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部交科院 | 改革创新激发科研活力 软硬兼备支撑交通强国建设

2017-12-28 中国交通报 中国交通报



  2017年,是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简称部交科院)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部交科院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构建新型研产体系,改革的步伐更加沉稳坚定;这一年,部交科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强化公益服务,聚焦重大科技项目,为行业发展输出智慧;这一年,部交科院强基固本、攻坚克难,有序开展基础科研工作,推进交通科技创新发展。


  2017年,部交科院在改革、创新、服务上大有作为,为今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



改革篇


强化两头优化中间

 建设行业一流综合科研院所


  自启动深化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部交科院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以改革破解难题,以改革促进发展。“我院坚持‘强化两头、优化中间’的总体改革思路,全面深化院改革试点工作。”部交科院院长石宝林介绍,“两头之一”是强化院作为公益性科研院所的公益服务、科技创新的主体功能,“两头之二”是按照事企分开的改革要求,对院属产业实行集团化运作,努力培树“交科院科技集团”品牌,加快构建院的新型产业体系。“优化中间”是优化现有主体业务,重点支持“两头业务”发展,按照部批准的院“三定”方案,调整业务布局和部门设置,优化院科研管理运行机制。2017年,改革试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各项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或按计划推进。部交科院出台《院“十三五”发展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整体发展进行谋划布局,坚持科研与产业并重,做到“基础的软科学与精干的硬技术”齐头并进,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础研究与公益服务水平,做服务部科学决策、引领行业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坚持“三位一体”定位


  加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部交科院坚持高端专业智库、一流创新基地、重要服务平台的“三位一体”发展定位,突出基础公益属性,凝聚科研资源优势,聚焦行业重大关切,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部交科院组建基础研究创新中心,以实施“卓越创新工程”计划和“高端专业智库”计划为抓手,组建卓越创新工程团队和高端专业智库团队作为基创团队,制定相关建设方案,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高端科研人才培养。目前,部交科院已投入资金超过700万 42 36017 42 15263 0 0 2710 0 0:00:13 0:00:05 0:00:08 3019,3个卓越创新团队和2个高端专业智库团队进入实施阶段,“道路抗凝冰技术”“经济运行分析”“大数据应用技术”等试点团队已形成了有良好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为培育科技领军人才,打造优秀创新团队,形成更多高质量、有影响力的重要科研成果,部交科院设立了首席研究员岗位,制定了《院首席研究员选聘管理办法》,明确了首席研究员领衔策划和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牵头开展重大项目研究的职能。随着制度落实和人员选聘到位,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正蓄势待发和协同推进,对科技创新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5月,《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正式实施。为推动成果转化政策的落实、落地,以及科技体制改革的进一步细化、实化,部交科院根据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形式的不同需求和紧迫程度,陆续出台实施细则。目前,技术许可试点已经实施,“五技”类(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和技术培训)试点进入公示阶段,全员创新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更多职工将享受到改革成果。


  发展特色业务领域


  增强企业竞争力


  部交科院成立科技集团后,由母公司——科技集团公司代院行使出资人权利,初步实现了院与院属企业之间事企分开,推动交科院科技集团成为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化和科技企业孵化的平台。“针对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成立交科院科技集团,整合现有院属企业和事业部门相关资源,聚焦市场化业务,为院事业部门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实践平台和经费反哺。”部交科院副院长、交科院科技集团董事长陈济丁介绍,过去,院与院属企业之间权责不清,业务、人员、资产不独立等问题,限制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为此,部交科院制定了《院深化产业改革实施方案》,在组建交科院科技集团的基础上,理顺产权关系,进一步明确院产业发展的基本定位、发展重点与方向。


  目前,部交科院正在稳妥推进业务资质转移,根据国家改革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价、水土保持监测等资质、人员和业务转移到集团公司,集团公司成立环境事业部,承接相关人员和业务。同时有序推进“一门两牌”的企业独立运作,近期已将交科院技术咨询公司的业务、人员从物流中心剥离出来,按企业模式运行。


  “今后,交科院将努力推动产研互动及融合,着力打造业务链条。”陈济丁介绍,交科院科技集团将不断优化业务布局,在绿色交通、智慧交通、轨道交通等特色业务领域,壮大存量业务,同时发展大数据、信用交通等新兴业务。


  下一步,交科院科技集团将进行混合所有制和职业经理人试点,借助合作者的资源、渠道网络、管理经营经验,通过完善薪酬制度、选聘职业经理人等举措,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促进院属产业的发展。




2



服务篇


为部提供决策支撑 

不忘初心 履行科技强交首责


  作为部属综合科研事业单位,部交科院认真履行科技强交首责,实施公益服务计划,做好为部决策支持研究与技术服务工作。


  投入精兵强将聚焦重大项目


  部交科院各部门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服务部总体部署和行业发展。


  发展中心在交通投融资领域开展了PPP模式、公路交通发展基金、收费公路专项债等多项课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在PPP模式应用中,先后承担全国近50个咨询项目,服务内容从“一方案两评价”报告编制向前期谈判、招标文件、PPP合同起草等全链条环节拓展。


  今年9月,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暨“信用交通省”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在河南召开。此次会议顺利召开的背后,是部交科院多个部门在为行业信用建设进行系统支撑:发展中心参与制定了行业“红黑名单”制度,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多项措施,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交通运输市场监管机制;科发公司支撑搭建的行业信用信息平台,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未来将汇集更多行业信用数据;标准中心正在构建行业信用标准体系框架,提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运输服务、安全生产等行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的信用标准清单;资源中心承担信用交通网站运维工作,完成信用查询、双公示信息查询、“信用交通”手机App开发和微信公众号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网站已公开各类信用信息1500余条。


  信息中心围绕部实施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的“一号工程”——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在部网信办组织下,牵头编写了《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平台总体技术方案》,聚焦综合交通运输决策支持与评价、信息资源共享与开放两大任务,着力开展“一张图”和综合展示系统建设,为提升部综合管理决策能力和数据共享应用水平奠定了基础。


  物流中心开展深化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相关思路、政策举措和效果跟踪评估等基础性研究,为部出台《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探索建立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长效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撑。


  标准中心牵头编制了《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首次对综合交通运输、铁路、公路和邮政等领域技术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和系统设计。


  面向行业开展社会服务


  在做好部决策“智囊”的同时,部交科院不忘自身社会责任,面向行业发展需求,不断扩大社会化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


  今年6月,交通运输部“十三五”第一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名单出炉。综运中心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建设工程”起草示范工程评审实施方案,给考核评选和过程监督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并协助部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的指导意见》,方便旅客出行,推进城际高快速交通与城市交通无缝衔接,加快枢纽机场、高速铁路站等综合客运枢纽共享共用。


  物流中心协助部召开全国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推进会暨无车承运人创新发展研讨会,目前正在牵头制定无车承运人运营服务规范,形成无车承运人典型案例集,助力无车承运人这一“互联网+”高效物流的最佳典型实践持续健康发展。


  今年,上海和南京首批被授予“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城市中心支撑了“公交都市”评价考核体系确立,以验促建,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带动城市公交优先理念的发展,提升公共交通出行便捷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信息中心积极培育大数据技术研发及应用能力,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监测大数据分析平台,发布了《2016年高速公路运行大数据分析报告》,联合发布了《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等一系列大数据分析报告。


  环境中心不断完善“旅游公路”建设理念及投融资模式,先后在贵州、新疆、山西等10余个省区开展旅游公路规划设计,形成融研究、规划、策划、设计于一体的旅游公路技术体系。在贵州赤水河谷旅游公路建设实践中,通过挖掘当地特有的酒文化、盐运文化等自然人文资源,配套建设160多公里的慢行系统以及驿站、观景台等旅游服务设施,带动沿线旅游产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新供给、新动能。


  安全中心在为部出台《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责任规范导则》等重要文件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在北京、上海、云南等地同步开展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技术咨询服务。并协助部梳理应急预案体系,制(修)订了《交通运输综合应急预案》等多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多个省市开展预案修订与应急规划编制等工作。近年来,安全中心连续为中国—东盟、中韩合作和部省联动等重大应急演练提供技术支撑,促进了应急演练与评估工作的规范化。




3


创新篇


发展“硬技术”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2017年,部交科院面向国际交通运输科技发展前沿,大力支持前瞻性科学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取得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旧技术焕发新活力


  岩沥青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天然路面材料,在国内很早就作为沥青路面外掺剂加以利用,但传统的“干法”工艺无法发挥其最大效益。工程中心通过将岩沥青进行活化预处理,以“湿法”工艺制备得到的改性沥青,解决了原先的技术瓶颈,在性能上与SBS改性沥青相当,价格更便宜,可谓是物美价廉。目前,该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6项,并在多地完成试验路段,反响良好。


  我国冬季路面积雪结冰现象多发,威胁行车安全。根据公路建设的不同阶段,工程中心研发了3种主动式技术,通过在公路工程建设材料中添加环保型除冰材料,在已有路面涂刷路面抗凝冰涂层,以及利用埋入式传感器进行路面信息采集,智能预警系统提前进行凝冰预警,自动化处置系统喷洒除冰、除雪剂等方式,可在冰雪天气中大幅降低交通意外事故发生率,充分保障道路安全畅通,并降低冬季路面管理养护成本。具有对道路设施无损伤、除冰雪效率高、无氯离子污染等优点,在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上有着重要意义。


  保护冻土地区生态环境


  今年5月,“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高海拔高寒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技术”通过科技部验收。环境中心承担了该项目环境保护技术的攻关,为保护高原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保障。研究团队利用微生物菌剂和表土利用等手段进行植被恢复,可加速植被生长,提高公路边坡、临时用地的生态恢复效果,并节省工程绿化费用。


  研究团队摸清了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沿线特有野生动物的分布规律和迁徙路径,阐明了线性工程叠加对沿线典型野生动物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野生动物通道设置技术,为青藏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野生动物保护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究团队依托鹤大高速公路,通过建立地下水模型,模拟路基填筑和排水等因素对区域水系连通性的阻隔效应,提出了湿地保护的技术对策,有效维持了公路沿线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防止了湿地退化。并在雁鸣湖互通区等地通过微地形营造、原生植物保护等技术手段,营造了仿自然湿地,恢复了受工程建设扰动的湿地生态系统。


  搭建科研平台支撑科学研究


  日前,部交科院“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技术实验室”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行业重点实验室,依托交科院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申报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技术及装备研发中心”被交通运输部认定为行业研发中心。


  行业重点实验室的认定,将有力地支撑部委托的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中心工作任务,有利于今后开展大数据政策标准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数据分析挖掘、典型领域数据应用、数据生态环境营造等工作。


  行业研发中心将聚焦轨道交通、大数据等新兴业务,围绕运营组织、安全风险管理、设备故障健康管理等行业重点需求,开展一系列技术研发工作。




4



展望篇


搭好四梁八柱 绘就改革发展新格局


  2018年,是部交科院改革试点工作的收官之年,部交科院将牢固树立“科技强交,造福社会”的使命,坚持走质量效能型发展道路,进一步增强职工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为行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与技术保障。


  公益为先 支撑基础研究


  部交科院将继续实施公益服务计划,坚持“主动、及时、优质、高效”原则,调配骨干力量,重点围绕部党组及各司局业务需求做好决策支持与技术保障工作,不断提升公益服务水平。


  继续实施“卓越创新工程”建设计划。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目标导向与应用导向,做好“基础的软科学、精干的硬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产品,增强核心竞争力。鼓励全员创新,在各部门培养一到两个重点方向,培树引领行业发展的重点业务。


  加快科研条件建设。以支撑公益性、基础性科研能力提升为立足点,构建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规范高效、开放共享的实验室体系,2018年将全面建成顺义综合实验基地,系统提升对行业科学决策、科技创新、应急处置、信息融合的基础条件支撑能力。


  优化管理 激发创新活力


  2018年,部交科院将持续深化产业改革,健全院属企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培树‘交科院科技集团’品牌,构建产业集团管理体系,加强工作协同和业务衔接,不断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和企业发展活力,提升交通科技创新水平。”石宝林介绍。


  构建面向行业、注重实效、层次清晰的人才梯队。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培育行业知名专家、院级学术带头人与青年科技骨干,打造高水平科技研发团队。


  加强内控体系建设。严肃财经纪律,强化预算约束,加强绩效考核,着力打造科研机构版ERP系统,不断提升管理效能。


  全面加强党建和文化建设。巩固深化创新发展年“六个一”工程成果,推进特色文化建设,提炼党建工作品牌,努力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热情与活力,树立交通运输科技研发“国家队”、行业科技服务“先行官”的形象。


  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部交科院正稳步走在建成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一流综合科研院所的道路上,开启科技支撑交通强国建设新征程。


  图片由 部交科院 提供



(作者:李安琪 尚赞娣 王艳 杨军)



大家都在看


新能源汽车变道超车,政府的“手”该扶在哪儿?


重磅 | 交通部权威解读货车“两检合一”


交通部承诺:明年,要办这12件民生实事!


评论 |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工作


关注 | 武汉沌口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责编/吴倩      审核/田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