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中心倒马桶,其实我也不想的!
今天,
常熟路边的一个小倒口拆除了!
静安寺街道辖区内
最后144户使用手拎马桶的居民
正式告别了倒马桶的生活!
家住常熟路9号的赵阿婆说:
赵阿婆家住在华山路常熟路口,周边很繁华。每天早上在这么繁华的地方倒大小便,让她尴尬了30多年:“以前的小倒口离家里远,要走半站路,一来一回要走一刻钟。我孙女放假都不肯来我这里住。”
赵阿婆也想在家里装卫生间的,但是她家实在太小了,12平米住着四口人,根本没地方安装马桶。
与赵阿婆家弄堂一墙之隔的地方,有一块街道社区单位的闲置场地,经过交涉,社区单位同意划出一块地,用于建设卫生间。
赵阿婆家的如厕难问题终于解决了:“一块心病啊,终于结了!”
静安寺街道位于上海市中心,静安区西南端,面积1.5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万人,会德丰、越洋广场等33幢商务楼鳞次栉比。
这里的老房子多,居民住宅大都是解放前的新式里弄、花园洋房以及改革开放初期建成的老式高层,甚至有房龄百年的老住宅。
老房子有着老房子特有的美和魅力,老房子也有老房子特有的难和痛点。仍有不少居民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解决手拎马桶问题。
今年,静安区政府与街道克服重重困难,努力消灭辖区内最后144个手拎马桶。这144个手拎马桶,分布在街道海园、景华、愚谷村、百乐等8个居民区。
街道会同房管局、置业集团等部门,以原住民为重点服务对象,以1平方米马桶入户为核心,楼内建设合用卫生间为辅助,弄内建设公用卫生间为补充三种方案解决居民如厕难问题。
围绕三种解决方案,为了切实解决居民在解决如厕难问题过程中碰到的种种难题(诸如自有房屋面积太小无法安装入户马桶、管道排布复杂困难,邻里之间相互影响难以达成一致等等),街道想方设法予以处置解决,形成解决如厕难工作的“一户一策”。
1、“通过自有电马桶升级改造、居民腾出自有空间建设一平方马桶”方式,尽可能实现入户独用。目前入户独用的共100户。
2、邻里商议建设合用卫生间,由居民自治协商解决。
3、通过“房屋产权人尽责参与、辖区单位提供助力”等方式,由社区共治共建解决。
解决老城厢居民如厕难问题既是民心工程,也是自治项目。街道通过“三会”制度,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尊重了解居民意愿,汇集群众智慧。
比如,景华居民区成立了解决如厕难自治理事小组,发挥业委会、监督委员会、居民代表作用,全程参与全过程,出点子,献智慧,并开展工程监督。积极发动居民成立合用卫生间自管小组,为后续自管自治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对于弄内公用卫生间,居委会召开居民会议,促进用厕居民形成共识,推动公用卫生间使用公约和公用卫生间维护值日表的形成。营造卫生整洁的公厕环境,不能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却又产生另一个问题。有的居民还主动拿出几百元,形成自治金,用于改善楼内公共环境。
热读:
编辑:MC、张一菁
资料:静安寺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