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交通 | 用20年,他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中国汽车后市场!

2017-04-13 张梦怡 中国交通报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均。


刘均,字正之。在国内汽车后市场,提起刘均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因为有超过70%的汽车故障诊断设备都是由他和他的团队研发制造的。他不仅是同事眼里的“1号产品工程师”,也因其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的工作作风,成为员工眼里的“刀哥”。

创业二十余载,刘均用他的激情感染团队不断前行,他以睿智的思维与时代碰撞,带领团队研发出一代又一代行业领先的产品。从最初国外品牌垄断全球市场,到现在我国自主品牌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与刘均带领团队纵横捭阖密不可分,他们先后斩获240多项专利,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家重要奖项和认证。

他将满腔热血倾注在研发事业上,他以执着的追求和敏锐的洞察力创造了汽车后市场的民族品牌,引领着汽车诊断技术的变革。

“做好民族品牌,就要有核心的东西,要做就做‘中国芯’!”


▲刘均以前瞻性眼光,为元征勾勒出了具有光明前景的未来发展路线图。



01


打破技术壁垒 创造民族品牌

在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后,正值韶华的刘均,怀着梦想,下海创办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启了披荆斩棘的创业航程。当时的公司主营自编股票分析软件、计算机贸易。

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然而创业之路所饱含的艰辛又何尝不是如此。“难”几乎是每个创业者必经的历程,“骑着自行车满深圳跑”就是他初创企业的真实写照。但疲惫阻挡不住他对事业的追求,更无法磨灭他坚韧的意志。凭着对市场的敏锐嗅觉和扎实的知识储备,刘均在上世纪90年代初掀起的计算机热潮中掘到了第一桶金。

机遇,总是青睐于有准备的人。

随着越来越多的电子器件应用在汽车上,汽车的检测及维修方法、设备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当时国外的先进诊断设备还没有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少数高端维修厂、服务站用的也是价格高昂、功能单一且操作复杂的外国设备,一般企业用不起也不会用。1994年,一个经营汽车维修店的朋友找上刘均,展示了在国外市场很火的汽车诊断设备,请他的团队仿造一台。这时的刘均发现了机遇,为什么要抄袭国外的原厂设备,“我们何不自己研发”,创出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之路。

这一机遇被刘均紧握在手,然而这并不是块容易“啃”的骨头,尽管他们当时并不了解汽车诊断设备,但是凭着自身扎实的电子功底及团队开发经验,刘均还是决定冒这个险。

要走创新路,必须“敢”字当头。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汽车保有量很低,进口诊断设备只有在高端维修厂才可以见到。刘均就想尽办法到深圳的维修厂拆解各个品牌的进口车辆故障诊断仪,没日没夜地研究每一个零部件,5个人挤在只有7平方米的屋子内,编写代码调试程序。

经过不断尝试和大量资金投入,终于研发出了我国第一代汽车故障诊断设备——电眼睛LE100,填补了当时国内市场汽车故障诊断设备的空白。“没想到‘电眼睛’现在已成了业内有关汽车故障诊断设备的代名词。”刘均笑着说道。

这对于国内的汽车后市场而言,可算是个轰动事件。当时国内的维修厂,用的几乎都是原厂进口的车辆故障诊断仪。而“电眼睛”却可以诊断不同品牌车辆的故障,价格也相对更低,更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电眼睛”得到国内市场的广泛认可后,元征便把眼光转向了海外,着手开辟国际市场。刘均兄弟二人去世界各地参加展览会,挨家挨户上门拜访客户,终于功能强大、性价比高的元征产品也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认可,元征成长为初具国际影响力的行业品牌。2002年,在满怀期待中,元征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做好民族品牌,就要有核心的东西。”尽管创新历程艰难曲折,但刘均带领团队一心扎在研发中,历时三年,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和挫折后,终于在2012年,推出了自主研发的车联网应用芯片DPU431和JV700,实现了专业级汽车全电脑检测,这对于汽车后市场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也是元征创业征程中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如今的元征,在刘均的带领下,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汽车诊断设备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发言权。元征的汽车诊断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全球占有率超过50%。

“我最满意的产品永远是下一代产品。”在刘均的人生轨迹中,对于创新的探索,从来就没有终结,也从来没有什么“巅峰”。

▲发布会上,刘均亲自为客户讲解产品性能。



02


想做汽车后市场的乔布斯

21世纪初,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不像今天这样如火如荼。

当时维修厂的汽车诊断设备需要软件升级时,需要将数据收集至储存卡里,再将储存卡邮寄至厂家,厂家升级后再邮寄回来,而当时的物流业也不如现在发达,这一个来回就要一个月时间,耗时耗力。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能否利用互联网对设备进行在线升级。”这个想法浮现在刘均的脑海中。说做就做,2001年年底,元征收购了国内第一家做Linux(一种操作系统)内核汉化技术的软件开发公司——蓝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并打造了基于汉化Linux操作系统的汽车诊断产品X-431。

“谁会用这种软件?”对于这项超前的技术,就像第一代触屏苹果手机刚上市一样,业内很多人都持怀疑的态度。

然而,不到一年的时间,X-431品牌就彻底被市场接受,实现了维修厂一天之内对诊断设备的在线升级,这在当时的汽车后市场具有划时代意义。

互联网成就了比尔盖茨、乔布斯,成就了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成就了在汽车后市场中不断探索的刘均。他以前瞻性眼光,形成了基于互联网的思维模式,为元征勾勒出了具有光明前景的未来发展路线图。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刘均开始思考如何把运营模式从B2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商业模式)转向B2C(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和服务商业零售模式),也就是说,让车主通过手机直接了解车辆信息。

2013年,元征推出自主芯片的移动互联网诊断设备——车联网智能硬件golo系列产品及软件平台。拿起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随时随地远程诊断,自动生成故障信息,实现远程协助修车。除此之外,golo还能为车主提供大量的汽车维修资料。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刘均始终以全方位的战略眼光关注行业发展。这对于全球的汽车后市场而言,不但是经营模式的变革,更是车联网发展的突破。

“坐在家里想模式是不行的,要先有应用场景,然后才有硬件和商业模式。”

▲刘均向海外客户介绍产品。



03


敢于全盘纠错 危难时扭转乾坤

在研发的道路上,他和他的团队也曾走过无数的弯路。比如,刘均将公司战略发展的方向定位为“全球车联网核心企业”,深度挖掘汽车大数据应用服务,发展各种B2B、B2C合作模式,与保险公司、物流公司、汽车制造厂、汽车后服务业、汽车零部件业等展开合作。

调整公司发展方向,就如同第二次创业。据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至2016年,元征累计亏损约2亿元。

在探索车联网的过程中,大量资金投入却始终得不到所期待的回报。刘均开始反思是否该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做车联网B2C的过程中,他们将对口维修厂的产品直接去专业化卖给车主。然而,与国外车主不同,国内的车主更关注于如何尽快修好车辆,而不是获取故障信息。“坐在家里想模式是不行的,要先有应用场景,然后才有硬件和商业模式。”刘均当机立断,及时扭错,全盘梳理。2016年,凭借互联网汽车诊断设备的畅销,元征终于大幅扭亏,净利润达2141万元,增幅高达122%。

当然,刘均的“野心”绝不仅于此。目前,他正在构思如何把人工智能逐步引入汽车后市场,使用手机和便携设备便可实现对汽车检测。今年,元征发布了X-431 AIT汽车全系统人工智能检测终端,用户只需将设备连接至车辆诊断座,打开车辆点火开关,即可实现无需人工干预、无需界面交互的车辆全系统检测。检测结束后,用户通过手机微信便可查看检测报告,还可以远程求助汽修技师进行诊断协助。

“做研发就要用心做,至少得过自己这一关。”

▲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刘均对细节、进度的把控非常严格。



04


追求极致 一个像素都不放过

刘均是个精致的人,做事更是追求极致,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工作,他都追求着细节的完美。

“做研发就要用心做,至少得过自己这一关。”在刘均眼里,产品过不了工程师的关,也就过不了客户的关。

“他就是我们公司的‘1号产品工程师’。”研发团队这样称呼他。

“技术绝对不是一天8个小时就能干出来的,8个小时你绝对比别人落后。”在产品研发过程中,刘均对细节、进度的把控都非常严格。技术研发型企业,这是刘均对元征的定义。

前不久发布的X-431 AIT汽车全系统人工智能检测终端,刘均只给了研发团队1个月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否研发成功?“我们就是要不断创造奇迹。”刘均说。从概念阶段到小批量测试阶段,整个团队高效率的运转,终于在1个月内完成。

“就像北京在北方,如果这样告诉你,你永远也到不了北京。”刘均打了个比方,他说做事要定下清晰的目标,才能更快实现它。

办公室是刘均最喜欢的地方,每天从起床到办公室,他把时间压缩至一个小时以内。“每次见到他,手边都会放着一杯咖啡,随时保持精力充沛。”同事佩服地说道。

“没事的时候你可能想放松一下,而我都在想我的产品。”刘均不放过每一个空闲的时间,甚至睡觉前脑子里全都是如何研发新的产品。一旦有了新的思路,他就会与他的团队进行思维碰撞并付诸实施。

在员工的眼里,刘均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狂人。他的微信里,有着20多个微信群,全是在不断推进的项目。刘均说,这样就可以实时掌握项目进展。

“调试得怎么样了?”在golo产品的调试阶段,刘均每半个小时就要打一个电话询问,有一个下午甚至打了17次。这样的场景在元征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他的员工对此早已习以为常。

刘均对他研发的每一个产品,都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一块要向左偏一个像素。”“这个皮套手感略差了一些,用户体验不好,要改!”在刘均眼里,对用户负责的产品才是好产品,为了让产品到用户手中更完美,刘均就站在美工设计师的电脑前指导修改设计,一个像素也不放过。

“和他在一起工作很快乐、很舒服,兄弟们都愿意跟着他!”

▲元征前不久发布的X-431 AIT汽车全系统人工智能检测终端,研发团队仅用了1个月的时间完成研发。



05


他有很强的感染力

在元征,工作一二十年的老员工有很多。

在刘均的团队里,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一声“刀哥”。他敢想敢做的态度,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是激励员工进步的一把热火。“和他一起工作很快乐!”在员工嘴里,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评价。

在刘均的眼里,没有“老板”一词,他更愿意把自己当作研发团队里的普通一员。元征10楼,每天总有一盏灯亮到晚上10点多。研发人员每一个加班的夜晚,刘均也从没有离开过,甚至同研发人员一起熬夜到凌晨三四点。

“技术研发型企业,我不懂技术谁能服我!”刘均笑着说道。

“他很辛苦。”在新产品研发期,刘均和团队一起连续熬夜3天,身体终于顶不住感冒了。很多人劝他去休息,他还是坚持与团队一起奋斗在研发一线。

在员工眼里,他永远是富有激情又可以带动大家的人。当然,这样富有感染力的刘均也吸引了一大批和他一样,对电子技术充满着热忱的年轻人,谭斌就是其中之一。“一次展会上碰巧聊起来,我们对产品的未来发展观点不谋而合!”

元征的研发团队就像刘均一样,走在前进的道路上永不停歇。“我的老板都这么拼,我还有什么理由懈怠!”谭斌说。

“人才是企业文化的根,也是企业发展的本。”刘均认为,要成为一流的公司一定要找到一流的人才,要找到一流的人才必须用一流的薪酬体系。为了留住人才,元征采用了西方一流公司的薪酬和培训体系;成立“工程师俱乐部”,为工程师提供到英国、德国等分公司常年进修机会。

▲在刘均的团队里,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一声“刀哥”。



□记者手记

创新的力量

未见其人,却先从不同人嘴里听说了他的故事。他的下海创业史,他能随时迸发金点子,他亲自编写代码。刘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人说他是个技术狂,有人说他雷厉风行,有人说他把事情做到极致,也有人说他就像个老大哥……

初次见到刘均,是在元征大楼的电梯里,穿衣一丝不苟,看起来十分利索,聊起天来却又平易近人,毫无半点领导架子。近500人的研发团队,刘均能叫出每个人的名字。

采访过程中,他不愿讲太多过去创业过程中的艰苦往事,他认为这已经是过去式,要把目光放在未来。从他的目光和话语中,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他对于工作的激情。从他研发的产品中,我看到了他对创新的渴望。

为什么总能想出这么多超前的金点子?“你平时没事的时候想干些什么,我思考的都是如何构思更创新的产品。”刘均在采访中提出的问题回答了一直埋藏在记者心底的疑问。

2002年,他就能有将互联网和汽车诊断设备相结合的意识,我想这并不是靠运气,而是来源于他广博的知识、经验的积淀,以及在研发上耗费的大量精力。

有些人可能会问,汽车后市场就这么小,他的贡献能有多大?可是,正因为刘均的创新,我国汽车诊断设备才有了自主研发的“中国芯”,我国才得以在全球的汽车后市场具有话语权。也正是因为他的创新,数以亿计的汽车用户才能够高枕无忧,避免因潜在车辆故障而造成危险。刘均用他不断追求创新的不竭动力,推动着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使民族品牌屹立于世界舞台。

图片由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大家都在看


中国交通报社招聘啦!快来和小编做同事~


交通部解读《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


感动交通 | 这群美丽的姑娘了不起!妙手绘制中国的江海经纬!


感动交通 | 28年,无数次翻越雪山悬崖,让国人震撼的英雄信使!



责编/吴倩           审核/田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