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爱朗读》,心灵的解读丨【生涯电影院】

2016-09-29 生涯豆 北森生涯


【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作家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如是描写人类善于遗忘的本性。而《为爱朗读》正好从相反的角度来描述心灵的历练。


《为爱朗读》在生涯豆眼里,是在拷问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我们是否敢于面对真实的自我?是否敢于承认,内心的羞耻感从何而来?谁界定什么是羞耻?谁需要羞耻?承载着深刻羞耻感的民族又能给人类历史造成怎样的恶果?一个什么样的民族才能培养出体格与人格都健全的人民?


个人尊严与羞耻感乃一枚硬币的两面。内心有着深刻羞耻感的人,往往外表会表现出特别的自信和尊严。这样的人也常会为了维护住自己的高大形象,不惜以谎言掩盖内心的羞耻。内心藏有的秘密越多,他们需要的遮羞布也就越大,拥有权力(以获取安全感)的欲望也就越强烈。


大家是否已经对这部影片有了更多地的期待了呢?


那么,下面和生涯豆一起Enjoy:





剧情简介



这部电影的德文原著书名是Der Vorleser,英文片名是The reader,中文直译应该是「朗读者」,片商却定名「为爱朗读」,其实限缩了让观众思索的空间。朗读者是为谁朗读?为文盲朗读?为纳粹刽子手朗读?为我所爱朗读?为罪责与赎罪朗读?


故事讲述一名于1950年代的德国少年麦可伯格(Michael Berg)和一名中年女子汉纳∙舒密士(Hannah Schmitz)展开一段忘年恋,男主角麦克总是不断想起那栋房子,当他上了台阶、扭动门把,屋里有汉纳在等着他。汉纳总是这么说:「先念书给我听!」,而麦克就会为她朗读自己学校的课本,告诉她关于荷马、西塞罗和海明威的故事,于是麦克的朗读越念越多,好让自己可以在日暮时刻与她共枕。但是,就在那个夏季的午后,汉纳就神秘地消失无踪、不告而别。




多年后再度见到汉纳,竟是在法庭里,正在法律系就读的麦克一眼就认出了她的背影,她由于在战争后期中担任一个集中营警卫时的行为成为一名因战争犯罪受审的被告。她的坚持抗议触怒了法官,她的坦诚有罪也惹火了其他被告。麦可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纳徒劳地为自己辩护,最后当汉纳麻木的眼神终于望向了麦克时,他才终于明白,一直有一个隐藏在汉纳内心深处多年的秘密:我不识字,我是文盲。这个秘密足以推翻对她的指控。但麦可一时的犹豫铸就了两人终身的遗憾。




影片导读



人的处境与有限性


在奥兹维兹集中营担任守卫,汉纳的工作必须挑选出部份女士出去,以便空出位子给新来的人,法官问他:「你就这样指着你、你、你……把这些人送进毒气室」,汉纳反问法官:「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法官又问犯人教堂着火了,为什么不开门?汉纳说:「原因很明显,因为我们是警卫,警卫要看守犯人,不能让犯人逃跑」。这里同样涉及到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问题。在当时「不能让犯人逃跑」成为那一群女狱吏的正确行为,依据的是「恪遵指示、尽忠职守」脉络,换个时空,法官认为汉纳「把人送进毒气室」、「把人反锁教堂导致死伤」是杀人行为,依据的是天赋人权中的「自然权利(Natural Right)」。




法官在说:「你的证词指出你有杀人行为」他在收集证据,而汉纳在说:「我那时必须这样做才是尽责,不然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才对?」她在思索何以本来对的,后来却错了。汉纳似乎完全不能理解法律的思辨脉络,她以为法官在批判她不该这么做事情,她只是一个要找份工作维生的人,她忖着似乎不该去应征这个工作,她并不知道她被指控杀人。法官问的是「杀人的行为事实」以便决定是否定罪,汉纳给出的却是人的处境,与一个人的有限性。行为上她杀了人,但是她却没有杀人的动机或意图,这样她算不算杀人犯?一般凡人有能力不只是尽力做好工作职责,还要跳脱到洛克「天赋人权」的位置,去思考工作的对错吗?这也是一种职业道德与普世道德孰重孰轻的提问?




麦克的班上同学义愤填膺的说:「这只是冰山一角,还不知道有多少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就这样被德国人杀害了,给我一把枪,我会把那些人都杀了」,是这样吗?对、错、好、坏这么简单吗?显然这位同学在见习过程中,跟大多数后来的观点一样,明显会斥责那些执法的德国人是刽子手。我并不是说汉纳的行为是对的,我只是在想人在江湖,如果放回当时的情境脉络,有多少人能力排众议、违抗军令、甘冒不讳,作出释放囚犯的行为?


无法逃离的生命现场


其他犯人指称汉纳是主管,报告是汉纳写的,法官要汉纳的笔迹作为比对证据,汉纳不惜招供认罪,只为了掩盖自己是文盲的事实。做文盲,比做罪犯更加丢脸吗?泄露自己是文盲比坦承自己是个罪犯更加可怕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麦克跟老师说我有一个证据可以使其中一个罪犯减刑,老师说:「把它公诸法庭是你的道德责任」,麦克深知这条对罪犯有利的证据却正是罪犯想要保有的隐私,因为汉纳觉得自卑,老师逼问何以没去跟罪犯讨论,又麦可触及自己的隐私。终究麦克还是没有现身,他在去探视被收押的汉纳的下雪天中,选择折返,也是逃离自己的生命现场。




这个折返与逃离,切断他和汉纳的连结,保住了麦克的现实人生,不必袒露自己年少时的畸恋。这个折返与逃离也使得汉纳被判终身监禁,而麦克的心也终身监禁,跟妻子离婚,跟女儿疏远,无法温暖,也无法再去爱人。这种幽闭,使得书房的窗户不是用来流通室内和外界之用,而是把外面纷扰的大千世界镶在窗框子里,挂在墙上仅供观赏。


为了秘密背叛自己

为了秘密背叛自己


即使麦克一直寄录音带给狱中的汉纳,在汉纳终于学会识字之后,却仍然不愿(敢)回信给汉纳,使得汉纳掉入绝望的深渊。在汉纳服刑20年后获得假释时,麦克终于去探视汉纳问她:「妳常常想起以前的事情吗?」汉纳以为是他们在一起的那个夏天,麦克问的却是集中营的事情,这一问就显露两人的差距。汉纳毫不在乎集中营的经历,也不在乎因掩饰文盲而入狱,而在乎麦克为她朗读所形成赖以为生的精神支柱,麦克只看到汉纳的集中营、文盲和服刑,却一再回避那个夏天的事实。




麦克好奇的问:「妳学到什么?」麦克的意思是问汉纳为了隐藏文盲而在狱中被监禁20年的感受,汉纳不假思索回答:「我学会识字」,简单,直接,干脆。最后麦克像在处理一件事情那样说下周见,随即跨步离开,没有一个拥抱。汉纳在出狱前夜在囚房上吊自杀,她没有准备,应该说没有意愿要出去面对以前「因为不识字为耻的社会」,现在因为「与她过去相恋为耻」的麦克。




两个都是为了秘密而背叛自己的人,汉纳的秘密是文盲的自卑,而麦克的秘密是曾经有一段不伦恋情。汉纳为自己的秘密被判终身监禁,麦克也为自己的秘密陷入无形的心理的牢笼。


真相难以启齿吗?


何以麦克一直对于少年时期与汉纳有过一段情难以启齿?这就像汉纳对于自己是个文盲自卑而不能启齿一般。那一直深埋在心里深处的秘密,有如腐蚀的伤口,经常使人隐隐作痛,不管是自卑、罪恶感、不该说却说了、不该做却做了、或是该做该说却没说没做…….都像腐蚀剂一般,腐坏自己和身边的人。




为了让想藏住的不要泄漏出来,我们会去防卫,为了害怕真相暴露,我们会说谎,甚至成为割裂状态。我们常常为了要摆脱自卑,所以一心努力追求成功,所以也就常常为了所错过的生活而感到悲痛,为了整个生命的姗姗来迟、后到晚来而感伤。或者是感伤自己在中学阶段学业一直殿后,或者难过大学时,在教室像鸭子听雷,或者悲痛研究所时,看paper有如天书。




漫长的人生过程,总是错过跟大家一样的时机,总是被拒于千里之外,即便现在我们可能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自己,甚至因为一直努力急起直追而小有成就,我们可能还在等着中学就在等待的那个时刻:「你们看吧,我会让们跌破眼镜的」,中学时期的「你们」是父母、老师,现在的「你们」是同侪、圈内人。


生命「事件」留下来的「识见」


麦克终于在汉纳逝去之后,依着汉纳的遗愿,将锡罐中的钱带去给写书的作者,那是第一次,麦克在陌生人面前说出自己与汉纳的故事,或许在陌生面前稍微容易一些。最后,麦克终于带着女儿到汉纳的坟前,娓娓叙说着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段遭遇,相信这会化解掉长久以来横在麦克与女儿之间无形的高墙。




记忆总是在过去与现在之间架设桥梁,是对过去生命经验与当下经验的双重视野的观察,并且不断来回穿梭期间,记忆使得过去与现在难分难解。我们的生活层层迭迭,新的一层紧挨着旧的一层,以至于我们总是在新鲜的遭遇中,碰触到老旧的伤痕,过去既非完美无缺,也不是功成身退,而是以一种稍有不同、又似曾相似的面貌,活生生的重现于眼前。如果我们勇敢的、或清明的面对现在的困难,如果我们对于过去的生命故事目明耳清,那就全盘接收了过去的生命「事件」留下来的「识见」。




旁观者可能认为,对于过去只能超然观察,对于现实才能切身参与,事实却不是如此。说自己的故事使麦克回到过去,不是为了流连常驻,而是为了重新出发。麦克的生命故事自然而然的让人明白,人所要逃避的不是过去,而是要逃避现在与未来。


延伸思考





1.法官对汉纳说:「你的证词指出你有杀人行为」,而汉纳说:「我那时必须这样做才是尽责,不然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做才对?」你的答案是什么?


2.你认为汉纳算是杀人吗?行为上她杀了人,但是她却没有杀人的动机或意图,这样她算不算杀人犯?


3.做文盲,比做罪犯更加丢脸吗?泄露自己是文盲比坦承自己是个罪犯更加可怕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4.麦克跟老师说我有一个证据可以使其中一个罪犯减刑,老师说:「把它公诸法庭是你的道德责任」,如果你是麦克,你会公开这个秘密吗?


5.何以麦克一直对于少年时期与汉纳有过一段情难以启齿?他怕什么?姊弟恋?社会上众口悠悠?


6.汉纳的秘密是文盲的自卑,而麦克的秘密是曾经有一段不伦恋情,两个都是为了秘密而背叛自己的人。你觉得哪一个秘密比较沉重?


7.片中男女主角因为朗读故事而缔结一段生命因缘,你曾经领略过故事的魔力吗?几岁?哪个故事?


来源: 黄素菲

台湾生涯发展与咨询学会





生活原本美好,只是缺少善于观察的眼睛;

生涯原本简单,只是缺少善于规划的专家。



也许你还想看:

 

深度长文!这所只存在8年的大学,何以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丨【生涯低调分享】


毕业生焦点!2017年毕业生最全时间表丨【生涯低调分享】


干货!在众多求职简历中,如何让HR十秒内喜欢上你?丨【生涯低调分享】


干货!毕业之后能做什么?比薪资更重要的事究竟是什么?丨【生涯低调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