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迎释迦佛出家纪念日
亿万圆满善德所造身
满足无量众生心愿言
一切事理如实明察心
释迦胜王我向您致敬
汉传农历二月初八
是佛教创始人
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
对于每一个佛弟子来说
这是值得永远纪念的一天
佛陀的出家是娑婆世界最大的福报
他引领我们走向觉悟解脱的彼岸
值此殊胜之日
愿诸位善友发广大菩提心
广行善业,广做功德
以感恩之情,感恩佛陀
让芸芸众生有所依怙,得闻佛法
了解六道轮回,从此不再迷茫颠倒
祈愿慈悲伟大的佛陀加持
愿三千大千世界,充满法喜
愿无量无边众生,速疾成佛
愿佛法之光能够照耀
尽虚空遍法界
愿正法永住,佛法常兴
愿众生都能悟道解脱、离苦得乐
皈依顶礼供养引导者
出有坏善逝大阿罗汉
圆满正等觉吉祥尊胜释迦牟尼佛
佛陀为何出家
悉达多太子的父亲净饭王为他营造了奢华安逸的宫廷生活,因担心他出生时智者的预言成真,极力避免他产生出家修行的念头。富贵、享乐、权利、地位、婚姻,悉达多全都拥有,但他却没有沉溺其中,自小看到一些现象,就会有沉思的习惯。
某一日,太子的车驾经过一片农田,见农夫耕地,土里翻出虫儿,即有群鸟前来啄食。悉达多不由感叹唏嘘,这世间弱肉强食、彼此残害,为何会是这样,生命的意义又究竟为何?净饭王得知此事,便让车夫速速回城,并在全城街道布置香花宝幔,想要分散悉达多的思考。
但是,当车驾来到都城东门,悉达多远远地见到一个垂暮的老者。不由令他想到,这位老者初生时还只是一名婴儿,从呀呀学语到学步行走,再到青年壮年,为生存、为欲望奔忙,精力逐渐衰竭至此,耳朵失聪,眼睛失明,已是风中之烛。人生在世,无论贫富贵贱,无人能摆脱一步步衰老的事实。
当他来到南门外,又见到一个百病缠身之人卧于路旁,骨瘦如柴,腹胀如鼓,肤色萎黄,喘息呻吟,苦不堪言。悉达多又开始冥思,除了变老,人还无法逃脱疾病的摧害,人生之苦实在是太多太多。
来到西门之时,悉达多又见到一行四人,抬着一个逝者。此人虽然身上覆盖着香花,但已经身体僵直,寂然不动,身后数人皆悲啼恸哭。不同于别人对这些老病死之苦的麻木,悉达多已为之深深震动,只要有生,必然有死。人生一世再怎么辛苦经营,积蓄钱财或执念于所爱之人,命终之后还不是犹如草木,那些爱恨情仇都不复相关。时辰一到,再怎么至亲至爱,都不能再多陪伴一分。
他又驱车来到北门,看见一位出家修道之人从对面走来,一手持法杖,一手托钵,精神朗澈,威仪有度。这位修行人告诉太子,通过修行可以寻求解脱人生根本痛苦之道。
当衰老现前时,青春显得多么短暂 ;当疾病现前时,健康显得多么脆弱 ;当死亡现前时,活着显得多么无常。这种对比,让悉达多看到了世俗生活的虚幻本质。
生老病死之苦,是人人都必须经历的。一生为名利、情感而忙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些东西和自己的关系那么短暂。悉达多想到,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拿来追求这些?我应该去追求超越生死的涅槃之道。
基于寻求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决心,悉达多萌生了强烈的出家修道的念头。某日夜里,悉达多趁皇宫放松了守卫的机会,对熟睡中的妻子和儿子看了最后一眼,便潜出皇宫。唤醒仆人车匿,策马出城,毅然离开了父亲为他修建的豪华宫殿。出城后回望皇宫,他立誓,“我若不能求得正觉,度脱众生于生死海中,誓不再回迦毗罗城!”
连夜疾行,待到天亮后,悉达多摘除身上贵重的饰物,脱下华美的服饰,拨剑割断了头发,改扮成修行者的装束。又命仆人车匿带马回宫,向净饭王禀告自己出家修道的决定。
从这一天起,悉达多不再是太子,而是成为一名修行人,并且最终证悟成佛。这就是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的由来。
忆念佛陀 不忘初心
每一个已经皈依的佛弟子,不仅是释迦牟尼佛的信仰者,还是他的学习者,追随者。对于在家居士来说,暂时还不具备全身心投入修行或是剃度出家的机会,但也很有必要在释迦牟尼佛出家纪念日这样的日子里再次提醒自己:
当初学佛的发心是什么?
修行的最终目标在哪里?
否则,渐渐地淡忘了初心,只是把学佛当做不顺时的慰藉、生活的点缀,那么也就会很容易在顺境的时候将佛法抛之脑后。
当我们拥有福报,收获了事业、名利和感情之时,我们可以珍惜当下,但切勿沉溺或迷失其中,依然要清醒地记得当年悉达多所做出的这个决定。
出家乃成佛必由之路,
十方诸佛皆示现出家而成佛道;
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之所能为;
出家守戒即发广大菩提心、出离心。
出家的功德:
《出家功德经》: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
《大宝积经》: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
《贤愚经》:“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
《地藏十轮经》:“凡披出家僧衣者,诸邪魔外道,魔王夜叉等,皆不能损害彼者。”
回向文
无上大师之教法 如此值遇由师恩
此善转施诸众生 为善知识摄受因
随喜转发! 功德无量!
扫码关注我们
菩提慈善果
扫码关注我们
显密闻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