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数年,七旬上海爷叔在陕西北路30弄挖掘到了啥宝藏?

上海静安 2021-11-23
↑↑↑点击上方“上海静安”关注我们


过去在上海,
人们常说“一条西摩路,半部近代史”。
陕西北路旧名西摩路,
地处近代上海公共租界区域,
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风云变幻。

 


陕西北路30弄,这条位于陕西北路南端的小弄堂,在时代的浪潮中,居住过不少名人名家,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如今,这些历史的珠贝被后人拾起,闪烁着熠熠光彩。这里的居民赵纪松整理、考证资料,制作宣传栏,录制音频,并编辑微信推文,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些建筑的人文风情。





扫二维码就能把里弄故事带回家


在陕西北路30弄4-18号的门牌下,有一块木质宣传牌,上面写到“陕西北路30弄,建于1934年的上海新式里弄,中国近代建筑师范文照先生作品。”上面还印上了一枚二维码,拿出手机扫描二维码,便会跳转出威海居民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康乐威海”,进入公众号,在右下方的“30弄故事”栏目里,就可以了解到这里的建筑特色、社区名人、里弄故事……有的推文里,还配有居民录制的音频



陕西北路30弄,始建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曾经居住过许多国内有名的实业家、企业家、医生、艺术家、高级职员和政府官员。例如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何炳松,民族实业家徐端文,民族墨水工业开拓者张左甫,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戚雅仙,京剧名票、静物摄影家沈柏年……这里的人和事,记录了特定时代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乃至社会状况。今年夏天,威海居民区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了配有音频、图片和文字的推文,在网络上展示了陕西北路30弄的建筑历史和里弄文化

 

“康乐威海”微信公众号截图


而公众号里推送的这些图文、音频资料均由来自威海居民区居民们自发搜集、挖掘、整理,编辑制作。其中,录制音频的居民姚国良是一位文艺达人,擅长朗诵,平时经常参加居委活动,当了解到需要用朗读的表现形式来传播老建筑的历史文化时,他欣然参与。

↑戳音频欣赏

据悉,从2013、2014年起,威海居民区的居民就开始走访老一辈居民、查阅历史资料,整理制作出“名人名家”人文景观风情线和宣传牌,并将其悬挂在该名人名家曾居住过的住宅底楼的入口处,以此增加居民对身边历史建筑的了解。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对城市历史传承、保护的尝试。今夏通过新媒体平台上线的微信图文,则是陕西北路30弄传播里弄故事和历史文化的2.0版本

 



原住民的努力让老弄堂的味道回来了


据介绍,这一行动的发起人是太阳公寓小区业委会主任赵纪松。赵纪松今年72岁,已在陕西北路30弄居住了数十年,他是一名历史建筑爱好者,平日里时常参加建筑相关的讲座,了解得多了,他开始关注自身周边的建筑,“其实我们居住的周边就有很多老建筑,但都不太为外人知晓,希望这些历史建筑也能被更多人了解。”

 


作为陕西北路的老居民,赵纪松对这里的老街区、老建筑,既有感情,也有认识。“南京西路街道辖区内不仅有海派文化,也有红色历史,这些都是我们不可复制的宝贵资源,如果不挖掘出来,真有些可惜。”赵纪松说。

 

每当看到房屋中介破坏老建筑,而自己心有余却力不足的时候,赵纪松的心情就格外沉重。“他们不了解这些建筑的价值和意义。我在思考,作为原住民,能否利用自身优势去尝试对老建筑开展一番宣传保护工作。”在他看来,当下应用尽可能多的方式方法来宣传、介绍老建筑的历史人文价值,避免老建筑被人们逐渐遗忘而惨遭破坏。“这样的努力可以使一些建筑得到保护,因为大家会对有故事、有意义的建筑产生敬畏之情,不再像原来不了解时,认为在上面打洞、破坏墙面都无所谓。”赵纪松说。

 


2013、2014年,结合小区环境改善,在居委会支持下,业委会首先探索恢复了30弄每个门牌号入口处的走廊灯。据了解,走廊灯早在上世纪30年代设计建造之初就有了,后来沉寂了50多年。“走廊灯恢复后,老弄堂的味道就回来了。”赵纪松介绍,“大家对恢复走廊灯的反响不错,之后结合小区自治,我们打算改善这里的人文环境。”

 

恢复的走廊灯


于是,他们整理了在此居住过的名人名家故事,制作了宣传牌,悬挂在房屋底楼的入口处每块宣传牌上文字的篇幅控制在350字左右,用通俗而简洁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例如京剧名票、静物摄影家沈柏年,是“报业大王”史量才的养子,其居住过楼栋宣传牌上还交代了他养父母的爱情故事,让读者了解来龙去脉,加深印象。

 


这批名人名家的宣传牌挂出展示后,得到了居民和过往市民的喜爱和好评。小区内有位瘫痪在床、也异常重视小区人文历史的居民,得知赵纪松要挂宣传牌,特地让人搬来凳子,坐在旁边,背靠在墙上,看着宣传牌一点点挂起来。

 

一位曾居住在陕西北路10弄、20弄两排住宅楼(原位于陕西北路30弄前面,多年前已拆除)、后搬至美国生活的居民,曾特地和妹妹回国来陕西北路故地重访,他们把在30弄看到、听到的故事带回去和老父亲分享,老先生听到老弄堂、老邻居的消息和近况,非常兴奋和激动

 


越剧表演艺术家毕春芳的儿子,也曾来这块介绍自己母亲的宣传牌前拍照并留念。

 

如此种种,赵纪松感受到人们对于了解这里人文历史文化的渴望。

 

 


每一栋楼都有故事 期待更多的建筑历史可阅读、可带走   

 

然而收集和挖掘这些历史建筑相关资料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赵纪松坦言,两个最大的难处,分别是求证和调阅图纸。

 


要做到100%准确,很难。”他介绍,“可能有了我们起初的探索尝试,出来了第一稿,其他人才有机会在此基础上指出不足,然后我们再改正,这样就愈加趋向准确。”在求证时,为了力求准确,赵纪松想通过当年建造这里的地产商陈炳谦的家族,了解背景情况。后来找到了陈炳谦家族的一位老管家,已经90多岁了。考虑到对方的身体情况等原因,赵纪松根据收集到的线索,在纸上写了多种介绍,请老管家指出其中正确的内容

 


通过建筑的图纸,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建筑设计的情况。设计陕西北路30弄的建筑师范文照,在上海的作品还有南京大戏院(今上海音乐厅)、美琪大戏院、八仙桥青年会大楼(今上海锦江青年会宾馆)等。为了调阅陕西北路30弄当年的施工图纸,赵纪松在档案馆找到了当年的图纸,但不能拍照或者借出来,需要经过一些手续和证件,目前还在努力争取中。

 


在挖掘老建筑的历史资料方面,即便遇到了很多挑战,赵纪松仍愿意坚持,并对此饱含热情“以前我对于历史建筑只是爱好,喜欢听讲,到后来自己一头扎进其中,想要挖掘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已经不能自拔了。”他笑着说,“虽然有些‘自讨苦吃’‘自找烦恼’,但我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

 

谈及愿景,赵纪松表示,随着张园的建设和发展,希望将来在它的东、南、西、北能形成更多有关历史建筑的文化地标“有的弄堂现在看上去不起眼,翻开它的历史,大有故事可讲。希望我们这里的故事通过二维码一扫,游客就可以看、可以读,还可以带走。”

 


每一栋楼都有很多故事,挖掘出来后,也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宝贵遗产。”威海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筱菁表示,居民能够发挥居民自治的作用,逐步挖掘楼组里的名人、故事,非常有意义。居民区党总支将把其纳入进今年星级“美丽楼组”及基石工程的建设中,一方面,充分挖掘社区能人,发挥居民们的特长;另一方面,优化公众号的推文推送和框架搭建,从而实现更广泛的宣传。接下来,希望调动社区资源,与民立中学合作,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参与到历史文化的传承中来。


记者、图片:陆安怡
视频:陆安怡
编辑:陈玉珍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暖心!最近,欧莱雅做了件很牛很牛的事晶品这次周年庆要火!老板准备了一仓库福利免费发!静安这30+条街巷大变“YOUNG”!在你家附近吗?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

点个赞再走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