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中生有:可以出售的安静

2016-07-15 Gross 利维坦

此处无音乐,保持安静


利维坦按:如果说安静是通过对比得到加强的,你可以试想一下,假如你从一个正常的外界环境忽然进入到一间消音室内,你的听觉乃至你的综合感受和反应会是什么样的呢?如果你保持不动,你或许会渐渐听到自己的心跳,胃部、肺部,乃至血液流动的声音……也就是说,你自己成为了“噪音”的来源。那种感受,对于普遍习惯了外界噪音的人来说,并不怎么舒服……



文/Daniel A. Gross

译/游侠儿

校对/果然多多、凤梨

插图/Leonard Peng

原文/nautil.us/issue/38/noise/this-is-your-brain-on-silence-rp


静默中的大脑




与主流观点恰恰相反,安宁和安静在于消除你头脑中的噪音。


2010年3月一个寒冷的夜晚,100名营销专家蜂拥至赫尔辛基的海马餐厅,他们带着一个质朴的目标:将一个偏远的中等规模国家打造成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问题是,芬兰作为一个十分安静的国家而闻名。2008年以来,该国的国家品牌代表团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发声的民族品牌。


在海马餐厅交杯换盏之时,专家们仔细考虑了一下他们国家的各种优势。这个国家曾有着杰出的教师,大量野生浆果和蘑菇,以及充满活力的文化之都,其规模相当于美国田纳西州的首府纳什维尔。但这些东西还不足以成为引人注目的国家象征。有人开玩笑地说,裸体可以作为一个国家主题,因为它能够突出芬兰人的诚实。其他一些人则较为正经地说,也许安静并不是一件坏事。这个观点引起了他们的思考。


几个月后,该代表团发布了一份漂亮的“国家品牌报告”。报告突出了大量适销对路的主题,包括芬兰著名的教育体系和产品功能设计学院(芬兰产品功能设计水平很高,芬兰企业使用工业设计的程度平均达到41%,在传统产业达80%。据芬兰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芬兰人力资源市场现状》报告估计,芬兰设计人员约占芬兰总人口的8.5%)。其中有一个全新的重要主题:安静。报告解释说,现代社会似乎时常嘈杂和繁忙,让人难以忍受。然而“安静是一种资源”,它可以像净水或野生蘑菇一样销售出去。将来,人们会愿意付钱来体验安静。


人们已经开始花钱买清净了。在一个嘈杂的世界里,安静可以被出售。降噪耳机零售几百美元,有些为期一周的静坐冥想课程费用可达数千美元。芬兰人民发现,“无中生有”是完全可能的。


2011年,芬兰国家旅游局发布了一系列旷野中形单影只的照片,标题为“请安静”。一位全球“国家品牌”顾问西蒙·安霍尔特(Simon Anholt)提出了俏皮的口号——“没有语言,只有行动”。芬兰一家钟表公司Rönkkö推出了自己的新广告语:“在芬兰的安静中手工制造”。


伊娃·基维兰塔(Eva Kiviranta)为“参观芬兰”网站(VisitFinland.com)管理社交媒体。她解释道:“我们认为,与其说这里多么空旷,多么安静,没有人说话,不如说拥抱安静,使其成为一个很好的事情。”


“在一个嘈杂的世界,安静可以被出售。芬兰人民发现,‘无中生有’是完全可能的。”


安静是营销活动一个独特的出发点。毕竟你无法衡量、记录或输出安静。你也不能品尝、收集或是把它转送出去。芬兰营销活动引发的思考恰恰是——安静的有形影响到底是什么。科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近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强调了安静的奇特力量,它可以安抚我们的身体、增强我们内心想法的力量和协调我们与世界间的联系。他们的研究成果可能在我们预期中:始于噪音。


“噪音”一词来自于拉丁词根,意思是恶心疼痛。据历史学家希勒尔·施瓦茨所说,甚至有一个美索不达米亚的传说,即神对尘世的人类的喧嚣非常生气,因此对人类大开杀戒(邻居吵吵闹闹的城市居民可能会产生共鸣,尽管他们不希望和邻居太亲密)。


就像施瓦茨在他的书《制造噪音:从通天塔到宇宙大爆炸之上》(Making Noise: From Babel to the Big Bang and Beyond)中解释的那样,对噪音的厌恶已催生了历史上一些对安静最积极的倡导者。1859年,英国护士和社会改革家南丁格尔写道,“无论是对病人还是健康的人,不必要的噪音是最残酷最冷漠的折磨。”南丁格尔认为,对于正在恢复的病人来说,任何一种不经意的嘈杂或是普通的谈笑声都可能会造成惊恐、痛苦和失眠。她甚至引述了一个讲座,该讲座认为“突如其来的噪音”是患病儿童死亡的原因之一。


销售安静:两把木椅静置于芬兰的一个湖边,芬兰销售者给这个北欧国家想了个新广告语:“请安静”。


出人意料的是,最近的研究支持南丁格尔的一些热忱的观点。20世纪中叶,流行病学家发现了高血压和慢性噪声源(如公路和机场)之间的相关性。后来的研究似乎将噪声和失眠、心脏病和耳鸣渐增的发病率联系起来(正是这一系列的研究孕育了20世纪60年代的“噪音污染”这一概念。这个概念完全将转瞬即逝的噪音重新定义为有害且长期存在的)。



对人体生理的研究有助于解释这样一种无形的现象如何能有如此明显的物理效应。声波震动耳骨,耳骨将声波运动传递给蜗牛形的耳蜗。耳蜗将物理振动转换为大脑可以接收的电信号。即使在深度睡眠中,身体也能够立即有力地对这些信号做出反应。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噪音首先激活杏仁核。杏仁核是位于大脑颞叶的神经元集群,它与记忆形成和情感相关。这种激活促使应激激素如皮质醇立即释放。长期住在嘈杂环境中的人应激激素水平会逐渐升高。


正如一百辆私家车的呼啸声累积起来会形成一道恼人的背景噪音墙,噪音对身体的影响也在增加。2011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尝试量化噪音在欧洲造成的医疗负担,结论是3.4亿西欧居民(大致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数量)每年因为噪音失去了一百万年的健康生活。世界卫生组织甚至认为,3000个心脏病死亡病例归根到底是由于噪音过大。


所以我们喜欢安静是因为它的“不”,它不会吵醒,不会激怒,也不会杀了我们,但它有什么作用?南丁格尔把噪音看作是一种“残忍的漠不关心”,她也坚持相反面,即安静是护理的一部分,就像冥想和环境卫生一样对病人来说是必须的。这是一个奇怪的概念,但是研究人员已经开始证明它的正确性。


“经验证,两分钟安静的停顿远远比实验开始前播放‘放松’的音乐或更长时间的安静更令人放松。”


安静首次出现在科研中是作为对照或基线,科学家将噪音或音乐的影响与之作比较。研究人员对安静的研究几乎出于偶然,就如卢西亚诺·伯纳迪(Luciano Bernardi)医生2006年对音乐的生理效应的研究。他说:“我们没有考虑过安静的影响,且之前并没有打算专门研究它。”


卢西亚诺·伯纳迪


他发现了安静带来的惊喜。伯纳迪让24个测试对象听六首音乐,然后观察他们的生理指标。他发现,通过血压、二氧化碳变化和大脑中血流的循环,音乐的影响可以在血流中直接显现出(伯纳迪和他的儿子都是业余音乐家,他们想要探索共同的兴趣)。“几乎所有种类的音乐中都有一个与觉醒的条件相适应的生理变化,”他解释说。


考虑到主动聆听需要警觉和注意力,这种影响是有道理的。但更惊人的发现出现在曲目之间的停顿。伯纳迪和他的同事们发现,随机插入几段无声音的片段也会产生很强烈的影响,不过影响是反向的。事实上,经验证,实验开始前两分钟安静的停顿远远比播放“轻松”的音乐或更长时间的静默更令人放松。


换句话说,伯纳迪认为没影响的空白停顿反而成了最有趣的研究对象。安静似乎是通过对比得到加强,也许是因为它使测试对象在专注中得到了一些释放。 “也许觉醒是将精神集中在一个方向,所以如果没有什么更具刺激性的东西,你就会得到更深层的放松。”他说。


2006年,伯纳迪关于安静的生理影响的论文在杂志《心》上下载量最多。神经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他的一个关键发现——安静通过对比得到加强。 2010年,在俄勒冈大学研究大脑中感觉处理的迈克尔·韦尔(Michael Wehr)观察了短时突发声音中小鼠的大脑。突然的发声使听觉皮层中一个专门的神经元网络兴奋。但当声音继续以一个相对持续的方式发出时,大部分神经元停止反应。 “只要有变化,神经就会发出信号,”韦尔说。


突然的安静也是一种变化,这一事实给韦尔了一个惊喜。在他2010年的研究之前,科学家们就知道大脑会对安静的开始做出反应(此能力可以帮助我们应对危险,或者比如区分一个句子中的单词)。但是韦尔的研究扩展了这些调查结果,他的研究显著表明,听觉皮层有一个单独的神经元网络,它在安静开始时会兴奋。 “一个声音突然停止时,听觉皮层完全就和声音开始时一样兴奋。”


虽然我们通常认为安静意味着缺乏投入,但只要它代表声音之间突然的间歇,我们的大脑就可以识别出来,这是由我们大脑的结构决定的。现在的问题是,那一刻之后发生了什么——如果安静持续,听觉皮层进入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发生了什么。



杜克大学的再生生物学家依姆科·克尔斯特(Imke Kirste)曾研究过这个问题。和伯纳迪一样,克尔斯特之前根本没打算研究安静。 2013年,她检验了声音对成年小鼠大脑的影响。她的实验让四组小鼠听不同的声音刺激物:音乐,小老鼠叫声,白色噪声和无声。她预计,小老鼠的叫声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可能会促使新的脑细胞的发育。和伯纳迪一样,她也把安静当成一种不会产生影响的对照因素。


事实证明,所有的声音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效应都是短期而非长期的。然而让克尔斯特最为吃惊的是,她发现一个人如果能在每天的生活中保证两个小时的时间不听任何声音,海马区(大脑中负责短期记忆存储和接收感官讯息的区域)中细胞的生长发育会因此而得到增益。也就是说,相对短暂的听觉官能空期反而会比在工作状态下的听觉官能影响更显著,这不得不让人深感困惑。


克尔斯特是这样解释这些结果的。她知道,“环境的丰富”,例如引入玩具或同类老鼠会促进神经元的发育,因为他们挑战了小鼠的大脑。她推断,也许是完全没有声音的环境人工痕迹太重,因此安静会促使小鼠的灵敏度或警觉性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神经发生可能是对离奇的安静的一种适应性反应(神经发生是包括神经干细胞增殖并经历均衡和不均衡性分裂成为定向祖细胞,并逐渐向功能区域迁移、不断发生可塑性变化并与其他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从而产生神经功能的完整过程)。


大脑中新细胞的生长并不总是对健康有益处。但在这种情况下,韦尔称这些细胞似乎成为了功能神经元。“我们发现安静真的在帮助新生的细胞分化成神经元,并融入神经系统。”


但是克尔斯特强调这是她的初步发现,她想知道这种影响是否有意想不到的应用。像老年痴呆症和抑郁症之类的状况和海马体中的神经发生率的不断降低有关。她说,如果能建立起安静和人体神经发生之间的联系,那么神经学家可能会发现安静的治疗用途。


“令她大为吃惊的是,她发现每天两个小时的安静能促进大脑海马体区域的细胞发育。”


很显然,安静环境有时的确会对个体有很大的益处。根据声音神经学专家罗伯特·萨托雷(Robert Zatorre)的描述,我们的头骨下面“并非万籁俱寂”,“即便人们无法得到来自环境的声音刺激,大脑也会有在内部主动制造出声音的行为”。


尝试听一段,然后按下暂停键


想象一下,比如您正在收听保罗·西蒙和加芬克尔的《寂静之声》,收音机突然停了。神经学家们发现,如果你非常了解这首歌,你的大脑听觉皮层会保持活动状态,仿佛音乐仍在播放。大卫·克雷默(David Kraemer)在他的达特茅斯实验室中进行这些类型的实验,他说: “你现在听到的不是外界产生的声音,你在检索记忆。”声音并不总是源于感觉,有时我们的主观感觉源于声音的错觉。


这意味着大脑的想象力:在安静的空白感觉板上,心灵可以进行自己的交响乐。但它也提醒我们,即使没有像声音之类的感觉输入的情况下,大脑仍可保持活跃和动力。


1997年,华盛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团队收集了测试对象在完成各种心理任务,如算术和文字游戏时的大脑扫描数据。一位科学家戈登·舒尔曼(Gordon Shulman)注意到,正如你所期望的,虽然激烈的认知导致大脑的某些部位形成尖峰波形,它也会引起大脑其他部位活跃性的下降。但与此矛盾的是,即使测试对象在一个安静的房间里什么也不做,似乎也存在一种极为明显的背景脑部活动。


马库斯·雷克尔(Marcus Raichle)是该小组的首席科学家,他知道,对数据的深入研究完全有充分的理由。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已经知道,大脑的“背景”活动消耗了其大部分的能量。事实上,像模式识别或算术之类的困难任务只会多消耗大脑百分之几的能量。这表明,若是忽略了大脑的这些背景活动,神经病学家可能会忽视掉至关重要的东西。 “当你这样做时,大部分的大脑活动最后都被剪掉了。”雷克尔解释说。



2001年,雷克尔和他的同事们发表了一篇开创性的论文,定义了大脑功能的“默认模式”——功能产生于前额叶皮层,在认知行为中起作用。这意味着看似“休息”的大脑是永远活跃的,它在不停收集和评估信息。其实,集中的注意力限制了这一扫描活动。雷克尔和同事们认为,这种默认模式有“相当明显的进化意义”。例如,侦查食肉动物行为应自动发生,而不需要额外的意图和能量。


后续的研究显示该默认模式也需要自我反省。2013年,在《人类神经科学前沿》上发表的论文中,约瑟夫·莫兰和同事们写到,大脑的这种默认模式网络“在反思一个人的个性和特点(自我反思)的心理任务中进行了密切观察,而不是在自我认知过程中,思考自我概念或是自尊。”莫兰和他的同事还写到,大脑在休息期间,我们的大脑会将外部和内部的信息整合成一个“有意识的工作空间”。


远离噪音和目标导向的任务似乎将内在和外界的安静结合在一起,给我们提供了有意识的工作空间来让安静可以发挥作用,将我们自己融入世界,去发现适合我们的地方。这就是安静的力量。


努拉·威克曼(Noora Vikman)是一个民族音乐学家,同时也是芬兰营销家们的安静顾问,她非常了解这种力量。她住在芬兰的东部,那里遍布安静的湖泊和森林。威克曼说,在一个遥远而安静的地方,她发现了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听不到的想法和感受。“如果你了解自己,你必须要与自己同在,与自己讨论,能与自己对话。”


“请安静”已被证明是芬兰重塑的品牌中最流行的主题,也是“参观芬兰”网站中最受欢迎的网页之一。也许安静可以销售是因为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当做了一个有形的东西,某种易碎的东西,就像瓷器或水晶,或是某种精致珍贵的东西。威克曼还记得,那次她经历了近乎完全安静的罕见时刻。站在芬兰的荒野中,她用耳朵捕捉动物或风发出的最微弱的声音。 她说:“你发生的变化很奇怪。你完全有能力,甚至是用最小的声音打破安静。然而你不想这样做。你会尽你所能保持安静。”





“利维坦”(微信号liweitan2014),神经基础研究、脑科学、哲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反清新,反心灵鸡汤,反一般二逼文艺,反基础,反本质。


投稿邮箱:wumiaotrends@163.com

合作联系:微信号 thegoatjo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