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滴滴打通全产业链重构生态壁垒 联手多家车企推动行业变革

2018-04-28 金煜 王宇 财经

共享化的商业逻辑正在改变传统汽车产业链条各环节彼此断连的痛点。4月24日,滴滴出行联合北汽、一汽、广汽、比亚迪等31家汽车产业链企业成立“洪流联盟”。联盟未来将以开放和赋能为核心,与汽车全产业链进行合作,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推进新能源化、智能化、共享化的产业发展。

 

滴滴出行创始人、董事长兼CEO程维表示,交通和汽车产业正在迎来近一百年以来的一次重要变革,而用户出行习惯的改变也在影响上游汽车的设计、生产、运营、汽车的所有权和用户的使用方式,汽车和出行的边界在越来越模糊。

 

在业界看来,此次多方合纵的打法,将会是一次共赢的尝试:就产业链上游而言,这不仅可以加快其产能消化,同时还可利用平台流量扩大品牌对潜在用户的影响力,促成实体车的交易增长;至于身处下游的平台方,通过强化其与上游的联系,增强自身运营能力。汽车运营商的方式将在共享场景下发掘新增长点,让多方参与建设未来交通和出行服务生态,以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出行市场中形成有效的商业壁垒。

 

传统车企拥抱创新 联盟打法构建生态壁垒


事实上,早在2015年,滴滴就已定下了洪流战略。彼时,滴滴希望在服务乘客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建设面向车主的一站式汽车服务平台,并布局汽车租赁与运营、金融、加油、维保等领域。而此次成立的“洪流联盟”,则是在滴滴洪流战略基础上产生的新生态。

 

从首批公布的31家洪流联盟成员名单来看,联盟不仅包括了北汽、比亚迪、奇瑞、一汽、广汽、吉利等众多车企,同时还有来自新能源、数字地图、车联网等领域的企业,覆盖了当前汽车产业链上各个赛道的玩家。成立联盟的根本逻辑,正是希望通过成员间的开放和赋能,对彼此短板进行补位优化资源结构,而这也是新联盟核心价值理念的所在。


 

显而易见,联盟中,车企擅长设计制造车辆,但缺乏的共享汽车线下布局和运营能力,而滴滴目前每年服务74亿次用户所产生的数据,以及其背后相应的运营能力和相关产业入口,都是这些车企极为期待的资源;至于滴滴等平台玩家,其自身定位是服务车主和乘客的供需平台,但在满足出行需求之外,完成每一个订单的车辆和车辆需要的服务,是另一个重要生长空间。滴滴已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出行网络和汽车服务网络,当前又与产业链上游形成合力,搭建起完整的产业链闭环,这将通过规模化布局打造新的壁垒,增加被模式复制的难度和成本。

 

“随着互联网的推出以及数字时代的到来,新技术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新机遇,但也让传统制造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说。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所处环境是困境与机遇的焦灼期。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市场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902万辆和2888万辆,同比增长3.19%和3.04%,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1.27个百分点和10.61个百分点。

 

传统车企相继投身联盟,各自的目的不言而喻,正是希望与滴滴等互联网企业、IT企业展开更加密切的合作。徐和谊称“抓住产业发展的一个风口”。而他所指的风口,则是在当前的互联网语境下,围绕智能化、共享化等概念衍生出的出行新生态。

 

启辕汽车副董事长沈荣表示,滴滴从出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轻消费的理念,关注出行方式的使用价值而非所有权,以新的消费方式解决出行问题,对于车企来说,面对现如今供大于求的市场环境,扭转局面的形式就是合作共享打开新的市场空间,这也是滴滴和车企诉求的契合点。

 

程维则表示,在联盟中,滴滴本身不会以造车者的身份出现,而是会联合产业上下游,共同来成为专注做标准化、专业化的汽车运营商,布局汽车产业,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并根据大数据分析及用户画像,满足用户多层级、多样化需求,真正从共享汽车一系列的链条中缩减成本,多方受益。

 

在他看来,共享出行平台的出现让汽车运营商变得越来越重要,未来汽车市场会出现另外一种选择,专业的汽车运营商会整合用户的需求,定制化汽车的设计、生产、拥有和运营,并且提供整套的后市场的服务,而这正是滴滴未来的发展愿景,即共建汽车运营商平台。

  

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平台服务了74亿次用户的出行,每天服务的用户订单超过了3000万笔,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交通运输网络。与此同时,仅在滴滴平台,用户每年买车换车的交易已经超过百万辆,“未来十年的时间里,全球还会产生一个每年超过千万辆的共享汽车市场,这会是一个过去一百年没有过的全新的、增量市场。”而程维认为,这也将会是运营商们未来的市场所在。

 

汽车互联网高级分析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案例研究员钱文颖认为,滴滴与车企合作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滴滴的定位一直非常清楚,不造车而是做最大的汽车运营商,滴滴最核心能力是双边的平台,海量的用户和司机使其拥有非常大的流量,还有平台的数据积累以及运营能力,当基础能力达到临界值时向产业链前段寻求合作,凭借自身技术能力把能够满足用户的服务都嫁接进来。

 

形成合力 集约化发展打通产业链隔断

 

当然,滴滴联合产业合作方发力做汽车运营商平台背后的逻辑,或许还是看中了当前汽车产业共享化发展的新趋势。

 

从市场来看,长期以来,在共享经济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共享汽车已被业界普遍视作是大出行市场的新风口,并已吸引进口厂商、互联网公司、自主品牌车企等不同玩家争相进场。

 

根据管理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国内汽车共享出行直接需求将激增至每天3700万次,对应市场容量将达到每年3800亿元的规模。

 

虽然预测市场大有前景,但也应注意到这一细分市场真正运作起来需要形成合力。以用户自驾的共享汽车为例,当前大多运营方式是各立门户,其服务体验与便利性也是参差不齐。近期奔驰car2go和宝马DriveNow的合并,已揭晓市场正呈现集约化的合作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有将近500个共享汽车注册公司,但实际运营只占五分一,多为传统汽车租赁公司或网络平台,模式为采购或融资租赁汽车。而根据相关从业者的透露,除了车队建设成本,共享汽车链条上还存在设备场地等搭建的费用,受资金和规模限制,目前行业预计盈利周期相对较长。

 

产业链上彼此割裂的市场格局,使得那些不同赛道的玩家难以形成合力,由此也产生了大量无谓的投入,阻碍了产业真正的提效降耗。


而聚合来运营能够更好的集合资源、集合用户,便于匹配需求并提供标准服务。

 

有业内人士就此指出,布局共享汽车,车辆的投入量和用户规模非常重要,只有形成规模并加速推广,才能摆脱亏损的困局,而平台化和联盟化的策略无疑会是一条通路。

 

在今年2月,滴滴已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长安汽车、东风乘用车、东风悦达起亚等12家汽车厂商达成战略合作,汽车厂商投资的第三方分时租赁平台可以接入滴滴共享汽车平台,也可以直接为平台或合作伙伴提供共享汽车车源。

 

艾媒咨询创始人&CEO张毅则认为,滴滴所选择的平台打法,就像是腾讯在社交领域所做的那样,将自身变为出行领域的刚性工具,用数据和服务留住用户,也可以吸引更多生态内的玩家不断加入,最终形成马太效应。

 

行业发展仍存三大痛点 搭建汽车运营商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与行业伙伴共创汽车运营商平台外,滴滴目前还有两大愿景,即走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一站式的出行平台,以及成为全球智能交通技术的引领者。前者是希望把出行市场的蛋糕做大,后者则是要把这块蛋糕做精。

 

“滴滴在成立后第一个五年里,就服务了中国将近5亿的用户,2100万的车主。而在未来10年中,希望能够成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在全球范围内服务20亿用户。”而根据程维的最新介绍,目前滴滴已开通墨西哥、巴西、港台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服务。

 

除了能够服务越来越多的用户,程维还希望共享出行服务平台在未来10年可以满足超过50%的出行的需求。“未来,家庭购车市场依然会增长,同时还会有一个增量市场出现在共享运营出行平台上,很多用户可以选择在平台上直接购买服务,这是滴滴的第一个愿景。”

 

不过程维也强调,针对“出海路径”的探索工作,滴滴的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出行的确定性这一核心问题。“在国内市场,出行人群每天呈现出潮汐般的波动,早高峰、晚高峰时市场可能有超过平峰期3倍、5倍以上的需求,而如何通过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高效的调度和运营,使得大家全天有稳定的出行体验无疑是世界级的挑战。“所幸,过去5年我们一直在努力,今天在绝大多数国内城市的每单成交率已超过了90%。”



至于技术层面,除了提供线上的出行服务,以及搭建整个汽车运营商的平台,滴滴目前还在智慧交通、智能驾驶等领域持续加注。其中,滴滴的智慧红绿灯已在国内愈20座城市的1300多个点位进行布置,初步实现了基于当下城市交通实时情况的大数据智慧控制,同时还可根据车流进行精准实时调度。从结果来看,通过其技术,上述试点地区的道路拥堵降低了10%到20%。

 

另据了解,联盟成立后,滴滴还将与联盟成员在智能驾驶技术研发、充换电设施建设方案等领域展开合作。当前滴滴旗下的“小桔充电”可为新能源车主提供标准化的即时充电服务,未来,滴滴与联盟成员共建的智能化和数据化充电服务,将会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率。

 

在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看来,技术创新将会是推动共享出行进一步发展的核心动力。“未来共享汽车发展一定是向着智能驾驶方向努力,而随着技术不断革新,目前有超过60%的出行成本决定因素将在未来得到有效降低。”

 

此外,程维还表示,技术革新对于行业未来发展的变革作用将会体现在三方面:即能源污染碳排放问题、安全问题以及效率问题。从问题出发,“我相信当前全行业已逐步凝聚共识,未来整个交通和汽车产业发展将集中于三大趋势,就是通过新能源、共享以及智能化的升级,解决以上问题。”

 

在沈荣看来,将来的车辆不仅仅是出行交通工具,更是以智能化为特征的信息交互平台,滴滴通过技术的整合与汽车制造企业合作开发定制智能化汽车,智能化服务在汽车载体上实现,解决行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同时也形成具有滴滴自主的技术优势和技术壁垒。

 

与此同时,钱文颖认为,滴滴要成为全球一站式出行平台和汽车运营商,除了提升技术能力外,落地到一个新国家遇到最大挑战就是运营能力,建立双边平台逐步布局的重点是实现本土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