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对中国发起贸易调查最多的不是欧盟、美国,竟然是这个国家

2017-07-07 财经


印度屡屡发起对中国的贸易调查,既有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激烈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因素。




印度成为对华发起贸易调查最多的国家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7月6日表示,今年上半年,印度对华贸易救济调查达到12起,再次成为对华发起贸易调查最多的国家。美国紧随其后,仅今年前6个月就立案11起。


根据印度驻中国大使馆今年2月发布的《2016年中印双边贸易报告》显示,中国已经取代美国和阿联酋,成为印度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6年,中印贸易额达711.8亿美元,其中,印度出口额为117.5亿美元,进口额为594.3亿美元,印度对中国贸易逆差为476.8亿美元。在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商品种类中,排名前3位的为机电产品、有机化学品和塑料等轻工产品。这3类商品也是最容易成为印度方面发起贸易调查的目标。


去年同期,我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数量达到历史高点。


2016年中国对欧盟进出口3.61万亿元人民币,欧盟对华新发起贸易救济调查9起;


2016年中国对美国进出口3.43万亿元人民币,美国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20起;


2016年中国对印度进出口4627亿元人民币,仅为中国对欧盟进出口的不到1/7,但印度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达到21起,成为对华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最多的国家。


虽然相比去年同期我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的数量和金额有所下降,但仍处在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较高水平。根据世贸组织和OECD、联合国贸发会议最近共同发布的《二十国集团贸易投资措施报告》,中国目前仍然是贸易救济调查的最大目标国。




中、印在多个产业出口竞争激烈


作为成长潜力巨大的新兴国家,印度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资本。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2016年FDI达623亿美元,领先中国和美国,连续第二年成为接收FDI投资最多的国家。


印度总理莫迪上台后提出“印度制造”的概念也使中印之间在一些产业间的竞争加剧。


根据长江证券的研究报告,中国与印度在服装、纺织和鞋类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竞争较为激烈。


分行业来看,中印两国针织物、纺织物、帽类、地毯和非针织服装等主要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结构相似度均在50%以上,意味着中印两国在这些行业上的出口竞争程度较为激烈。


图片来源:长江证券


图片来源:长江证券


同时,印度中低端机械产品出口竞争力正逐步体现。


中国和印度机械出口结构相似度由2009 年的38.7%提升至2016 年的44.2%,中国和印度车辆及零附件出口结构相似度由2009 年的49.5%提升至2016 年的56.5%。


2001 年以来,中国和印度的机械和车辆及零附件产品出口市场份额均趋势性扩张。尽管中国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远高于印度,但已于2015 年见顶、出现回落迹象,而印度份额上升趋势仍然较强。考虑到中国和印度这两类产品出口结构的高度相似性,两国之间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


图片来源:长江证券


图片来源:长江证券


不过,长江证券分析到,印度人口结构十分年轻,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持续抬升,获取“人口红利”的潜力巨大,对国际转移产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国的低端制造业向印度迁移,对中国而言利大于弊。中国作为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大概率将从印度工业化进程中受益。




印度经济赶上中国只是想象的目标


在综合国力对比上,这一点应该没有争论的必要。1962年两国的经济实力相差无几,但2017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大约是印度的五倍。虽然印度近年来发展迅速,但要想追上甚至赶超中国还是一个只能想像的目标。


中印边境上的两国卫兵(法新社)


毕竟,四十多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中国,即使进入保持中速增长的新常态,也不是仅仅在过去三年连续实现7%以上增长的印度所能轻言赶超的。所谓印度超过中国,其实只是最近一段时间的增速而已。诚如印度方面所言,现在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但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更不是1962年的中国了。




中印双方发生军事对峙



近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导致双方发生军事对峙。


据媒体报道,这次冲突的经过已经比较清晰:中方在与不丹的边境地区、中国实际控制的亚东县洞朗建设公路,因为这里是中国与南亚次大陆贸易的窗口、未来青藏铁路的出境点,需要基础设施的配套。但印度却将中国的举动视为“改变现状”,是为将来向该地区快速部署大规模军队做准备,会威胁到印度东北部的安全,“不能容忍”。因此,印度决定悍然出兵越界,阻止中方的建设工作,并滞留至今。


外交部发言人耿爽在7月6日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有通过外交方式和平解决问题的意愿,也珍视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但这一切的前提条件是印方越界人员无条件撤回。




人民日报@印度,界线即是底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人民日报客户端、参考消息。本文不代表《财经》立场。


监制  |  李勇    责编  |  张亮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