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世纪运河开建,这个团队功不可没

盛世修运河,运河兴盛世。


8月28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作为新中国第一条最高通航等级的通江达海运河工程,党和国家对其给予了深切厚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将平陆运河项目打造成为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和廉洁工程。


从项目规划论证到顺利开工,平陆运河项目主要咨询设计单位,素有“国家队”“行业院”之称的中交水运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简称水规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2018年以来,在交通运输部的行业指导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统筹部署下,水规院胸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自身技术、服务和平台优势,克服工期紧、疫情反复等不利影响,靠前服务、大兵团作战,用“红心”铸“匠心”,把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平陆运河项目前期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勘察设计以及项目设计总牵头等工作中扛鼎在肩、初心若磐,将70余年历史积淀的精神品格精彩展现。



胸怀大局 担当使命


“在平陆运河项目前期时间紧、新任务不断的情况下,水规院以专业的精神和能力,提交了一项项系统、全面、深入、创新的成果,展现了一支国家队的风采。虽然我们是甲方乙方关系,但在三年的合作中,早已成为亲密的战友!”见到记者,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运河办公室副主任吕英鹰如是说。


水规院平陆运河项目技术团队


2018年,水规院协助交通运输部相关司局开展了包括平陆运河在内的跨水系运河连通工程的规划论证。同年,平陆运河被写入《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


此后,平陆运河一步步由壮乡人民的愿景升级为国家重大战略工程。三年时间里,该项目先后被纳入《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内河航运发展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文件,并得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水利部等部委的关注、支持。交通运输部建立湘桂赣粤运河专项研究部省联席会制度,指导平陆运河前期工作及开发建设,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广西壮族自治区更是举全区之力推动项目落地。


多方“加持”下的平陆运河项目,前期规划研究超乎寻常的高标准、严要求。


系家国之望,牵热土之托。有着70余年内河水运规划设计积累和经验的水规院,以水运行业“国家队”和“行业院”的历史自觉,在交通运输部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指导下,全面参与平陆运河前期规划论证工作。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条以航运为主的通江达海的最高等级运河工程,同时要结合供水、灌溉、防洪、改善生态和国土空间开发等功能,没有成熟的工程案例和成套的技术标准可借鉴。如何在方案中融合综合开发要求、如何系统论证项目综合效益、如何创新解决工程涉及的诸多技术难点和障碍,都是前所未有的课题,也是我们必须要回答好的时代问卷。”回忆起三年前的起步,水规院副总经理、平陆运河项目部总经理潘海涛深有感触。


胸怀国之大者,践行使命担当。


水规院尽锐出战,成立了以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吴澎、公司副总经理潘海涛为核心的项目团队,调派精兵强将赴现场和广西交通运输厅运河办联合办公。作为技术咨询单位参加广西壮族自治区每月一次、广西交通运输厅每周一次的专题例会,向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交通运输部领导汇报重大技术方案和成果;全面参与各相关国家部委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委办定期及不定期的调研工作:与发展改革委和沿线政府部门共同谋划经济带综合规划、与水利部门商讨取水供水、与海事部门研究江海直达、与环保部门研判生态保护……寻求最大程度的共识与支持。


水规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邢佩旭(左三)深入一线,了解工程进度


很长一段时间,北京、南宁、钦州以及运河沿线市县镇村,成为项目组的通勤路线;现场踏勘、多方沟通、反复论证成为项目组的工作内容。而所有这些工作必须在不断加速的节奏中完成,加班加点、通宵达旦成为项目组的作息常态。


三年踔厉奋发,水规院的研究从运河沿线拓展到广西乃至整个西南地区,将平陆运河放置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及双循环、“双碳”目标的时空背景下,高站位、大格局、深层次,陆续编写了《平陆运河航运规划》《平陆运河项目建议书》《平陆运河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系列前期研究报告,并同步完成了《平陆运河总体线路及梯级布置方案研究》《平陆运河入海航道及江海联运港区通航关键技术研究》《平陆运河总体开发方案研究》等30余项技术性专题研究。在平陆运河前期咨询论证过程中,在各阶段评审部门和咨询单位协力推动下,在重大公益性航运项目决策评估研究领域实现了新突破,也为其他跨水系连通运河工程的项目咨询评估决策和综合开发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平陆运河项目前期工作中,水规院作为中坚力量所发挥的至关重要作用,所有参研单位共睹,工程各方瞩目。


“在方案论证中,我们积极回应社会各界的高度关切,在方案多因素比选、多目标论证决策中努力寻找系统最优解,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系统全面深入答好题。扛好责任,服务到位,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潘海涛掷地有声。


压茬推进 高质量协同


9月中旬,平陆运河马道枢纽工地现场,先导工程高边坡开挖施工正在紧张进行。坡下的甘蔗地里,几十台勘察钻机的作业声音此起彼伏。


进入主体工程设计阶段,水规院承担了平陆运河标志性工程——马道枢纽的勘察设计任务。


据水规院岩土公司总经理卢军民介绍,为兼顾工程进度和参数准确,水规院布设了110台钻机在合同标段内同时作业,采集的样本一部分在现场进行原位测试,一部分送往40公里之外、水规院专门成立的平陆运河实验室进行深度检测,十余人组成的数据分析组不仅要确保当天采样当天出检测报告,还要按照枢纽、航道、边坡等不同工程需要,简洁有效地进行报告输出。而驻守在南宁的设计团队则根据整体设计方案和数据参数,对现场勘测提出进一步细化要求,确保设计方案最优。与此同时,水规院不同专业的总工团队及时对各领域阶段性成果进行校核。


部分技术专题研究成果


点位多,却依然做到了边界清、产出快。


面对不断加快的工期要求,水规院专门成立平陆运河工程两阶段勘察设计第一标段项目总经理部,水规院董事长、总经理任指挥长,下设技术顾问组、设计项目经理部等8个机构。指挥长不定期调研督战、线上线下统筹协调,项目组驻地集中办公面对面高效沟通,后方保障全天候在线点对点快速反馈,公司相关生产业务和职能部门联动,涉及项目的200余名水规院团队成员目标一致、高效协同,确保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压茬推进。


平陆运河项目主体工程设计共分五个标段,按照合同要求,中标马道枢纽工程的设计人兼任该项目总体设计和牵头管理单位。于是,在保持内部高效运转同时,水规院还肩负着对其他参与设计单位的抓总协调工作。


“这项工作宏观而又具体。”水规院副总工程师、平陆运河项目协同工作组组长魏红彤介绍,“大到全线的设计成果汇总,全线项目专题研究的协调、指导和督促,统一全线设计原则、理念、建设规模、技术标准,编制总体性标准化指导文件,小至对每个项目的编码,会议管理、接口管理和资料的发布管理等。”


为了让头绪繁多变得条理分明,在技术牵头层面,水规院以设计大师和公司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为牵头力量,层层优化细化把关审核,确保标准务实有效;在项目管理层面,水规院搭建“勘察设计管理平台”,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信息高效精准传递。


“他们不仅要帮我们统一设计标准,统一管理要求,还要统一设计成果格式提交,甚至要严格备品备件的通用性、互换性。”平陆运河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设计抓总单位,水规院要做好全线设计协同,还要适时查漏补缺,相当于“半个业主”。


“水规院对项目的理解深刻,对整个行业标准的把握精准,他们能牵好头,大家都很认可!”其他标段的一名设计院代表表示。


记者了解到,除了做好设计抓总协同之外,水规院还在项目的创品质工程,智慧化、绿色生态,以及今后的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专业咨询,成为业主单位的参谋、智库。


在千头万绪中,水规院实施大兵团作战,全面协调内外部资源,在“不可能完成的工期内”,保证了各项工作科学、高效、优质推进,谱写了新时代运河重大工程攻坚新篇章。


创新为基 锻造样板工程


五年后,平陆运河第一级航运枢纽——马道枢纽,将建成世界最大的省水船闸;西江干流5000吨级内河船通过平陆运河,可直达钦州湾部分港区;沿线区段将根据各自特点设置生态涵养区,建设生态护岸,打造运河生态廊道……


马道枢纽效果图


愿景有多美好,眼前的攻坚难度就有多大。


“水资源紧缺、地质条件复杂、盐水上溯可能对水质影响等诸多方面的挑战,倒逼着我们必须以技术上的创新突破,来满足平陆运河通航及其他功能顺利且充分的发挥。”吴澎表示。


据介绍,三年多来,水规院技术攻关团队把握项目技术重点和难点,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协调,开展了航区划定、江海联运、高效省水船闸、船型标准研究等系列技术创新攻关,形成三十余项专题研究成果,为安全、高效、绿色、智慧的平陆运河提供了技术基础。


——建设世界一流的高水头省水船闸。水规院负责的马道枢纽是三个梯级中水位落差最大,水资源最为紧缺、船闸尺度最大的一个。为了克服这些难题,水规院创新性地提出组合式三级省水池方案,即第一级和第三级省水池重叠布置,第二级省水池单独布置在外侧。在高效输水系统的研发上也实现突破,包括:全新的输水系统布置,高效的运行控制系统研发,复杂结构设计方法创新,设施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提升等关键技术。建成后,船舶单次通过马道船闸的用水量将降低60%。在满足通航水位的同时,实现了水资源的最优利用。


——实现内河船直达海港码头。通江达海,是平陆运河首要任务。“若货物能在钦州湾海港直接进行内河船和海船的接驳转运,运输效率和经济性就会大大提高。”设计项目部副经理吕小龙介绍,他们为此专门联合科研机构、海事部门,在国内首次系统研究了海上内河航区的系列技术问题,初步建立了内河船舶海上适宜航区和安全航行保障技术体系。今年7月,钦州湾相当A级航区正式获得交通运输部海事局的批复。工程建设后,除极端气候,在满足一定气象条件下,内河船舶可以直达北部湾港口码头,极大地发挥江海联运优势。


——拓展运河绿色生态功能。平陆运河建设将结合钦江综合治理,保持并拓展原河道生态功能,建设多处生态涵养区,并打通鱼类洄游通道,航道沿线建设生态型护岸,形成“河畅、水清、鱼翔、岸绿、景美”的世界一流运河生态廊道;对开挖形成的大量土石方也提出了资源化综合利用方案。


——攻克盐水上溯难题。针对运河开挖和船闸运行带来的盐水入侵风险,水规院通过开展防咸措施的研究分析,在盐水上溯模拟技术、控制技术和运行中的智能监测技术等方面也实现了突破,并通过在青年枢纽上游引航道布置集咸坑的方式,明显降低盐水上溯影响,满足了沿岸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搭建智慧运河管控和服务平台。新时代的运河,信息化数字化必是题中之义。为此,在运河支持保障系统的设计中,水规院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打造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智能应用、机制完善的智慧运河体系,全面实现航运与水利业务的协同化、精细化管理。“可以做到对所有航行船舶统一调度、监控,航道航行条件实时发布;统一调配运河水资源,对沿线用水量和水质实时监控。”吴澎介绍说。


有多少项创新突破,就有多少次攻坚克难。


水规院设计二所(内河院)是水规院平陆运河项目的牵头负责部门,作为部门负责人也是该项目设计板块负责人,蔡翠苏由衷地说:“平陆运河不仅是一条运河,更是一条鲜活的经济带。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就必须有高标准、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成果予以保障,技术创新、统筹发展则至关重要。”


凭借硬核技术实力,水规院成为整个平陆运河项目名副其实的尖刀兵,为项目建设的顺利推动夯实了基础,也为新时代运河建设提供了样板参考。


迎难而上 “红心”铸匠心


前期规划设计、专题专项研究等所有工作的完成,人是最核心的因素。常驻广西项目一线的近100名水规院人,便是这核心中的核心。


利用中秋节假期,水规院设计二所(内河院)所总工程师、设计项目部常务副经理袁和平回北京轮休了一周,这是他今年自大年初六到南宁后第一次返京。而每一个平陆运河项目上的水规院人都知道,所谓的“轮休”福利,也仅是“回到北京,白天在院里上班,晚上可以回家睡觉。”


勘察测量部常务副经理姜小春,同样从今年3月开始一直驻守项目现场。每天统筹钻孔勘察布点、内业报告编制、实验室数据分析。“疫情反复,不敢轻易离开,怕回家隔离影响孩子上学,也怕不能及时返回影响项目进度。”所以他的最优选择,就是坚守一线,全身心投入。


还有一众在项目最一线勘察设计的水规院年轻人,每天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是常态,凌晨两三点也是经常,咖啡加红牛成为他们常备的“醒脑快乐水”。


“我最多一天开了11个会,也有一天只一个会,只不过从早上8点开到晚上8点。”


“3月,我刚在钦州完成勘测任务,就因为疫情突发被隔离在宾馆14天,每天除了画图还是画图,仅有的户外活动就是出门做核酸。”

……


“十一”假期,项目组全力冲刺初设报批稿时间节点


很苦、很累,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反而特别珍惜这一难得的淬炼机会和提升平台。


设计项目部副经理高成岩的手机里存着一张照片:昏暗的办公室里,唯一的光亮是三台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原来,在吴澎生日当天,项目组为他进行简单庆生活动之后,又纷纷回到办公地点继续加班。偏巧赶上停电,大家便围坐一起,借着笔记本屏幕的光亮,商讨白天没有讨论完的技术难题。因为光线太暗,画面很模糊,但却让人过目难忘。


“以前觉得工作就是养家糊口,但参加了平陆运河项目,觉得自己在做一项了不起的事业。”设计项目部专业负责人黄道刚,因为工可阶段的突击工作,本就高高瘦瘦的他现在自嘲是一根竹竿,可这单薄的身体却因为发自内心的自豪和充实让人觉得格外有力量。


驻守一线的水规院团队中,无论年纪几何,无论职务高低,在这里都只有责任不同、分工不同。他们实干担当、尽职履责,用最质朴的方式表达着对这项世纪工程、对这份事业的敬意和热爱。


8月28日,平陆运河正式开工。这是对水规院阶段性工作成果的最有力肯定。来不及庆祝和喜悦,项目团队又投入到新一阶段工作中,为明年完成施工蓝图继续奋战攻坚。


“未来工作中,我们将继续以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秉承匠心、砥砺臻心、保持恒心,书写水规院人的责任与担当,服务好平陆运河项目建设,为其他运河工程规划建设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潘海涛表示。

一河贯通,八桂向海。


这将是一条开创性的江海运河,一座历史丰碑。水规院人正和其他相关各方一起,合力把广西人民的“大运河梦想”逐步变成现实。


记者手记

微光照亮前路


“世纪工程”的头衔,给了平陆运河耀眼的光环,也匹配了同等强度的压力和挑战。


但水规院人自有一套缓解压力和对抗挑战的方法:它们是布点百十台勘探设备的果断,是不同领域寻求共识的努力,是会议室里新观点、新技术的碰撞,是深夜电脑前绘图的宁静,是半年背井离乡的坚守,偶尔也是篮球场上的一次暴汗。


“这是一支光荣的团队,也是一支能打仗、打硬仗的团队!”水规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邢佩旭在一次现场调研时,深感骄傲和欣慰。


71年的历史积淀,水规院构建起了勇担历史使命的大局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坚持的奉献精神,勇于创新、注重协同的科学精神和万难不屈、勇于超越的奋斗精神。短短几天的采访,记者深刻感受到,无论是一线团队,还是其背后直接或间接参与到项目的每一名水规院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微光为这一精神谱系赋能,照亮水规院前行之路,也为平陆运河的光环增光溢彩。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无论是知行合一的“宝”,还是勤勤恳恳的“器”,他们都是国家、企业坚实的脊梁。


从平陆运河项目可见,水规院拥有也正在培养越来越多的“院宝”“院器”,他们将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共同扛起起水规院高质量发展的大旗,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作者丨周献恩 周晓欧

编辑丨王肖丰 翟慧

审核丨姜秋华

监制丨孙英利

投稿邮箱:xww@zgjtb.com
商务:010-6529362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