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载丨大明余晖(54):崇祯帝的末路

2017-11-23 十年砍柴 财经

是什么造成崇祯的不幸?即“溃烂而莫可救”,笔者以为是十六、十七世纪之交,支撑中华帝国的士人政治已经走到了尽头,这个政治困局,当时的皇帝和文官集团都没法破解,即使是唐宗宋祖再世,也难力挽狂澜。


《财经》新媒体重磅推出十年砍柴所著历史传记《大明余晖:1573—1644》,关注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自2017年7月18日起,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



崇祯帝的末路


崇祯帝从兄长手里接下一副烂摊子,雄心勃勃的他登基之初,烧了三把火,清除了魏党,平反了东林人士。天下臣民对其寄予厚望,以为碰到了一位好皇帝,这下大明有救了。

 

尽管崇祯个人性格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若从道德层面评价,他完全算得上一个勤俭敬业的好皇上。可是,到了癌症晚期的大明帝国,崇祯帝能做的只是延续几天时日而已。而想用猛药根治,往往欲速而不达,反而加速了死亡。内忧外患中,崇祯帝和他领导的帝国最终走向了末路。


崇祯在恐惧中接班

 

就在魏忠贤权势如日中天之时,熹宗重病不治,于天启七年(1627)年宾天,时年二十三岁,真真是个短命皇帝。


熹宗驾崩,对魏忠贤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失去了手中最好的木偶,而新皇帝将怎样,一切都是未定之数。


熹宗遗诏“以五弟信王由检嗣皇帝位。”这信王便是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并且对弟弟做了政治交代:善视他的皇后张氏,重用魏忠贤。当着快死的哥哥,崇祯当然满口答应,但内心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念头。贤明的嫂子一直得到他和天下臣民的尊重,善待她自不待言,而怎么处理爪牙遍布内外的魏忠贤,颇费心思。


这朱由检在处处有暗礁潜流的宫廷中长大。他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当时他的父亲泰昌帝虽然已经明确为东宫太子,但不得万历帝的喜爱,地位不稳,哪有心情来疼爱自己的儿子;崇祯五岁时,她的生母刘氏死了,他被托付给父亲别的侍妾抚养,从小得不到关爱。魏忠贤当权后,对他格外忌恨,不得不韬光养晦,装出淡薄于最高权力的样子。这样的成长环境也使崇祯养成猜忌敏感的性格。


熹宗登基后,崇祯尚十岁,小小少年还不太懂得宫廷政治的险恶,看到自己哥哥当了皇帝那样的威风,有一天对哥哥说,你这个官儿我可做得否?——皇家哪能说这种戏言。没想到熹宗毫不生气,哄自己的弟弟说,我做几年时,再给你做。果然一语成谶,从这段故事也能看出熹宗的厚道温和,难怪轻易被魏忠贤蒙蔽控制。崇祯后来以哥哥为教训,一反熹宗的随和,为君苛刻,眼里揉不得沙子,终于走向另一个极端。


魏忠贤当然知道这个信王远非天启帝那样好糊弄,他得想办法继续掌握权力,他明白自己做了那么多亏心事,一旦丧失权力接近着的会是身首异处。据《明通鉴》记载,熹宗驾崩后,他让小太监传他的第一心腹、兵部尚书崔呈秀进宫密谋许久,有人说魏忠贤想篡位,崔呈秀以为时机未到而阻止他。谈迁的《国榷》讲得更详细,说魏忠贤找来掌握情治大权的锦衣卫都督田尔耕——他的“五彪之一”商量,平时杀人不眨眼的田都督唯唯诺诺,不置可否。而崔呈秀说“恐外有义兵。”


熹宗在时,已是傀儡,生死完全操纵于魏忠贤和客氏手中,似乎篡位从技术上来说并不很难,伪造一道禅让的遗诏不就得了?魏具备这个条件。但崔呈秀劝阻了魏忠贤,说明读书出身的崔比不读书只善弄权的魏看得更远。到了明代,文官政治已熟透了,各部门彼此牵制扯皮,尤其是军权,无人能绝对掌握。更为重要的是,当时臣民们哪怕对皇帝再不满,但君臣纲常之说已深入人心,成为政治理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最核心的内容,所以控制皇帝而擅权的,无论是张居正还是魏忠贤,都是在“忠君”的旗号下进行的。如果篡位,撕下了这道最重要的面纱,他原来所具备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反而成为天下人讨伐其罪状。他是傀儡皇帝的提线人,能玩得很好,一旦自己走上前台演戏,多半会演砸。一个太监真的即皇帝位,他很难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尽管在此之前,生祠遍地,颂歌干云。但这都是那些趋炎附势的无耻之徒在演戏忽悠魏忠贤。谁愿意跟着他干成功的可能性不大的篡位勾当?那些锦衣卫、东厂旗番,吓唬手无寸铁的百姓管用,一旦到了两军对垒的战场,毫无用处。曹操的时代忠君概念不如明代,而他本人更是雄才大略,也只能挟天子以令诸侯,自己做周文王,把篡位的难题留给儿子去完成。何况一个人为捧出来的“政治明星”魏忠贤。


魏忠贤除了想直接篡位外,还想采取一种温和一些的过渡方式,新皇登基后“垂帘居摄”,将自己明确为幕后拿主意的摄政王。这有资格垂帘听政的,要么是先皇指定的皇族长辈如周公旦,要么是太后,而且有个前提是新皇帝年幼。一个大太监当顾命大臣都遭非议,哪能垂帘摄政?何况崇祯帝已经是十八岁的成年人了。所以连平时对魏忠贤唯命是从的内阁辅臣施凤来也认为,居摄无先例可循,没法学。而且在熹宗崩驾前,张皇后一再催促丈夫,速发诏书确立小叔子信王嗣位。这除了皇后深明大义的原因外,还因为此时叔嫂两人已经结成利益同盟了,如果朱由检不能嗣位,最高权力落入魏忠贤之手,魏首先要除掉的恐怕就是叔嫂二人。


朱由检接到遗诏进宫后,被魏忠贤这些太监环伺,名义上握有天下之权,实际上连自身的安全未必有保障。刚刚进宫为天启帝守灵时,崇祯帝吃的是从家里带来的干粮,忍着渴不喝宫里的水。真是难为这位十八岁的新皇帝。这番防备并非多虑,斧声烛影的宫廷变故史书上有的是。国民党政府即将败退大陆时,蒋介石玩起下野的把戏,把副总统李宗仁推到前台做代总统收拾残局,可军政大权不放,依然在老家溪口遥控朝局。李宗仁据理力争,想要名副其实“总统”的权柄,有人规劝他,您何必这样认真呢?您身边的卫士都是蒋先生的人,再争下去恐怕安全不保。枪林弹雨中厮杀了大半辈子的李宗仁当然知道这句话的分量,只好乖乖地当傀儡。


当崇祯皇帝感觉到自己的人身安全基本有保障时,还是不敢得罪魏忠贤。魏忠贤投石问路,让另一个权监王体乾提出辞呈,崇祯帝好言慰留,稳住魏忠贤一派,可另一方面慢慢地消除魏忠贤的爪牙和强援,并巧妙地向天下散布某种信息。比如他将魏忠贤的对食(太监和宫女结成非实质性的伴侣关系)、天启帝的乳母客氏遣送出宫,这个客氏是魏忠贤能掌握大权的关键人物;把上书主张将魏忠贤的名位移入国子监和孔子一起拜祭的两位监生逮捕。


中国为官的,最善于揣摩上司的一举一动,崇祯帝的一番行为,立刻让大臣们嗅出点什么。特别是当年被阉党迫害的东林党人残余以及他们的同情者。明朝的权争,基本上是阉党和文官集团之间展开的,皇帝靠文官来治理天下,却靠阉党掌握特务、警卫人员,监视百官,二者之间的争斗是皇帝愿意看到的。但文官集团道义的资源比太监多得多,太监完全依附皇帝一个人,皇帝一旦死去几乎就是无皮之毛了。天启朝阉党虽然赢了东林党,但东林党却一直博得民间舆论的同情,这时候要清除阉党,这种舆论的力量是很有用的。一场针对魏忠贤集团的笔战即将发起,火药味越来越浓。


前情回顾:连载丨大明余晖(53):最怕流氓有文化


作者简介:

关注公众号“财经”(ID:mycaijing),《大明余晖:1573—1644》自2017年7月18日起,每周二、周四、周六更新。


其他用户正在看


十九大后"首虎"落马,为啥是他?

马云宣布:224亿拿下大润发!中国零售界或面临巨变!

《重庆日报》刊文指出:薄熙来搞独立王国,孙政才欺上瞒下

34万/㎡!上海楼市,让我们目瞪口呆


监制  |  李勇    责编  |  姜维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