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报名 | 网络安全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启动博士研修班

点击上方“中国信息安全” 可订阅

信息社会是知本社会,只有潜心学习,参与最新研究,才能紧跟技术和法律发展变化,做好网络安全工作。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是国家安全的需要,而不断学习则是实现个人成长和转型,迅速触摸学科最前沿,进入行业核心圈的需要。博士班课程因时之需,应运而生。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顺应中国数字化经济和网络安全发展态势,依托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的区位优势,以西安交通大学苏州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为聚发平台,启动“网络安全法学博士课程研修班”第一期。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建立于2004年,是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于长三角地区的教育科研管理和运行机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科研成果转化、中外合作办学和教育培训工作。十多年来,研究院先后创建了西交利物浦大学、研究生院(苏州)、纳米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苏州)、苏州附属中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教育科研产业机构。西安交大苏州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是国内专门从事信息安全法律研究的学术机构,也是国家信息安全法律高端人才成长的摇篮,发起举办多届“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无名论坛”等品牌会议和论坛。在当前时代变革的环境下,开创博士课程研修班,力争培育出胸怀大局,站在国家发展、民族命运角度,充分把握形势和方向思考并实现自我价值的网络安全人才。


课程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网络安全法学博士课程研修班”汇聚业界顶级专家,浓缩数字经济最新发展趋势与网络安全法核心课程,通俗易懂地传播网络安全法律理论和实践知识。面向网络安全领域的优秀骨干招生,致力于培养基础扎实,实战应用能力突出的网络安全法律领域优秀人才。完成结业的学员,可获得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颁发的博士研修班课程结业证书。


课程特色

标题

◢ 汇聚业界最具影响力的顶尖学者和企业资源,设置“实战+”课程体系研修班师资由来自国内外名校、政界的顶级研究学者和企业实战专家组成。他们是网络和数据安全学科领域的带头人,长期从事政府决策咨询的专家、或大型企业的网络信息安全负责人,每月进行现场授课。同时与阿里、腾讯等互联网顶级企业合作,开展“实战+”学习交流。◢ 传承交大信息安全法学特色,搭建人才资源集聚平台,激发学员“创赢”潜能西安交通大学在创立之初,就肩负着兴学强国的历史使命。交大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是国内首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法律研究的学术机构,同时发起成立了“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无名论坛”等品牌会议和论坛。在当前时代变革的环境下,依托苏州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开创博士课程研修班,力争培育出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的网络安全人才。◢ 构建政企学界网络安全生态圈,实现“知识资本”持续增值研修班成立“首席网络安全官联合会”,学员自动成为首席网络安全官联合会会员,构建跨企业界、学术界的无缝对接平台,共享资源。组织国际、国内交流高端论坛,滚动开课、终身复训。共同打造富有正能量、积极进取的网络安全生态圈,实现所学“知识资本”持续增值。


课程内容


模块名称

课程内容

模块一网络安全法律内容和分析

 

网络安全法(包括网络安全法总论、数据保护法、关键基础设施保护法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法律制度,共12学时) 

网络安全攻防与管理(6学时)        

密码法学(4学时)   

网络安全标准解读(6学时)

网络安全战略与政策(3学时)  

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法(3学时)

模块二国外网络安全法律介绍

 

国外信息安全法律概览(6学时)        

网络空间适用国际法与塔林手册(12学时)

美国网络安全法(6学时)            

欧盟网络安全法(6学时)

一带一路国家网络安全法(6学时)      

模块三网络安全法实战运用

 

网络企业安全合规实务(6学时)

跨境数据保护与安全合规(3学时)

数据证据取证 (6学时)  

网络安全法经典案例分析(12学时)

模块四前沿技术与网络安全法专题

 

势科学与信息安全讲座 (2学时)

区块链、物联网和开源软件等网络安全法律问题前沿讲座  (6学时)                                     

5G发展政策和法律讲座  (3学时)

人工智能和法律讲座     (4学时) 


主要授课及讲座专家


外国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阿斯特雷索夫

莫斯科国立大学教授,俄罗斯国际信息安全协会研究员,国际电信联盟组织(ITU )专家

约翰马勒里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MIT)教授,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

资深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晓桦

博士,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客座教授。获 2008 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荣誉。入选 1999 年度“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2000 年被聘为研究员并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中央网信办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副主任、中国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常务副主任,“十五”国家 “863 计划”信息安全主题专家组副组长。

陈欣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法学博士,传媒法与信息法研究室主任, 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中国社科院台湾香港澳门法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牛津大学访问学者,西安交通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比较宪法研究》、《信息自由与信息安全》,参与撰写《人权百科全书》等。

冯燕春

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电子商会自主可控技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网信军民融合发展联盟自主可控专门委员会主任,专业技术少将

李长喜

中央网信办政策法规局副局长。

李德昌

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首批入选教师,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西安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成果纳入中组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并被教育部采纳为全国高校教师培训视频直播。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决策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杂志编委,《管理学报》、《系统科学学报》等重要杂志审稿人,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西安交大基地特聘教授;中国教育工会西安交大“师德先进个人”获得者,西安交大“教师之星”获得者,势科学与信息人理论开创者。

刘颖

法学博士、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2006年6月至2015年9月任《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现任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政法大学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广东省法学会网络与电子商务法学研究会会长。从2015年至今,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六次出席了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电子商务工作组会议,就电子可转让记录、身份管理与信任服务制定国际规则。

鲁传颖

法学博士,现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兼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主编。主要从事网络安全与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研究。2013 年至2016年期间,先后赴俄罗斯高等经济学院、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英国牛津大学等开展网络安全与治理相关的访学研究。

马民虎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密码管理局密码法立法顾问,陕西省法学会信息安全法学研究会会长,公安部三所信息安全咨询专家组专家,中国电子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云计算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法学领军人才。1997年起,即主持公安部、国信办、教育部、司法部、中国工程院、国家密码管理局及“863”、国家242信息安全计划、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和一般项目等四十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

齐爱民

法学博士,博士后,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库专家,2013年当选重庆市第二届优秀中青年法学专家。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团专家顾问出席2002年联合国贸法会电子商务工作第40届大会——电子订约公约大会,并做大会发言。参与《电子商务法(示范法)》(学者稿)的起草工作;参加我国第一个电子交易条例《广东电子交易条例》专家鉴定与修改;参加《电子签章条例》的专家征询;受商务部邀请,对《APEC隐私权保护原则》提供专家意见。

寿  步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副会长,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网络治理与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2003年上海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2007年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颁发的首届全国信息化研究成果奖优秀奖。2017年获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科技法学杰出贡献奖。

谢永江

法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邮电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兼网络治理与国际合作工作委员会秘书长,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主要成果有: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课题10余项,出版著作2部,主编《网络安全法学》等教材,发表论文30余篇。

姚建军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院长,香港城市大学法学博士。全国审判专家,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任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先进个人、西安市劳动模范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2012年度被评为“全国知识产权最具影响力人物”。

张  楚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关村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研究院执行院长。曾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政法大学科学技术教学部主任、中关村法大科技园办公室主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法学博士、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费城天普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赵宏瑞

博士,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法学学院院长。美国华盛顿大学、明尼苏达大学、汉堡大学等访问学者和交流学者,现任教育部学科评估专家、中国法学会WTO法研究会副会长、“一带一路”经济安全专委会主任;曾兼任中兴通讯的首席法务官、全球高级副总裁;司法部涉外“领军人才”(一期);曾任民盟中央法律委员会委员;担任《国家安全法》等多部法律立法专家。著有《网络主权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作品。

支振锋

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政治学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环球法律评论》杂志副主编,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人民日报》评论部顾问专家。

周汉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国务院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法制办《行政许可法》起草小组成员;接受原国务院信息办委托,起草《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专家建议稿)》;起草《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起草《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接受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委托,起草《国家信息网络专项立法规划2014-2020(建议)》;参与《保守国家秘密法》、《行政强制法》、《电信法》、《征信业管理条例》、《电力监管条例》等多项立法咨询工作。

左晓栋

中国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工程师。先后任职网络安全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中央企业,同时具有网络安全战略研究和技术研发经验。参与起草我国多部重大网络安全政策法规,是中美、中英等网络安全二轨对话中方代表。

实务专家(按姓氏拼音排序)

陈  恺

密码学博士、计算机科学硕士,现任华为消费者软件部首席安全技术官。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云安全联盟CSA云安全服务管理工作组创始人及主席,TCG大中华区工作组的联合创始人, CSA混合云安全服务工作组创始人。曾在微软公司、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基础研究院工作。参与无线通信网络、数字版权保护、可信计算等标准的编写,成功推动中国商用密码算法进入ISO 的TPM2.0标准。

郝作成

法学博士,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法治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互联网司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民法室工作近20年,参与合同法、物权法和网络安全法等法律的起草工作。曾出任滴滴出行政策法规研究院创始院长。

罗  明

华为公司法务总监。

谭晓生

北京赛博英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工程师,曾任360集团技术总裁、首席安全官,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网络安全专家,2018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网络安全杰出人才,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理事、副秘书长,教育部安全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委员。先后工作于西安交通大学、北大方正,深圳现代、深圳豪信、3721、雅虎中国、MySpace中国等单位,曾从事DOS操作系统下反病毒系统、磁盘防拷贝软件、大型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领导电信业务支撑系统、大数据/云计算平台系统、网络安全研究、网络安全产品开发团队等。

续俊旗

英特尔(中国)法务政策总监,曾任工信部电信院知识产权主任。

张华燕

曾任英特尔(中国)公司政策标准总监。

青年骨干(按姓氏拼音排序)

黄道丽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副研究员,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参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条例》、《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条例》起草工作;主持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近10项,主编参编《网络安全法适用指南》、《网络法典型案例评析》等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兼任上海市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家咨询组专家,浙江省网络治理法律顾问,华东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李海英

蚂蚁金服隐私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工业和信息化法律服务中心主任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法律监管领域主席。参与了我国《电信法》、《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的研究支持工作。2017年荣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巾帼领军人才”奖。

原浩

江苏竹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兼任江苏省律协电子商务与信息网络业务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律协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研讨员,中国科技法学会理事,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信息安全法律大会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获有苏州市骨干型律师、苏州市优秀律师(2012-2014年)等荣誉。

赵丽莉

山东科技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师、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苏州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科技法学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网络法学、知识产权法学。

朱莉欣

西安交通大学科教院网络安全法治研究所执行所长,副教授法学博士,西交苏州信息安全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2016年西安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出站。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2019“中欧网络空间国际法适用专家工作组”专家、陕西省法学会信息安全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执行编委。外交部交流学者,美国印第安纳大学交流学者。央视网特邀评论专家。“塔林手册1.0”、“塔林手册2.0”翻译者之一。

除了上述授课和讲座专家,本课程班的师资力量还会进一步强化,不断邀请知名教授及专家加入师资阵营。


课程对象


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具有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力(如双学位),从事或有志于从事以下工作:企业网络安全实务  政府部门网络安全实务  事业单位网络安全实务


课程学时


学制一年。每月安排1次周末两天集中学习,共112个学时。课程同时包含一次企业实地学习,两次以上论坛或讲座。学员务必保证完成全部课程学习,并认真遵守博士班各项规章制度。课程结束后,所有学员需提交结业论文一份,经认定考核后,方能获得结业证书。


课程费用


46000 元/人(含一年的授课、教材、资料、证书。课外考察活动费用、学员食宿费、交通费用自理)优惠方案:每两人组团,各优惠1000,即每人45000元。报名成功后,请按以下方式缴费:汇款信息:

账户名: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

帐  号:1102130419400016824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支行 

用  途:苏州网安法学博士班课程培训


报名须知


报名材料:报名表、身份证正反面扫描件、一寸蓝底免冠彩照2张、最高学历学位证书扫描件、本人名片扫描件。报名时间:即日起至11月8日审核通知:符合录取条件者,将于报名截止后1-3个工作日内收到电话及邮件通知,每期人数不超过30人。


上课地点


第一期开课时间拟定于2019年11月上旬 ,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固定课堂:苏州(具体上课地点另行通知)移动课堂:北京、深圳、香港、英国、欧美等地政府、高校、机构和相关企业。第一期海外移动课堂拟定去英国进行学习交流。主要方向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的创新应用。食宿,差旅及签证等费用由学员自理。具体通知将于第一期开班后发布。


联系人


谢老师:xieyonghong2015@xjtu.edu.cn,0512-69562805,18706206401,微信号:13771998064。


更多信息安全资讯,请关注公众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更多信息安全精彩视频,尽在《话说安全》!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