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爆款返场!这场超值得打卡的免费展览,一起去逛逛吗?

上海静安 2021-11-23

5月26日—6月20日

正能量满满的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 
震撼返场!
(展览免费哦)
▼▼▼

◆摄影:徐弋洲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21年5月26日—6月20日

               周二至周五9:30—18:00

               周六至周日9:30—21:30

展览地点:静安区旅游服务中心(安义路63号)



展览以场景微缩模型为媒介手段

选取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前后

16个重要事件的场景瞬间

呈现命运图景

展现命运瞬间的

现场感、戏剧感、神圣感

向一百年前的伟人们致敬


16个历史瞬间抢先看!


01
1921年7月23日。上海兴业路76号树德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向上滑动阅览


1921年7月30日晚,一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中共一大会场,说是要找“王会长”。机警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立即意识到此人危险,建议与会者迅速撤离。十几分钟后,一队法租界巡捕包围并搜查了会场,但一无所获,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就此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创作者利用冷暖光将画面分割成了两部分,通过巡捕的剪影,体现建党初期的危机与紧张感。



02
1921年8月11日。上海成都北路899号。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为了全力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8月11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和组织的重要性,启发工人按产业组织起来,组织工会开展阶级斗争。


创作者想象了一个工会现场,将不同产业工人的工具并置在整个空间中,抽象地将麦穗元素种植在会场中,象征工人阶级的生机。窗外透进的暖光作为主光源照亮室内,表现一种冉冉升起的希望。



03
1921年9月1日。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辅德里。人民出版社创立


向上滑动阅览


1921年9月,李达创建了中共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为便于工作和隐蔽,李达将刚成立的出版社社址设在自己位于上海辅德里的家中。我国近代的出版机构,多称“书局”“书社”“印书馆”等,该社首次使用了“出版社”的名称。


创作者通过对李达书房的想象刻画,传达出人民出版社成立时一种隐秘而又充满希望的状态。



04
1921年10月4日。上海南昌路100弄2号铭德里。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


向上滑动阅览


这里既是陈独秀的寓所,也是《新青年》编辑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在这里组建,陈独秀为书记。这座房子,成为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1921年10月4日下午,陈独秀、包惠僧、高君曼等人在此被捕。


创作者通过地上堆积散落的《新青年》杂志,营造出被捕凌乱的场景氛围,侧映出陈独秀为拯救民族危亡的爱国热枕和寻求改革复兴的希冀。



05
1921年10月。法国宝勒加号邮轮。蔡和森回国


向上滑动阅览


邮轮对于蔡和森有特殊的含义。1919年12月底,蔡和森与向警予一同登上赴法的轮船。在那个长达35个日日夜夜的海上旅程中,两人曾多次谈心,共同探讨中国的现实和出路。1921年10月,蔡和森因领导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斗争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回国后不久,蔡和森经陈独秀等介绍加入共产党,继续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



06
1922年1月28日。上海南京东路。上海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散发贺年帖


向上滑动阅览


1922年1月28日,农历正月初一。上海百余名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大年初一在市内散发了六万张《太平歌》贺年帖。它使人民大众惊喜,也让军阀当局惊恐:共产主义的革命者来了。贺年帖如同黑夜里的星斗,指引方向,为中华大地带来了一片光明。半年后,中共二大在上海成都北路的辅德里召开。大会通过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等一系列成果,成为照亮中国革命前行的明灯。



07
1922年2月20日。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辅德里。平民女校创立


向上滑动阅览


一所党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丁玲、钱希均、王剑虹等一群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女子走进教室,学习新思想,接受新文化,极力追求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中共二大在辅德里召开,大会提出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创作者展现了黄昏时的平民女校教室和校舍,平静而又有力量。夕阳的暖色打在桌椅和书本上,预示着旧时代女子们的命运充满着新的希望。



08
1922年2月。香港。香港海员大罢工


向上滑动阅览


香港海员罢工是中国工人运动第一个高潮的起点。在中国,党领导的用罢工这种形式来对抗帝国主义与资本家压迫的,这是第一次。海洋轮船来往东西洋,他们受此潮流的激动,海员的罢工绝非偶然。船坞仓库的高墙被一艘船冲破,即是冲破资本家的牢笼的第一击。


创作者借鉴油画的光影效果,高初的晨光照耀在船上,也预示着劳动人民的觉醒与胜利绝非偶然。



09
1922年7月16日。上海老成都北路7弄辅德里。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辅德里召开。鉴于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遭到法国巡捕破坏的教训,二大对开会形式作出调整,以小型分组会为主,减少全体会议的次数,8天会期中,只有首次全体会议在辅德里召开,其余会议均更换地址另外召开。辅德里位于典型的石库门建筑群,成片的石库门外观十分相似,四条八排,一字排开。辅德里625号静卧于弄堂中心处,四通八达。夜幕降临,灯火通明,让二大的召开隐藏在茫茫灯火中。


创作者利用镜面元素,体现石库门扑朔迷离的环境,展现中共二大的大隐隐于市与辅德里延绵不绝的建党历程。



10
1922年7月23日。上海石库门。中国共产党第一部党章诞生


向上滑动阅览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束后,中央领导机构按照规定,将大会通过的章程和9个决议案送给莫斯科的共产国际;与此同时,还铅印了小册子,分发给党内的有关人员学习。


创作者将党章诞生与印刷厂相结合,意味着革命火种的传播。透过狭小的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整齐排布的出版社缩影。镜面元素,将空间无限延长,正如首部党章对中国共产党的意义,革命之火,生生长流。以手提箱做载体,将党章守护者张人亚与首部党章紧紧串联。



11
1922年9月13日。上海兰发里。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创刊


向上滑动阅览


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共二大上,蔡和森接替李达负责党的宣传工作。中共二大决定由蔡和森负责筹备党中央机关报出版事宜。9月13日,《向导》周报创刊,每周三出版,十六开四版,以政论、时评为主,蔡和森担任主编。


创作者以石库门为墙体,从石库门中再现编辑部的场景,破旧的白墙上贴满《向导》周刊,木架上摆满了书籍,复式破旧的家具充满了年代感。



12
1922年9月14日。江西安源煤矿总平巷。安源路矿大罢工


向上滑动阅览


安源煤矿总平巷是1922年9月罢工斗争的重要场所,毛泽东曾从这里下矿井考察,刘少奇、李立三也曾来此处了解工人生产生活情形。


创作者将地上堆满的矿石喻义这场大罢工规模的宏大以及工人坚定的决心。利用镜面元素延长矿洞隧道,预示着罢工取得胜利,工人阶级绵延不断的战斗历程。



13
1927年冬。浙江宁波。张人亚将党的文件交给父亲


向上滑动阅览


1927年冬日,上海被白色恐怖笼罩,张人亚偷偷回宁波,将装有党的珍贵文件的手提箱交给了父亲,托其保管,之后张人亚匆匆离去,杳无音讯。父亲随后把手提箱藏在了后院草棚。过了几天,老人为张人亚和他早逝的妻子修了一座合葬墓穴。老人家将这些文件用油纸精心包好,秘密藏进空棺。直到1950年,在没有得到儿子任何消息的老人家才把这批珍贵的文献取出捐献给国家。1956年,老人病逝。


创作者选取了张人亚宁波霞浦老家后院的草棚为创作场景,将张人亚与其故乡及父亲更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在这个命运瞬间,父亲不知道儿子再也不会回来,黄昏温暖的光线效果确显得更加悲怆。



14
1928年5月1日。湖北武汉空坪刑场。向警予就义


向上滑动阅览


1928年3月20日,由于叛徒的出卖,向警予在武汉法租界三德里被捕。国民党对她实施了严刑逼供,但她始终大义凛然,严守党的秘密,严守武汉共产党员的操守。国民党新军阀决定在5月1日这个全世界工人阶级的节日里处决向警予。向警予视死如归,在走向刑场的路上,沿途向广大群众进行演讲。这位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女创始人牺牲时年仅33岁。


创作者通过高层的监狱建筑,束缚和挤压的框架凸显环境的压抑,但却在刑场中间留有一束光芒,以此体现国民党的迫害及向警予的英勇。



15
1949年5月18日。北京双清别墅。毛泽东、李达重逢


向上滑动阅览


毛泽东曾致函李达说:“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这封信写得很巧妙,实际上就是请李达速去解放区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49年5月,李达离开湖南,绕道香港最终平安抵达北平,在双清别墅见到了毛泽东。一位历史伟人和一位理论巨匠,在分手二十多年后,终于在五星红旗即将升起的重要时刻走到了一起。夜深。毛泽东让经历了长途跋涉的李达睡在自己床上,自己则去书房工作,这也是李达永生难忘的命运瞬间。



16
2017年6月30日。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珍贵党章版本首次展出


向上滑动阅览


该场景中,左边空间是仅有的10秒钟张人亚的珍贵历史画面。右边空间是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中的一面“党章集锦墙”,展示了近年来征集到的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党章,其中最珍贵的一本,是党章守护者—张人亚的父亲,在新中国成立后捐献给上海文物部门的最早一版党章的复制件。


创作者将张人亚的活动影像与党章集锦墙并置于同一空间,使其产生时空对话,向党章守护者致敬。


革命精神 × 匠人精神


石库门墙上每一块斑驳的砖散落的每一份微型报纸、传单等全部出自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二十位年轻的艺术家如此精致的微缩模型如此可观可赏的文艺党课抓紧时间来现场一探究竟吧!

来源:静安文旅微信公众号

编辑:史笑雨


↓可能你还想看↓一份“惊喜”送到家门口!这些小细节,让出行居住更适宜→重磅首发!张黎明、张玉霞、骆新三位“大使”和你说……昨晚又爆了!这么多“第一次”在发生!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

点个赞再走吧↓↓↓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