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生季丨你想和156名两院院士成为校友吗?

专业的 中国交通报 2021-07-30
她是我国最早的国立大学之一,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她是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她在2017年被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她,就是同济大学。来,小编带你一起领略她的风采吧!

她有113年的历史积淀


同济大学始于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中德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下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




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大学。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沪、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
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同济大学原有的文、法、医、理、机械、电机、造船、测绘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他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
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由封闭办学向对外开放办学转变,拓展学科范畴由土建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转变。
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列为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
2002年,列为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
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
2004年,列为中管高校。
2017年,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她有156名两院院士校友


创校至今,同济大学培养了36万余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56人。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
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遥感空间信息、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11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西门子、拜耳和IBM等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
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她有29个专业学院、443万余册藏书


目前,同济大学设有29个专业学院,9家附属医院,6所附属中小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和沪北等4个主要校区,占地面积2.54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81余万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43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115人,硕士研究生12105人,博士研究生5766人。另有国际学生3575人。
拥有专任教师2803人,其中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1156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2人(含双聘),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含双聘),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美国、德国、瑞典等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20人次。
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36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首席科学家23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6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2人,“青年长江”“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四类优秀青年人才162人。
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8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入选科技部“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她有10个门类86个本科专业


学校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86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4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33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博士后流动站30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其他国家级研究平台以及69个省部级研究平台。

她有交通运输人才培养重点基地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思行合一,交融成艺”是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长期办学实践积淀凝练并一以贯之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根源。学院秉承这一理念,培养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人才,形成了国内外“交通领域”的同济品牌。



学院设有道路与机场工程系、交通工程系、城市轨道与铁道工程系、运输管理工程系和综合交通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等5个系,拥有国家协同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111”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交通运输部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民航局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轨道交通结构耐久与系统安全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工程上海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交通运输部车路协同系统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重要学科平台。现有教职工180余人,形成了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领衔,以国家和省部级人才为骨干,以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为后备的学术梯队。




学院拥有我国交通运输工程领域首批博士点、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研究生专业以及交通工程、交通运输和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均为教育部第一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科专业。




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大量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研究课题,近年来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近300项。为众多高难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大交通政策制定、交通安全畅通、国家技术规范编制,发挥了有力的基础理论支持和技术实践引领作用,为 26个省100 多座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线网规划、智能管控和现代物流系统提供了规划、设计、评估和技术服务,形成了行业化与规模化的社会公共服务效应。
学院与11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所国际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签署了科研及人才培养的合作协议,开展了师生互访、互换及合作研究,率先开展了学科国际评估,并与10余所国际著名高校及研究机构合作建立了交通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构建了中外结合、研用并重的学术交流共享平台。




2014年以来,学院所支撑的交通运输工程学科抓住“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契机,打造了“高频重载交通基础设施耐久与安全”和“信息环境下大都市综合交通系统协同优化”两大学科高峰,形成了“多层次、国际化”的学科特色和“综合化、全息化、可持续”的学术特色。2017年,学科被列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

她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展示舞台


举办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活动↓↓↓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SMG主持人迎新歌会↓↓↓



五月天、张靓颖、张杰、张韶涵、品冠在同济大学演出↓↓↓



李开复在同济大学进行“同舟论坛”演讲↓↓↓



同济大学TJArk机器人足球队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赛荣获季军↓↓↓



同济斩获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决赛大学组冠军↓↓↓



同济翼驰车队获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全国总冠军↓↓↓





号外 号外



为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等文件,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同济大学2020年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又称“同济大学强基计划”),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高端顶尖人才,实现同济大学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符合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毕业生均可申请报名。
扫描二维码 上招生官网查询
内容 | 同济大学编辑 | 袁帅



责编|李宁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中国交通新闻网,访问yuanben.io查询【5S1DVB13】获取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