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国内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乏力,未来在哪?

2016-08-06 中国交通报 中国交通报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技术优势,发展中国自己的智能交通系统。”日前,在第十三届中国城市智能交通论坛上,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发表演讲,他认为中国长期以来是学习和跟随发达国家的ITS(智能交通系统),经过近20年的发展,跟随的空间已经不大了。



 现状 

智能交通发展急需创新



  王笑京首先提到近几年国内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出现了创新不足、发展乏力的现象,从近三年智能交通展览会的情况看,新技术和新产品不多,基本都是大家熟知的产品,这从侧面反映出创新不足。他还特别指出,国内近两年推崇的车路协同实际上是发达国家10年以前开发的,自动驾驶则是发达国家从上世纪末就在进行研发的技术和产品。“我第一次乘坐自动驾驶汽车是1997年在美国,现在交通信息服务、不停车收费、城市交通管理已经在中国普及应用,国内科技和产业界对下一步智能交通的发展都感到迷茫,于是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就成了中国科技界的创新方向,真是这样吗?”王笑京对此存疑



 前景 

集设施、工具、服务于一体



  ITS将何去何从?


  王笑京认为,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现在的传感器技术和信息技术,使社会进入非常便宜的数字化阶段。有些人认为数字化阶段已经过去,其实真正的数字化阶段刚刚开始,交通的数字化潜力巨大。它是实现智能计算和迈向人工智能的一个必要的技术条件,今后将逐步实现交通运输在云上,实时的交通在虚拟空间有相应的映射。


  “未来社会,智能化是人工智能时代,交通领域会出现更多的机器帮助人来决策,但不会全部代替人。”王笑京说,“发展新型交通系统千万不要把人的因素忽略掉,人才是一切交通活动的主体。智能化的交通装备虽然会越来越多,但这些装备一定是外在技术来帮助人,是延伸和扩大人的能力。”


  王笑京表示,在很多人的眼里,智能交通只是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手段,忽略了一个重要的要素——能源结构和能源配送。不同于其他产业,交通运输靠能源驱动,需要高效的能源配送网络,就拿现在的电动汽车来说,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能源(电能)配送,电动汽车根本无法使用,更不用说发扬光大了。


  智能交通不仅仅要考虑信息化和管理,基础设施、新型智能化运载工具以及开放、共享、协同的管理服务系统是其今后的主要着力点。未来智能交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能源、产业、交通、社会整体考虑,它一定会涉及可再生能源以及能源配送体系、新型的智能化载运工具、新的出行模式和智能化的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因此未来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突破口和发展方向。



 思路 

从人出发 做自己的东西



  演讲中,王笑京指出了当前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没有从理论的高度去讨论未来的方向,没有自己的技术体系和应用体系,很多人将智能交通系统与交通信息化混为一谈,很多人将智能交通系统的“系统”两字去掉,成了智能交通。他指出,如果只是喊口号或谈工作,智能交通可以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说法,但如果是论及技术和产业表述,就不能省去“系统”二字。正是因为很多人概念没搞清,又盲目学国外,甚至将国外一些做了很久的东西当作创新向中国推荐,很多技术和产品好看不好用。


  为此,王笑京表示,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部分东部地区和大城市的人均GDP已经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和应用领域也有了一定的经验,是时候走自己的路了,因为中国的文化传统、行为特征和地域特征都与发达国家有差别,我们不能瞄着发达国家以小汽车为主的ITS路径走,我们要从人出发,要考虑交通是一个人与机器混合的、开放的、社会的系统,由此研究和建立自己的ITS理论与技术体系



(作者:滕学蓓 李宏海 高剑)


大家都在看


注意!交通部要清理整顿这些港口岸线了……


行驶客车着火,路政狂追1公里救人!


项目推进快奖励6000万!进度拖后腿……


高速公路Wi-Fi覆盖,你准备好了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