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140年后,她找回了姓名和家人
科技有温度。
文 | 贡晓丽
她是一个金发小女孩,独自沉睡地下,140年后重见天日。
2016年5月,旧金山卡纳一家在翻修老屋时,从车库下面挖出了她的水晶棺,这一消息轰动全美,几个月后,她又以米兰达·夏娃之名被重新安葬。
这不是她的真名,水晶棺附近没有墓碑,也没有留下暗示身份的线索,因为卡纳的女儿们叫她米兰达·夏娃,人们也就默许了这个名字。
这些年来,有一群人从未放弃拨开她的身世谜团——她是谁?从哪儿来?为何早夭?有生之年过得幸福吗?如今是否还有亲属存世?
在系谱学和DNA技术的帮助下,她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名字,还寻到了140年后的亲人。
人们为她成立了寻亲小组
米兰达·夏娃身上有无数秘密,但至少有一点最初就能确认,她活得很幸福,因为家人深爱着她。
只消看她下葬时的精心装扮就知道了——她穿着黄色洗礼裙和高脚踝靴子,每一缕金发都与紫色薰衣草精心编织,胸前还放着玫瑰与桉树叶编织的花环。
因为无法出具死亡证明,政府无法处理米兰达·夏娃的遗体。卡纳只好找到了戴维,戴维创建了专门安葬无名儿童的非盈利组织无罪之家。
在戴维的帮助下,米兰达·夏娃于当年夏天安葬在旧金山以南的科尔马绿草纪念公园。
新的棺木外面由白色玫瑰花装饰,当地一家天主教机构为她准备了传统葬礼,现场还有数十名民众手持玫瑰花为她送行,并将花瓣撒满棺木。
小女孩的心形花岗岩墓碑上写着:
“米兰达·夏娃
这个孩子爱全世界
如果没有人悲伤,就没有人会记得。”
另一侧空着,等待刻上她的真名。
戴维、专家和热心群众,一起组成了米兰达·夏娃的寻亲小组。
举行葬礼的前一天,加州大学生物学教授取走了米兰达·夏娃的一些头发。
很快,小女孩的死因确认了——她死于消瘦症,一种严重的营养不良。
能用水晶棺入殓,说明小女孩至少衣食无忧,患上消廋症,很可能是因为感染了病毒、细菌或者是肠道寄生虫。
让人既心疼又略感欣慰的是,她并没有遭受疾病的长期折磨,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死去,短到甚至没来得及接受治疗。
化验结果显示,她头发里的同位素,没有当年盛行的一些治疗药物,比如吗啡、水银或可卡因。
她的名字叫伊迪丝
还有一群人则在查找小女孩的身世。
唯一的线索,就是发现小女孩的这块土地。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班克罗夫特图书馆,人们找到了一张1865年旧金山公墓发展规划地图。
原来,卡纳家所在的这片土地,140年是一处公墓,名叫奇友。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城市发展,这处公墓整体搬迁它处,小女孩的水晶棺,却不知为何为人遗忘。
两到三岁、女孩、死于140至150年前、奇友公墓,确定了这些信息,系谱学就有了用武之地,系谱学,其实就是中国的家谱。
系谱学家查找了当地一个多世纪以来的人口普查、出生、婚姻、财产和死亡记录,追踪了每个可能有孩子夭折的家族。
现存的墓地记录和存档的讣告,也被拿来做参考资料。
“你可以通过各种文章和人口普查记录追踪他们的家庭,你可以了解他们是谁,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戴维说,整个搜寻工作,花了寻亲小组三个人六个月的时间。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名字,赋予他们应有的尊严。我们一定会找到她,我们不会放弃她。”戴维说。
最终,小女孩的身份水落石出。
她叫伊迪丝·霍华德·库克,1873年11月28日出生于旧金山,是霍拉索·纳尔逊·库克和妻子的第二个孩子。
她于1876年10月13日去世,并于1876年10月15日被安葬在奇友公墓的家族墓地。
伊迪丝还有在世的亲人
通过系谱学,人们向上追溯到了伊迪丝的亲生父母,向下还找到了82岁的彼得·库克,他可能是伊迪丝的哥哥弥尔顿·库克的亲孙子。
然而,彼得·库克并不知道自己父亲那一代的系谱,更别提自己的爷爷是否还有一个早夭的妹妹。
认亲的关键一步,就是DNA配对。
生物分子工程专家绘制了伊迪丝的DNA和化学同位素图谱。
因为她在水晶棺里躺了140多年,从头发中提取的DNA序列中,只有10%属于她自己。其余大部分来自真菌或其他生物。
可是这对生物学家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毕竟研究古人类和长毛猛犸象的DNA就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寻亲小组又采集了彼得·库克的唾液样本。
通过比较发现,两人有12.5%的DNA基因组完全相同,其中包括只有直系后代的DNA才会匹配的基因组。
两人有血缘关系,证据确凿。
“我找到了一个素未谋面一无所知的亲人。我已经老了,她将永远是一个孩子,永远。”库克说。
随着系谱调查工作不断获得进展,伊迪丝身后庞大的家族也展现在人们面前。
伊迪丝所在的库克家族,在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早期的旧金山非常有名。
伊迪丝母亲一支的斯科菲家族,是最早一批在淘金热中来到旧金山的拓荒者,他们靠卖牡蛎赚钱。
伊迪丝的祖父马修来自英国,祖母来自加拿大。这对夫妇育有七个孩子,比斯科菲家族晚几年搬到旧金山。
1860年,马修与自己的儿子(伊迪丝的父亲)一起创立了公司,从事皮革和牛油贸易。
马修死后,伊迪丝的父亲继续与自己的儿子弥尔顿和克利福德(伊迪丝的两个兄弟)经营这家公司,这家公司直到1994年才被圣地亚哥橡胶公司收购。
报纸上经常出现对伊迪丝妹妹的报道
由于家境殷实,伊迪丝的妹妹埃瑟尔·库克一直在旧金山上流社会抛头露面,报纸上经常刊登她的照片,并对她的美貌大加赞赏:“她无疑是金发碧眼的非常醒目的女人,有着蓬松的头发,身材很好,穿着也非常艺术。”
遗忘是死,记得是生
人们对百年前的信息了解越多,就越会引发对伊迪丝早逝的惋惜。
这也许就是寻根问祖的魅力,人们找的是伊迪丝的亲人,实际上也寄托了追求自己根系源流的渴望。
根据历史学家的说法,旧金山于二十世纪初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旧墓地的尸体被挖出来,搬到了离海更近的西部,为大规模移民让路。
在墓地搬迁过程中,由于勘察技术落后,伊迪丝被遗忘在了原地。
好在,伊迪丝的身份最终水落石出,真名也出现在了墓碑之上。
“最令人惊讶的是,每个人都在为这次寻亲提供无偿服务。人们想要解决这个谜团,为小女孩找到家人,这种情绪仿佛具有传染性。”戴维说。
这让人想起电影《寻梦环游记》,一旦被彻底遗忘,亡灵也将彻底消散。
或许正是因此,人们那么渴望将伊迪丝的故事写下来。也许下一个百年之后,还会有人想起那些在时光中褪去色彩的故事。
什么样才是生,什么样才是死。遗忘才是死,记得才是生。
不要因为我们的遗忘而消失,这也许是生者对亡者最好的祝福吧!
Fox2:Preserved child found in glass coffin under San Francisco home ID'd
Fox2:Sister of preserved girl in coffin was high society San Francisco beauty
latimes:Mystery solved: Remains of girl in forgotten casket was daughter of prominent San Francisco family
Hefty: Secret of girl who died 140 years ago finally revealed
Facebook:“ I once was lost, but now I'm found”
关注敲黑板(ID:qiaoheiban8),
看我们每天为你准备的知识干货
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图片
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