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轻更“任性”?95后的就业服务可以这样做

MyCOS 北森生涯 2022-05-09

北森生涯

公众号ID:beisencareer

关注


本文原标题为《95后就业服务如何做》

再过五个月,834万中国2019届大学毕业生就将完成“出厂设置”,正式走向社会。可是,近期却又媒体报道,95后求职“高薪”不再是首选,他们不问工资问下午茶,一言不合就离职。


那么,被打上了“95后”新标签的大学生就业时究竟怎么想?


@NIKO

即使企业愿意支付高薪,假如没有好的福利政策、工作强度大,反而会透支身体,影响生活质量。

                     

                          

@毛里斯:

我和同学一起做个微商、代购什么的,一个月也能收入三四千元,我选择工作的时候不会将就,如果不是因为兴趣我不会从事这个工作。



@果木先生良莠:

我不喜欢去那种每天都是做一样事情的企业,太清闲,感觉是在浪费生命。



那么,面对这么有个性的95后,大学的就业服务工作要如何开展?当前学生就业面临哪些问题?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的朱里静老师聊了聊。


简介:

朱里静老师拥有法学硕士学位,具有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一线大学生就业劳动法律咨询经验,曾获华南农业大学“就业积极分子”称号。


95后就业有个性不是错


提及95后大学生的就业特点,朱老师认为,这一群体在就业时更注重自我价值和自我感受:“从好的方面来评价,95后思维更活跃,想法和新知识也更多。他们在就业时更看重个人发展和价值创造。但学生需要注意的是,要找对自己的目标和路径,做好计划并落实。所以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找对方向,就容易出现浑浑噩噩随便找工作的情况,工作与个人追求不符时就会频繁跳槽。”


注:

麦可思数据显示,中国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为33%。其中,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该比例分别为23%和42%。


所以华南农业大学在学生大一阶段就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修课,朱老师也是任课教师。她认为,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加强对自我的认识和对生涯的了解


“大一新生刚进入校园,可能会存在自我认识不清和缺乏生涯规划的问题。对于自己有什么兴趣爱好、是怎样的性格、有什么技能,学生并不清楚,对于未来要做什么感到迷茫。我们的课程就是要帮助学生了解和建立科学的生涯观,帮助其认识自我,并教授相关的实用性的工具和方法。”比如课程中涉及的短中长期目标如何制定,如何用SWOT分析法和决策平衡单来帮助决策等。


伴随高考改革“3+3模式”的实施,一些高中已经开始设置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能够在科目选择时提前考虑未来职业发展和大学专业选择。一些高校教师也会去高中作职业规划讲座。这更凸显职业规划在大学毕业生未来就业中的价值。


而对于部分学生频繁跳槽的问题,朱老师认为这不仅涉及个人职业选择,亦涉及职业道德。“我们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就包含职业道德的内容,比如诚实守信、遵守岗位规定等。(毕业生)要对雇主和单位负责,不能光想着自己。就算要跳槽,也要做好工作交接。这是基本的职业道德。”


面对个性鲜明、就业追求个人价值的95后群体,一些新颖的就业服务活动可能更容易抓住他们的眼球,比如华南农业大学在2018年11月举办的户外体验活动“生涯认知博览会”。


参与的学生从象征生涯梦想的热气球处出发,冲过层层关卡,其中包括制定目标、体验典型工作日以了解职业内容、澄清职业价值观、认识自我、探索岗位信息、参与访谈等多种形式。


既然是博览会形式,当然少不了在“护照”上“盖章”。学校为学生准备了专门的“生涯护照”,每参加一个项目就能获得“生涯签证”,凭借所有签证和预科成绩单就能到终点兑奖。


让学生在游戏中与生涯执行导师互动,接受职业生涯启蒙是这次活动的主旨,生涯认知博览会邀请到10家企业单位参与。


除此之外,学校还对参与校招的企业进行评级,举办线上线下联动的大型供需见面活动,提供实习岗位专场招聘会,这些创新性就业服务形式与传统的就业讲座、就业咨询、朋辈分享等形式互为补充,让就业服务体系更为完善。


数据显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教育部提出,要努力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面对一年年碾压而来的“最难就业季”“更难就业季”,朱里静老师认为,落实到大学生个体上,最重要的就是培养核心竞争力。


培养核心竞争力,需要的不仅是学好专业知识。大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短期计划如大学四年内的目标,中长期计划如毕业后打算读研、找工作还是创业,希望进入哪家公司,考虑哪些职位,需要哪种技能证书等,如此将长远目标一一细化和拆解。



“这其实是一个自我认识的过程,它需要学生确定目标,然后不断调整。”有了规划后,还需要落实行动,需要具备就业技能,比如撰写简历、学习面试技巧等。


大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积极提升自己的实践和就业技能,培养核心竞争力,这样能更有机会在就业市场上获得雇主的青睐。


学生的就业“安全”吗?


近年来,大学生找工作时落入传销组织或陷入培训贷的新闻时而见诸报端,也出现过一些因为就业协议和劳动合同问题产生的纠纷。在这一领域,朱里静老师是就业法律方面的专家。


朱老师在给大学生作就业法律相关讲座时,开篇内容就是就业安全。就业安全包括多方面。


学生首先要确认招聘单位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我会告诉学生如何在政府网站上搜索公司的组织机构代码和企业信息,或者通过搜索来了解公司的社会声誉,看一看是否有负面评价。这样有利于避免陷入传销或其他非法组织。”


第二,要确认招聘信息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一些不法分子会冒充知名公司来招聘,学生要仔细甄别。如出现同一人分别以不同的知名公司招聘实习生,不用面试就能录取,还要求尽快到岗,那么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就很值得怀疑了。


第三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如在简历上不要透露过多除学业信息以外的内容,比如家庭信息、家庭住址等。使用身份证复印件要注意做标记,避免被人冒用。


除此之外,朱老师也经常在课堂和讲座上普及劳动合同法、就业协议书、实习兼职等法律知识,探讨劳动争议解决和救济法律途径,提醒学生要细读合同,谨慎签约,同时学会更好地维护个人权益。


对于当前一些求职培训贷款、学生求职误入传销等问题,朱老师建议高校要做好预防性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增强学生法律知识储备和维权意识,让学生了解类似的骗局和套路,避免中招。


另外高校应该注意净化校园环境,不要让相关广告和机构进入校园。“如果周围有同学在做相关的代理或有广告贴在宿舍楼,学生需要有警惕意识,及时汇报给老师,由校方及时处理,避免大规模蔓延。”


一旦学生不幸遇到类似问题,要如何处理呢?朱老师表示,名目繁多的“XX贷”,包括学生喜欢使用的蚂蚁花呗和京东白条,本质上都是贷款,借贷属于学生的个人民事行为。


如果借款人不能及时按照约定还款,容易出现违约后果。当学生遇到与贷款相关的法律问题时,可向相关法律援助机构或法律专业人士进行咨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本文转载自麦可思研究

麦可思研究专注高等教育,是数十万大学老师、科研学者的聚集地,每日推送新鲜有料的优质内容,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推荐阅读

2018年,中国顶尖名校毕业生都去哪儿了?

全是干货!@高校毕业生 ,多地就业创业政策清单看这里

“双一流”大学学生毕业后,都去哪些单位工作了?


北森生涯2019年部分公开课表新鲜出炉,文末留言姓名+所属院校+联系方式+报名课程报名或了解相关课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