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涯探索的五种工具,你了解几种?

生涯豆 北森生涯 2022-05-09

北森生涯

公众号ID:beisencareer

关注

本期微课整理自台湾生涯学会电子报第25期

张镇远|青少年生涯探索与适性辅导


蕴含生涯探索的用语和活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刚出生的婴儿会被安排进行“抓周“,微信上流传的各种性格测试H5,高中阶段的选科活动都包含了生涯探索的元素。

 

生涯的课题不仅限于工作与职业,还包含未来的家庭、婚姻、价值观、职场软实力,以及每个阶段的学校科系选择等。人生数十寒暑,我们都希望过得精彩、走得平顺,如何有效规划未来?在学生辅导工作上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生涯探索不是去算命、也不是求问水晶球,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整理自己,生涯辅导相关概念种类繁多,本文将会介绍常见的几项,希望能够启发各位对生涯探索的兴趣与关注的方向,进而对学生有实质帮助。


1

多元智能

(Multiple Intelligences)

台湾的中学生在入学之际会将智力测验作为常态编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智力测试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做到完全契合,因此我们在后续还会带学生认识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迦纳(Gardner)博士所提出的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

 

包含语文(Verbal / Linguistic)、逻辑数学(Logical / Mathematical)、空间(Visual / Spatial)、肢体动觉(Bodily / Kinesthetic) 、音乐(Musical / Rhythmic)、人际(Inter-personal / Social)、内省(Intrapersonal / Introspective)、自然观察(Naturalist)、存在(Spiritual)。

 

因为发现许多人有教导别人的天赋(gift),迦纳在2016年还考虑提出教学智能(teaching-pedagogical)。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可尝试从不同的智能(intelligence)找到自己天赋发挥的空间,进而肯定自己。想一想,你(或你的学生)真正的天赋在哪一方面呢?



2

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s)

 接收知识的方法因人而异,目前已知的学习风格分类有超过80种,最常见的就是纽西兰林肯大学的弗莱明(Neil Fleming )博士提出的VARK四种学习模式(VARK Learning styles)。

 


帮助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知识,更能提升对学习的热情与动机。想想看,你(或你的学生)最喜欢用哪一种方式学习呢?



3

心理测验

除了各种特质、兴趣体验活动,专业的心理测验可以通过量化的资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专业的心理测验不同于大多数所谓的性格测试H5,而是经过严格统计与信效度考验产生的教育工具。

 

中学阶段台湾常用的性向测试(即学生的潜在能力)是中国行为科学社出版的《国中新编多元性向测验》:包含语文推理、数字推理、图形推理、机械推理、空间关系、中文语词、英文语词、知觉速度与确度。


并依靠不同的向度组合出不同方向的性向分数,具体包括:

学业性向分数(系由语文推理、数字推理及图形推理等三项分测验之量表分数所组合)

理工性向分数(系由机械推理、空间关系及图形推理等三项分测验之量表分数所组合)

文科性向分数(系由语文推理和中文词语两项分测验之量表分数所组合)

 

继而从客观角度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强向与优势,并为后续的选科、选专业提供参考。

 

至于更深一层的测试基于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形成的霍兰德六边形是不错的选择。六类编码分别代表相应的个性与人格特质,可作为后续专业、职业选择的参考。


4

生涯抉择

美国伊利诺大学史温(Robin Swain)博士提出,做生涯决定时要考量「个人」「资讯」「环境」三个向度。

 

「个人」包括自己的兴趣、性向与价值观等

「资讯」包括对各种生涯选项的了解与资讯收集

「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的重要他人影响,及工作、社会等发展趋势。

上述概念在台湾辅导工作现场广泛被称为「生涯金三角」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力克森(Eric H. Erickson)博士也提到,13到21岁的青少年会自问我是谁?我该如何适应?人生何去何从?如果能广泛充分地探索,他们自己的角色就能够统合。然而,如果持续施压以符合社会环境的刻板期望,则会面临角色的混乱。



5

生涯目的感

我为什么活着?

我来到这个世界有什么目的?

我有怎样的人生任务(life job)?

这个世界有什么地方需要我?

 

以上的问题,可能是大部分的人都问过自己的。不同于「生命意义感」,「生涯目的感」是一个更新的主题。美国史丹佛大学教育研究所教授戴蒙(William Damon)博士广泛研究青少年发展和品格教育,有感于这一代年轻人普遍面临漂浮不安、不想做任何承诺的现象,透过长期、大规模的研究访谈,发现他们的生命缺乏「动机与目的感」。

 

生涯目的感是指从自己独特的兴趣、特质与能力出发,了解到这个兴趣、特质与能力能从什么工作来达到服务世界的需求,而在运用与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喜悦与满足的感觉。亦可说是一种具有个人意义,并能连结到利他助人感受的一种生涯愿景或志向。



参考资料/延伸阅读

▲多元智能: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ory_of_multiple_intelligences 
▲学习风格:
https://www.verywell.com/vark-learning-styles-2795156 
▲学习风格:
http://news.mingpao.com/pns/dailynews/web_tc/article/20160628/s00005/1467051103773 

▲生涯兴趣量表: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olland_Codes 

▲生涯目的感: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46376-如何教出有目的感的孩子?/ 
▲生涯目的感: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2356-史丹佛教授解读「少年漂浮现象」/ 



北森生涯学院

点亮中国人的生涯之路

长按识别二维码

接收生涯规划专业研究文章

接触领域内的最新前沿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