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 | 大明余晖(32):皇帝赌气 首相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2017-09-30 十年砍柴 财经


是什么造成崇祯的不幸?即“溃烂而莫可救”,笔者以为是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支撑中华帝国的士人政治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政治困局,当时的皇帝和文官集团都没法破解,即使是唐宗宋祖再世,也难力挽狂澜。


《财经》新媒体重磅推出十年砍柴所著历史传记《大明余晖:1573—1644》,关注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自2017年7月18日起,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




皇帝赌气 首相成了风箱里的老鼠

 

沈鲤的去位,并不能让册立东宫的君臣矛盾得到解决。状元出身的首辅申时行是个最会搞平衡的高手,他自然不会像一般大臣那样直白地逆龙麟,得瞅准皇帝高兴的时候进言。

 

万历十八年正月初一,万历帝在宫内召见申时行等内阁大臣,并让皇长子和皇三子出来和各位先生见面。——万历的次子出生不久就夭折,郑贵妃所生的三子实则就是次子,如果长子无份于储位,那就非他莫属。好比现在几位高级职员上老板家拜年,看到老板的儿女,照例要夸赞一番,申时行趁机恭维皇长子是块美玉,要早加雕琢,使之成器,并请皇帝早定册立太子大计。这种场合下,万历帝就算不高兴,也不能发作,耐心地向大臣们解释自己已有主意,并替郑贵妃撇清,说她也劝自己早立储君。显然,一旦早立东宫,只可能是长子。


这仍然是皇帝在各位大臣的压力下,不得不委以虚蛇,他不甘心就此顺顺当当让长子当了太子。不久阁臣王锡爵、许国、吏部尚书宋纁先后上疏请皇上尽快选定接班人,并以引病辞职来施加压力。这些人可都是朝廷柱石,远非七品言官那样好打发。皇帝不得不表明态度,传旨内阁说,册立储君,按伦序已定,再等一段时间,侯旨意举行,到时候还得有劳各位爱卿决策。这道旨意明确了按长幼伦序,可就是不直说将立长子为太子。


旨意刚下,第二天礼部尚书于慎行(字可远,山东东阿人)便上奏疏说,皇长子册立拖延至今,册立东宫的大事,是臣礼部的职掌,如果臣等不言,那便是有罪,请速决大计。这下把万历帝惹毛了,心想昨天我刚刚许诺按长幼伦序,你立刻上疏催促我,这不存心和老子过不去么?于是降旨说于慎行要挟君王,怀疑圣上,淆乱国本,难逃罪责,扣发薪水三个月。


堂堂主管意识形态的最高官员礼部尚书被罚,内阁大臣不能坐视不管。当时内阁四大臣,申时行、许国、王锡爵三位南直隶的同乡全在家休病假,只剩下资历最浅的王家屏(字忠伯,山西大同府山阴县人)在守摊,他替于尚书求情,皇帝得给他一个面子呀,派太监告诉他:如果廷臣不再上奏烦扰,准备明年举行册立东宫的大礼。若再有人提这事,那就等到长子十五岁时再说。——这一年皇长子虚岁九岁。


这就等于万历帝拿自己朱家皇位传承的大事,和廷臣们赌气。你们越催我,老子就越推迟,看你怎么办。皇帝,发起了小孩子脾气。


王家屏这位老西可不像申时行那样圆滑,他知道皇帝是缓兵之计,在这个问题上总是出尔反尔,便说口传圣谕,难以为凭,请皇帝为此颁诏天下,明示来年册立,而且当仁不让地为皇帝拟好了诏书的草稿。这摆明不相信皇上,让皇帝写保证书,皇上能高兴么,自然不答应这个要求。王家屏于是干脆把皇帝的口头保证告诉外廷群臣,心想这下皇上你不写保证书,我让大伙儿都来作证,到时休想抵赖。


皇帝本来是想把私下里把阁臣哄一哄,到时候再说。这下痛恨王家屏把自己架到炉火上烧烤,责问他为什么把给你一人说的话泄漏。王家屏回答得非常堂皇:如此事关祖宗社稷大事,哪能臣一人能定下来的?皇上又重罚了许多上疏请求册立的臣子,臣如果不能将皇帝许诺明年册立的德音传达给众臣,来冰释大伙的疑惑,就会被众人误解诋毁。意思是说我这样也是为了大明江山,不得已为之。


碰到这样的大臣,皇帝还真没办法。


埋葬万历帝的定陵


自张居正死后,申时行当首辅,采取的是走钢丝、搞平衡的为政方式。在清算张居正时,万历帝和多数廷臣的态度一致,因此申时行还能玩得转。可到了争国本时,皇帝和多数廷臣对立,势若水火,以“调和鼎镬”为己任的宰相如何能调和得了?首辅变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众臣们都还惦记着前一年皇帝说过二十年春季举行册立大典的话,到了万历十九年八月,看到还没啥动静,知道皇帝又在糊弄兄弟们了,于是大伙儿想提醒皇帝信守诺言,但害怕话说得太直惹怒皇帝。工部主事、一位六品小官张有德,想出一招巧妙地提起册立这个皇帝最烦的话题。他上疏请示如何准备册立的仪注。


这理由很充分,因为重大典礼的仪注都归工部准备,当然得事先造预算、置办设备,怎能临渴掘井。万历帝便说臣工又故意用册立的话题烦扰他,于是就以上年的旨意为由:若有人再提此事,册立就往后推迟。命令册立再延期一年,并将张主事罚俸。


此时王锡爵已经以老母在堂需要奉养为由,告假离开了这个是非窝。还剩下三位内阁大臣申时行、许国和王家屏,联名上疏请皇帝来年春天册立太子。当时申时行生病告假,但次辅许国将他的名字列在首位。神宗看完奏疏很不高兴,问申时行,你怎么也和那些激扰的小臣一样?申时行便给皇帝写了一道密奏解释说:“臣当时告假,事先不知道这事,圣上主意已定,张有德不明大计,望皇上亲自裁定,不要因小臣误了大典。”皇帝一看,觉得首辅体谅自己,很高兴,将密奏和其他奏本一起交给礼部。皇帝批示臣下的奏疏,一定要交给分管部门归档保管,但密奏不在此列。万历帝不可能不知道这个规矩,他此举也许故意让外面的廷臣看看首辅是何等地体谅皇帝,你们得以他为榜样。


这下可给申时行带来莫大的麻烦。以找茬为职业的礼科给事中罗大纮如获至宝,他上疏弹劾申时行,“申时行表面上附和众臣请求册立之议,暗中却与宫内交通合谋。”这就等于说堂堂首辅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


那时候监察官员选择弹劾对象,官越大越过瘾,如果大官被自己弹劾辞职了,那么就在官场上扬名立万了;如果因此受到处罚,也就成为不畏权势的英雄人物。一个用钱买了个中书舍人——秘书局秘书的安徽人黄正宾,正想找件大事博出位,来争取被官场主流接纳,因为在重科举的明代,捐官者根本被人瞧不起。于是他也跟着上疏诋毁申时行。万历帝便将黄正宾廷杖,与罗大纮一起贬斥为民,这一赌他赌输了,买官的银子算是白花了,人家科举出身的被斥为民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受够了夹板气的申时行心灰意冷。他处在这个位置,不能像小臣一样直接和皇帝对立,小臣这样做可以邀名买直,而首辅处理不好和皇帝关系,那朝政就会乱套;可作为文官集团的领头人,他又不能为了取悦皇帝,而背叛这个集团,否则将身败名裂,连子孙也跟着挨骂。他唯一的出路就是挂冠而去,数次上疏请求退休,终于被批准。而擅作主张将申时行列在联名奏疏首位的内阁二把手许国,也没法呆下去了,请求退休回家。现在,内阁中的老人只剩下王家屏做了首辅,另外补充了张位、赵志皋两位新人入阁。因争国本使内阁大换血,其引发的政治地震不亚于现代国家内阁集体辞职。


缺了太极拳高手申时行的内阁,更没办法处理越来越激烈的君臣矛盾。



前情回顾:连载 | 大明余晖:1573—1644(31)


作者简介:

关注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大明余晖:1573—1644》自2017年7月18日起,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




其他用户正在看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发布,一图看懂20年后的北京

直面大病致贫:如何避免小康家庭被一场疾病掏空? |《财经》封面

飞行汽车是世纪大骗局吗?还真不是

共享汽车江湖迷乱:十亿资金即将涌入,盈利模式尚不明晰,你看好吗?

黄河变清万字调查:黄土高原上的数十亿吨泥沙去哪了?



监制  |  李勇    责编  |  贾苗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