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为而治:道家的道化治道思想|参赛作品

2017-01-21 魏明慧 腾讯道学

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持续火热进行中,我们已经与大家分享了很多参赛作品,犹豫的小伙伴赶快来投稿吧!切记要未经任何发表的原创稿件,而且我们会保留修改权哦!

详情点击道化天下,世界玄同 丨2017“玉蟾杯”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活动通启



作者简介

魏明慧,女,1989年生人,祖籍黑龙江。现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道家之道若用于政治治道之上,有其独有的作用和境界。统治者回归于自适自化而让一步,使人人各适其性,从而达到“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的境界。


文/魏明慧

摘    要


本文就道家的治道思想进行简单的解释,分析道家的老子、庄子和黄老学派在治道之学上的差异与关系,并举例道家治道思想在历史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治道”是什么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儒家经典《易经·系辞》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传统中,阴阳是不同的两极,又相辅相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朗朗晴空之中,是交相辉映的日月。中国传统的治道思想主要分为注重德化的儒家、注重道化的道家和注重物化的法家三大系统。这三套思想模式都产生发展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期,并完成其在义理层面上建构,其现实上的实际运用是在战国及秦汉统一之后的政治制度形态上完成的。


牟宗三先生(资料图)


“治道”究竟是什么?牟宗三先生曾解释说:“治道就是治理天下之道,或处理人间共同事务之道。其本质就是‘自上而下’的。”所以说,治道者的格局越广阔,则人们亦会随之变得越广大精深。虽说中国的治道之法分德化、道化、物化,其内涵长短不齐,偏全不一,然而其中皆有深远之义。


司马谈在《论六家之要指》中把治道德之学的一派命名为道家,后人沿用了这一称谓。道家的社会化思想是顺乎自然,无为而治。道家以“道”作为宇宙万物的根本,强调要把人和社会纳入到自然运行的循环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是自然这个大集合的一个子集。老子认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人失去了本身的自然本性,“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解救的办法唯是: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


人性的异化和扭曲是违反自然的,而导致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物质化的社会风气,所以说老子所提倡的“不尚贤”,并不是不崇尚圣贤智士,而是不要将崇尚圣贤作为人“尚贤”的主要目的。同时,不要将金钱、爵位作为圣贤人的奖励品。人性是如此,社会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亦是如此,社会的自然状态就是保持着合于道,治理社会的治道思想同样沿袭了老子的“不尚贤”意志。


儒道哲学之间的差别


道家所批判的是,社会发展带来人的自然性泯灭。《庄子·庚桑楚》:“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这里的“性”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本性,依照本性而动,就是“为”,如果添加了自然本性之外的东西,就是不真实、虚伪的了,这种“伪”会“侵其德”、“削其性”。


所以,将仁、义、礼、智、信作为规范人性标准的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是截然相反的。道家认为礼法是不合人情人性的,是多余的东西。


且夫待钩绳规矩而正者,是削其性也;待绳约胶漆而固者,是侵其德也;屈折礼乐,呴俞仁义,以慰天下之心者,此失其常然也,天下有常然。常然者,曲者不以鉤,直者不以绳,圆者不以规,方者不以矩,附离不以胶漆,约束不以索。故天下诱然皆生而不知其所以生,同焉皆得而不知其所以得。故古今不二,不可亏也,则仁义又奚连连如胶漆索而游乎道德之间为哉?使天下惑也!


“常然”是自然的状态,是剔除人为因素的。世间的标准是非一定的、非恒久的,所以对于彼来说合适的,对于此来说未必一定合适。所以,人应该充分了解自己适合怎样的状态,而不能削足适履。“夫不自见而见彼,不自得而得彼者,是得人之得而不自得而得,适人之适而不自适其适者也”。混沌原本是没有面貌的,北海之帝和南海之帝为了报答他,为他凿了七窍,然而混沌却死了。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往往是在他人的评价中进行改变的,他人意见构成了一个所谓的成功的模版、完美的模型,干扰了人们主观的判断和价值观的形成,成长为合乎社会价值观念的社会人。道家思想显然并不追求这个,而是主张不受他人意见影响,不为社会价值观所左右。


梁启超先生(资料图)


梁启超先生曾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说道:“道家哲学,有与儒家根本不同之处。儒家以人为中心,道家以自然界为中心。儒家道家皆言‘道’,然儒家以人类心力为万能,以道为人类不断努力所创造,故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家以自然界理法为万能,以道为先天的存在且一成不变。”道家是追求自行、自信、自醒的,追求道的绝对浑圆,自然自足,这就是“道法自然”。个人对自性的追求是脱离形式的枷锁,达到“自适其性”。这个“性”不是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的德性,而是自然之性,是超乎自觉的神隐。这种“自适其性”是“无为而治”成为可能的群众基础。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与合。


就历史实践而言,道家无为的要义,首先在于不先入为主,不预设某个固定的治理模式、治理目标以为‘本’,也就是不搞教条主义、本本主义那一套;其次在于以因循为用,也就是因应万物之情、遵循万物之势,法度的运用以适应时代和物理为准,所以机动灵活,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老子的“无为而治”就是不要自作聪明地去制定什么规则制度,创造轻松的社会环境,让社会自然发展,奉行“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提倡“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反对“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所以,道家的治道思想认为:管理社会的政令越宽松,民风就会越淳朴。如果国家的法令制定的过于精细,人们就会更加精细,尽全力去钻研法律的缝隙,那样的话,社会就会变得更加难以管理。


老子似乎早已看清这一点,所以,他认为统治者应该不要有为,社会管理越简化越好,“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此“一”就是“道” ,就是“无为”,就是解答天地万物存在与发展的公式,自然也是治道最便捷的路径。


贞观之治(资料图)


唐太宗取得“贞观之治”的成绩,并非全部是因为他的文韬武略,他自己曾说:“以天下之广,安可独断一人之虑?”高宗、睿宗、玄宗都推崇道家“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司马承祯在劝诫睿宗无为无事养身时,说:“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信无所私,则天下理矣。”还说:“无为之旨,理国之道也。”


黄老学派对“无为”的阐释


道家最重要思想流派之一——黄老学派,则吸收了老子的入世治世的思想,把老子的思想作为其方法论依据,对老子的“无为而治”进行了“有为”的阐释,吸收老子的道德思想,认为天道是深奥的,其表现出的特征和现象对治理国家社会有极大的指示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应该顺应天道的发展来治理国家,得之则生,失之则亡。


圣人裁物,不为物使。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治也者心也,安也者心也。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民,故功作而民从,则百姓治矣。所以操者非刑也,所以危者非怒也。民人操,百姓治,道其本至也,至不至无,非所人而乱。凡在有司执制者之利,非道也。圣人之道,若存若亡,援而用之,殁世不亡。与时变而不化,应物而不移,日用之而不化。


根据《管子·心术》记载,黄老学派讲道和圣人,最后都要落实在一个“治”上,并不都是务虚的。儒家所提倡的治国、平天下,通常是用治家来比附治国;而黄老学派讲无为,则常用人的身体来比附治国、平天下,认为人身上最重要的器官是心脏,其它的器官相对是次要的。心要静不要乱,各个器官的功能不能乱;统治者讲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是十分紧要关键的元素。各级官员相当于器官,各自执行自己的功能。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是作为控制手段而使用的。


静能制动(资料图)


恬愉无为,去智与故,言虚素也。其应也,非所设也,其动也,非所取也。过在自用,罪在变化。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耳目者。视听之官也,心而无与于视听之事,则官得守其分矣。夫心有欲者,物过而目不见,声至而耳不闻也。故曰:“上离其道,下失其事。”故曰:心术者,无为而制窍者也。故曰君,毋代马走,毋代鸟飞,此言不夺能能,不与下诚也。毋先物动者,摇者不走,趮者不静,言动之不可以观也。位者,谓其所立也。人主者立于阴,阴者静,故曰动则失位。阴则能制阳矣,静则能制动矣。


这段主要讲了三个治道之理:一是统治者不要自矜己能,做原本应该下面官员应该做的事情,不胡乱干涉事物;二是要遵循“静因之道也”,“无为之道,因也。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其意在不要人为的改造事物,顺其自然,不要在事物来到之前就急忙反映,应该是物至而后动,因势利导之,避免主观性错误。这一观点与儒家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观念相反,黄老道家的观点也不是完全的被动,而是要人们认真的观察,对事物有了深入了解之后再采取行动。三是“无为而制窍”,是指用“无为”控制“有为”,以“动”制“静”,以“心”制“窍”,以君制臣,以宏观调控的方式控制。


道家之道若用于政治治道之上,有其独有的作用和境界。统治者回归于自适自化而让一步,使人人各适其性,从而达到“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的境界。在具体实施上,虽然会有打折扣,然而人们在观念上德化、道化意识很清晰,肯定这种治道的精神境界,在其生命中亦会起到指导性作用。道化的治道在中国历史上从来都只是取其义而用之,因为道家治道方针缺乏独立自足点,它与德化的治道不同。


德化的治道是根植于伦理和性情的,礼乐制度为其外在形式,尊尊亲亲为其内在动力,组成维系社会运转的不可却少的基础。秦始皇主张严刑峻法;元丰年间宋神宗的“干刚独断”,印证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简单粗暴的用权是会受到社会的强烈反击的,单纯使用法家的方法并不能到达治道治国的目的,所以,法家都是以“内法外儒”、“阳儒阴法”的方式参预政治。儒家作为古代统治者政治统治的外衣,为其统治增添了许多温柔的色彩。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老子对于引导社会的方法,是不教民众复杂的社会观念,人们自身会用行动来引导人们的生活。道家思想认为社会的进化过程中附加了许多人为的价值观念和制度规范,人们在推崇这些价值观念和制度的同时,也模糊了自身的天然属性,破坏了社会的自然属性,同时,社会的文明进步也伴随着各种欺骗、犯罪一同出现了。


儒道两家的治道思想看似有千差万别,但是在某些的方面是一致的,有些理论甚至有异曲同工之妙。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惵惵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能体会到道家的“以百姓心为心”与儒家“以己心体民心”、“推己及民”的理论是有相通之处的。另外,老子主张重视德、信,从自身做起,将自己的德行向外扩展,影响周围的人,以至惠及四海。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资料图)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乃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国,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以此。


这与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和“内圣外王”理论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老子在具体操作上是按照道家的方式进行的,“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人,以其身后之。是以处上而人不重,处前而人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并不大张旗鼓地推崇人们遵从自己,而是采取欲先必后的方法,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使人们不感到逼迫、强制,移风易俗,自然而然。


小   结


道家的思想流派主要分为老庄派和黄老派。老子的思想主要是作为一种统治的方法论来使用,其核心的“无为而治”是其思想逻辑的主体。老子之于庄子、黄老派,就好比孔子之于孟子、荀子;庄子沿袭老子反对社会制度规范对人性的限制一面,走向对社会文明的全盘否定;黄老学派则根据老子无为的思想,作出方法论,成为治理国家的社会思想和政治手段。


黄老学派的理论则在西汉前期大放异彩,在汉朝初期的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司马迁曾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提到过这种理论。在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中,对道家理论的社会功能评价最高也最多;其它各家,司马谈都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指出了缺点,唯独道家,司马谈褒美不绝、不贬一词。(编辑:忆慈)


温馨提示

“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有奖征文活动投票环节开始啦!欢迎投下您尊贵的一票。投票以后,移步评论区留言,就有机会在投票结束后获得精装版《白玉蟾真人全集》一套哦,快来吧!



往期参赛作品回顾:

1、一字足矣 打开老子思想智慧的金钥匙

2、细思恐极 我们竟与老子的思维方式截然相反

3、玉蟾祖师一篇美文 文辞不下《滕王阁序》风情不减《琵琶行》

4、用诗歌来吟咏“道” 你想象不到的意境美

5、一个被人忽视的《道德经》注本 读后让你醍醐灌顶

6、读懂这张图 你就能明白人类社会演进的秘密

7、曹雪芹家风仰道“梦红楼”:书中天机,遗下琅函第几签?

8、人性本善还是恶呢?“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庄子给了令人称绝的答案

9、老子说:道法自然并非顺其自然,你还准备拿“自然”当借口吗?

10、你一定想不到 这位老外竟然如此懂老庄

11、老子的完美哲学:通过心灵实践 探讨世界本质

12、一位玄门后裔关于“我道日兴隆”的肺腑之言

13、观想还是逻辑 哪个才是理解老子哲学的不二法门?

14、不辨不明:辨析《道德经》传抄中的一个错误

15、大爱莫如慈悲 你懂什么是真正的慈、悲吗?

16、历久弥新:老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耀眼光芒

17、他是洞察天机的圣人 却也是逆反思维的缔造者

18、作为《逍遥游》的配角 它的存在难道真的别有深意吗?

19、如果跨越时空 他一定能够成为老子的至交好友

20、国家非遗 海南斋戏:位于海之南的独特地方道教形式

21、世界玄同藏天机:为什么说道教兴盛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最慈悲的陪护

22、让爱因斯坦穷尽半生的物理难题 真的能被老子解开吗?

23、作为修行之人 你知道最应重视的真道场是哪里吗?

24、通过道教的深邃要义 你能否悟透人生?

25、听老庄讲道家最核心的智慧 让你真正游心于万物

26、这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却蕴含着道家的千年智慧

27、对《道德经》的理解能这么通达 我拜读了三遍!

28、论道教“玄同”理念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启示

29、为何人生充满苦累 那是因为不懂得老子的绝弃之道

30、道家思想的精髓究竟是什么 能让我们痴迷两千年?

31、感觉全世界充满了恶意?看看老庄的超越之道吧!

32、关于道与逻各斯,我只想看这一篇文章

33、先懂道家的“承负”,再讲我们的“活法”

34、道生无极:道家的神明之德是大道玄同的文化基石

35、道化天下:谈“一带一路”视域下的道教文化传播

36、道教伦理思想怎样作用于建设和谐社会

37、厉害了 她将老子的“名”与“道”写成了小说

38、从中西比较看“道”对中国哲学本体的建构

39、阴阳平衡 才是健康——论当代信仰的公与私

40、庄子圣人观研究

41、“玄同”思想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42、自然无为 不争也是一种智慧 

43、玄同:相忘于江湖的道家社会理想

44、崇德与长寿——道家“以德养生”思想探析

45、你认为人有自由意志吗?老子是这么看的 

46、我的心愿:未来的道教 应该是“玄同”的

47、老子“玄同”思想义解——社会公共体与生命共同体的建构

48、《道德经》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智慧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更多精彩道学参赛文章等你哦。


(本文为“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比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魏明慧,文章原标题为《浅析道家的道化治道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