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共享单车首入英国,曼城老外乐懵了!

2017-07-11 财经




近日,中国共享单车火到不列颠,正式登陆曼彻斯特!一觉醒来,发现满大街都是橙橙火火银银惚惚的共享单车,曼城人激动不已,立刻在社交网络上掀起一大波“炫车”浪潮。



“小伙伴们早上好~本人刚刚第一次骑了共享单车,感觉非常棒!”



“人生第一次使用共享单车,实在是太有趣了!!!”



“这些共享单车看起来就很高大上!骑车到达市中心,好爽!”



“骑到市中心又骑回来了~”



“今天首次尝试共享单车,很棒,骑起来很舒服,APP也很容易用。希望在曼城取得大成功!”



骑共享单车骑嗨了的曼城人,还开启了“打卡抢沙发”模式。


“刚刚骑到Exchange Quay。貌似是第一辆达到这里的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来了!猜猜这是哪~”



“从Cathedral花园骑到Piccadilly花园,很棒的体验,感谢共享单车!”



热衷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可不只是年轻人,下面这位老人家也加入了第一波炫车大潮。



套用句俗话,中国共享单车成为当地一道亮丽风景线,受到市民热烈欢迎。


不少曼城人认为来自中国的共享单车能改变当地人的出行方式,让城市更环保,更健康。



“非常惊艳,共享单车在曼城的启动令人激动。非常棒的起步。”



“欢迎共享单车来到曼城!”



“老铁们,以后逛曼城又有个更棒的出行方式了!”



“中国共享单车是个很好的示范——企业是如何让成千上万人生活得更好。”



“全世界都应该为中国的共享单车点赞,这很好地实现减少全球污染,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哇哦,在曼城看见共享单车,瞬间感觉自己在上海,很好奇共享单车以后会在这发展成什么样子……”



“我和小单车正在拯救世界,非常感谢中国共享单车,希望大家都能喜欢。”



启动仪式上,曼彻斯特的警察部门还成为中国共享单车在英国的首批用户之一。



赞不绝口的同时,曼城人还骄傲地秀了伦敦人一脸。


“很聪明的做法,干得好,曼彻斯特!这些共享单车比伦敦的Santander单车好看多了!”



没错,拥有了共享单车让曼城人非常骄傲,骑上单车,满满的优越感。


常年引领傲娇潮流的伦敦人,为了共享单车,竟然卖起了萌……


“@共享单车,请来伦敦, 拜托拜托~~”



在曼城人嫌弃伦敦人连共享单车都骑不上的同时,我国网友默默晒出了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


▲赤橙黄绿青蓝紫单车


▲土豪金单车


▲真·彩虹车


话说回来,在物价高涨的英国,中国共享单车这回给的价格十分优惠,30分钟内只需50便士。这也是让许多英国人点赞的主要原因之一。



伦敦拥堵的交通、高昂的交通费,都让伦敦人发自内心渴望中国共享单车的入驻。


看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近日一则新闻:


在中国生活了近十年的德国网红阿福,给德国总理默克尔写了封信,希望德国人向中国人学习,他说道:“中国朋友一直在学习德国的工业4.0,是时候德国人也该向中国学习点什么了。”



事情是这样子的


两年前开始,居住在上海的洋女婿阿福发现,在中国,无论打车还是交水电费,甚至在街边买花给老婆,都可以靠手机解决。就连他六十岁的丈母娘都可以熟练使用移动支付。


阿福原来在德国科隆一家银行工作,出门从来不敢不带钱包的他,当时就震惊了。


而在去年G20峰会期间,中国杭州作为东道主,充分展现了全球移动支付之城的魅力。阿福就体验了一把上海—杭州“无现金一日游”,还把这段难忘的经历发到网上。他当时就萌生过写信给总理的心思。


而在这一年,阿福发现,中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无现金城市,杭州、武汉、天津、福州……中国最大的移动支付公司支付宝,更是提出用五年时间推动中国进入无现金社会。而且无现金作为一种流行生活方式,正在成为新的中国名片,甚至输出到全世界。


在最后,他还说:


中国有那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希望德国人能睁开眼睛看一看。我怕我们再这样下去,就不是世界经济第三名第四名而是第二十名三十名了。


还有前段时间外国人

给我们评出的“新四大发明”。

外国人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


“在我看来,新世纪中国有新的四大发明。首先是畅通的4G网络,从衣食住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然后是高铁,我很希望欧洲也能有这样的线路。第三是支付宝,线上支付让大家的生活更加便捷,很了不起。第四是共享单车,骑车很方便。”



对此,有网友感慨,国际友人激动啥,这不就是我们的日常吗?亦有网友表示,出国以后,才发现“中国的月亮其实也很圆,甚至更圆”。



其实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早就不是千百年前的丝绸和茶叶了,也不是熊猫、电脑,有人说是老干妈、微信,或者充电宝,但这还不是全部。


别小看你每天习以为常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网购,这可都是别的国家青年想要带回去的“四大发明”。


现在共享单车给他们“带回去了”,下一个会是什么呢?


来源: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资料:团湖北省委,综合英国大家谈、人民日报、新浪微博。本文不代表《财经》立场。


监制  |  李勇    责编  |  姜维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