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浙江摄影家文献集 | 访谈黄新:独钓寒江雪

孙志红 浙江省摄影家协会 2022-12-19


  这是一个寻常的冬日清晨,与黄新连线时她正在西湖边远眺孤山。是的,黄新是为山水而生的,她的生命注定与山水缱绻。她早期著名的作品《隔水听禅》系列,入选淮安首届“朗静山杯”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个展,2019年11月入选广州中国风景第四回山水学术交流展,与丘、颜长江、塔可、邸晋军、刘铮、许培武、李小舟、张兰坡等13位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家的作品一同进入观众的视野,探讨“风景山水”种种论题,这次展览也是对中国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及当代新风景摄影作了一次极有意义的探寻。


  黄新早在十几年前就声名鹊起,源于她的《西湖雪烟》系列和《西溪梦雪》系列,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和幼年的美术天赋,杭州的六朝古都风韵与文人墨客的浸润都滋养着她的艺术创作。或许在当年沙龙盛行的年代,她的作品曾被归类为画意摄影,林路老师对她的评价中正面回答了这种疑惑:“当时的画意摄影,主要技巧就是使用特殊的镜头,或者多底合成,从不同的角度模仿绘画的样式。就黄新而言,她则是力求通过对瞬间几乎间歇性的张力把握,强调一种特殊的氛围,从一个她所创造的特殊角度力图摆脱平庸。”


  如果说当年她那些青灰冷艳色调的画面,是“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高冷深远,是过滤万丈红尘后享受“独钓寒江雪”的千古孤独,更是松尾芭蕉俳句里的侘寂,受《林泉高致》之影响,她兼收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精髓与儒、释、道家修身养性的思想,那么在多年以后,她的创作风格也悄然发生了改变,正如中国美术学院邵文欢教授所说:“黄新敢于从唯美的普遍性需求中走出一步,她在以往通过数字方式制成的理想并完整的传统画意外,有了一次对图像多重意向的尝试”。


  如今黄新的创作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气质,她更注重对山水的另重隐喻,正是“一叶一菩提”,如今的一沙一石皆可成为她作品的元素,她轻盈地跨越东西方美学的沟壑,不着痕迹地重新架构,形成新的视觉绘本,继续为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更可贵的是,她依旧是在山水创作之路上“独钓寒江雪”,唯不同的是另有深义。


Q

1、孙志红:您的《隔水听禅》系列刚刚被《“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丛书10册》收入其中,而《隔水听禅》在2019年11月还曾入选广州中国风景第四回山水学术交流展,请给我们谈谈。

黄新:最近刚刚出版了我的新书《隔水听禅》系列。此书被收录于首辑“中国浙江摄影家文献”丛书。丛书由著名摄影艺术家刘铮主编,每分册呈现一位摄影家,他们都是作品成熟、风格明确的摄影家。丛书的出版旨在展现浙江摄影在当代的发展面貌,系统推介浙江摄影家的精品力作,推动浙江的摄影文化发展。


隔水听禅-禅踪                   隔水听禅-广寒

大约是在2019年的秋天,受许培武老师之邀参加2019年11月在广州举办的《中国风景》第四回以“山水”为主题的学术交流展,这个展览是当下中国唯一一个以风景为主题、以当代艺术思考为底色,持续超过十年的系列摄影展览,体现了它具发展韧性、延续性的生命力,一直在坚守和探索着它特立独行的艺术轨迹。开幕式上,刘铮,颜长江老师共同主持了学术研讨会,参展摄影师和嘉宾一起共同探讨风景山水的种种问题。这次我有幸能和邱、颜长江、塔可、刘铮、张兰坡、李小舟、黎明等13位著名摄影家一起参展,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此次参展的作品从黄河乾坤到长城秦岭,从终南山到梦幻黄山,从西湖雪景到山水园林这些作品围绕山水主题,探索中国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这十三位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摄影师与他们各自对城市风景、山水风景、社会景观的探索创作,通过影像多元形式呈现,对中国的山水风景有更宏观的反应,有更微观的表达。

在广州展览期间,还去了曾翰老师工作室,大家畅谈艺术,华山论剑,是非常难忘的一次聚会。


隔水听禅-旧寒

 

Q

2、 孙志红:我看过您的两组作品《静观吟》和《绪》,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和从前的作品有了明显的区别,你是如何把握这个度的?

黄新:早期拍摄的西湖系列,是来自于灵魂的情感,西湖美好又诗性神秘,我喜欢下雪天的湖水,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写道:“人物是一种透明的幻象,景物则是在夜霭中的朦胧暗流,两者消融在一起,描绘出一个超脱人世的象征世界。”这种感觉是一种“侘寂”之美,每次我面对西湖内心会很平和淡然,以及与之自然共处的和谐,西湖始终呈现给我最原始、不尽完美的状态。所以拍摄《隔水听禅》系列的五年是我最难忘的经历。林路老师曾经为我的作品作了这样的评价:“她的兴趣在于引领我们完成了一次心灵的探索,穿越林木掩映的溪流,穿过似乎无法逾越的水域,走过长长的人迹罕至的道路,漫游在白雪或迷雾中,到达一个对她而言的神秘之地,终于绽放出一片妙不可言的心禅。”

2015年,接触到国内一些优秀的当代艺术家,对当代新山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路,在创作过程中尝试对传统手法的突破。有了后来的作品《绪》系列《静观吟》系列《青山独归远》系列及《隐喻》系列。


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对山水景观的思考来理解世界,理解世界同时也是在构造世界,这是著名哲学家纳尔逊·古德曼最具启发性的观点。我始终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应该通过建立不同的隐喻方式,对世界进行新的构造和呈现。


静观吟

 


Q

3、孙志红:刚刚结束的丽水国际摄影节,听说还有作品在画廊被收藏家订制,都是哪些作品?这些年来您一直有作品被国内外一些知名画廊收藏,请谈谈这方面的情况,您对如今的收藏市场有什么印象和个见?

黄新:今天11月份的丽水国际摄影节,我入选了三组拍摄于不同时间和地域的风景作品,分别为《西湖》系列在万象摄影馆HART GALLERY画廊区展示售卖,受到很多藏家关注,《隐喻》系列在瓯江文苑展区,《静观吟》系列在万像摄影馆学术展区,其中五幅作品一并被收藏家收藏。


我记得 ,我的作品第一次被收藏是在2012年的平遥国际摄影节,我第一次去平遥,在柴油机厂展区,在布展的时候,有个山西的收藏家收藏了我4幅西湖作品,他是新华社山西分社总监,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被藏家收藏。现在每年都会陆续有国内外的收藏家收藏我的作品。


在中国摄影界,影像收藏一直是一个重要话题。我认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最终能进入收藏市场被收藏是创作的最终价值取向。在国际收藏领域,摄影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艺术产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摄影收藏的价值,几百万美元一张照片,在国际艺术品市场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然而,中国的摄影收藏市场却是一座还未被开采的金矿,这座金矿一直静悄悄的沉默在那里,我期待有更多的收藏家来开发关注。


隔水听禅-秘境

 


Q

4、 孙志红:您是因拍西湖和西溪而成名的,但您并不局限于拍摄杭州的山水,您后来继续拍西湖西溪的内驱是什么呢? 有最喜欢的艺术家吗?

黄新:我迷恋西湖、西溪,及西湖周边的群山连绵,以至于几天不见就梦游状态,喜欢杭州的冬天,看西湖落雪,无数次行走着寻觅着,在西湖的群山里,我遇见王蒙;在孤山上的枯石边,遇见倪瓒;临湖而立,仿佛看到杉本博司的《海景》。


现在,我仍然继续拍摄西湖以及周边的景观,当下的西湖景观,有日本浮世绘中的幽玄之美,自然中蕴藏着生命灵气和超凡脱俗的意境。氤氲出缥缈空灵的气息,带着散漫耽美的诗性。余白,含蓄,内敛,隐晦,意味深远,神秘微妙,是静默与哀诉的临界值,淡淡的,似有若无。我尝试运用多种媒介来创作,如借用、解构等等,表达和呈现自己对当下新西湖的思考。贡布里希说过一句话:“实际上没有艺术这种东西,只有艺术家。”


我比较喜欢洪磊和杉本博司的作品,洪磊是中国最早一批使用借用和解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并获得成功的摄影艺术家,他的很多作品从古典穿越到现代,如《紫禁城的秋天》等系列。杉本博司的作品里,最喜欢的是《海景》,有点马远《水图》味道。


剡溪烟月

  


Q

5、 孙志红:你行走过很多山山水水,婺源,徽州、黄山、瓯江、天姥山、天台山、莫干山、富春江、新安江等等以及日本,美欧的一些国家。您是事先选定了地域去创作吗?是概念先行,还是边拍边定主题呢?

黄新:我在年轻的时候喜欢喜欢画中国画,也画梅兰竹菊,画山画水,乡野郊外,山脉纵横,典型的乡村风貌,但在我眼前浮现的是苏联画家列维坦、柯罗的风景画,以及来自于法国、英国甚至墨西哥等地画家的风景画。特别喜欢莫奈和梵高的抽象思维,他们的画作能使人对万事万物有着充分的想象,而不局限于眼前那些直观的风景。后来又有一个阶段喜欢油画,就又开始画抽象画,临摹赵无极、朱德群的画,我对艺术门类很多感兴趣,都想去尝试一下,享受过程中的乐趣。其实,摄影是综合性的艺术。


中国古代的很多文人遵循上古时代祖先对自然的崇敬,他们游历于浙江的名山大川之中,为自身构建了一条自我隐逸、自我修行的途径。在他们的绘画和诗词中,人们可居可行,可游山水至自然,也是道德思想的精神家园。所以浙江的山水就成了我最近几年创作的区域,沿着古人走过的路去探索未知和思考当下。


我的《隐喻》系列、《青山独归远》系列、《静观吟》系列大都来自于浙江名山大川的自然景观,它们都是延续性的作品,我并不强调每张作品的时间性。


在观察山水的过程中,往往会认知和观念先行,很多时候我会身不由己地陷入到自我构建的逻辑思维之中。


青山独归远



Q

6、孙志红:从女性视觉而言,您觉得您的先天优势在哪里?

黄新:女人天性比较感性,对我而言,对山水的热爱是源自我骨子里的事情,也和生活的环境有关,我是杭州人,杭州从南宋以来就是江南文化的代表,我对西湖充满一种乡愁的情感,西湖不仅有诗意的美,更多的风景和人有关系,植物园的林风眠,西霞山的黄宾虹,孤山上的林和靖,还有花港临湖而立的林徽因,我经常留恋这里一带,感受这里的一草一木,阳光空气都充满了文化气息。处处有着宋画里的气韵,西湖周边的群山充满文人精神,熟悉而又神秘,我常常与自然对话,想象和思考,在相同的地方重温不同的感受,季节转换,温度,空气,树木,湖水,山谷,我比较着不同的变化,在时间中想象……。


我对音乐也很感兴趣,从贝多芬到巴赫,从肖邦到柴科夫斯基、李斯特,音乐旋律中舞动着山水的意境。我每天习练书法,喜欢写行草,线条是书法的灵魂,笔墨中见山水,书法是一个渐修的过程,这应该是山水内视的一个重要心路,道法自然,外观山水,虽然是虚幻,却是真实。


喜欢喝茶,我在乡下的山居居住的时候,常常煮上一壶老茶,望着露台远处的群山连绵,看着太阳渐渐的消失在山际线下……,会静静的坐上半天,任思绪飘荡,其实我内心是个很安静的人。此刻脑海中想起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及他对“山水”的敬畏:“山,大物也……,水,活物也……”


隐喻-1

隐喻-2

隐喻-16

隐喻-20



Q

7、孙志红:您如何理解传统风景与当代风景的关系?

黄新:传统风景的观念起源于19世纪欧洲的风景画。在20世纪年代,中国开始了基于文人山水传统的风景摄影。这个时期的中国山水画以及文人美学作为风景摄影的风格模式,以郎静山为代表,使摄影的现代手法与山水美学结合,探索一种中国式的古典主义美学。


传统摄影会按事先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拍摄、制作图片。当代风景其主要是致力于发现、等待、记录世界的瞬间,又有了更宽泛的空间。当代风景是把特定的地域风景作为各自摄影的切入点,通过丰富的调查和多元化的呈现方式,表达摄影师对风景的理解,这就是当代新风景摄影中最耐人寻味的实践方式之一。


当代风景摄影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原来所认知的摄影与图像的关系。



 

摄影师介绍

黄新

独立艺术家,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工作生活于杭州,喜欢书法,美术和音乐。2005年开始以摄影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代表作有《隔水听禅》《禅踪》《梦溪笔谈》《隐喻》等系列。一个喜欢在山水中漫步的旅人,更多的时候是在山野乡村享受一份无约束的自在和优雅。

 

主要获奖作品

2013年在中国第24届摄影艺术展《隔水听禅》系列之《西湖雪烟》组照获优秀奖

2013年在中国第24届摄影艺术展《隔水听禅》系列之《西溪梦雪》组照获优秀奖

2012年浙江省第14届摄影艺术展《隔水听禅》系列之《西溪梦雪》组照获艺术类金奖

2008年8月作品《西湖冬韵》荣获第十届全国当代摄影艺术邀请赛风光类银奖

2008年作品《逝去的秋》在聚焦黄山.全球传媒摄影大赛上获风光类铜奖

主要参展经历

2020年8月由中国雅昌印刷出版的《杭州疫情记录》画册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2019年12月《烟月郯溪》入选‘’谢灵运杯‘’浙东唐诗之路摄影大赛并获收藏奖

2019年11月《隔水听禅》系列入选广州中国风景第四回−山水学术交流展

2019年11月《青山独归远》组照入选“艺江南”第一届长三角名家摄影邀请展

2019年1月《青山独归远》组照入选中国美术学院2018/2019第二届印像西湖“行走•观察”单元学术展

2017年1月《非湖》组照入选中国美术学院第一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非常西湖”单元展

2016年11月《隔水听禅》系列入选淮安第一届“朗静山杯”新画意摄影双年展个展

2014年10月 《隔水听禅》系列之《西湖雪烟》组图入选上海第十二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学术交流展

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浙江画报等报曾多次以整版和大篇幅

报道西湖和西溪和唐诗之路专辑。

10多年来,有几百幅作品在海内外影赛中得奖和被国内外很多知名画廊收藏。



介绍

  孙志红  省摄协会员,原籍山东青岛,现居台州,高中数学教师,喜欢用文字表达对宇宙的感知。近几年喜欢上摄影,并带着思考去看待这件事,偶有作品获奖,但深知摄影本身的厚度。努力多学,多拍,多写,多看,在摄影之路上走稳走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