡林,都把人分五种境界,但是呢,每个人他修的法门不一样。有的人呢,可能认为我不需要戒律,我有我的法门,我也会道,我要到逆向的地方去。但有的人,我觉得更要有戒律。上士之人不在戒中,因为上士之人是不会犯什么戒的,不会有什么忧愁,他已经有很高的境界,他随心所欲。但是他的心呢,一切都是与人为善的心。

中士之人呢,就要戒,就要用戒来约束。中士之人,他要没有戒的话,他也可以左,也可以右,所以还是要有戒的。但是上士之人有几多呢?张三丰祖师。像我们的吕祖这些,得道成仙的,那我们邱祖,他们那个时代的人,他们哪儿有素菜吃呢?万里西行,哪儿有人专门给他弄素菜呢?那你是不是说他是在犯戒呢?他每天规定你化七家,超一家就不行,化到他就先打坐,再呢就是去干活。像麻城有一个老道,43年没有衣服,他就下面去帮人做活,做了活就吃,一次吃很多,有时候半个月不吃,不穿衣服,现实生活当中都有这样的道人,大善里面的奇人。所以他已经不在戒中了。当然这样的人,他是真正大修行的,那不是像很多人,芸芸众生里面的人。

我在这里不怎么好说,那就是还是应该有戒律。人性还没有到上古人的时候,没有到上士人的那种境界的时候,人还是要有戒律,有戒律,才有约束,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是吧?有戒律才有警醒的作用,提示的作用,警示的作用。有社会道德层面,它还要有法律的层面,是吧?所以这两者我认为都要有,光是有法律,那是制人的行动。我们道家的戒律还是从人的源头去制起。有些人不受戒嘛,道教呢,在这个方面注重个人的修炼多一些,注重其戒律方面,他们没有地方传戒,也没有地方受戒,受了戒不守戒那也是不好的,不守戒用我们的话说,那也是犯了我们的戒律,那他也是要受到一定的因果惩罚的,还是要有戒的,没有戒不行。现在十几年没有地方传戒了,但是有很多人是倾向受戒,我们出家人首先是皈依,皈依就是你信奉,你皈依了三宝,道经师三宝;第二步就是观静,它差不多了就应该观静,观静才是一个正式的出家人,你就脱了手链了。皈依若不能遵守还可以掐出去。再就是受三坛大戒了。从信仰上来说,不受戒的话,还是一个遗憾。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访问腾讯道学:http://dao.qq.com,了解更多道学内容。

特别提示:

新朋友可以搜索:腾讯道学,或qqdaoxue,即可关注腾讯道学官方微信,收听和转发每日精彩内容。腾讯道学每天为您提供精彩讯息,与您一起聆听大道的声音。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精彩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