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 | 大明余晖(35):两败俱伤后朱常洛当上太子

2017-10-07 十年砍柴 财经

是什么造成崇祯的不幸?即“溃烂而莫可救”,笔者以为是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支撑中华帝国的士人政治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政治困局,当时的皇帝和文官集团都没法破解,即使是唐宗宋祖再世,也难力挽狂澜。


《财经》新媒体重磅推出十年砍柴所著历史传记《大明余晖:1573—1644》,关注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自2017年7月18日起,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


两败俱伤后朱常洛当上太子

连开始替自己排忧解难的首辅王锡爵最后也反对自己,这下让万历帝意识到,固执己见,想要降伏整个文官集团几乎是不可能的。


皇帝终于让步,收回“待嫡”、“三王并封”的成命。但事已至此,万历帝还是不愿意痛痛快快册立长子为太子,还在想出一切办法拖延,憋了一肚子气的他就是不想让文臣们赢得轻松。


就如挤牙膏、压弹簧一样,在大臣的压力下,皇帝一步步妥协。二十二年,虚岁十三的皇长子朱常洛才得以出阁接受正式教育。二十九年十月,历尽波折,终于册立朱长洛为东宫太子,此时,他已经虚岁二十了。有了太子的名分,才能娶老婆,册立后第二年举行大婚,在寻常人家,当时也算晚婚了。因为天子家不如寻常百姓,普通的藩王和太子娶妻,那礼仪是差别很大的,名分不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而且到了这时候,皇帝没法拖下去了,因为老大没有太子的名分,不能结婚;他疼爱的皇三子不可能在长兄面前结婚。他所有的皇子人生大事都会被耽误。


国本之争总算有了结果,朱常洛的教育和人生大事被耽误了,但这不是最重要的。整个国本之争,导致了君臣严重对立,相互不信任,万历帝对文官更加的不满甚至是痛恨。他晚年的懒惰,不见朝臣,固然和身体多病有关。但如果多加调养不至于常年没法接见大臣,根本原因是他烦这帮臣子。


朱常洛被册立后,“争国本”的风波并未平息,因为整个朝廷的政治生态已经被严重破坏了。太子岌岌可危小心谨慎,郑妃母子虎视眈眈心怀鬼胎,皇帝心里不痛快在寻求逃避,廷臣们还在担心出现变故。后来的“梃击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朱常洛的短命,儿子熹宗从小失教只能对木匠活感兴趣,都和“争国本”的大风波有关系。可以说,“争国本”是导致明朝衰亡一件很重要的事件。


文臣们在这场战争中赢了,但是一场惨胜,君臣拿这个帝国的命运做赌注。


现在看来,立谁当太子似乎是家事,但在家国一体的明朝,这是最大的国事,文臣们焉能坐视?而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整个帝国皇帝只是法人代表,一大帮管理人员——文官有自己的利益所在。董事长和管理人员必定有利益间的矛盾,在“争国本”的问题上,与其说是破坏制度和捍卫制度之争,不如说是决策权之争,争夺重大问题上谁的话最管用。看起来皇帝在权力上有绝对优势,可相对的是文臣们有道义的绝对优势。在道德治国的明朝,道义优势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在没有公允独立的裁判机制和和平稳定的博弈体系的情况下,这种争斗结局只能是两败俱伤。


有人也许要问,为什么康熙帝能两废太子,搞出一种立密诏等驾崩后才宣读这种完全皇帝说了算的继承制度?不是康熙本人厉害,而是时势异也,和明朝相比,清朝皇帝独裁专制得更彻底,文臣完全奴化,哪还敢像明朝那样和皇帝“争国本”?明朝君臣是在争谁更有发言权,清朝连君臣相争的土壤都铲除了。


前情回顾:连载 | 大明余晖(34):“三王并封” 皇帝也搞迂回战术


作者简介:


关注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大明余晖:1573—1644》自2017年7月18日起,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


其他用户正在看


直击“超级黄金周”:国内旅游5天收入超4600亿,国外代购逼停“朋友圈摄影大赛”

神秘的瑞士银行,为何会成为全世界富豪的藏金之地?

中国游客狂刷支付宝!日本70家银行慌了,他们决定联合反击!

电信诈骗又出新变种:4840元电话卡如何能在两分钟内被消耗殆尽


监制  |  李勇    责编  |  张亮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